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证施治
共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基础理论,论述生理与病理、疾病与病因、诊断方法、治法与方药。下篇为临床应用,首论辨证施治总纲,然后分别阐述外感热病、杂病、各科常见证候的辨证施治以及辨证施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等问题。书中强调辨证施治必须首先抓住阴阳失调和邪正斗争这两种矛盾,并应随时掌握疾病的发展而随机应变。
-
精神科中医中药治疗常规
名称:精神科中医中药治疗常规适应证:精神科中医中药治疗常规适用于各种精神病及神经症。治以清肝泻火,宁心涤痰。(2)根据病情选用下述穴位:主穴翳风、听宫、耳门、听会、头颞、安眠、百会、印堂、定神。配穴:四肢穴、内关、合谷、劳宫、中渚、神门、手三里、涌泉、太冲、照海、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
-
急危重证、专科疾病的治疗特点和要求
急危重证如出血、卒中、厥证、痫证、中毒等治疗,按“急则治标”的原则,迅速对证施以止血、回阳救脱、开闭固脱、宣窍豁痰、解毒等急救(在急救中应积极采用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措施),缓解之后再按一般治则调理。
-
中医药微量元素辨证施治方法
在中医药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经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发现不同的“证”,就有不同的元素缺乏和元素过剩,而相应的治疗药物,刚好富含有该病缺乏的元素而含较少的过剩元素。此种选药方法与传统辨证施治理论大体吻合,但在个别首选药物上有些差异,是否合理,有待实验验证。
-
发瘤
发瘤为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生于耳后发下,软小高突,不痛不痒。治法:以针刺破瘤体,粉发齐出。即皮样囊肿。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
耳聋无闻
耳聋无闻为症状名。《医林绳墨》卷七:“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其证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闭、曰虚闭。”症见头痛、鼻塞、口苦、耳窍闭塞,如棉塞耳,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等。可选用银翘散、九味羌活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三仁汤等加减;治法:常用补中益气、滋阴养血、滋补肝肾等。
-
大嘴赤脉附睛障
多由心火上亢,三焦积热或心阴不足,肾水亏虚所致。症见内眦赤脉成束,横贯白睛,蔓延黑睛,甚则影响视力自觉眼内碜涩不适。大眦赤脉属心之实火,治宜结合眼部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赤脉从大眦发出者,称大眦赤脉传睛;若丝脉淡红,微痒不痛,一般属虚,宜养阴清热,养血宁心,可选用补心汤或六味地黄丸加减。
-
大眦赤脉传睛
大眦赤脉传睛为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多由心火上亢,三焦积热或心阴不足,肾水亏虚所致。症见内眦赤脉成束,横贯白睛,蔓延黑睛,甚则影响视力自觉眼内碜涩不适。大眦赤脉属心之实火,治宜结合眼部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若丝脉淡红,微痒不痛,一般属虚,宜养阴清热,养血宁心,可选用补心汤或六味地黄丸加减。
-
疮疡内消法
疮疡内消法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外科精义》卷上:“《内经》谓治病必求于本,盖疮疽本乎中热之郁结不通也,其风邪寒气所聚也,治之宜温热之剂和血令内消也”,“夫痈疽丹肿,结核瘰疬,初觉有之,即用内消之法”。
-
疮疡烦躁
疮疡烦躁病证名。疮疡病兼见烦躁证者。临床应辨证施治。⑴若属热毒内攻,证见烦躁发热口渴,脉数而实者,宜清热解毒除烦,用内疏黄连汤、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等。若不应则再用当归补血汤。⑶如气脱烦躁,证见身热恶衣,欲坐卧凉水中,脉沉微者,宜托里消毒散去白芷、连翘、金银花,加肉桂、附子,或用附子理中汤。
-
齿焦
齿焦病证名。系指唇肿齿焦的病证。出《难经》。为脾肾欲绝之候。若温病齿牙焦黑者,宜清热养阴,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若大病神色昏沉齿焦者,宜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
病后耳聋
病后耳聋病名。指大病初愈之后出现的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主要原因有二:①大病之后气血亏损,耳窍失养所致;②病后余邪未尽,经脉阻滞所致。治宜清余邪、通经脉、补气血。方选:竹叶石膏汤、桃红四物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加减。亦可结合全身症状,辨证施治。
-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是中医治病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也包括中医理论贯穿在预防与养生实践中的过程。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病证。
