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不长
胎不长病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又名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多因孕后各种原因导致先兆流产,阴道流血而伤胎,虽经治流血停止,但胎儿发育受阻;或有宿疾,脾胃不和,气血不足,胎失滋养,以致孕妇腹部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治宜补益气血,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脾胃虚弱者,可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
卧胎
卧胎病名。即胎不长。《济阴要略》:“按荫胎者,由于妊母体质素怯,胎失其养,荫而不长,一名卧胎。”参见胎不长条。
-
养胎人参丸
《圣惠》卷七十五:方名:养胎人参丸组成: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当归1两,柴胡1两(去苗),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寄生1两,刺蓟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主治:妊娠胎不长。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荫胎
荫胎病名。指母体中胎儿不长。《济阴要略》:“按荫胎者,由于妊母体质素怯,胎失其养,荫而不长。”即胎不长。详该条。
-
妊娠胎萎燥
妊娠胎萎燥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五:“凡胎处胞中,或有萎燥者,盖由妊妇所禀怯弱,不足自周,阴阳血气偏系,非冷即热,胞胎失去滋利,所以萎燥而不长也。”即胎不长。详该条。
-
枯胎
枯胎病名。见《胎产心法》上卷。即胎不长。详该条。
-
地黄芎穷丸
处方:熟干地黄(焙)1两,芎穷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3分,当归(切,焙)3分,柴胡(去苗)半两,刺蓟半两,桑寄生(焙干)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龙骨3分,阿胶(炒沸)3分,白石脂3分,黄耆(锉)半两,甘草(炙,锉)1分。功能主治:和气养胎。主妊娠气血虚弱,令胎不长。
-
养胎
概述:养胎(nurturingfetus)是指妇女妊娠期内注意饮食起居,以护养胎儿的方法。又名妊娠养胎、胎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夹痾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血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病,益其气血,以扶养胎也。”(《儒门事亲》)。
-
胎不长养
胎不长养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十。即胎不长。详该条。
-
加减人参丸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阿胶、苏梗、桑寄生。功能主治:受孕后,因色欲过甚,精血暗损,荫胎不足,胎系不固,胎不长成,而每致半产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地黄芎窮丸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组成:熟干地黄(焙)1两,芎窮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3分,当归(切,焙)3分,柴胡(去苗)半两,刺蓟半两,桑寄生(焙干)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龙骨3分,阿胶(炒沸)3分,白石脂3分,黄耆(锉)半两,甘草(炙,锉)1分。主治:妊娠气血虚弱,令胎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