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蒂
概述:瓜蒂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甜瓜蒂、瓜丁、瓜丁香。性味归经:苦,寒,有毒。药理作用:葫芦素B、E的混合物有抗肝炎作用;能增加肝糖原及防止脂肪变性,临床观察证明,瓜蒂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抗肿瘤,类似转移因子的作用。药品说明书:别名:吐根糖浆,瓜蒂适应症:用于食物中毒及排除胃内毒物急救。
-
瓜蒂散
《伤寒论》方之瓜蒂散功在涌吐痰涎宿食。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药理作用:瓜蒂含葫芦苦素E、葫芦苦素B等,葫芦苦素内服可刺激胃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兴奋呕吐,引起呕吐;主治痰饮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塞,咽喉干而腹满,饮食则吐,气上冲喉,不得息,脉弦迟或微浮者;制备方法:上甜瓜蒂,日干为细末。
-
吹鼻散
《圣济总录》卷十五:吹鼻散:处方:芦荟龙脑(研)瓜蒂(捣)消石(研)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圣惠》卷八十七:吹鼻散:处方:虾蟆灰1分,甘草末1分,地榆末1分,麝香半钱,蜗牛壳1分,青黛1钱,人粪灰1钱,蚺蛇胆半分,兰香灰半钱,龙脑半钱。用法用量:先含水满口,后搐药末半字,深入鼻中。
-
甜瓜蒂
出处:甜瓜蒂始载于《本经》,原名瓜蒂,列为上品。当瓜苗长出2-3片真叶时间苗、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葫芦苦素B与BE(均0.5mg/kg,腹腔注射,连续10天:葫芦苦素BE:含B59.9%,E18.6%,总葫芦苦素87.0%)对带瘤小鼠肉瘤S37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葫芦苦素C6.3(灌胃),4.6(皮下注射),1.5(腹腔注射),0.96(静注)。
-
通顶散
主治:赤眼肿痛。《圣济总录》卷十六:方名:通顶散组成:龙脑(研)、地龙(去土,炒)、瓜蒂、赤小豆(炒)、马牙消(研)各等分。《银海精微》卷下:方名:通顶散组成:川芎、白芷、谷精草、藜芦、防风、薄荷、牙皂、蔓荆子、细辛、蒲黄。用法用量:口含水搐之,吹入鼻内亦可。川芎,取其清气利窍,升清阳而开诸郁;
-
一物瓜蒂汤
方名:一物瓜蒂汤别名:瓜蒂汤(原书卷中)、一物瓜蒂散(《医略十三篇》)。一物瓜蒂汤的主治: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身面四肢浮肿。2.《金匮要略心要》:瓜蒂苦寒,能吐能下,去身面四肢水气,水去而暑无所依,将不治而自解矣。瓜蒂涌吐其邪,暑湿俱解,而清阳复辟矣。
-
三圣散
附注:舒筋散(原书同卷)、神应散(《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家藏经验方》)、如神汤(《妇人良方》卷四)、延胡散(《普济方》卷三五一)、延胡索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舒筋汤(《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如神散(《治痘全书》卷十三)、舒筋三圣散(《张氏医通》卷十三)、元胡散(《仙拈集》卷二)。
-
断膈汤
处方:常山2两,甘草1两,松萝1两,瓜蒂3-7枚。功能主治: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及饮酒则瘀阻痰。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断膈者,断除膈上痰癖也。瓜蒂吐膈中寒实;加以恒山涌膈上稠痰;松萝乃松上女萝,气清味苦,能吐肝胆风痰,与赤小豆之涌吐心包热痰似同而异。吐后服半夏汤以实中土,缘恒山、瓜蒂皆伤伐胃气也。
-
麝香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exiangWan标准编号:WS3-B-1667-93处方:山慈菇90g红大戟90g五倍子45g浮石60g蟾酥3g麝香9g千金子霜45g冰片12g熊胆9g牛胆膏36g雄黄9g朱砂12g制法:以上十二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主治:积年食癥。主治:口舌生疮赤烂。
-
南瓜蒂
