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
若非确有部分胆液是随少阳三焦水津运行,何来黄汗?肝藏血、司疏泄。下血量少,淋漓不止,兼见心悸气短,少气懒言,小腹空坠,面色无华,舌淡脉弱,此为中气虚陷,血失气摄,下注前阴,兼见血色黑多红少,或先红后谈,脐下冷痛,四肢无力,气短神疲,面色苍白,看淡苔薄,脉迟无力,或脉大而虚,此为下元亏损、冲任不固;
-
牙体缺损—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临床路径(2016年县医院版)
发布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订了一批临床路径;
-
问小儿
问小儿为诊断学术语。系指小儿问诊。除一般问诊内容外,应了解小儿孕育期和父母兄弟情况,曾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及预防接种情况,已否断乳等。是否受惊、着凉,有无吐泻、惊叫、发热喘咳、抽搐等。
-
十问
十问是古人所总结的问诊十项重点内容,文献所载略有出入,一般指问寒热、问出汗、问头身、问二便、问饮食、问胸胁、问耳聋、问口渴、问旧病、问病因等。《景岳全书·传忠录》:“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
-
腹诊
腹诊是指以按、触诊为主,结合望、闻、问诊手段来诊察患者胸腹部位,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
-
医灯集焰
《医灯集焰》医论著作。清·严燮撰于1864年。本书集诸医家之言,取“照医之灯”、“光明显耀”之意而题名。卷上为医论,阐述阴阳、五行、治法、望闻问诊;卷下为察舌辨症、脉诀。大多用韵文、歌诀记述,并加注释。现存光绪刻本等。
-
大便
概述:大便:1.从肛门排出的饮食糟粕;又名大溲、屎。了解大便性状及排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排大便·大便:大便指排大便。《灵枢·杂病》:“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太阴。”
-
大溲
大溲即大便的别称。大便指从肛门排出的饮食糟粕,又名大溲、屎。了解大便性状及排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
-
形色外诊简摩
《形色外诊简摩》诊断学专著。清·周学海撰于1894年。本书以论述望诊为主,问诊、闻诊为辅。《难经》以下,择其切要能补《内经》未备者收之”。上卷专谈望形,首述形诊总义,次述生形(生理的)、病形(病理的)以及络脉形色等;下卷以望色为主,首叙面色总义,次叙面色、目色、舌色以及外诊杂法类等。
-
小便
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之余,它的产生,源于肾的化气,经膀胱气化而排出,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尿的排泄,对整体津液代谢有重大影响。了解小便性状及排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胞痹者,…
-
目眵
《西方子明堂灸经》:“阳白主目眵。”《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夫目上液之道,腑脏有热,气熏于肝,冲发于目眦睑,使液道热涩,滞结成眵也”。眼科问诊时,常问有否目眵,属骤起或常有;量多量少,眵多粘睫或仅限于眦头;由此可以了解肺热之虚实,以及是否兼夹湿邪等。一般治宜泻肝胆火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
口述描绘评分法
概述:口述描绘评分法(verbalratingscales,VRS):由医生在问诊时列举诸如烧灼痛、锐利痛和痉挛痛等一些关键词,让病人从中选择来形容自身疼痛。准备:使患者了解检查和评分的方法及意义,以取得更好地配合。掌握患者的病情和目前身体状况,有利于作出正确评价。4.对细微的感觉变化不敏感,并且易受情感变化的影响。
-
小溲
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之余,它的产生,源于肾的化气,经膀胱气化而排出,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尿的排泄,对整体津液代谢有重大影响。了解小便性状及排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胞痹者,…
-
师传
《师传》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篇中的内容,认为是先师传授下来的宝贵心得,故名。主要论述问诊与望诊的重要性,与其在治疗上的关系。列举望诊可从肢体五官的形态外候测知内脏的大小、强弱以及生理功能的变化,并提示医生临病要根据病人所便而采取适宜的方法。
-
问起病
问起病为诊断学术语。为问诊内容之一。询问起病的时间、原因、经过、治疗情况以及主要症状的特点和变化,对掌握疾病的性质及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
-
问口渴
问口渴诊断学术语。为问诊内容之一。口渴喜冷饮属热证;口渴多饮,饮后复渴,甚者饮一溲一,属下消证。口渴欲漱不欲咽,为瘀血阻滞。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可见湿热。口渴喜热饮多属虚寒。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多为水湿痰浊停于中焦。《景岳全书》:“渴与不渴,可以察里证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以见。”
-
三常
三常为问诊内容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即诊病要了解病人的社会地位(贵贱)、经济状况(贫富)、精神状态(苦乐)等三种变化情况,供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
-
金容甫
金容甫(1903-1978年)近现代医家。安开裕,号赋修。1949年后,历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科主任,合肥中医学会副董事长,市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等。治学勤奋,学宗《内经》、张仲景,旁及诸家,以儿科著称,兼长内、妇科,对肝病、肾病治疗经验丰富。主张四诊合参,以问诊为主,反对单以切脉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