-
破
挑针手法名词·破:破为挑针手法名词。见叶氏《七十四种疔疮图说》。《黄帝内经灵枢·五禁》:“著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热,脉偏绝。”《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己。”
-
黑鲫膏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黑鲫膏:处方:鲫鱼1条制法:将鲫鱼破腹勿损,纳白盐于腹中,以针缝之,于铜器中,火上煎之令干,作末。功能主治:治附骨疽,肿热,未破、已破或脓出不愈者。用法用量:敷疽疮中。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补。小疼痛,无怪也,10日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萝卜鲫鱼汤
概述:萝卜鲫鱼汤以鲫鱼、白萝卜、猪油为主要原料。原料:鲫鱼2条(约重500克),白萝卜250克,猪油100克,葱15克,姜10克,料酒15克,味精10克,胡椒粉2克。做法:1.鲫鱼去鳞、鳃,剪去鳍(尾鳍留下)由腹部开膛取出五脏(注意不要把苦胆弄破),洗净。2.锅内注入清水烧开,下葱、姜、萝卜丝煮烂。
-
消芦散
《玉钥》卷上:方名:消芦散组成:茜草1两,金毛狗脊5钱,唐蜜根1两(即紫荆皮根),芦根2两(去皮)。主治:喉风。因患者畏刀,以此熏破。用法用量:上用米醋同药贮小罐内,以厚纸封口极固,放水中煮好,口上开1小孔如箸头大,对肿处熏;若1时未破,加巴豆7粒去壳同入煮,再熏。若破后不能速于收功,吹生肌散
-
幸帽儿
幸帽儿病名。见清·阎诚斋《临产须知评正》:“在子宫口开全后不破水,卒致胎儿包被囊膜而出者,是曰被膜儿,又曰xx帽儿。”指胎膜未破,完整的包裹胎儿娩出。现今接生可用人工破膜,不再出现此种现象。
-
消肿代刀散
《尤氏喉科秘书》:方名:消肿代刀散组成:火消(将皮纸数层包好,放在烟巨上烘,以去咸气,换纸再烘,研极细末)、薄荷、硼砂、大冰片、牙皂少许。用法用量:难破喉疮用此药吹之,咳嗽一声即破。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瓷瓶收存。
-
赤术丸
处方:赤术1斤(米泔浸三宿,取出洗净,晒干,再以大麻腐汁浸术,上余2寸许,入川椒21粒,葱白7根煮黑油出,洗净,焙干,称),破故纸(炒)半斤,川楝(锉,炒)半斤,茯苓半斤,舶上茴香(炒)半斤,杜茴香半斤,白芷半斤,桃仁(去皮尖,炒)半斤。功能主治:附骨疽,脓出淋漓,久久不愈,已破未破。
-
猫眼草膏
处方:鲜猫眼草1斤,大乌豆2升(做腐,用其浆)。制法:上药将草入豆腐浆内,煮熟捞出过淋,熬至成膏。再将轻粉3分、冰片2分、麝香5厘细研,入膏内搅匀,用瓶盛之。此症多在少年,忽于颔下结核,其大有如酸枣者,其小有如元豆者,年深日久,愈结愈多,及一破头,大为费手。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六
-
土鬼丹
《百一》卷十六引华宫使方:方名:土鬼丹组成:金头蜈蚣1条(全者),铜绿1钱,胆矾1钱,乌鱼骨2钱,麝香1字。主治:疔疮。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纸捻蘸麻油粘药引入疮中,如疮顶硬,即灸破或针刺破,然后入药。
-
软硬皂子丸
《医学入门》卷八:方名:软硬皂子丸组成:皂子1盏(去粗皮黄心),玄参1两,连翘1两。主治:瘰疬。未破者破,已破者令核易落。不问远年近日,肿硬疼痛皆宜。如体盛硬甚者,皂子用硇砂醋煮令酥,瘰少少服,瘰多多服。制备方法:上用水5盏,煮干,拣皂子软者,食后细嚼津液送下;硬者研末,蜜为丸,如弹子大。
-
涌泉膏
《理瀹》:方名:涌泉膏组成:海马、鹿茸、人参、大茴、苁蓉、熟地、地龙。主治:命门火衰,真阳上浮者。用法用量:麻油熬,黄丹收。沉香,肉桂掺贴之。《直指》卷二十二:方名:涌泉膏组成:斑蝥(去头足翅,焙,为末)。少顷,脓出即去药。或用绿矾、直雀屎少许,用饼药调一点,敷疮头软处,亦破,须四围涂药护之。
-
止痛拨毒膏
《得效》卷十九:组成:斑蝥49个,柳根49条,木鳖子7个,乳香、没药、麝香少许,松脂3钱。亦治杖疮、疔疮。制备方法:上用真清油14两,煎黑柳条焦枯,滤去滓,加黄丹5两,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却入诸药,搅及匀,入瓷器中收了候用。《准绳 外科》作 乳香三钱,没药三钱。《膏药方集 外科》于 麝香下注 各少许。
-
返精丸
别名:养血返精丸处方:破故纸2两(隔纸炒令香熟),白茯苓1两(去皮)。制法:上为细末,用没药半两(捶破),以无灰煮酒浸,高没药一指许,候如稠饧状,搜前二味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高年服之嗜欲不衰,髭须如漆,长生。主用法用量:养血返精丸(《医部全录》卷三三二引《集验方》。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六