《*辞典》:南瓜蒂: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N nGuāD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瓜蒂。功能主治:治痈疡,疔疮,烫伤。①《安徽药材》:焙末用麻油调涂,治疔疮、背疽。或煨存性研末。(《行箧检秘》)②治烫伤:南瓜蒂晒干烧灰存性,研末,茶抽调搽。(《岭南草药志》)④治骨哽喉:南瓜蒂灰、血余灰、冰糖,各适量。
-
瓜丁
概述:瓜丁为中药名,出自《千金翼方》,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瓜蒂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寒,有毒。2.治湿热黄疸。化学成分:本品含苦味成分:葫芦素B、E、D,异葫芦素B,葫芦素B-2-葡萄糖苷等。能增加肝糖原及防止脂肪变性,临床观察证明,瓜蒂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抗肿瘤,类似转移因子的作用。
-
敷鼻瓜蒂膏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敷鼻瓜蒂膏:别名:瓜蒂膏(《普济方》卷五十六)。处方:陈瓜蒂7.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以羊脂和。功能主治:主治鼻中息肉。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圣惠》卷三十七:方名:敷鼻瓜蒂膏别名:瓜蒂膏组成:陈瓜蒂1分。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瓜蒂膏(《普济方》卷五十六)。
-
镇坎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enkanSan标准编号WS3-B-1460-93处方西瓜1只(约5kg)砂仁190g大蒜(剥净)380g制法以上三味,取西瓜在瓜蒂下方开孔,挖去瓤肉,装入砂仁、大蒜,用原瓜蒂盖后再用竹钉固定,外用泥与黄酒搅匀封固,厚度约3~30μm,微木化,纹孔及孔沟稀疏。(2)取本品1.5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功效:调气利水。
-
搐药瓜蒂散
处方:瓜蒂2钱,母丁香1钱,黍米49个,赤小豆半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人卫本作“搐鼻瓜蒂散”、《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嗅鼻瓜蒂散”。每于夜卧令病人先含水一口,两鼻孔内搐入半字以下,吐了水便睡,至半夜或明日取下黄水,旋用熟帛揾了,直候取水定,便服黄连散。
-
瓜蒂神妙散
概述:瓜蒂神妙散为方剂名,出自《宣明论方》卷三方。处方:火硝、雄黄、川芎、薄荷、苍耳子、藜芦各一分,天竺黄一钱五分。瓜蒂1分,焰消1分,雄黄1分,川芎1分,薄荷叶1分,道人头1分,藜芦1分,天竺黄1钱半(如无,以郁金代之)。功能主治:主治头目昏眩,及偏正头痛。附注:方中瓜蒂原缺,据《奇效良方》补。
-
水银葶苈丸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组成:水银3两(3日3夜煮),葶苈子1升,椒目1升,衣鱼20枚,水萍1两,瓜蒂1两,滑石1两,芒消3两。功效:利小便。始服药,当咽喉上有历子肿起,颊车肿满,齿龈皆肿,唾碎血出,勿怪,不经3-5日即消,所苦皆愈,亦止服药;若下多,停药以止利,药至五下止;
-
倒痰汤
处方:参芦1两,瓜蒂7枚,白芍1两,白芥子1两,竹沥2合。功能主治:性喜食酸,因多食青梅,得痰饮之病,痰饮随气升降而作痛,日间胸膈中如刀之刺,至晚而胸膈痛止,膝(骨可)大痛。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必大吐,尽去其痰,其痛如失,然后用二陈汤调理,不再痛。摘录:《辨证录》卷九
-
西瓜黑霜
炮制:大西瓜1个,切开瓜蒂部,倒去瓤、子,装满大蒜瓣,仍以瓜蒂盖好,以纸筋泥封固,于火中煨1天,取出研细末备用。功能主治:治慢性肾炎,浮肿,肝病腹水。用法用量:每次1钱,1日2次吞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苦参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苦参散:处方:苦参30克(锉)苍耳苗30克蔓荆子30克牡荆子30克晚蚕沙30克白蒺藜30克(微炒,去刺)晚蚕蛾15克玄参30克胡麻子30克蛇床子30克天麻30克乳香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热病4日,结胸满痛壮热,身体疼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1日2次,不拘早晚。
