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源鉴定
基源鉴定(identificationoforigin)是指应用生物、矿物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鉴定动、植、矿物药材的生物、矿物学来源,确定其学名及药用部位。基源或称来源,通常包括中药的科名、植(或动、矿)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基源鉴定是中药四大鉴定方法之一,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也是中药生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依据。
-
石脉
石脉为脉学名词。系冬季脉来沉滑之象。《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鼓阳至而绝曰石。”《难经·十五难》:“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
-
肾死
肾死脉学名词。指肾脏的死脉。《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肾脉来,发如奇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
清毒
清毒病因学名词。指清冷之毒。系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为异常的五行之气所化。《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王冰注:“毒者,皆五行栗盛暴烈之气所化。”
-
平肾脉
平肾脉为脉学名词。指正常的肾脏脉象。其特点是脉来沉而滑利之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
-
平脾脉
平脾脉为脉学名词。指正常的脾脏脉象。其特点是脉来柔和而起伏有节,从容均匀之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
-
平肝脉
平肝脉为脉学名词。指正常的肝脏脉象。其特点是舒缓软弱而微弦的脉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
-
内阅
内阅为诊断学名词。指通过七窍的望诊,可以内察五脏;盖因五脏的精气,上达于七窍。《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
-
脉软
脉软脉学名词。脉象软弱无力。《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
-
兼方
兼方方剂学名词。指用主治不同的药物组合成,以治疗两种不同性质病证的方剂。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外有表寒,内见阳虚之证等。
-
肺平
肺平脉学名词。指肺脏的正常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
-
肺脉
肺脉脉学名词。①肺脏的经脉,即手太阴肺经。《素问·咳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②肺脏的脉象。参肺平条。
-
房劳
房劳为病因学名词。又称房室伤、色欲伤,色劳。指性生活过度,可使肾之精气亏耗,肾之真阴元阳俱亏,成为致病因素。
-
肚带
肚带产科学名词。出杨子建《十产论》碍产论。即脐带。详该条。
-
促
促脉学名词。即促脉的简称。《伤寒论·辨脉法》:“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详促脉条。
-
冲小
冲小为脉学名词。指血脉虚细。《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
-
成方
成方为方剂学名词。即现成的处方。通常指医生诊病后,按方书已订之方,原方使用者为成方。故成方可包括经方、时方等。
-
病气
病气病因学名词。已经进入人体形成了疾病的邪气。《素问·痹论》:“痹……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
外荣
外荣为诊断学名词。指五脏精气充足,面部呈光泽明润正常之色。《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菌种名称拉丁学名菌株号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NCFM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Bb-12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actisHN019Bi-07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LGGHN001*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
-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病因学名词。指饮食不能节制。致病因素之一。《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
溢阳
溢阳脉学名词。指阳气亢盛之极而泛溢的脉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参外格条。
-
溢阴
溢阴脉学名词。指阴邪积聚而弥漫于内的脉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死不治。”参内关条。
-
苔润
苔润诊断学名词。指舌苔湿润。苔润为正常舌象。温热病如见舌苔湿润,说明津液未伤。但热入营血时,阳邪入阴,蒸动阴气,则舌苔反润,宜详察。
-
苔垢
苔垢①即舌苔。②诊断学名词。即垢苔。舌苔垢浊胶结。多见于宿食不化或湿浊内停。
-
时行戾气
时行戾气病因学名词。指与四时气候相关,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病邪。
-
肾脉
肾脉脉学名词。①肾脏的经脉,即足少阴肾经。②肾脏的脉象。参肾平条。
-
秋脉如浮
秋脉如浮脉学名词。指秋季应时的脉象。《素问·玉机真脏论》:“秋脉如浮,……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
-
轻方
轻方方剂学名词。即轻剂。与重方相对而言。详轻剂条。
-
青纹
青纹诊断学名词。见《四诊抉微》。即小儿食指络脉色青。主惊,主痛,主抽搐。参诊指纹条。
-
青黑纹
青黑纹诊断学名词。即小儿食指络脉色青而紫黑。为风热邪气深重,闭郁血络,证多危重。
-
平肺脉
平肺脉为脉学名词。指正常的肺脏脉象。其特点是脉来轻浮虚软而和缓之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
-
脾平
脾平脉学名词。指脾脏的平脉,脉象平缓调和。《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
-
露珠
露珠产科学名词。见《医学入门》,谓怀孕一月,胎元初成,形如露珠,故名。
-
六阳脉
概述:六阳脉:1.手、足三阳经脉;2.脉学名词。手、足三阳经脉·六阳脉:六阳脉指手、足三阳经脉。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正常脉象之一。两手寸关尺脉象一向比较洪大,但无病态。
-
苛毒
苛毒病因学名词。指急重的毒邪。出《素问·生气通天论》。
-
结代
结代①经脉之气结止不行。代,止也。《灵枢·岁露论》:“此两邪相传,经气结代者矣。”②脉学名。系结脉和代脉的总称。泛指缓而不整的间歇脉。详结脉、代脉条。
-
间经
间经妇科学名词。《玉峰郑氏女科秘传·经候》:“经血平时常二、三、四月一行,饮食如常,动作不衰,腹中不痛,面色不改,名间经。”
-
火薪脉
火薪脉为脉学名词。系一种脉象。脉来如火燃薪,焰势浮盛而无根。《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
怀子
怀子产科学名词。指妇女妊娠。出《素问·腹中论》。
-
肝脉
肝脉①解剖结构名。指肝脏的经脉,即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厥阴者肝脉也。”②脉学名。指肝脏的脉象。参见肝平条。
-
肺死
肺死脉学名词。指肺脏的死脉。《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
胆邪
胆邪病因学名词。客于胆腑的邪气。《难经·十难》:“心脉微急者,胆邪于小肠也。”
-
残贼
残贼脉学名。指六种外邪伤害正气的脉象。即弦、紧、滑、浮、沉、涩。《伤寒论·平脉法》:“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
循
循为经络学名词。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经脉沿着某一部位行走称循。《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
八性
八性指藏药药物具有的八种性能,即重、润、凉、热、轻、糙、钝、锐八性。属于藏药学名词。
-
三秽
三秽为藏医学名词,指人体的三种排泄物,即汗液、尿液和粪便,藏医认为这三种排泄物(秽)有固定的量,三者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其失调可使人致病。
-
清虚热剂
清虚热剂(formulaforclearingasthenicfever)为方剂学名词。是指以清退虚热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虚热证的清热剂。
-
润下剂
润下剂(moistenedcatharticformula)为方剂学名词。是指以增液润燥药与泻下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肠燥便秘等证的泻下剂。
-
涩肠固脱剂
涩肠固脱剂(formulaforastringingintestineandarrestingproptosis)为方剂学名词。是指以止泻固脱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大便滑脱、脱肛等证的固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