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科
为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产科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此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医学分为九科时,产科已成为一科,元丰改制后的九科中仍有产科的设置。元代产科中包括妇人杂病,实际上是妇产科。清初十一科中也设妇科,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后取消。
-
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负责人乔杰。
-
2010年妇幼卫生综合项目管理方案
2010年妇幼卫生综合项目管理方案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妇幼卫生综合项目,包括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以下简称降消项目)及国家妇幼卫生监测项目。
-
朱端章
朱端章为(12世纪)南宋医家。待人宽容,对己严厉,平时多留心医药,遂通晓医药,尝谓民之疾疠乃疾苦之大者,敢不问乎。平生喜好方书,因见当时产科专书较少,将所藏医书中有关产科的内容,于1184年(淳熙十一年)辑成《卫生家宝产科方》八卷。此外,还辑有《卫生家宝方》、《卫生小儿方》、《卫生家宝汤方》等书。
-
经效产宝
《经效产宝》产科著作。又名《产宝》。唐·昝殷撰于852年。原书共52篇,371方。卷上论妊娠期杂病及难产诸疾;书中虽论述病候不多,介绍具体病证治疗等却较详明。本书后又有宋代附刻的《续论》一卷,内载唐、宋间周颋、郭嵇中等人的产科方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存清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
产宝
概述:《产宝》:1.清·倪枝维撰,许琏校订;书成于1728年。本书论产后诸病的证治,并以生化汤为主方,化裁为若干方。收刊于《韡园医书六种》中。唐·咎殷撰于852年。卷上论妊娠期杂病及难产诸疾;本书后又有宋代附刻的《续论》1卷,内载唐、宋间周翅、郭嵇中等人的产科方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妇人科
自北宋以来,妇科包括在产科之中。清代沿袭明代设科经验,仍将产科包括在妇人科之中。明代医学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接骨、伤寒、金镞、按摩、祝由。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十三科又改作十一科,增设了痘疹科,改疮疡为外科,接骨为正骨,去金镞、祝由与按摩等科。
-
急诊室特殊设备
2.五官科诊察室可增设耳镜、前鼻镜、检眼镜、额镜、喉镜、五官科椅、曲颈灯、音叉、耵聍钩、卷棉子、喷雾器、膝状镊、枪状镊、金属压舌板、酒精灯、火柴、鼻止血包、开睑器、虹膜镊、眼科剪、蚁式钳、小弯针、眼睑拉钩、3-0~5-0线、洗眼壶、盛水器、口腔镜、口腔镊、口腔探针及五官科常用药物。
-
右藉
右藉为产科病证名。偏产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用力不当或其他原因,使儿头偏左或偏右,不能即产。相当于儿头先露的异常分娩。有仰顶生、垂头生、左、右藉、胀后产、前蹻等名称。员从云《产科一得》:“临产儿头偏抵右畔。”右藉相当于右枕横位。
-
郭稽中
郭稽中宋代医学家。曾任医学教授,尤精产科,用药常有奇效。大观三年(1109年)将家藏方附于《产论》二十一篇诸论之后,使之有论有方,编为《产科经验宝庆集》(一作《妇人产育保庆集》)一卷,后经李师圣等人附益传世。
-
钱养庶
钱养庶明末医案。号小休居士、处士。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擅长产科,尝将蕲阳(今湖北蕲春)陈氏所著保产之书,加以增订,更名为《绣阁保生书》(1631年)。该书详载难产、受胎保护、临产斟酌、产后当知等内容。可供产科临床之用。
-
胎产心法
《胎产心法》产科著作。清·阎纯玺撰。刊于1730年。分述胎前、临产、产后的多种病证。书中对产科各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了作者的心得。内容系统而简要。文字较通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现有几十种清刻本。1935年又有沈棪增订本,多《增订胎产心法》,五卷,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概述:(一)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情况:国内产科医院统计妊娠期阑尾炎约占孕妇的0.1%,一般医院占阑尾炎总数的2%。治疗:(六)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的安全出发,妊娠三个月内发病者,原则上与非妊娠期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好;
-
达生篇
