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焦吐
中焦吐为病证名。《活法机要·吐证》:“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由于食气互结为积,脘腹疼痛,或先痛后吐,或先吐后痛。治宜消积导滞,可用紫沉丸,或用木香槟榔等分为末调服。
-
积块
积块证名。明·万全《保命歌括》:“大抵积块者,皆一物为之根,而血涎裹之,乃成形如杯如盘,按之坚硬也。”治宜行气活血化痰,以除癥消积,方用膈下逐瘀汤,或用海石、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等药为丸,石硷、白术煎汤吞下。块去须用补法(见《丹溪心法·积聚痞块》)。
-
调营丸
处方:香附1斤(醋浸炒),蓬术2两(醋炒),当归8两。用法用量:每服3钱,红花子汤送下。各家论述:气滞不行,血亦留止,结成痃癖积块,故腹中刺痛,天癸愆期。香附调气解郁结,蓬术破结削积坚,当归养营血以活血脉。此调经消积之剂,为痃癖积块痛经之专方。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
消法
消法为治疗八法之一,是指具有消食行气散积作用的治疗大法。消法有消散和消导两层含义。常用于食积、痞块、肿瘤、瘰疬等病症。消法用消散导滞破积药,以消除食滞及气血痰湿瘀滞而产生痞积。有消食化滞、消痞化积等法。
-
积心痛
积滞客于肠胃所致的腹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不内外因心痛证》:“久积心腹痛者,以饮啖生冷果实,中寒不能消散,结而为积,甚则数日不能食,便出干血,吐利不定,皆由积物客于肠胃之间,遇食还发,名积心痛。”《奇效良方·心痛门》:“饮食劳逸,触忤悲类,使脏气不平,痞膈于中,食饮遁注,变乱肠胃,发为疼痛;
-
口酸
口酸为症状名,指口内常有酸味的感觉。《医学入门·口舌唇》:“肝热口酸而苦。”口酸多由肝热上犯,或肝热乘脾,宿食停积所致。治宜疏肝泄热,用小柴胡汤、当归龙荟丸等方;肝热乘脾,宜左金丸加神曲、龙胆草等;宿食停积而见口酸嗳腐者,当消积导滞为主。
-
龙鬓丸
处方:硇砂6钱,朱砂6钱,粉霜6钱,腻粉6钱,白矾半两(飞),黄丹(生用)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龙眼核大。功能主治:化百日儿及初生儿一切虚中积。主虚积不下,日渐肌瘦。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二
-
疡
《说文解字》:“疡,头疮也。”《左传》襄公十九年:“生疡于头”,此之谓头部创伤为疡;《周礼·天官篇》郑注文:“疡,创痈也,”如此,疡又泛指一切脓肿;此处更强调了头部感染中之秃疮亦称之为疡;《素问·风论》:“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外科著作也有疡科为名者,如《疡科心得集》,外科医生也被称之为疡医者。
-
积结泻
积结泻病名。证见泄泻,腹中绞痛,泻后痛减,泻下臭秽。《医略六书·杂病证治》:“积结泻,腹中绞痛,平胃散加消积药。”“食积内结,发热,泄溏,消导药中加香连、干葛;参见积滞泄泻,食积泄泻条。
-
空气比释动能面积乘积
空气比释动能面积乘积(airkermaareaproduct;KAP)又称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product;DAP)是指辐射束横断面积与该面积范围内空气比释动能平均值的积。
-
KAP
空气比释动能面积乘积(airkermaareaproduct;KAP)又称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product;DAP)是指辐射束横断面积与该面积范围内空气比释动能平均值的积。
-
剂量面积乘积
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product;DAP)又称空气比释动能面积乘积(airkermaareaproduct;KAP),是指辐射束横断面积与该面积范围内空气比释动能平均值的积。
-
DAP
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product;DAP)又称空气比释动能面积乘积(airkermaareaproduct;KAP),是指辐射束横断面积与该面积范围内空气比释动能平均值的积。
-
藜芦甘草汤
藜芦甘草汤出《金匮方歌括》(方未见):治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此汤主之。芦性升提草甘缓,症详趺蹶遍寻无。男元犀按:痰涎为湿气所生,留滞胸膈之间,久则变生无定。藜芦性毒,以毒攻毒,吐久积风痰,杀虫,通支节,除痫也;助用甘草者,取甘润之意,以其能解百毒也。
-
宛陈则除之
宛陈则除之为治则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宛”通“郁”。宛陈是郁久陈积的意思。指对气血郁久,积瘀经络的病症,宜用针刺出血法,以活血祛瘀通络。
-
奶疳
奶疳为病名。出《婴童百问》。脾疳为五疳之一。又名肥疳、食疳、奶疳。是疳疾中的最基本证候。由脾经蕴郁湿热所致。《古今医鉴》:“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腹胀肚大,好吃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消瘦。”治以攻积杀虫为主,用集圣丸(方见肝疳条);积去以后,应调理脾胃,用参苓白术散。
-
哺乳疳
哺乳疳病证名。见《幼科发挥》。指哺乳失宜而致疳证。症见形体消瘦,毛发痿黄易脱,面色黄黯,腹部胀大,时有潮热,皮肤松弛,囟门低凹,头骨不合等症。由于小儿长期缺乏营养,或乳食伤脾,以致脾胃积热,灼损津液而成。治宜健脾磨积调气,用养脾消积丸。
-
辟积
辟积指病邪积聚。《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一说读作“辟(bì)积”,即“襞积”。指衣裙之褶,引伸为多次重复累积)。
