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血不足
肝血不足指因生血不足,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肝血所引起的症候。如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夜寐多梦、耳鸣如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肌肉(目闰)动、妇女经量少或经闭等。治宜滋补肝血。
-
肝虚雀目·肝血虚证
定义:肝虚雀目·肝血虚证(liver-deficiencysparroweyewithliverblood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肝血不足,以在暗处或黄昏后视物不清,双眼干涩刺痒,或干涩难忍,目劄羞明,白睛干燥无华为常见症的肝虚雀目证候。症状:肝虚雀目·肝血虚证患者在暗处或黄昏后视物不清,双眼干涩刺痒,或干涩难忍,目劄羞明
-
肝实质研究
肝实质研究指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等途径探讨中医肝本质的研究课题。(1)肝藏血。已证实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前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55%.正常人一旦应急时,肝脏可提供1000ml~2000m1血液来保证足够的心脏排出量。肝脏血流量是受神经、激素所控制的
-
血不养筋
血不养筋为病机。筋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主藏血,淫精于筋,其华在爪。若肝血不足,则会出现筋挛拘急、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爪甲脆裂、干枯变形等症,称为血不养筋。《难经·二十二难》:“血主濡之。”《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
-
肝虚雀目内障
概述:肝虚雀目内障为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作肝虚雀目。肝虚雀目(liver-deficiencysparroweye)为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又称肝虚雀目内障、雀目、鸡盲(见《证治准绳·杂病》)、夜盲、雀盲(《证治准绳·杂病》)、雀目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统秘》)、黄昏
-
肝虚雀目
概述:肝虚雀目(liver-deficiencysparroweye)为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又称肝虚雀目内障、雀目、鸡盲(见《证治准绳·杂病》)、夜盲、雀盲(《证治准绳·杂病》)、雀目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统秘》)、黄昏不见(《银海精微》)、鸡蒙眼(见《银海精微》)、阴风障(清
-
产后拘挛
概述:产后拘挛为病证名。病因病机:多因产后气血骤虚,风寒乘虚侵袭,入于经络;症状:症见四肢筋脉拘挛;若风寒侵袭,兼见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等。治疗:治宜养血祛风。方用荆防四物汤(四物汤加荆芥、防风)。若肝血不足,兼见头昏目眩,耳鸣不愿视人,两目干涩等,治宜养血柔肝,方用四物汤加钩藤、木瓜。
-
酸枣汤
《金匮要略》卷上:酸枣汤:处方:酸枣仁18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芎藭6克功能主治:养血安神,清热除烦。2.卑惵症:以酸枣仁汤原方加大剂量,治愈卑惵症1例。4.《古方选注》,虚烦、胃不和、胆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虚阳溷扰中宫,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补母泻子之法,以调平之。
-
养肝丸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焙)防风白芍药蕤仁(别研)熟地黄(酒蒸,焙)川芎楮实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泪,久视无力。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方名:养肝丸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防风、羌活。主治:筋伤。
-
乌梅甘草汤
《医门八法》卷三:方名:乌梅甘草汤组成:乌梅肉5个,甘草5钱。主治:肝气有余,肝血不足,以致胃气痛者。
-
肝开窍于目
肝开窍于目(liveropeningintoeye),出《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是指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目的视觉功能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润养,肝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可由目反映出来。视力的强弱和肝有直接关系,如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就会出现两眼干涩、视力减退或夜盲;肝火上炎,常见目赤多眵。
-
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阴虚内热证