《达生篇》产科著作。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符合产科卫生和临产规律。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容简要,切于实用,故复刻刊本颇多,流传较广。
-
免蓐
免蓐产科学名词。出《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
鲮甲散
处方:穿山甲皂刺橘叶当归栝楼仁木通各等分功能主治:治乳痈。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产科发蒙》
-
芦橘姜槟汤
处方:生芦根1两,橘红7钱,生姜1两,槟榔子3钱。功能主治:妊娠呕吐痰水,不食。用法用量:上作3次,水煎服。或加半夏。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
鹿蛎饮
处方:芍药、黄耆、牡蛎、益智、鹿茸、人参各等分,大枣减半。功能主治:产后遗尿不知出,小便频数。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
清血汤
处方:牡丹皮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山栀子蒲黄(炒)阿胶黄连百合麦门冬甘草功能主治:治妊娠吐血,鼻衄,咳血。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若血势猛者,加鼹鼠烧灰存性者。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
参附耆蛎汤
处方:人参、黄耆、附子、牡蛎各等分。功能主治:产后绝汗如雨,手足清冷者。用法用量:上作大剂。以水2合,煮取1合,温服。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
参熊丸
处方:熊胆2钱,人参2钱。制法:上为细末,打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产后血晕。用法用量:每服6-7丸,白汤送下。摘录:《产科发蒙》卷三
-
扫红煎
处方:防风荆芥白芷各6克甘菊花黄连各4.5克红花当归各6克芒消6克白矾1.5克功能主治:治眼目红肿,糜烂疼痛。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患处。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
芎归百草饮
处方:当归3克,人参3克,川芎3克,甘草3克,炒干姜1.5克,百草霜3克。功能主治:补血降火。主脾不摄血。妊娠鼻出血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
长德散
处方:麻叶(阴干,收瓷器内,埋烧麦糠火中)2钱,血竭2钱,虎骨2钱,乌犀角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预防产后诸疾。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2分,好酒送下。产后1-7日止服。注意:凡服此药,产讫不须依椅,惟宜平卧。摘录:《产科发蒙》卷六
-
七味荡滞饮
《产科发蒙》卷二:组成:枳实7分,木香5分,当归6分,厚朴6分,芍药1钱,槟榔7分,甘草3分。主治:妊娠痢疾初发2-3日,不问赤白,无表证,腹痛后重者。用法用量:上以水2合,煮取1合,温服。
-
双全散
《产科发蒙》卷二引《证治大还》:组成:当归、白术、苍术、防风、木通、茯苓、猪芩、桂枝、甘草。功效:护胎调养。主治:孕妇四肢肿。用法用量:水煎服。
-
木耳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组成:木耳2两钱,当归2两7钱,川芎2钱,牛膝2钱,杜仲2钱,木瓜3钱4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主治:手足抽搐,腰腿疼痛,湿痹,血流不通。《产科发蒙 附录》引《百一》:组成:陈棕、木耳、莲房、槐木(各煅存性)等分。《医林改错》卷下:组成:木耳1两(焙干研末),白砂糖1两。
-
四黄煎
《产科发蒙》卷一:组成:黄连、黄芩、大黄、地黄各等分。主治:妊娠鼻衄。用法用量:水煎服。
-
四物加大黄汤
《产科发蒙》卷四:组成:四物汤加大黄。主治:产后不大便数日,而小腹疼痛者。
-
四圣饮
《产科发蒙》:组成:藿香、良姜、陈皮、莪术各等分。主治:气攻呕吐,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汤浸,去滓用。《赤水玄珠》卷八:组成:何首乌、白芷、青皮、陈皮。主治:久疟。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
失痛散
《产科发蒙》:组成:滑石2钱,黄丹2钱,甘草2钱,质干1钱。主治:产后阴门肿痛。用法用量:先入手帛于热汤中,绞取熨患处,便敷。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鸡子清和调。
-
玄胡苦楝汤、玄胡索苦楝汤、玄胡索
《普济方》卷三二八引《卫生家宝》:别名:延胡苦楝汤组成:肉桂3分,附子3分,熟地黄1钱,炙甘草5分,玄胡2分,黄柏3分(为引用),苦楝子2分。附注:延胡苦楝汤(《兰室秘藏》卷中)、玄胡索苦楝汤(《医学纲目》卷十四)、玄胡索汤(《产科发蒙 附录》。本方改为丸剂,名 延胡苦楝丸(见《妇科大略》)。
-
玄素散
