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湿痹
风湿痹为病证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症见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日久不瘥。亦可致身体手足不遂。治宜祛风湿为主,祛寒为辅,用海桐皮汤、羌活胜湿汤等方。
-
牛尾菜
功能主治:补气活血,祛风通络,化痰止咳。《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尾菜:拼音名:NiúWěiCài别名:牛尾蕨、土春根、牛尾结、马尾伸筋、七层楼、金刚豆藤、草菝葜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牛尾菜SmilaxripariaDC.,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祛痰止咳。劳伤腰痛;各家论述:1.《江西草药》:祛风散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
鹌鹑
两肩、下背、尾均黑色,而密布栗黄色纤维横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蓝灰色羽丝缘;肾经鹌鹑的功效与主治:《全国中草药汇编》:补中气,强筋骨,止泻痢。《中药大辞典》:治泻痢,疳积,湿痹。崔禹锡《食经》:主赤白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嘉佑本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或烧存性,研末。
-
针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证。针罐法的分类:常用针罐法有以下几种:留针罐法:在相关腧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留罐5~10分钟后启罐、出针。挑刺部用创可贴贴1~刺络罐法适用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
石蒟
《中医大辞典》·石蒟:石蒟为中药名,出自《陆川本草》,为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山蒟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痹,腰膝无力,月经不调,痛经,感冒风寒,咳嗽气喘。《中华本草》·石蒟:拼音名:ShíJǔ别名:石南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毛山蒟的枝叶。劳伤久咳;
-
山葡萄
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叶或茎藤·《中医大辞典》·山葡萄:山葡萄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汇》。1.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消化道出血。2.风湿痹证,关节肿痛。功能主治:祛湿利尿,清热解毒。)Traut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泥土,切片或剥取根皮,切片,晒干;单叶互生;基出脉3条,侧生的一对常分歧,如5基出脉。
-
九节菖蒲
主治:1.治热病神昏,痰浊蒙窍,癫痫,痰厥,脘痞腹胀,呕恶,下痢噤口,多梦健忘,气闭耳聋,煎服:1.5~《全国中草药汇编》·九节菖蒲:拼音名:JiǔJiéChānɡPú别名:菊形双瓶梅、太原菖、京菖蒲、陕西菖、节菖蒲、小菖蒲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altaicaMey.,以根状茎入药。花两性,单朵顶生;
-
盐麸子根
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Y nFūZǐGēn别名: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分类草药性》)。②《四川本草》:性凉,味酸。治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水肿,风湿痹癌,跌打伤肿,乳痈,癣疮,消酒毒。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降火,去瘀生新,治麻疹,感冒发热,咳嗽带血;捣烂敷伤处。
-
天雄浸酒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五:天雄浸酒:处方:天雄90克(炮裂,去皮、脐)川椒90克(去目)千姜60克(炮裂)茵芋60克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肉桂90克(去皱皮)牛膝90克(去苗)川乌头60克(炮裂,去皮、脐)白蔹15克踯躅花90克(微炒)制法:上药细锉,用生绢袋盛,以好酒8升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
伏牛花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F Ni Huā别名:隔虎刺花(《开宝本草》)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花。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止痛。①《开宝本草》:疗久风湿痹,四肢拘挛,骨肉疼痛。作汤主风眩、头痛,五痔下血。甚则火腑热秘:伏牛花、山茵陈、桑寄生、白牵牛、川芎藭、白僵蚕、蝎梢各三钱,荆芥穗四钱。
-
炒桑枝
桑枝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桑头:味苦,性寒,无毒。《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炒桑枝的炮制作用: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风热为主,可用于风热入营血所致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紫白癜风。
-
华佗风痛宝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uatuoFengtongbaoPian标准编号:WS3-B-3396-98处方:红鱼眼九层风三叶青藤山风(或大风艾)两面针三七茎叶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规格:每片含干浸膏0.2克(含原药材约3.02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
酒桑枝
概述:酒桑枝为桑枝的炮制品,方法为酒炙。桑枝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
小麦麸
"功能主治:治虚汗,盗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热疮,折伤,风湿痹痛,脚气。"②《日华子本草》:"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窨。小麦麸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小麦麸的食疗功效:有改善大便秘结、预防结肠癌、直肠癌及乳腺癌、使血清胆固醇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减慢的功效。
-
淫羊藿
3枚,3出复叶,叶柄细长;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叶片革质。柔毛淫羊藿下表皮气孔较稀疏,具有多数细长的非腺毛。(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温浸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性味与归经:辛、甘,温。
-
洋金花
洋金花的功效与主治:洋金花具有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的功效,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花丝基部非腺毛粗大,1~(2)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试液1ml,混匀,加三氯甲烷25ml,摇匀,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性味与归经:辛,温;