-
精积
精积病证名。指因行经期间行房事导致闭经癥瘕症候。舒驰远《女科要诀》:“乃因经信当行,血海未净,而强交媾,精与污浊互结而积于胞中,以致阻塞经闭不通,状类有孕,而症不同,…精积之症,闷乱不安,饮食不下,胞无胎息可验,法主攻坚破积。”
-
久癖
久癖为病证名,指癖病积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久癖,谓因饮水过多,水气壅滞,遇寒热气相搏,便成癖,在于两肋下,经久不瘥,乃结聚成形段而起,按之乃水鸣,积有岁年,故云久癖。”
-
儒门事亲
概述:《儒门事亲》为中医综合性著作。十五卷(一作十四卷)。主要内容: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汗、吐、下三法。全书论述病症分风、暑、火、热、湿、燥、寒、内伤、内积、外积共十形,较系统地反映了张氏汗、吐、下三法的理论和实践,对读者多有启发。现存版本:现存多种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出版排印本。
-
大黄醋煎丸
处方:川大黄(末,极细者)4两,酽醋1升。制法:上药同煎,熬至如稀面糊相似,和成剂,放在瓷器内。功能主治:远年日近积病。用法用量:如遇用药,秤1两,分作小块,男子温嚼送下,妇人墨醋汁送下。可2-3时辰,积物下为效,后服白米粥补之。注意:忌生硬冷物。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烟霞圣效方》
-
金黄丸
处方:荆三棱、香附子半两,泽泻2钱半,巴豆49粒(出油),黍米粉、牵牛2钱半。制法:上为末。用栀子煎汤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酒积,食积,诸积面黄,疸积硬块。用法用量:方中荆三棱、黍米粉用量原缺。摘录:《宣明论》卷七
-
戴思恭
戴思恭明代医家(1324-1405年)。尝于少时随父至义乌谒朱震亨,颇受重视,并以医术授之。后于洪武间尝为太医院御医、授迪功郎,颇受恩泽。后又于永乐间奉召入宫,未久归里,尝嘱儿孙辈“积善守法”。所著《证治要诀》、《推求师意》、《证治要诀类方》等行世。另有《订正丹溪先生金匮钩玄》、《类证用药》,则未见行世。
-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20女:12~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礞石散
《普济方》卷一六九:方名:礞石散组成:青礞石2两(研),滑石1两(研),青黛半两,轻粉2钱。主治:一切积,不问虚实,冷热酒食,远年日久。未服药前1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药,候次日晚未动,再服半钱,取下恶物,更以汤粥将息3两日。如是无积,药随大便下,并无所损忌,次日将息。制备方法:上为末。
-
停饮心痛
因水饮停积胸中所致的心痛。《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心属火,其气炎上,饮为水,其性趋下,…若水饮停积于胸中,火气不得宣通,则阳虚阴盛,其病心中淡淡然欲吐而痛,是为停饮心痛也。”参见心痛、饮心痛条。
-
坚者耎之
坚者耎之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疗原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坚实的癥积要用软坚散结的方药治疗。例如腹中瘀血阻滞,形成癥积,用破瘀消癥软坚之法;瘰疬结块,用消瘰丸。
-
化痞
化痞为治法。即消痞。消法之一。治疗痞积、痞满的方法。1.胸胁下有肿块,坚实不移者为积,须消痞化积,如鳖甲煎丸。2.胸胁胀满,痰食停滞者为痞满,须消痞化满,如枳实消痞丸。
-
消痞
消痞治疗学术语。系消法之一。治疗痞积、痞满的方法。①胸胁下有肿块,坚实不移者为积,须消痞化积,如鳖甲煎丸。②胸胁胀满,痰食停滞者为痞满,须消痞化满,如失笑丸。
-
阴囊B超检查
操作名称阴囊检查(B超)用品及准备7.0-10MHz线阵探头,带水囊的扇型扫描探头。方法及内容仰卧位,暴露外阴部,用治疗巾将阴囊托起,进行横切、纵切及冠状切面扫查,必要时可用手指固定睾丸,便于观察附睾的头、体、尾各部及睾丸上的结节。
-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别名:ESR,血沉正常值:男:0~化验结果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加味小承气汤
处方:制厚朴9克,枳实9克,生大黄9克,生山楂15克,生神曲15克,生麦芽15克,槟榔15克。功能主治:消导攻积。主食黑枣过多,凝聚成积。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摘录:陈树森方
-
宿食
是指饮食停积肠胃,滞而不化,以脘腹胀痛,恶心厌食,嗳腐吞酸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出《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宿食的症状:饮食停积胃肠,日久不化。宿食的治疗:《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亦可用谷神丸、大安丸等。
-
鬼胆丸
处方:皂角4两(去皮子),巴豆20个(好者,去皮心油,生用,研碎)。制法:上为细末,研浓墨水为丸,如皂龟子大。功能主治:远年日近诸般积物。用法用量:每服3丸,临卧浆水送下。大便显出积物为效。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烟霞圣效方》
-
和气四七汤