-
金枪散
处方:银末、血竭、发灰、人指甲(烧存性)、珍珠(烧存性)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研匀。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住痛。主一切刀割破,打破,跌破,出血不止,破开口不合。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引张寿山方
-
排脓托里散
处方:地蜈蚣、赤芍药、当归、甘草,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一切疮疖痈毒,及肠痈、背疽,或赤肿而未破,或已破而脓血不散,浑身发热,疼痛不可堪忍者。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卷八(续添诸局经验秘方):方名:排脓托里散组成:地蜈蚣、赤芍药、当归、甘草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当归凉血汤
别名:当归凉血饮处方:红花、地骨、生地、酒芩、牛蒡、人参、当归、黄耆、连翘、甘草。功能主治:痘疮抓破,破而出血者。用法用量:当归凉血饮(《片玉痘疹》卷十)。《治痘全书》有黄柏、无黄耆、酒芩、牛蒡。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
至验金针散
《外科启玄》卷十一:组成:皂角针不拘多少(春月取,半青半黑,灰火内炮)。主治:背痈疽疮肿已破未破。用法用量:每服2-3钱,好酒调服。亦分食前后疮上下用之。如疮在头项角针用树梢上的;背痈取树身上向阳处的;如便毒悬痈取树丫内的刺,乃取象之意也。制备方法:上为末。
-
奇效膏
《回春》卷八:方名:奇效膏组成:大黄6两。功效:未破内消,已破则合。主治:瘰疬、破伤风。制备方法:以真香油1斤2两,将大黄入油炸浮,滤去滓,慢火下净黄丹半斤,慢火再熬,滴水成珠,下古石灰(炒过)5钱,乳香4钱,没药4钱,黄蜡2两成膏。
-
治阴化湿汤
《洞天奥旨》卷十:方名:治阴化湿汤组成:白术5钱,茯苓5钱,肉桂2钱,附子1钱,黄耆1两,半夏3钱。主治:阴湿痰,破疮在足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已溃破者,用玉龙膏外敷之。
-
瘭
①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托等药。②指生于手足指端处之疽。
-
皂子丸
《济生》卷八:方名:皂子丸别名:皂角子丸组成:好皂龟子1升,元参1两,连翘仁1两。用药禁忌:忌酒、面、热毒物。方出《博济》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名:皂子丸别名:破疬丹组成:不蛀皂子300粒。主治:瘰疬满项不破,及结核肿痛者。制备方法:上用酒1升半,化硇砂1两,同浸7日,以慢火熬酒尽为度。
-
神效回疔膏
《普济方》卷二七三:方名:神效回疔膏组成:桑柴1斤,枣1斤,柳柴1斤,谷桿草1斤,施风草1斤,荞麦稭1斤,鸡粪4两5钱,石灰4两5钱。主治:诸般疔疮、恶疮、瘤痔。用法用量:如疮不破,将疮拨破搽之,不过3度全可。制备方法:上除石灰外,俱烧灰,用滚水淋汁1-2碗,熬至半盏,用锅底煤相调成膏。
-
瓜蒌酒
《仙拈集》卷三:瓜蒌酒:处方:瓜蒌2个,穿山甲(酥炙)1钱,甘草6钱。功能主治:乳痈,不论已破、未破。用法用量:将瓜蒌挖1孔,将药分装入瓜蒌内,水、酒各2斤,同煮至1大碗,临卧热服,渣捣烂,水,酒再煎,连服。将渣乘热敷满乳,用布捆住,盖被出汗。未溃者内消,将溃即出脓,收口,重者不过3服。
-
伤胎
伤胎为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临产前,羊水未破而先有阴道流血者。《张氏医通》:“临月胞水不破,血先下者,此是伤胎,非产也。”
-
麝香蟾酥丸
《普济方》卷二八三:方名:麝香蟾酥丸组成:蟾酥5分,轻粉5分,乳香5分,明信1钱,雄黄1钱,巴豆10个去皮油,麝香少许,寒食面3钱。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内毒。用法用量:如未破用针刺破,拈药在内,膏药贴之,其疮即溃。附注:方中寒食面,《准绳 疡医》作 寒水石。
-
破毒丹
《普济方》卷六十一:方名:破毒丹组成:巴豆1枚。主治:单双雕。用法用量:上用纸裹,火内炮令擘破声为度,去纸,揭起头皮些子。左雕于右鼻内着,右雕于左鼻内着,双雕则着2个。得时饷,破脓血下也。
-
蟾灵膏