-
四方藤
《中医大辞典》·四方藤:四方藤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性味归经:微苦、涩,平。化学成分:本品含岩白菜素。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胀痛,腰肌劳损,筋络拘急。拼音名:SìFānɡTénɡ英文名:TreebineStem别名: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蚂蝗藤、软筋藤、风藤、方藤、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
猫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肉:拼音名:MāoR u别名:家猫来源:食肉目猫科猫FelisocreatadomesticaBrisson,以肉入药。解毒散结。(《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各家论述:1.《纲目》:治劳疰,鼠瘘。2.《本草求真》:补血,治瘩洼,又治瘰疬。3.《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痹痛,散瘰疬结核,补虚劳,消虫胀,疗汤火伤。
-
千金藤
1.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偏瘫,治咽喉肿痛,痧气腹痛,胃痛,湿热淋浊,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外阴湿疹,风湿痹痛。雌株也为复伞形聚伞花序,总花序梗通常短于叶柄,小聚伞花序和花均近无梗,紧密团集于假伞梗的端;千金藤叶含氧代千金藤默星碱,16-氧代原间千金藤碱(16-oxoprometaphanine),千金藤比斯碱。痈肿疮疖;
-
焦苍术
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苍术各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增强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小鼠脾虚症状,抑制脾虚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减轻泄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
-
麸炒苍术
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苍术各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增强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小鼠脾虚症状,抑制脾虚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减轻泄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
-
炒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砂炒狗脊的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雷公炮炙论》)的方法。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用于肝肾不足或冲任虚寒的腰痛脚软,遗精,遗尿,妇女带下等。
-
烫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砂炒狗脊的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雷公炮炙论》)的方法。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用于肝肾不足或冲任虚寒的腰痛脚软,遗精,遗尿,妇女带下等。
-
砂炒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砂炒狗脊的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雷公炮炙论》)的方法。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用于肝肾不足或冲任虚寒的腰痛脚软,遗精,遗尿,妇女带下等。
-
炒苍术
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苍术各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增强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小鼠脾虚症状,抑制脾虚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减轻泄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
-
丁公藤
概述:丁公藤为药名:1.丁公藤又名包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2.丁公藤为石南藤的别名。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跌打肿痛,坐骨神经痛。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化学成分:含丁公藤甲素、东莨菪内酯。性味:性温,味辛;本品含生物碱、鞣质等。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制乌梢蛇
概述:酒乌梢蛇为乌梢蛇的炮制品,方法为酒炙。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如治风湿痹痛,手足缓弱不能伸举的乌蛇丸(《太平圣惠方》);乌梢蛇酒制可使不溶于水的脂类成分容易煎出,提高其抗惊厥作用。
-
煮拔筒
煮拔筒为水罐法的一种。其法用羌活、独活、紫苏、艾叶、鲜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钱,连须葱二两。临床应用时,先用铍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将药筒连汤用大磁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参见水罐法、煮药拔罐法:水罐法为拔罐法的一种。用治风湿痹痛、疮疡等证。
-
杜仲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仲藤:拼音名:D Zh nɡT nɡ别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鸡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胶藤来源:为夹竹桃科杜仲藤属植物毛杜仲藤ParabariumhuaitingChunetTsiang,以老茎及根入药。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腰腿痛,跌打损伤;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腺体不多或缺,裂片披针形;小毒归经:肝;
-
大驳骨丹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黑叶爵床的茎叶。小苞片极小或狭;蒴果卵形或椭圆形,长约8毫米,有毛。花期春季。性味:苦辛,平。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痈,乳痈。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理跌打。治骨折,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创伤红肿,肋间神经痛。附方:治跌打:大还魂、透骨消、泽兰、血见愁、金牛草。
-
麸炒薏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拌水蒸透(《本草纲目拾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盛的三仁汤(《温病条辨》)。
-