处方:枳壳、厚朴、陈皮、紫苏子。功能主治:外感休息痢,气凝积滞,脉涩滞者。用法用量:红积多,加山楂肉;白积多,加炒神曲。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结核杆菌基因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培养周期长,阳性检出率不高,因此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确定药物治疗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能大大提供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和检出特异性,有利于临床即使治疗。标本采自患者的痰、支气管分泌物、脑脊液、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胸腹水等。
-
小沉香煎丸
《活幼口议》卷十七:方名:小沉香煎丸组成:乳香1钱,沉香1钱,肉豆蔻1个(煨),杏仁1个(炒),百草霜1分,木香1钱,丁香1钱,巴豆14粒(出油如霜)。主治:蛔虫胀。冷积、癥积、疳积、食积、乳积、盘肠虫痛。用法用量:每服3-5丸,淡生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煮酒封头,蜡和为丸,如绿豆大。
-
鸡脚参
拼音名:JīJiǎoShēn别名:化积药、山萝卜、地葫芦、直管花来源:唇形科鸡脚参属植物鸡脚参Orthosiphonwulfenioides(Diels)Hand.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辛、甘,平。功能主治:祛风利尿,镇痛化积,接骨生肌。用于食积,脉管炎,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痰积发热
痰积发热病证名。系痰积中脘引致之发热。《金匮翼·痰积发热》:“其脉弦滑,其证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参见痰积、发热条。
-
脂蛋白-X(LP-X)
别名:LP-X正常值:<100mg/L。一般来说>2.0g/L(200mg/dl),多提示为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2.0g/L(200mg/dl)多为肝内胆汁瘀积。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代谢物检测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代谢物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血灌瞳神·虚火伤络证
关于血灌瞳神:血灌瞳神(hyphemaandvitreoushemorrhage)是指因目内之血不循经,溢于瞳神内外,导致以视力骤降,眼前阴影飘荡,窥不进眼底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B层
B层指位于A层以下、C层以上的某种形式受成土因子的影响而形成的独特层次。一般来说,B层较A层腐殖质含量少,多呈黄棕至红棕色。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有粘土、铁、铝等从A层淋溶下来,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则有盐分从下层上升,两者都在B层淀积,因此该层也称淀积层(illuvialhorizon)。
-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个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当温度、压强、浓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会使反应由该平衡状态向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转化,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压强: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或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在恒温下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
五灵脂含化丸
《圣惠》卷三十六:方名:五灵脂含化丸组成:五灵脂1两,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黄丹半两(炒令紫色)。主治:积年口疮。用法用量:每取少许,涂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散,用生蜜调令得所。
-
巩膜透照法
操作名称巩膜透照法方法及内容先散瞳和表麻,在暗室内将透照器尖端紧贴在检查部位球壁上,观察被检者瞳孔区,如有红光反射,说明该部无实体肿物;如反光较暗或无红光反射,说明该部有实体肿物或积血存在。
-
棕眼
(1)棕眼是多指果实类药材表面有突起成凹下的圆点(油室),如陈皮、积壳等柑桔类的外果皮。(2)野猪皮密布的黑色圆形细小颗粒状毛孔亦称棕眼(野猪皮为动物象皮之伪品)。
-
傅斯年
傅斯年(1896—1950)是一位反对中医的代表人物,他是史学大师,也是一位近代中国的典型知识份子—心直口快、有话直说。这岂不是明显表示中国人的脑筋仿佛根本有问题?”在整段话中,傅斯年把中医、西医的论争归咎于教育的失败,而教育在他定义中,当然是指现代化的西方教育,也就是以现代科学为基准的教育。
-
支遁
支遁为晋代僧人。本姓吴,字道林。参见于法开:于法开为晋代针灸家。今浙江嵊县人。据《绍兴府志》载:某妇临产,胎儿积日不下。法开令食肥羊肉十余脔,然后针之,胎儿即下。撰有《议论备豫方》一卷,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