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方
单方(simplerecipe)指多为用单味药或简单的药味组成的方剂。针对主证治疗,取其力专而效速。如甘草绿豆汤治毒菌中毒。又单味药亦称单方,如半边莲煎剂驱除腹水等。
-
卫生简易方
《卫生简易方》为方书名。12卷(一作4卷)。约刊于1410年。作者于宦游20余年中,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此书。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并附有服药忌例22条及兽医单方47首。书中选方以一二味药的小方居多,且多属易得之品,是为本书的特点。
-
卫生易简方
《卫生易简方》方书。十二卷(一作4卷)。约刊于1410年。作者任礼部侍郎时出使四方,留心医学20余年中,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此书。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主张方宜简易,多数方剂药仅一、二味且多为易得之品。本书还附有服药忌例22条及兽医单方47首。现存多种明、清刊本。
-
王俣
王俣为宋代医学家,字硕父,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曾任工部侍郎。取本草诸药条下所载单方,分门别类,得4206方,编成《编类本草单方》(简称《本草单方》)35卷。
-
简明中医学
《简明中医学》综合性医书。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知识,常用中草药简介、常见病的治疗等三部分。书中对病证的分型比较简括,治疗选方切于实用,并收集了各地的一些医疗经验和单方验方。此书分述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疾病。不少篇章有中西医结合的内容。方药治疗部分注意选收单方验方及针灸、外治法等。
-
肘后备急方
概述:《肘后备急方》为中医方剂著作。东晋·葛洪撰。多为民间常用的单方、验方,简要易得。最初名《肘后救卒(一作卒救)方》,后经梁·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全书共七十三篇(现缺其中三篇),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法,并略记了个别病的病因、症状等。
-
多穗石柯叶
《*辞典》:多穗石柯叶:出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拼音名:DuōSu Sh KēY 别名:甜茶来源:为壳斗科植物多穗柯的叶。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近椭圆形,长12~果序长22~1.6厘米,基部圆形,仅中央和壳斗愈合;生境分布:生于温暖的山地,在土壤湿润肥沃的山谷中生长最好。性味:甜。功能主治:治高血压。
-
海螺壳
《*辞典》:海螺壳: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ǎiLu K 来源:为骨螺科动物红螺的壳。功能主治:《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化痰消积,止痉。治胃痛,淋巴结结核,手足抽筋。附方:治慢性骨髓炎:海螺壳煅成炭一两,人中白三钱,冰片八分。研细,用陈猪油或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敷。
-
麦刺藤叶
《*辞典》:麦刺藤叶:出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拼音名:M iC T nɡY 别名:鸡勾札来源:为豆科植物含羞草叶黄檀的叶。羽状复叶;托叶早落。圆锥花序腋生;小苞片早落;花冠白色:雄蕊单体;子房有微毛。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林下或灌丛。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治疔疮,痈疽,竹叶青蛇咬伤,蜂窝织炎。
-
木荷
《*辞典》:木荷:出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拼音名:M H 别名:木艾树(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何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花白色,单独腋生或顶生成短总状花序;蒴果近球形,径约1.5厘米,5裂,果皮木质。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毒性:有大毒。功能主治:外敷疔疮,无名肿毒。