-
边头风
概述:边头风为病证名。《重楼玉钥》卷上:“此症一边头痛如破,或左右红肿如核(指乳蛾)…惟下元虚者,多致此疾。宜投补剂,以四物汤加白芷服之。”内科头痛之偏于一侧者·边头风:边头风指内科头痛之偏于一侧者。前者治疗类似于乳蛾治法;后者,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
抱轮红
系指黑白睛之间赤环如带的病证。又名赤带抱 、乌 赤白睛抱红。见《原机启微》。相当于今之睫状体充血。本病多由肝肺实热或阴虚火炎所致,常见于瞳神、黑睛以及白睛深层的疾病。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
葆光道人
葆光道人明代眼科医家。一说北宋人。撰有《眼科龙木论》十卷(亦作《葆光道人秘传眼科龙木论》1575年),以提问形式将眼科证治分成72问阐述,并提出辨证施治三法及方药应用、钩割针镰之法及施术禁忌注意事项,在眼科领域有较大影响。
-
安神
2.养生术语。针灸治疗除一般选用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外,尚需随证配用养心、清火、导痰、清胆、补益心脾及交通心肾等法,以达到安神效果。分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如因胆气虚或胆热引起心烦失眠,则用温胆安神或清胆安神。如因痰湿内阻引起的神志不清,则用涤痰开窍安神。指收摄精神,使精神内守。
-
慢性唇炎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慢性唇炎为唇病中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干燥脱屑,渗出结痂,充血水肿等为其主要表现,反复发作,时重时轻,持续不愈。湿疹糜烂型治以清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4、平素口唇常以油脂或护唇膏润之,常服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芡实、荸荠、赤小豆等煎汤饮。
-
舍格伦综合征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舍格伦综合征是由淋巴细胞介入,主要破坏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90%发生于中年妇女。中药治疗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原则进行辨证施治,常选用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唇腺活检主要表现为腺小叶内淋巴细胞、浆细胞侵润,腺实质枯萎,导管扩张,导管细胞化生。
-
羌活蒲蓝汤
《辨证施治》:方名:羌活蒲蓝汤组成:羌活3-5钱,蒲公英5钱至1两,板蓝根5钱至1两。主治: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中医治疗
治疗原则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从整体观出发,重视辨证施治,具体原则是:1.根据疾病的本质,确定相应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3.根据标本缓急,确定“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则标本同治”或“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所立之法应具体明确,如“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提脓去腐”等。
-
耳鼻喉科五诊十纲
耳鼻喉科五诊十纲是干祖望老中医诊察耳鼻喉科疾病的独特方法。干老认为中医耳鼻喉科与中医内科的区别之一,是需要对耳鼻咽喉作详细的检查,进而作出有特异性的治疗。如外耳道检查、听力检查、鼓膜检查、前庭功能检查以及鼻腔、鼻咽、口咽、喉部的各项专门检查,还包括一些实验室检查等。对临来辨证施治很有指导意义。
-
磐石金直刺秘传
《磐石金直刺秘传》为元代针灸方专书。原无书名,整理者黄龙祥等依据书中内容与元代王国瑞《针灸玉龙经》所载“磐石金直刺秘传”相近而定名。全书载针灸方分十二门,每一类先出总论,次则按病设方,因症施法,纲目分明,体现出辨证施治的针灸诊疗模式的基本框架。该书收载于《元代珍稀针灸三种》一书中。
-
三焦传变
三焦传变为三焦辨证的病机,是指温热病在上中下三焦及其相关脏腑的传变。若病邪从肺卫直人心包,则为“逆传”,表明邪热亢盛,正气内虚,病情危重。三焦辨证为温病辨证方法之一。手厥阴心包病有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质红绛。足少阴肾病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唇裂舌燥。顺传为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下焦证
下焦证为证候名。出《温病条辨·上焦病》。或手足蠕动,或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甚则时时欲脱。是清代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按温热病传变情况,自上而下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阶段,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手厥阴心包病有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质红绛。足少阴肾病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唇裂舌燥。
