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灼艾
灼艾即施行灸法。《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
关中老医
关中老医为南宋医家窦材之师。名姓履贯不详。参见窦材:窦材为宋代医家。真定(今属河北)人。学医于“关中老医”,针药并善,尤重于灸法及热药的应用。撰有《扁鹊心书》,托名为扁鹊所传,他主张治病以“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并首次提出先用中药麻醉,然后施灸。
-
闻人耆年
闻人耆年为南宋针灸家。闻人耆年自幼习医,凡古人一方一技,悉心讲求其要,居乡四、五十年,以此养生,亦以此利人。学术上推崇名医张涣《鸡峰普济方》,其方虽简单易行,但皆缓急有赖之列。遂将己四十年之经验撰成《备急灸法》一卷(1266年)。尝谓: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第一。故于灸法论述颇详,并附己试之方药。
-
龟背
是指脊柱弯曲后突,如龟之背壳形状的脊柱畸形表现。病因病机:《小儿药证直诀》:“儿生下客风入脊,逐于髓,即成龟背。”治疗:治宜培补脾肾为主,用补天大造丸。宋·杨士瀛指出此病“间有灼艾收功,肺俞穴第三椎骨下两傍各一寸半,腧俞穴第七椎骨下两傍各一寸半,以小儿中指中节为一寸,艾炷如小麦大,但三五壮而止。”
-
窦材
窦材为宋代医家。真定(今属河北)人。学医于“关中老医”,针药并善,尤重于灸法及热药的应用。撰有《扁鹊心书》,托名为扁鹊所传,他主张治病以“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并首次提出先用中药麻醉,然后施灸。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书中所录麻醉方药,为我国麻醉学之宝贵资料。
-
穴号
穴号即穴名。《玉龙经·针灸歌》:“忽然下部发奔豚,穴号五枢宜灼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