-
紫堇花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ZǐJǐnHu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紫堇的花。附方:治大人小儿脱肛,每天冷及吃冷食即暴痢不止,肛则下脱,久疗不瘥:春间收紫堇花二斤,暴干为散,加磁毛末七两,相和研细,涂肛上纳入,即使人噀冷水于面上,即吸入肠中,每日一涂药、噀面,不过六七度即瘥矣。忌生冷、陈仓米等物。
-
赛金丹
本书以介绍验方治疗为主。卷上杂论养生、病机、用药、炮制等,并附铜人图;卷下分列风寒、瘟疫、疟疾等多种病症的简易单方。方剂名赛金丹:赛金丹为方剂名,出《医学入门》卷八,组成为明矾4两、黄丹2两,主治十三种疔疮。用法用量:将明矾溶化,入黄丹,以银钗搅之,慢火熬令紫色,先以针周回挑破,津液调药敷数度。
-
应用中医中药的一般要求
1.各科的诊断、治疗、护理均应积极应用中医中药,取中、西医之长,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并通过总结经验和开展科学研究,逐步做到理论上融会贯通,为发扬和提高中医药学作出贡献。4.运用民间传统疗法、单方、验方、草药,应科学地观察疗效,明确适应证、禁忌证,并加以发扬提高。
-
古今名医方类编
《古今名医方类编》即《本草纲目万方类编》。辑者以《本草万方针线》对《本草纲目》中附方的分类及次序为基础,逐条将原文抄录汇编而成。共分107门,11713方。本书将《本草纲目》所附单方、验方,按照不同疾病加以分类,便于读者检索。此后又有名《古今名医万方类编》及《万方类纂》者,均为本书的改名或改编本。
-
四时宜忌
《四时宜忌》为养生类著作。本书在博览广搜历代养生专著的基础上,总结民间养生防病经验而编成。其内容是根据每月的节气、气候变化特点,先从天文历算为角度进行通俗的解释,并指出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与四时宜忌。2.采用偏方、单方以预防季节性疾病;3.将除害灭病的方法纳入养生学范畴。
-
吕孟盛
吕孟盛为吕应钟的儿子。吕应钟为明代医家。江苏江阴人。世医出身,祖父吕夔,父亲吕读(明经),都在当地以医闻名。他曾在太医院任吏目。传说精于望诊,著有《葆元行览》、《世效单方》,均佚。弟应阳(元复)、子梦征(孟盛),都以医术知名。
-
吕梦征
吕梦征为吕应钟的儿子。吕应钟为明代医家。江苏江阴人。世医出身,祖父吕夔,父亲吕读(明经),都在当地以医闻名。他曾在太医院任吏目。传说精于望诊,著有《葆元行览》、《世效单方》,均佚。弟应阳(元复)、子梦征(孟盛),都以医术知名。
-
验方新编
概述:《验方新编》为中医方剂著作。清·鲍相璈撰。刊于1846年。主要内容:作者广泛收集内科杂病、妇科、小儿科、外科急救及时症等方面的验方。共分99门,分别介绍其主治和临床应用。现存版本:刊本种类颇多,除八卷本外,另有十六卷本、十八卷本、二十四卷等,均系以原书为基础,或调整卷数,或增补内容。
-
(鱼孚)溪陆氏医述
即《要药选》(陆咏媞辑)、《用药禁忌书》(陆循一辑)、《外候答问》(陆晋笙辑)、《病症辨异》(陆成一辑)、《(鱼孚)溪单方选》、《(鱼孚)溪外治方选》、《重古三河间医案》(以上三书均为陆晋笙辑)、《(鱼孚)溪医案选摘要》)(陆咏xx辑)、《景景医话》附《医话录旧》(陆晋笙辑)。
-
药性通考
《药性通考》药学著作。原题太医院手著,实为清·刘汉基所撰。约成书于19世纪中期。卷一-六药性考,介绍415种不分类别的药物性味主治,颇多作者的经验与见解;卷七-八集录神效单方,列述黄疸、鼓胀、六郁、痹症等各种疾病的证治。
-
证治合参
《证治合参》综合性医书。清·叶盛辑。刊于1729年。本书系选录《内经》及历代医籍之精要,分门别类整理的资料汇辑。卷一-二阐述脏腑、病机、四诊、用药等;卷三-十七为内、妇、儿、外科疾病证治,每病先列证候,次列治法、脉象、方药、并附方解;卷十八食物单方。
-
增订本草附方
《增订本草附方》医方著作。清·撰人不详。本书以全身各种病证为纲,又以与该病相关若干证候为子目,然后将历代本草文献中的单方验方按照证治原则引述于后,全书共约万余方。由于取材较广,分类较细,便于查索资料与参考之用。
-
是斋百一选方
《是斋百一选方》医方著作。原刊于1196年。日本·宽政11年时,日人千田恭(子敬)以其所藏钞本与荻子元所藏元刻本互校,并补入《医方类聚》中王璆选方编成。全书共三十一门,重点介绍各科病证的治疗方剂。选方1000余首。包括男、妇、小儿各科病证的成方、单方。大多为作者见闻所得或辑录于有关文献的验方、效方。
-
救急备用经验汇方
《救急备用经验汇方》医方著作。清·叶廷荐辑。刊于1801年。本书参考并引录历代医学方书中的成方和单方,共分为四门。卷一-三通治门;卷四-六分治门;本书所分门类简单,所收方剂大多切于临床实用。
-
归砚录