-
慎斋遗书
《慎斋遗书》综合性医书。明·周之干著述。卷一——五分述阴阳脏腑、亢害承制、气运经络、望色切脉、辨证施治、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炮制心法、古经解、古方解、古今名方;卷六——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各科病证证治。所附医案若干反映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此书后经清·王琦、赵树元校刻。
-
风牵㖞僻
见《银海精微》。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与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
-
胡桃枝
《*辞典》:胡桃枝: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T oZhī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嫩枝。(《新编中医入门》)临床应用:①治疗肿瘤用胡桃树枝与龙葵全草制成核葵注射液,每支2毫升,内含胡桃树枝1.0克、龙葵0.1克。用药期间一般无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注射后有头晕、口麻等现象,但很快即自行消失。
-
田从豁
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杂志编委等,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制导师。临床擅长治疗内科呼吸、消化系统及过敏性疾病,对各种灸法、穴位贴敷法有深入研究。
-
灰色系统理论
它是对控制论的“灰箱”概念的发展。同时它又有本征性内容,找不到其物理原型,如中医研宄的阴阳、藏象、经络、气化、虚实、寒热等。邓聚龙认为,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灰色观,干支学说是客观世界灰序化研究的成果,辨证施治是中医的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望闻问切是灰信息的收集,十二经脉是人体的灰色信息结构模型。
-
X线断层扫描
3.协助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诊断与分期。6.生殖道先天畸形诊断。7.需要行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不宜使用对比剂的身心疾病,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做或不做过敏试验。一是扫描定位片,根据检查的要求定位片可以是前后位或侧位,然后利用CT机扫描软件中的定位功能确定扫描的起始线和终止线。
-
肝脏血管瘤
概述:肝脏血管瘤(hepatichemangioma)是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类型,其病因可能是肝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在肝脏恶性肿瘤方面主要与原发性肝癌,特别是小肝癌鉴别,原发性肝癌多合并肝硬化,病情进展快,病程短,AFP常阳性。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90%,是一种高特异性无创伤的检查。2cm大小的血管瘤。
-
手到病除
《手到病除》为书名。王若东编。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推拿术发展史、治病机理、辨证施治、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同时归纳了100个常用俞穴及100种推拿手法;下篇荟粹了古今中外数十种保健推拿功法,其中有古代秘藏功法,神秘的异国奇术,以及民间早已散佚的许多按摩功法。
-
辨证取穴
辨证取穴(pointselectioninaccordancewithdifferentiationofsyndrome)为取穴法之一。指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分析病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及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选取腧穴。如牙痛除选合谷、下关、颊车等穴外,属胃火者,可配内庭;属风火者,可配外关、风池;子宫脱垂取百会、足三里、气海等补中益气。
-
小儿医方
《小儿医方》为儿科医书。朝鲜族崔奎宪著。后经李基荣、李命七等整理出版。全书记载310种小儿常见病的病因、证候、辨证施治及方剂234首,并论述了小儿调护法及小儿诊断法。1943年由杏林书院出版。
-
风引㖞斜
见《银海精微》。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与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
-
春温三字诀
《春温三字诀》温病著作。清·张汝珍约撰于1861年。书名“春温”,实际上论述以风温为主,作者用三字诀加注的形式,阐析其证治。对于风湿病的病因、病机、病证以及辨证施治予以全面论述。1935年张骥将本书所提到的温病常用治疗方剂20首,编成七言歌诀,题名《春温三字诀方歌》,介绍其主治、方义及加减法。
