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握灵本草
《握灵本草》药学著作。一名《东皋握灵本草》。清·王翃撰于1683年。卷一——十共收药物400余种,每种药分主治、发明及选方三项,内容集自《神农本草经》及以后各家本草文献。其发明与选方项下除辑录前贤论述外,尚有作者的创见与发挥。其分类次序大致以《本草纲目》为依据。附补遗一卷,补录药品约190余种。
-
王东皋
王东皋即王翃。王翃(hong宏。17世纪)为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
小蓟炭
清代则有童便拌微焙(《握灵本草》)和童便拌微炒、酒洗(《本草汇》)等炮制方法,并有“消肿捣汁用,止血烧灰存性用”(《本草述钩元》)的论述。气微,味微苦。小蓟炭的炮制作用:小蓟生品和炒炭品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
-
梓木
《*辞典》:梓木:出处:《握灵本草》拼音名:ZǐM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木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化学成份:含梓木内酯;又含多种萘醌衍生物,其中已确证的有α-拉杷酮。功能主治:《握灵本草》:治手足痛风,梓木煎汤,桶上蒸之,勿令汤气入目。治霍乱不吐不泻,以梓木屑煎浓汁吐之。
-
王翃
王翃(hong宏。17世纪)为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
王翰臣
王翰臣即王翃。王翃(hong宏。17世纪)为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
东皋握灵本草
《东皋握灵本草》为书名。清·王翃撰于1683年。据作者自序提到,喻嘉言曾见本书,并有“君其手握灵珠以烛照千古乎”一语,遂名其书为《握灵本草》。10共收药物400余种,每种药分主治、发明及选方3项,内容集自《神农本草经》以后各家本草文献。其分类次序大致以《本草纲目》为依据。附补遗1卷,补录药品约190余种。
-
砂炒脐带
脐带味甘、咸,性温,归心、肺、肝、肾经,具有益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砂炒脐带的炮制方法: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脐带片或段拌炒,至发泡、质酥时取出,筛去砂,放凉,碾为细粉。脐带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脐带味甘、咸,性温。入肝、肾、肺经。
-
脐带粉
脐带味甘、咸,性温,归心、肺、肝、肾经,具有益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砂炒脐带的炮制方法: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脐带片或段拌炒,至发泡、质酥时取出,筛去砂,放凉,碾为细粉。脐带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脐带味甘、咸,性温。入肝、肾、肺经。
-
炒脐带
脐带味甘、咸,性温,归心、肺、肝、肾经,具有益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砂炒脐带的炮制方法: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脐带片或段拌炒,至发泡、质酥时取出,筛去砂,放凉,碾为细粉。脐带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脐带味甘、咸,性温。入肝、肾、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