《产科发蒙》卷四:组成:百草霜、天花粉各等分。主治:产后乳汁少。用法用量:每服1钱,大麦煮汁送下,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石灰汤
方出《证类本草》卷五引《肘后方》,名见《产科发蒙》卷四:组成:石灰1升(熬之)。主治:产后玉门不闭。用法用量:以水2斗,投灰中,适寒温,入水中坐,须臾更作。
-
平胃加桂枝生姜汤
《产科发蒙》卷三:组成:苍术、厚朴、陈皮、桂枝、生姜各等分,甘草减半。主治:产后烦闷呕恶,腹满腹痛者,名为冲胃。用法用量:水煎服。
-
芎归理中汤
《产孕集》卷下:组成:芎1钱5分,当归3钱,党参3钱,白术3钱,炮姜1钱,枳实1钱,桃仁1钱5分。主治:产后血瘀气结,挟寒而致心腹疼痛。《产科发蒙》卷三:组成:理中汤(倍加人参,干姜炒黑)加川芎、当归。主治:产后疲劳甚者,及产前患下利,而产后有热者。
-
芎归加桂汤
《产科发蒙》卷三:组成:当归、川芎、桂枝各等分。主治:将产腹痛者。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酒各1盏半,煮取一半,温服。加减:若呕者,加半夏、生姜。制备方法:上锉。
-
芍药香附汤
《产科发蒙》卷四:组成:芍药、香附、干姜、甘草、丁子、砂仁。主治:产后下利,上气足冷,时发热,肠鸣切痛。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2合,煮取1合,温服。加减:下利不巳,干噫食臭,加黄连。
-
行瘀煎
《产科发蒙》卷三:组成:接骨木、红花、当归、芍药、桂枝、山楂子、栀仁、川芎、苏木、甘草。主治:产后血晕,恶露不下,及儿枕痛。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收伤油
《产科发蒙》卷四:组成:麻油1合,椰子油2钱,乳香5分,没药5分,小麦5钱。主治:金疮及分娩擦破阴门者。制备方法:以小麦入麻油中,煮一炊时,候麦变黑色,浮油上,以绢布滤去滓,下火,入余药搅匀,绵浸,瓷器收贮。
-
束带饮
《产科发蒙 附录》:组成:续断、炙艾、红花、地榆、川芎、地黄、芍药、当归。主治:赤白带下,及产后恶露尽后,清血不止者。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半,煎取8分服。
-
应效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方名:应效丹组成:麝香3钱,沉香3钱,雄黄3钱,木香3钱,甘草5钱,冰片3分,朱砂6钱,檀香3钱,神曲2两。功效:解瘟疫,清毒镇静。《产科发蒙》卷二:方名:应效丹组成:干漆1两,牡丹皮1两,大黄1两,莪术5钱。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妙功散
《瑞竹堂方》卷五:方名:妙功散组成:黄柏、蛇床子、白矾各等分。主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产科发蒙》卷三:方名:妙功散组成:茯苓2钱,黄耆1钱,远志1钱,人参5钱,桔梗5钱,辰砂1钱,山药5分,木香5分,甘草1分。
-
妙功救命散
《产科发蒙》卷二:方名:妙功救命散组成:鹿角灰4钱,牛胆2钱,麝香3分。主治:妊娠子痫痛,痰涎壅盛,咽喉锯声,角弓反张。制备方法:上研鹿角为极细末,以牛胆水化开,灌前末搅和,日晒干,入麝香再研细,贮锡器听用。
-
芣苡汤
《名家方选》:方名:芣苡汤组成:车前子2钱,细辛6分,黄连6分,黄芩6分,大黄6分,甘草6分,茯苓3分。主治:上冲服中有血,或生翳,或失明者。用法用量:水煎,顿服。《产科发蒙》卷二:方名:芣苡汤组成:车前子5分,麦门冬5分,当归5分,川芎5分,木通5分,滑石5分,细辛3分,甘草3分。主治:子淋,小便短涩。
-
驴耳饮
《产科发蒙》卷二:方名:驴耳饮组成:枇杷叶上、半夏上(姜制)、吴茱萸下、桂枝下、莪术中、木香下、槟榔中。主治:饮食停滞,呕吐腹痛,或眩晕头痛。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
育肠煎
《产科发蒙》:方名:育肠煎组成:人参3钱,白术2钱半,芍药(炒)1钱半,神曲(炒)7分,升麻5分,苍术1钱,茯苓2钱,桂枝1钱。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后重,加木香3分,槟榔7分,黄连7分,泽泻6分,炙甘草5分,防风1钱,酒当归1钱,滑石(炒)5分。
-
三黄朱砂煎
《产科发蒙》卷三:方名:三黄朱砂煎组成: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主治:产后颠狂,言语错乱,神思不安,如有鬼祟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煎,临服入朱砂1钱,搅匀服。
-
养中饮
《产科发蒙》:方名:养中饮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白扁豆、当归、阿胶、艾叶。主治:妊娠吐血。若因内伤气上逆者,其始胸背疼痛,或咳嗽连声不止。用法用量:上以水2合,煮取1合,去滓温服。
-
禹绩汤
《产科发蒙》卷三:方名:禹绩汤组成:西瓜皮2大合,赤小豆(冬瓜内蒸,晒干)2大合,冬瓜子1中合,西瓜子1中合,猪苓1中合,茯苓1中合,大腹皮1大合半,冬瓜皮1大合半,海金砂1小合。主治:遍身肿满,皮肤光泽如莹,小便不利,诸药不能疗者。用法用量:上以水1盏半,煮取1盏,温服,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