《仙拈集》卷四:蟾灵膏:处方:蟾酥、石灰各等分。制法:和匀,成小饼。功能主治:肿毒。摘录:《仙拈集》卷四《理瀹》:方名:蟾灵膏组成:草乌、木鳖仁、灵仙、凤仙子、蟾酥。主治:痈毒,不破头者。用法用量:点之,可代刀针。制备方法:上药用石灰水,碱水熬膏。
-
归黄膏
处方:当归2两,生地2两。制法:用小磨香油6两,以小铜锅熬滚,将药切片放入,滓黑去滓,再入白蜡4两成膏。功能主治:大疮,已破未破。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易简方便》卷四
-
赛针散
处方:白丁香轻粉硇砂各4.5克巴豆1.5克制法:上药为末,醋调涂患处,或用醋涂厚白绵纸上。功能主治:治痈疽有头不破,及疔肿时毒生于四肢者。用法用量:用时剪一块贴疮上,自然腐破。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一
-
手足皲裂
手足皲裂为病名。由于冬时触冒风寒所致。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皲裂者,肌肉破也。治宜用地骨皮、白矾各等分煎汤浸洗患处使之皮肤发软,次涂润肌膏或太乙膏。治宜温经散寒生肌,用皲裂欲脱方(川椒、芎、白芷、防风、干姜)捣碎,水煎取汁,温涂患部。
-
漏项
漏项病名。指项部瘰疬破溃难敛者。《疡医大全》卷十八:“瘰疬……缠绕项下,先肿作脓,穿破难干,故名漏项。”该病往往缠绵难愈,属瘰疬中较重者。
-
麝粉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名:麝粉散组成:麝香半钱匕(研),腻粉1钱匕,马兜铃根1分,黄柏半两。主治:热毒肿。制备方法:上为散。《杨氏家藏方》卷十二:方名:麝粉散组成:蓖麻子49粒(去皮),葵菜子半两,轻粉半钱,麝香1字(别研)。用药禁忌:小便如米泔色者,不可再服,止可服后解毒散解之。
-
一九散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组成:细辛1两,黄柏9两。主治:跌打损伤以及水火遍身烫烂烧焦等。烫伤青肿者,以麻油调敷;如烫伤太重者,内服生豆腐。麻袖,外敷此药,以免毒气攻心;烫伤至皮起泡者,用针挑破,待毒水流尽,然后再敷,灵效异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神效九分散
《春脚集》卷四:方名:神效九分散别名:九分散组成:马钱子4两(去毛皮),麻黄4两(去节),乳香4两(去油),没药4两(去油)。外伤处破者,干上;服药后如觉胸中发闹,周身发麻,此是药力行动,勿恐;若受伤甚重,服药不见动静,过1个半时辰,再用无灰酒调服9分;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收瓷瓶内,勿令泄气。
-
松肉葱白膏
《种福堂方》卷四:方名:松肉葱白膏别名:葱白膏组成:猪肉2斤(不精不肥,去皮骨),葱白1斤半,明松香3两(研极细末,以筛筛过)。主治:跌打损伤青肿,不拘破不破。至周时皮肉还原,与不打无异。若脓血水,任其流放总不妨。用药禁忌:床上、房内最忌放毡皮等物。附注:葱白膏(《卫生鸿宝》卷六)。
-
龙虎二汁饮
处方:青橄榄肉、生萝卜、白萝卜各等分。制法:二味取自然汁。功能主治:疫喉乍起,已破未破者。用法用量:隔水顿温,频饮,或漱喉亦可。摘录:《疫喉浅论》卷下
-
败蹄散
处方:驴蹄(削)20片(烧灰),胡粉1分(熬),麝香少许(研)。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天柱疮,生脊大椎上,如钱大,赤色,出黄汁不止。用法用量:未破,以醋煮面糊,和成膏涂入;已破干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
护膜矾蜡丸
处方:白矾(明亮者,研)2两,黄蜡1两。制法:将黄蜡熔化提起,待稍冷,入矾末,不住手搅匀,和蜜5-6钱和匀,众手为丸,如梧桐子大,蜡冷不能丸以滚汤燖之便软,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护膜,防毒气内攻,未破即内消,已破即便合。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40丸,白汤或酒送下。始终服过半斤,必万全。
-
王尚
王尚为明末医生,休宁(今属安徽)人,一说浙江富阳人。少习外科。因母病求医于浦江(今属浙江)获愈,又得授药草。后以此药治跌压折伤、气绝口噤者,启齿下药多得生。颅裂额破,敷药亦可愈。且能治腹破肠出,以桑皮线缝合。求治者踵接,不问贫富。卒于清初。
-
追蚀脓法