-
杜蘅汤
处方:杜蘅3两,松萝3两,瓜蒂30枚。功能主治: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及饮酒则瘀阻痰。用法用量:上药以酒1升2合,渍再宿,去滓,每次温服5合。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杜蘅下气消痰,以其气浊,故用以助瓜蒂、松萝之涌吐。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千金》卷十八
-
牛胆丸
《千金》卷十:别名:牛胆煎、瓜蒂丸组成:牛胆1枚,芫花1升,荛花半升,瓜蒂3两,大黄8两。主治:酒疸,身黄曲尘出。《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龙木论》:组成:牛胆5钱,钩藤5钱,人参1两,羚羊角1两,藿香1两,广香1两,琥珀少许。主治:小儿青盲外障。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秦椒散
《外台》卷四引《深师方》:方名:秦椒散组成:秦椒1分(汗),瓜蒂2分。《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名:秦椒散组成:秦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1分,干漆(炒烟尽)1分,生干地黄(焙)、马齿苋(重午日收,阴干)半两,石榴皮1分,柳枝1分,桑根白皮1分,胡桃皮1分,白刺皮1分。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揩齿,髭发白即变黑。
-
救死丹
《辨证录》卷十:救死丹:别名:救急丹处方:生甘草2两,瓜蒂7个,玄参2两,地榆5钱。功能主治:服砒霜毒,疼痛欲死者。摘录:《辨证录》卷十《辨证录》卷十二:方名:救死丹组成:黄耆2两,巴戟天1两,附子1钱,白术1两,菟丝子1两,北五味1钱。主治:产后半月,不慎房帏,血崩昏晕,目见鬼神。用法用量:水煎服。
-
青黛散
用法用量:为细末,吹鼻中。若脊膂空虚,准前与服,仍以酥和散摩脊膂上;附注:方中藜芦、莨菪子用量原缺。《济阳钢目》卷一○七之青黛散:方名:青黛散组成:青黛3钱,铜绿2钱,黄矾2钱,黄柏2钱,黄连2钱,藜芦2钱,枯矾2钱,芒消2钱,人言2钱(用红枣1枚去核,各分入内,以火煅作灰用),麝香半钱,轻粉49贴。
-
九疸秦王散
概述:九疸秦王散为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四方,即《千金翼方》卷十八方记载的秦王九疸散。别名:秦王九疸散(《千金翼方》卷十八)、九疸秦王散处方:栀子仁、葛根、葶苈子、栝楼、秦椒(汗)、瓜蒂、石钟乳、凝水石、牡蛎、泽泻、白术各等分。胃疸,食多喜饮;脾疸,溺赤出少,心惕惕若恐;肺疸,饮少小便多;
-
蜗牛丸
《普济方》卷三九八:方名:蜗牛丸别名:黄金丸组成:蜗牛壳1两(微炒),夜明砂3分(微炒),龙骨1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圣惠》卷八十六:方名:蜗牛丸组成:蜗牛49枚,蛇蜕皮2条,干蟾1枚(截取前脚以前用之。主治:小儿干疳,面青目涩,脑热鼻疮,眼生障膜,毛发焦黄,肌肤羸瘦。已破者,薄荷汤送下,1日3次。
-
瓜蒂汤
功能主治:《金匮要略方论》方之瓜蒂汤主治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而致的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脉弱者。《外台秘要》卷四引《延年秘录》方之瓜蒂汤:处方:瓜蒂1两,赤小豆49枚,丁香2-7枚。功能主治:《外台秘要》卷四引《延年秘录》方之瓜蒂汤主治诸黄,身面四肢浮肿,有虫,鼻中息肉,阴黄、黄疸及暴急黄。
-
青黄散
处方:黄柏(蜜炙赤)19克青黛0.3克制法:上药为末。摘录:《仙拈集》卷三《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名:青黄散组成:青黛1钱,蒲黄1钱。《产宝诸方》:方名:青黄散别名:青黛散组成:青黛、雄黄各等分。《梅氏验方新编》卷一:方名:青黄散组成:青鱼胆1钱,黄瓜霜1钱,梅花、冰片1分。
-
透顶散
处方:细辛(表白者)3茎瓜蒂7个丁香3粒糯米7粒脑子麝香各1黑豆大制法:上将脑、麝入乳钵内研极细,将前四味另研为末,然后入乳钵内,荡起脑、麝令匀,用瓦罐子盛之,谨闭罐口。功能主治:治偏正头风,夹脑风,并一切头风,不问年深日近。《冯氏锦囊秘录 杂症》卷三:方名:透顶散组成:川芎末、薄荷末、朴消各等分。