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阴虚内热证(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withsyndromeofinternalheatduetoyindeficiency)是指阴虚则肝血不足,肾精不充,以腰背部疼痛,足跟痛,或驼背,或骨折,急躁易怒,低热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便秘尿短,舌红少苔,或光红无苔
-
小儿偏风
小儿偏风为病证名,又名偏风口噤。若脾肺虚弱,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吐泻后内亡津液,不能养脾,致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诸证,皆属肝血不足,肝火生风,宜滋肾水养肝血,壮脾土。”因脾胃气虚而风内动者,治宜培土熄风,用异功散加钩藤、桑枝;脾肺虚而外邪所乘者,用钩藤饮;津液不足者,治宜益胃生津,用白术散加减。
-
柔肝
柔肝亦称养肝。是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方法。症见面色无华、眩晕、夜寐多梦、耳鸣如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或雀盲、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肌肉 动、爪甲不荣、经量减少或经闭、舌淡、脉细。针灸常选用肝俞、期门、曲泉、三阴交、复溜等穴。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
-
目直视
目直视为症状名。指目睛不能转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直视失溲。”《伤寒明理论·直视》:“伤寒目直视者,邪气壅盛,冒其正气,使神智不慧,脏精之气不上荣于目,则目为之直视,…为邪气已极,证候已逆,多难治。”可由邪热壅盛、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或阴虚肝血不足,不能上注于目所致。
-
眉风癣
眉风癣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指眉中瘙痒,破溃流滋、蔓延额上、眼胞等处的疾病。似今之脂溢性皮炎或脂溢性湿疹。多因外受风湿、内有肝血不足所致。治宜疏风祛湿养血和血。内服消风散、或羌活胜湿汤加减,外以青黛膏、无极膏搽之。
-
肝主目
肝主目生理学名词。肝开窍于目,其经脉连目系,上至额,与督脉会于巅。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如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可见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
-
肝藏魂
肝藏魂指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志活动藏于肝。肝藏血,意识活动需受血之养,如肝血虚就可出现梦游、梦语或幻视幻觉等所谓魂不附体的病症。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
活血益气汤
处方:黄耆8钱,党参5钱,当归4钱,川芎2钱,白芍3钱,白术3钱(炒),柴胡2钱,枸杞3钱,荆子3钱,升麻3钱,荆皮1钱半,甘草1钱。用法用量:水煎服。按其脉,厥阴沉细,太阴虚弱,是知肝血不足,脾胃不健,脂肪缺乏,以致两目干涩紧小,视扬昏蒙。即将强间、三阳络、少泽略刺,内服活血益气汤,十余剂而大轻。
-
鸡肝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之鸡肝粥:处方:雄鸡肝1具(切细),菟丝子末半两,粟米2合。功能主治:五劳七伤,阴萎气弱。食鸡肝能养血补血、养肝明目、温胃,鸡肝味甘而温,入肝、肾经,为补肝之佳品,较其他动物肝的补肝作用更强。适用于肝血亏虚所致的目暗视物昏花、夜盲、头晕、小儿疳积、胎漏、产后及病后贫血等。
-
猪肝
有补肝、明目、养血的功效;动物肝不宜与维生素C、抗凝血药物、左旋多巴、优降灵和苯乙肼等药物同食。性味:甘苦,温。(《太平圣惠方》猪肝羹)③治遇夜目不能视:雄猪肝一叶(竹刀披开),蚌粉(如无,以夜明砂代)三钱(为末)。(《仁斋直指方》雀盲散)④治水肿溲涩:猪肝尖三块,绿豆四撮,陈仓米一合,同水煮粥食。
-
秘传十子丸
《摄生众妙方》卷二:方名:秘传十子丸组成:覆盆子8两,枸杞子8两,槐角子(和何首乌蒸7次)8两,桑椹子8两,冬青子(共蒸)8两,没石子4两,蛇床子4两,菟丝子(酒蒸,捣烂)4两,五味子(炒干)4两,柏子仁(捣烂)4两。主治:男子肾精不坚,女子肝血不足,及五劳七伤,心神恍惚,梦遗鬼交,五痔七疝,诸般损疾。
-
阿珍养血口服液
阿珍养血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阿珍养血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养血润肤。禁忌: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禁服。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滋水补肝汤
《慎斋遗书》卷七:方名:滋水补肝汤组成:熟地1钱,生地1钱,当归1钱,白芍1钱5分,甘草1钱,柴胡8分,元参8分。主治:足厥阴肝经阴虚,患火眼,霎时肿起,或足大指头循足跗内臁去内踝一寸,入腹近脐两旁,至左乳下期门边。有热加蛇行,行至胸胃而散,皆肝血不足,以致虚火为患。
-