《归砚录》为医话著作。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本书汇集王氏在各地行医的见闻、杂感、学医心得及诊疗经验。对古代医药文献中某些观点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本书还选收诸家医案,附述个人治验,收采较多的民间单方、验方。其中也辑录了一些奇症怪方的内容。本书又收入《潜斋医学丛书》中。
-
二如亭群芳谱·药谱
明·王象晋约撰于17世纪初。卷首列有《本草纲目》夏良心、董思白二序,李时珍及张鼎思之“论药”、“本草源流”等。每种除记其别名、产地、形态、功用和主治疾病外,大多有种植、修治、制用、辨讹、服食、疗治(单方)和典故等项的记述,虽说内容多摘自现存多种明、清刻本,取材于《本草纲目》,,但也补充了一些新资料。
-
黑子散
《普济方》卷三七二:黑子散:处方:干姜半两,甘草1分。功能主治:小儿慢脾风。须是目垂面白,慢脾形候,即与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二《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济急捷用单方》:方名:黑子散组成:猪牙皂角不拘多少。主治:小儿急慢惊风。制备方法:烧为炭,烧时令带性不得过,为末,加麝香少许。
-
便易经验集
《便易经验集》医方著作。清·毛世洪辑。刊于1791年。本书集录作者试用有效单方,分为头面、眼目、耳鼻、喉口、胸膜、四肢,下部、二便、妇女、小儿、疮毒、癣疥、伤科以及中毒、奇病等19类。每类皆先述病证,然后选录方药,并多附以作者治愈的例证。现有初刻本等十种清刻本,《汇刊经验方》本。
-
文化
(1)文化是指某一集体的组成成员共有的思维、信息交换、行动和生活等形式,这种形式在该集体中能学习掌握和继承。今西锦司认为,亚文化应该是与本能行为对立的、社会性的、并且是传统性的获得行为。这些过程并不是通过声音或姿态的手段进行的,而仅仅依靠接受一方的获得能力来传递的,所以又称单方传递。
-
苦瓜茶
《医疗保健汤茶谱》方苦瓜茶:苦瓜茶以鲜苦瓜、绿茶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风热赤眼者。苦瓜茶产品特点:携带方便,用开水冲泡后当茶饮,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品。健康人夏天冲泡当茶饮,清热解暑,甘苦适中,清爽可口。
-
御医
御医,有些皇朝称为太医,是古代专门为皇帝及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虽说在古代御医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但是,皇帝礼贤下士,特殊时期或危机时刻,比如皇亲国戚、老臣、重臣或宫女生命垂危之际,会命御医医治,皇帝也会将御医赠予功劳勋著的大臣,对其进行短期或者永久贴身保健治疗。
-
万病验方
《万病验方》为验方著作,即《订补简易备验方》。16卷。明·胡正心等撰。刊于1641年。书中集录中风、伤寒、瘟疫、暑证等59类包括各科病证的单方验方。现存明刊本。
-
订补简易备验方
《订补简易备验方》即《简易备验方》。《简易备验方》为验方著作。即《订补简易备验方》,又名《万病验方》。明·胡正心等撰。刊于1641年。书中集录中风、伤寒、瘟疫、暑证等59类包括各科病证的单方验方。现存明刊本。
-
刘梦得
刘梦得即刘禹锡。842)字梦得。后因革新失败而被贬。他对医学有所研究,强调“一物足了病者”的单方及验方治疗疾病,又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中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认为“医拯道贵广”。他把自己平素向卖药摊上学到的方法,从乡村老妇访问得来的经验,经过亲自观察试验,择其治病效果好的,编成《传信方》,流传颇广。
-
味
概述:味:1.味觉能感受药物的真实味道;《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食味”,“味伤形。”气味·味:“味”意指气味。单方独味。方剂配伍中,药物一种称一味,二种称二味…《本草纲目》:“治肺热似火燎,…宜一味黄芩汤。”《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
王显
王显为南北朝时北魏医家(?-515年),字世荣,阳平乐平(今属山东)人,原籍东海郯人。父安道,以医为业。显以医术自通,明敏有决断才。以愈文昭太后、世宗之疾有功,曾任廷尉少卿,营进御药,后封卫南伯。世宗诏撰《药方》35卷,颁行天下。又有《王世荣单方》一卷,未见传世。
-
外科精义
《外科精义》为外科著作。元·齐德之撰。撰年未详。卷上为外科医论,共有论疮肿诊候八式法等35篇。其中包括疮肿的辨识、脉法、内服及外治诸法,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疔疮、瘰疬、痔疮等病的证治;卷下为汤丸膏丹,共145首外科方,并附论炮制诸药,及单方主疗疮肿法。1949年后有影印本。