-
定命丸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定命丸:处方:硫黄(研)1分,吴茱萸(汤浸,焙干,炒,捣为末)1分,消石(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半分。功能主治:阴毒伤寒。主治:小儿疳痢。《圣惠》卷八十七:方名:定命丸组成:朱砂1分(研细),麝香半分(研细),瓜蒂20个,蛇蜕皮灰1分,青黛1分(研细),干蝎20个(微炒)。
-
三味吐散
处方:瓜蒂23克杜蘅23克人参7.5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上气,呼吸喘逆。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引《古今录验》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十引《宫泰方》:方名:三味吐散别名:人参散、三味瓜蒂散组成:瓜蒂2分,杜衡3分,人参1分。主治:水饮积滞,滞在心胸,膈中不利,胸满气喘;
-
杀疳丸
《圣惠》卷九十三:组成:雄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芦荟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胡黄连1分,密陀僧3分(麸炒或烧令赤色,细研),龙骨1分(烧令赤色),青黛半两(细研),金箔10片(细研),肉豆蔻2枚(去壳),蟾酥半分(热水化为泥)。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糯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
塞鼻瓜蒂散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六:方名:塞鼻瓜蒂散组成:瓜蒂半两,细辛1分。主治:鼻痈气息不通。用法用量:以绵裹豇豆大,塞鼻中。须臾通矣。制备方法:上为细散。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六:方名:塞鼻瓜蒂散组成:瓜蒂。主治:鼻塞。制备方法:上为末。
-
清肺膏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张涣方:方名:清肺膏组成:瓜蒂半两,附子1枚(炮,去皮脐),赤小豆1分,细辛1分,甘草1分。主治:齆鼻不闻香臭,出气不快。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龙脑1钱研匀,炼蜜为丸。主治:肺病并失音者。
-
葫芦苦素-E
葫芦素概述:葫芦素是从中药甜瓜蒂(苦丁香)中提取的治疗肝炎及肝癌的有效成分,主要含葫芦素B、E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原发性肝癌一次2~喷瓜苦素;具有降酶、退黄、消除腹水、改善蛋白代谢的功能。葫芦素的禁忌证:孕妇或严重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
喷瓜苦素
葫芦素概述:葫芦素是从中药甜瓜蒂(苦丁香)中提取的治疗肝炎及肝癌的有效成分,主要含葫芦素B、E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原发性肝癌一次2~喷瓜苦素;具有降酶、退黄、消除腹水、改善蛋白代谢的功能。葫芦素的禁忌证:孕妇或严重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
肝立克
葫芦素概述:葫芦素是从中药甜瓜蒂(苦丁香)中提取的治疗肝炎及肝癌的有效成分,主要含葫芦素B、E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原发性肝癌一次2~喷瓜苦素;具有降酶、退黄、消除腹水、改善蛋白代谢的功能。葫芦素的禁忌证:孕妇或严重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
吊瓜
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果实·《中医大辞典》·吊瓜:吊瓜为中药名,出自《浙江中药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王瓜之别名。别名:雹瓜,马瓟瓜、苦瓜莲、吊瓜、土瓜。分布长江以南各地。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肾经。功能主治:功在清热,生津,通乳。别名:金瓜、鼎足瓜、看瓜、吊瓜、红南瓜。主治支气管哮喘,咳嗽。