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为病证名。指由失血、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虚风内动是指由阴虚、血虚内生的风证。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由津液亏损,液少血枯,血不养筋,肝阴不足,阴不潜阳而肝风内窜所致;也有因肾阴不足,肝肾亏损,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风上扰。治宜潜阳熄风,养阴生津。
-
家秘补肝汤
处方:当归、白芍药、生地、川芎、青皮、香附、木通、苏梗、钩藤。功能主治:肝血不足,肝气不调,致内伤胁痛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
魂
魂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指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思维意识活动。《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杨上善注:“魂者,神之别灵也。”汪昂注:“魂属阳肝藏魂,人之知觉属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说明精神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具体指出魂与肝血的关系。
-
肝主筋
肝主筋是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肝主要合于筋,因称。筋,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等,其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赖肝血的滋养。肝阴不足,可致筋痿不用;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筋脉拘挛抽搐,可见于肝风内动。
-
肝血虚
肝血虚为证候名,又称肝血不足。指肝脏血液亏虚,致筋脉、头目、爪甲失于濡养的病理变化。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血虚或肝阴虚均可出本证。脾肾亏虚,生化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均可导致肝血虚。临床表现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血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症状为主,兼有虚烦多梦,易惊善恐,月经不调等症。
-
肝血
肝血指肝所藏之血,与肝气相对而言。具有滋养肝脏,营养机体的功能。肝血可调节全身各部分血量,制约肝阳偏亢,维持肝脏各方面功能。肝血不足可出现血虚,两目干涩昏花,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
-
桑枝膏丸
处方:制首乌杞子归身三角胡麻菊花炭柏子仁刺蒺藜制法:上药研末,用桑枝熬膏,为丸。功能主治:养血熄风,治肝血不足,虚风内动,左指胀痛引肩。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
白芝颗粒
白芝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白芝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柔肝养血。禁忌:糖尿病患者禁服。5.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水木两滋汤
《辨证录》卷二:组成:熟地1两,山茱萸4钱,山药4钱,白芍5钱,当归5钱,甘草1钱。主治:房劳之后,又兼恼怒,肾亏兼肝血不足,风府胀闷,两胁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明目羊肝片
药品说明书:特点:1.生物制药,最大限度的保持药物本身活性。3.药物配伍独特,药理作用确切。适应症:1.治疗和预防青少年的假性近视、弱视、眼部瘙痒、视力下降等眼部疾病。5.治疗因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引起的雀盲眼、青盲眼。8.对治疗妇女产后出血、萎黄清瘦和肝炎及肺结核有辅助作用。
-
补肝四物汤
处方:当归9g,熟地9g,白芍12g,川芎3g,枸杞子9g,炒枣仁9g,龙齿6g。功能主治:补养肝血。主肝血不足,目发干涩,视物昏渺,神光细弱,兼见头晕目眩,多梦易惊,胆怯怕事,脉弦细。各家论述:方中四物汤补血调血,重用白芍取其味苦有滋胆之功,枸杞子补益肝肾而明目,炒枣仁、龙齿养肝镇惊而安神。
-
化针散
《眼科临症笔记》:化针散:处方:青盐3钱,硼砂2钱,铜绿2钱,白矾2钱,乌梅3个,川椒7个,杏仁7个,花针7个。功能主治:垂帘障症。从风轮上边生出白膜一块,下侵瞳神,大小眦略赤,不酸疼流泪,只觉昏涩羞明。用法用量:共为1处,水半碗,泡7日即洗,1日1次。临床应用:垂帘障:南乐县李某某,女,五十岁。素日常见头晕,视物昏花,起初自为年老昏花,不为病。日后越来越盛,视物如隔罗,才知是病。一九五八年来院就诊。按其脉,厥阴沉细,惟太阴洪大。知是肝血不足,而肺气有余之所致。先将上星、强间、攒竹轮流刺之;内服活血除风汤,二月余始轻。以后目有赤丝不退,再用化针散常常洗之,年余始愈。摘录:《眼科临症笔记》《华氏
-
活血除风汤
处方:当归4钱,川芎2钱,赤芍3钱,生地3钱,寸冬3钱,茺蔚子5钱,羌活3钱,银花3钱,木贼2钱,僵蚕2钱(炒),胡黄连3钱,枳椇子3钱,甘草1钱,薄菏2钱。功能主治:活血除风。主重帘障症。从风轮上边生出白膜一块,下侵瞳神,大小眦略赤,不酸疼流泪,只觉昏涩羞明。用法用量:水煎服。临床应用:垂帘障症:泰安梅冬景,18岁。嗜于烟酒,伤及脑髓,以致白膜下垂,而瞳神微露下边。先经某医院治疗,月余稍轻。后又就诊于余,按其脉,六浮滑,惟太阴弦长,是知肝血不足,而肺气有余所致也。先轮流刺上星、强间,攒竹,内服活血除风汤,三月余始轻。以后目有赤丝不退,再用化针散常常洗之,年余始愈。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