追蚀脓法外治法之一。指用化腐药外用于患处,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见《外科理例》卷一。书中有:“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之药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脓化毒药;若脓血未尽,便用生肌药,务其早愈,则若毒气未尽,必再发。”追蚀脓法之用“使毒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
-
验膜
验膜疮疡诊法之一。即用以检查胸背部疮疡溃后是否穿透胸膜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见《千金要方》。其法可概括为三:①用薄纸或竹内膜封贴疮疡患处,静观其动,如纸不动者膜尚未透,若纸随患者呼吸而呈规律摇动者,即说明膜已透。②用纸蘸麻油,以火点燃,向疮疡患处照之,如火焰向外动者,亦说明膜已破,不动者未破。
-
落颈喉风
落颈喉风病名。《喉科心法》:“不分左右,其肿痛腐烂,皆是在颈内,喉中并不现形,最为恶候。”其病因有二:一是正虚邪盛,蒙蔽脉络,不及透至部位而发。二是各种喉证不及清透,或误表而致毒气散漫至下陷颈项而成。治宜结合全身情况,可选服紫地汤。已成脓者,应刺破肿处排脓。
-
木油汁
《仙拈集》卷四:组成:桱木(或杉木亦可,新锯屑)1箕。主治:一切顽癣。用法用量:用纸糊碗面,以屑堆碗上,取火炭放屑顶烧着,少时火将近纸,即用铁筋抹去,烧数次,开碗纸看,即有油汁数匙,搽时用川山甲刮破,用羊毛软笔蘸油涂上,甚加疼痛,停半日再涂,癣渐结痂即愈。如已破者,不必刮癣。
-
一次散
《虺后方》:组成:白矾1两(生熟各半),硼砂3钱。主治:喉肿痛并口舌生疮。双单蛾风,先以箸挑开上牙,按紧舌根,看疮有黄紫泡者,将筷子破开,藏针于内,露针杪1分,用线紧缚,挑破疮泡。待血水尽,用梁上扬尘煎水数碗,吞漱恶水后,复用1次散吹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每末1钱,加冰片1厘半。
-
骊龙散
处方:珍珠8分,牛粪1两(12月生用,余月烧灰存性),铁锈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发背痈疽,破与不破二者之间。用法用量:以猪脑加醋调敷疮口3-5次,干再易之。注意:凡发毒品味忌食。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
何首乌叶
《*辞典》:何首乌叶:出处:《纲目》拼音名:H ShǒuWūY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叶片。功能主治:治疮肿,疥癣,瘰疬。《现代实用中药》:生叶贴肿疡。附方:①治风疮疥癣作痒:何首乌叶煎汤洗浴。(《纲目》)②治瘰疬结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何首乌叶捣涂之,并取何苜乌根洗净,日日生嚼。
-
玉箸消
《魏氏家藏方》卷九:组成:硇砂少许,白矾皂子大,马牙消1分,消石4两,黄丹5钱,巴豆6粒,蛇蜕1条(全者)。主治:喉闭。用法用量:每用1字,以竹筒子吹入喉中;如些小咽喉不利,只含化少许。制备方法:上药用瓷锅子,依次第逐旋下,药下到巴豆时,须逐个咬破下,候火蝴蝶尽,方再下一个,如此6次。
-
何首乌膏
处方:九真藤根(即何首乌)。功能主治:瘰疬,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用法用量:洗净,生嚼常服;又取叶捣覆疮上,数服即止。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一引《斗门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一
-
黄麻梗虫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M GěnɡCh nɡ别名:黄麻虫(陶华),麻虫(《百草镜》)。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功能主治:治疔疮。附方:治疔:㈠黄麻梗内虫,以葱叶包贮,挂风头令干,将疔疮挑破,以麻虫少许,入于所挑之处;如患在手足,有红丝上臂,丝尽处,将针挑断出血,仍用前药。
-
杉木油
《*辞典》:杉木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ShāM Y u来源:为杉科植物杉的木材所沥出的油脂。制法:《经验广集》:用纸糊碗面,以杉木屑堆碗上,取炭火放屑顶烧着,少时火将近纸,即用铁箸抹去,烧数次,开碗看,即有油汁在碗内。先用穿山甲刮破,甩羊毛软笔蘸油涂上,甚加疼痛,停半日再涂,癣自结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