-
吐法
2.专指小儿推拿术的催吐方法。涌吐法:吐法为八法之一,又称涌吐法。催吐用药物,实证用瓜蒂、藜芦、胆矾等;虚证用参芦饮。《厘正按摩要术》卷二:“吐法:周于蕃曰:小儿外感风寒,内伤乳食,致咳嗽呕吐,痰涎积聚,宜先用汗法。即或胃无积滞,用此一吐,亦舒通脏腑之气,若由版门推下横纹令吐者,不若按舌之快也。”
-
头重
多因外感湿邪、疫气或湿痰壅阻所致。《张氏医通》卷五:“湿热上攻,所以头重,秋、冬、春,俱宜羌活胜湿汤;若时行疫疠之时患头重者,败毒散加苍术、藁本;《古今医统·头重》:“精滑脱,肾气竭而阴微,不能与胃气上升,以接清阳之气,故病多头重。”《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
升降浮沉
若泻痢初起而系积滞所致者,则用消积导滞、沉降攻下之大黄通泄之,此乃通因通用之法。沉是下行泄利的意思。大凡质轻的药物,如花叶之类多主升浮,质重的药物,如种子、矿石、贝壳之类多主沉降。旋复花是花,不升浮,反而沉降,主降逆平喘,故有“诸花均升,复花独降”之说,牛蒡子是种子类,反主升浮,能疏风诸热。
-
止迷汤
《疡医大全》卷三十九:组成:白茯苓5钱,生甘草2钱,瓜蒂7个,陈皮5分。主治:误服蒙汗药。用法用量:水煎服。
-
松萝汤
《圣惠》卷五十二:方名:松萝汤组成:松萝半两,人参芦头半两,恒山半两,川升麻半两,竹叶100片。主治:胸中痰积热。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3升,浸药1宿,平旦以水3升,煮取1升半,去滓顿服。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松萝汤中不用瓜蒂,而用栀子,以吐肺胃热痰,即用乌梅以收敛津液,与吐后用半夏汤一意。
-
神蟾谷精丹
《卫生总微》卷十三:方名:神蟾谷精丹组成:干蟾3枚(5月5日取者,酥炙黄),谷精草3两(入1瓶内,盐泥固封,慢火煅通赤),胡黄连半两,皂角3寸(烧灰),瓜蒂半两,母丁香半两(以上先为末),粉霜1分(研),芦荟1分(研),麝香1分(研)。制备方法:上同拌匀,以猪胆汁和丸,如黍米大。
-
通玄千金丹
《医方类聚》卷二六六引《保童秘要》:方名:通玄千金丹组成:青黛2钱(细研),熊胆1钱(汤化破),蛇皮灰1钱,腻粉1钱,芦荟1钱,蝉壳3个(去足),瓜蒂20个,田父头1个(炙),麝香半钱,蟾酥2个,豮猪胆1个。主治:小儿惊风,疳积,疳痢。若变成寒热,薄荷温水送下;蛔(虫匝)心,苦楝子煎汤送下;
-
通顶吹鼻散
《圣惠》卷十一:方名:通顶吹鼻散组成:黎芦1分(去芦头),瓜蒂3分,马牙消3分,龙脑半钱(研),麝香半钱(研)。主治:伤寒头痛不止。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入鼻中。得嚏即愈。制备方法:上为细散,研入龙脑、麝香令匀。
-
定生丸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遍身壮热,筋脉不和,手足抽掣,口噤面青,痰涎壅滞,及疳气所攻,肌体瘦弱。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温生姜汤研,灌在鼻内,得嚏后,以生姜、薄荷汤下3丸。摘录:《圣惠》卷八十五《普济方》卷三九四:方名:定生丸组成:半夏1两,胡椒半两(同炒),蝎尾半钱,干姜2钱。功效:化痰,和胃气。
-
断膈散
处方:7月7日瓜蒂2枚,赤小豆2两,人参2两。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痰病。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温汤和下。当呕病愈。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
断膈丸
处方:蜀附子1分,藜芦1分,甘草1分,赤小豆1分,瓜蒂1分。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膈间有澹水。用法用量:每服5丸,当呕青黄汁,不知稍增。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
矾石散
主耳出脓水。摘录:《千金翼》卷十一方出《干金》卷六,名见《杨氏家藏方》卷二十:矾石散:处方:白矾6铢,石硫黄6铢,白附子6铢。《外台》卷二十二引《必效方》:方名:矾石散组成:矾石(烧令汁尽)8分,藜芦(炙)8分,防风8分,细辛8分,干姜8分,白术8分,椒(汗)8分,甘草(炙)8分,蛇床子8分,附子(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