-
医方丛活
《医方丛活》医话著作。清·徐士銮辑。刊于1886年。本书杂录诸子百家著作中有关本草、单方及医论,内容不加分类,共收医话约800余条。其卷六之末另辑附钞一卷,系据其家藏的宋本药方摘编而成。本书虽较杂乱,但却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
叶盛
叶盛清代医家。字公于,浙江慈溪人。生平欠详,著有《脉诀》、《证治合参》、《古今治验食物单方》等书,现有刊本行世。
-
杨起
杨起明代医家。字文远,生平欠详。著有《简便单方》、《名医验方》,未见行世。
-
郑肖岩
郑肖岩(1848-1920年)晚清医家。祖德辉,父景陶,均业医。诊脉处方,每洞见癥结。对药物产地、新陈、采收、炮制,均有研究,积四十年行医辨药经验。后由曹炳章撰序、分类、增补订正,成《增订伪药条辨》四卷(1928年)。又取《鼠疫汇编》,厘为八篇,并附个人治验,更名《鼠疫约编》(1901年)刊行。
-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医方著作。本书是后人将宋·苏轼《苏学士方》和宋·沈括《良方》二书合编而成。流传较广的为十卷本(即《六醴斋医学丛书》本及其影印本)。本书除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外,尚有关于医理、本草、单方、灸法、养生及炼丹等内容的论述。方药后或附载医案,治法多简便易行。但书中神仙补益等一些内容须予分析对待。
-
奇效海上良方秘本
《奇效海上良方秘本》医方著作。旧题孙真人著,实系托名之作。撰年不详,1914年曾予刊印。本书分为头面、耳目、口鼻、喉舌齿牙、身体、四肢、胸胃心腹、杂症、妇女、胎产、小儿、痘疹、痈疽疮毒及中毒急救等类、各类病证皆先列述其主要证候,然后分别汇选单方验方。
-
普门医品
《普门医品》医方著作。明·王化贞撰。刊于1628年。本书辑录《本草纲目》等多种医籍中的单方、验方。按病名分为中风、破伤风、伤寒、瘟疫等150余类,予以归纳。每类按若干具体病证开列方剂。1694年郎延模又仿其体例续撰《医品补遗》四卷。现存初刻本。
-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医方著作。宋·朱佐撰。刊于1266年。本书收集宋代医家常用的方剂和单方1000余首。按病分为诸风、伤寒、诸气、脾胃、痰饮、积聚、黄疸、虚损、头痛、妇人、小儿、痈疽、补损、中毒及拾遗等15门。每卷前先列短论以为纲纪,然后依次因证列方。和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近时十便良方
《近时十便良方》为医学著作。宋·郭坦撰。此书载述多种药物,辨药及炮制;八炮炙,辨药;三十三分类叙述临床各科疾患,每类分若干病症,然后于每一病证项下列出单方、简要方及群方是为本书主体,约收方剂2000余首,并附记出处;卷三十四~四十杂方,包括脉诀、养生、丹药、服食、食治、解毒等。今存本内容已不全。
-
家传医秘
《家传医秘》综合性医书。二卷。清·齐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记述了齐氏临证经验。上卷以八纲论病证,分经治病;下卷杂证诸法及药性。其中有效经验方及单方可供借鉴。现存清刻本。本书又收入《齐氏医书四种》中。
-
惠直堂经验方
《惠直堂经验方》医方著作。清·陶承熹、王承勋辑。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本书资料丰富,所收方剂范围较广、而且切合临床实用。现存多种清刻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
-
本草纲目万方类编
《本草纲目万方类编》为方剂工具书。辑者以《本草万方针线》对《本草纲目》中附方的分类及次序为基础,逐条将原文抄录汇编而成。本书将《本草纲目》所附单方、验方,按照不同疾病加以分类,便于读者检索。此后又有名《古今名医万方类编》及《万方类纂》者,均为本书的改名或改编本。现存初刻本、石印本和铅印本。
-
东方狗脊
《*辞典》:东方狗脊: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DōnɡFānɡGǒuJǐ别名:大叶狗脊、镰叶狗脊(《中国药植图鉴》),凤凰尾(《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叶片为三角状长椭圆形,2次羽状分裂,革质,羽片广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不对称,有羽状深裂,裂片镰形戌线形,边缘上部有细锯齿或全缘,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