加减美髯汤
处方:何首乌30克,当归30克,杭白芍12克,鱼鳔胶9克(烊化),菟丝子10克,补骨脂9克,枸杞子10克,怀牛膝10克,代赭石6克,淡竹叶9克,连翘心4.5克,炙甘草6克。功能主治:补养肝血,佐以益肾。主肝血不足,血余失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摘录:宛新铮方
-
加味补肝散
概述:加味补肝散为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二方。处方:当归、生地黄、白芍药、川芎、陈皮、甘草、柴胡、栀子、黄芩。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治肝血不足而致的内伤嗽血。用法用量:冲服。
-
手指挛急
手指挛急为症状名。参见寒则收引、血不养筋:寒则收引为病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当寒邪侵入人体,留滞于经络关节肌肉之间,则络脉收缩,筋肉拘急,气血流行被阻,因而产生疼痛。指肝血不足而出现筋脉拘急的现象。故出现筋挛拘急,或筋痿麻木不用,或爪甲脆裂、干枯变形等。
-
枸杞猪肝汤
概述:枸杞猪肝汤能补虚益精,清热祛风,益血明目。本方适宜气血虚弱、面色萎黄、缺铁性贫血者,也适合肝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模糊不清、夜盲、眼干燥症、小儿麻疹病后角膜软化症及内外翳障等眼病者食用,此外,常在电脑前工作、爱喝酒的人也可食用。另外,有病变或有结节的猪肝忌食。
-
眉棱骨痛·肝血虚证
定义:眉棱骨痛·肝血虚证(paininsupra-orbitalbonewithliverblood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肝血不足,以眼眶微痛,目珠酸胀,不耐久视,羞明隐涩,可兼体倦神衰,健忘眠差,舌淡苔白,脉细为常见症的眉棱骨痛证候。见《丹溪心法》卷四。又称眉框痛、眼框骨痛。是指以攒竹穴处为主的眉棱骨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血虚头痛
治法:养血为主血虚头痛的方药治疗:血虚头痛,治宜补血为主,用四物汤加味。若因肝血不足,肝阴亏损,血虚阻虚并见,出现耳鸣、虚烦、少寐、头晕明显则可加首乌、枸杞子、黄精、枣仁等或参照眩晕论治。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
-
问耳目
概述:问耳目为诊断学术语。问耳:问耳主要了解有无耳鸣、耳聋、耳痛、重听等变化。辨证分型:凡突然耳鸣声大,按之鸣声更大的属实,多因少阳经风火上冲所致。问目:问目主要了解痛痒、视觉等情况。辨证分型:红肿而痛的多实热,目痒多风热。羞明而不痛不热的为血虚或肾阴不足。视物昏蒙多为肝肾不足或气血大虚。
-
筋膜
附于骨节者称筋,包于肌腱之外者称筋膜。筋膜为肝所主,并赖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肝风内动等均可出现筋膜的病变。《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小腿筋膜及肌间隔(右)深筋膜:深筋膜(profundalfascia)又叫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布全身,包裹肌肉、血管神经束和内脏器官。
-
产后忿怒
概述:产后忿怒为病证名。出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病因病机:多因产后失血,肝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所致。症状:症见胸膈不舒,多怒等。治疗:治宜生化汤去桃仁加木香末二分。若轻产重气,偏用香附、乌药、枳壳之类,则元气反损,满闷益增。
-
加减生熟二地汤
处方:生地1两,熟地1两,白芍5钱,麦冬5钱,山萸3钱,北五味1钱,炒栀子2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肝血不足,肝气抑郁而不舒,遂致易怒,两胁满闷,头痛而热,胸膈胀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加味归芍汤
概述:加味归芍汤为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十方。处方:当归、白芍药各一两,生地黄、麦门冬各五钱,天花粉、炒栀子各二钱。功能主治:功能养血柔肝,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少有怫郁,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
-
安神养血口服液
安神养血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安神养血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养血安神。禁忌:外感发热患者禁服。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妊娠下肢抽筋
妊娠下肢抽筋·感寒证:妊娠下肢抽筋·感寒证(lowerlimbsspasmduringpregnancywithcoldsyndrome)是指素体阳虚阴盛,孕后加重,复感寒邪,阴寒凝滞,肢体筋脉不利,以妊娠后期出现小腿抽痛,常在夜间或睡眠时加剧,恶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缓滑为常见症的妊娠下肢抽筋证候。方用桂枝汤加木瓜、独活、威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