炒薏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
滇南千里光
原形态:滇南千里光攀援藤本,长达3m或更长。有细长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筒状,长约7mm,直径约4mm,被茸毛;花期10月至翌年1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及灌丛中。性味:味辛;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地上部藤茎:味辛、微苦、性微温。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肌腱挛缩,小儿麻痹后遗症。
-
椒饼灸
椒饼灸为隔饼灸的一种。用白胡椒末和面粉等量,调制成3毫米厚的薄饼,中央按成凹陷,并放置少许丁香、肉桂、麝香等药粉,上置艾炷施灸。多用于风湿痹痛、胃寒作痛等证,也可以用白胡椒末少许放在膏药内贴于穴位上,如贴大椎治疟疾,贴脐治婴幼儿腹泻等。适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等症。
-
青风藤
性味归经:青风藤味苦、辛,性平;青风藤的化学成分:青风藤茎及根含千金藤宁碱、蝙蝠葛宁、8,14-二氢多花罂粟碱、青藤碱、异青藤碱、土藤碱、清风藤碱(Sinoacutine)、双青藤碱等生物碱以及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β-谷甾醇、豆甾醇。韧皮射线向外渐宽,可见锥形或分枝状石细胞;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
-
天膏药
概述:天膏药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本草拾遗》记载的千金藤之别名。性味:苦,寒。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1.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偏瘫,治咽喉肿痛,痧气腹痛,胃痛,湿热淋浊,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外阴湿疹,风湿痹痛。它与和千金藤碱均有神经节阻断作用,故可使血压降低。
-
大伸筋草
别名:大伸筋草、牛尾蕨、七层楼来源及产地:百合科植物牛尾菜SmilaxripariaA.DC.的根及根茎。治气虚浮肿,风湿痹痛,偏瘫,跌打损伤,咳嗽咯血。《中华本草》·大伸筋草:拼音名:DàShēnJīnCǎo别名:马尾千金草、鹿角草、青蛇勒公、裤带藤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龙骨马尾杉的全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豆豉姜
《*辞典》:豆豉姜: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D uChǐJiānɡ别名:木浆子根(《分类草药性》),满山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药志》),过山香、枪子蔃(《广东中药》)。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参见木姜子及木椒根条。
-
大接骨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接骨丹:拼音名:DàJiēGǔDān别名:水冬瓜、接骨丹、叨里木来源:为山茱萸(叨里木科)鞘柄木属植物裂叶鞘柄木TorricelliaangulataOliv.、齿裂鞘柄木T.angulataOliv.var.intermedia(HarmsexDiels)Hu及鞘柄木T.tiliifolia(Wall.花梗纤细,近基部有2枚长披针形的小苞片;祛风利湿。呀研末调敷。
-
炒苡米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
鹿衔草
鹿衔草的功效与主治:鹿衔草具有祛风除湿,补肾,止血的功效:鹿衔草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淋浊,肺结核咯血,衄血,月经过多,神经衰弱,肠炎,痢疾:煎服,9~鹿衔草的药理作用:鹿衔草煎剂能明显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
红茴香根
《中医大辞典》·红茴香根:来源及产地: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IlliciumlanceolatumA.C.Smith的根及根皮。原形态:狭叶茴香,又名:山木蟹、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木蟹柴、土大茴、香蟹、木蟹树、黄楠、铁苦散、闷痛香、大香树、山大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毒。
-
肿节风
概述:肿节风肿节风为中药名,见《江西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九节茶的别名。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3列厚角细胞,内侧薄壁细胞内含棕黄色色素,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理论板数按异嗪皮啶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
-
炒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
大血藤
概述:大血藤大血藤为中药名。拉丁名:CaulisSargentodox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sargentgloryvine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红皮藤、大活血、蕨心藤、红血藤、黄梗藤、五花七、千年健、红藤。性味与归经:苦,平。用于肠痈腹痛,热毒疮疡,经闭,痛经,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
麸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拌水蒸透(《本草纲目拾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盛的三仁汤(《温病条辨》)。
-
金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线草:拼音名:JīnXi nCǎo别名:毛蓼、山蓼、一串红、铁拳头、红花铁菱角、蓼子七、鸡心七、九龙盘来源:蓼科金线草属植物金线草Antenoronfiliforme(Thunb.)RobertyetVautier,以根或全草入药。托叶鞘疏生短糙伏毛或近于无毛。各家论述:1.《广西中药志》:祛风止痛,健脾燥湿,散瘀消肿。
-
发痧藤
《*辞典》:发痧藤: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FāShāT nɡ别名:夜牵牛、毒根斑鸠菊(《广西药植名录》),过山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细脉斑鸠菊的藤茎及根。苞片4列,披针形,长1~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祛风解表。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痛,痛经。
-
广地龙
《中华本草》:归肝、脾、膀胱经地龙的功效与主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
-
白花菜
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或全草·《中医大辞典》·白花菜:白花菜为中药名,出自《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野芝麻之别名。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异槲皮苷、山柰酚-3-葡萄糖苷、槲皮黄苷、野芝麻苷(Lamioside)、芸香苷、胆碱、鞣质、绿原酸、咖啡酸等。掌状复叶,互生;①汪颖《食物本草》:"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