-
风牵㖞斜
见《银海精微》。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腮唇亦歪在一边。”可见眼睑闭合不严,目珠斜偏呆定于一侧,腮、口唇与眼睑相牵颤动,尚可兼见头目眩晕,甚则半身不遂等候。治宜祛风通络,除湿涤痰,用正容汤或排风散加减,亦可针刺,选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承浆、瞳子髎等穴。
-
风气呕吐
定义:风气呕吐为病证名。风气呕吐的症状:《症因脉治》卷二:“风气呕吐之症,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呕吐现常分为实呕(包括寒邪犯胃证、食积证、胃热证、外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暑湿证等)、虚呕(包括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呕吐条。
-
舌缓
舌缓即舌瘖。又《医学纲目》卷十:“舌瘖,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但舌本不能转运语言,而咽喉声音则如故也。”如属中风失音者,治宜祛风豁痰。可选用小续命汤,温胆汤等加胆星、僵蚕、全蝎、石菖蒲等;久病多血虚风动。症见舌强不能言、形体消瘦。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
脾虚呕吐
定义:脾虚呕吐为病证名。是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脾虚呕吐的治疗:脾虚呕吐治宜理脾和胃。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呕吐现常分为实呕(包括寒邪犯胃证、食积证、胃热证、外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暑湿证等)、虚呕(包括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呕吐条。
-
万方琴
概述:万方琴,生于1936年。万芳琴既遵循针灸临床循经取穴、辨证施治的原则,又突出“主穴”,精选出不同的主穴组合,为久治不愈的患者解除了痛苦。成就:万方琴在前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个新穴——阳光穴,在临床中应用阳光穴治疗腰痛等顽固性疾病取得了又快又好的疗效,为针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眼科阐微
其治目疾立论于肺肝二经失常,治疗擅用开郁散表、清热熄风之法,以十大将军冲翳散加减之“吹冲法”(药气熏目),结合内服开明汤、补脑还睛丸等收功。康熙四十年(1701)年逾七旬,恐其秘方失传,乃付梓行世,并附自撰《眼科入门》一卷、《眼科阐微》四卷及《注孙真人眼科诀后》一卷,合为《孙真人眼科秘诀》七卷。
-
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基本信息:《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于2019年6月11日《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印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省级目录基础上,形成本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
备急千金要方
概述:《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为中医方剂著作,唐代孙思邈撰。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2疔肿痈疽;在针灸治法中,尤以灸法为重。二十九、三十两卷专论针灸,并考订绘制经穴图,提出了几种指寸取穴法和阿是穴、保健灸等,又辑录了大量针灸处方和经外奇穴,反映了唐以前针灸学术发展的概况。
-
千金要方
概述:《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为中医方剂著作,唐代孙思邈撰。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2疔肿痈疽;在针灸治法中,尤以灸法为重。二十九、三十两卷专论针灸,并考订绘制经穴图,提出了几种指寸取穴法和阿是穴、保健灸等,又辑录了大量针灸处方和经外奇穴,反映了唐以前针灸学术发展的概况。
-
医宗金鉴
由吴谦等编纂。成书于1742年。内容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
-
问起病
问起病为诊断学术语。为问诊内容之一。询问起病的时间、原因、经过、治疗情况以及主要症状的特点和变化,对掌握疾病的性质及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
-
晚期妊娠中毒症
晚期妊娠中毒症现代医学病名。妊娠后期(约6个月以后)的一种并发症。其特征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严重时出现头痛眩晕,抽搐或昏迷。表现以高血压为主症者,近于妊娠眩晕、先兆子痫;表现以水肿为主症者,属于子肿范畴;表现以抽搐或昏迷为主症者,属子痫。可据临床辨证施治。
-
外推云
外推云为眼科病证。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眼生翳障,凡自下而向上发展,且生在黑珠外者,则名外推云。治宜结合眼部及全身情况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