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方
成方为方剂学名词。即现成的处方。通常指医生诊病后,按方书已订之方,原方使用者为成方。故成方可包括经方、时方等。
-
惠直堂经验方
《惠直堂经验方》医方著作。清·陶承熹、王承勋辑。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本书资料丰富,所收方剂范围较广、而且切合临床实用。现存多种清刻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
-
王裕庆
王裕庆为清代医家,字祉庭,湖南湘潭人。长于喉科,撰有《疟痢成方、白喉辨症合刻》(1882)等书。撰有《疟痢成法》,一作《疟痢成方》、《白喉辨证》及《吊脚痧论白喉辨证合刊》,有刻本行世。
-
简明医彀
《简明医彀》综合性医书。明·孙志宏撰。刊于1629年。本书以介绍临床各科疾病证治为主,附有成方、验方并医论等。卷首有要言一十六则(多为医论)和制药、煎药、服药法等,颇多经验之谈。卷一-五,内科杂病,兼及五官、口齿病证;卷六-八分述幼科、妇科、外科病证,述证简要而方治详备,主方后附有成方及简效方。
-
专治麻痧初编
《专治麻痧初编》,清·凌德所著。曰崇正,曰述古,曰征今,附以成方曰方论,计六卷。惟麻痧证变幻莫测,向无专书,古人名言半多散见于痘科书中。伏读御纂《医宗金鉴》曰∶麻疹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时光绪十六年龙集庚寅正月十五日丙辰立春归安凌德蛰庵手自写本
-
文堂集验方
《文堂集验方》为验方著作。清·何英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何氏所收集单方验方,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信验方录
《信验方录》医方著作。一卷,附《续信验方》一卷。清·卢荫长辑。刊于1804年。二书共收载临床各科民间验方和成方约200余首。文字简要,选方颇切实用而多效验。现存几种清刻本。
-
医方易简新编
《医方易简新编》医方著作。清·黄统、龚自璋合辑。刊于1851年。卷四治痧、疫、时症等;卷五治外科及跌打损伤;书中共列病症(或药方)子目2600余条,载方1800余首。选方以简易单方、验方为主,辅以成方,是搜罗较广的验方著作。现存初刻本等十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
是斋百一选方
《是斋百一选方》医方著作。原刊于1196年。日本·宽政11年时,日人千田恭(子敬)以其所藏钞本与荻子元所藏元刻本互校,并补入《医方类聚》中王璆选方编成。全书共三十一门,重点介绍各科病证的治疗方剂。选方1000余首。包括男、妇、小儿各科病证的成方、单方。大多为作者见闻所得或辑录于有关文献的验方、效方。
-
扶寿精方
《扶寿精方》医方著作。一卷,明·吴旻辑。刊于1530年。书中选辑汇编各科验方(包括一些成方)。分为诸虚、药酒、痰、眼目等共30门。选方以实用、简便为原则。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辨证良方
《辨证良方》医方著作。清·蒋杏桥编集。刊于1858年,卷一便易方及急救方;卷二介绍小儿痘、麻诸方为主;卷三诸痛方、外科方、诸伤方、妇人方;卷四《达生篇》举要,血、痰、嗽、喘及小儿方。全书选集大多为民间验方,少数为成方。
-
童月轩
童月轩清末医家。家数世业医。承家学,亦习岐黄术。临证期间有感于医学成方浩繁,经方、时方又非医者莫能使用,乃将家藏历试多验之单方338首,补为《历验再寿编》(1923年)以方便患者选用。此书后被收入《三三医书》。
-
金容甫
金容甫(1903-1978年)近现代医家。安开裕,号赋修。1949年后,历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科主任,合肥中医学会副董事长,市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等。治学勤奋,学宗《内经》、张仲景,旁及诸家,以儿科著称,兼长内、妇科,对肝病、肾病治疗经验丰富。主张四诊合参,以问诊为主,反对单以切脉故弄玄虚。
-
疮疡掺药法
疮疡掺药法外治散剂用法之一。药物直接撒用于伤口之方法。见《理瀹骈文》。临床依据疮疡性质、发病阶段和药物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消散、拔毒、去腐、生肌、止血、平胬等数种。临证常针对病情,选取一种,撒于油膏中,或直掺疮面,或掺附在纸捻上,插入疮口内,常用有桂麝散、红灵丹、五五丹、生肌散、如圣金刀散等。
-
八阵
八阵为方剂功能分类名,是补阵、和阵、攻阵、散阵、寒阵、热阵、固阵、因阵8类方剂的合称。出《景岳全书》。张景岳把各类处方,列成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等八阵,属于前人成方的,称为古方八阵,属于景岳自制的称为新方八阵。
-
八宝药墨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处方墨面104两,麝香4钱,冰片9钱。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加熊胆5钱,冰糖4两,2味熬汤,澄清合匀,万杵,做成墨形,每块湿重3钱5分。功能主治清肺热,止失血。主肺热气盛,咳嗽咯血,吐血衄血,痰中带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2钱,研浓汁冲服。注意孕妇忌服。
-
白鱼膏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鱼膏:处方:衣中白鱼七枚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凡患急边缓边皆有病,先摩缓边,急边少用。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二《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别名:鸡眼膏组成:鲫鱼8两,巴豆3钱。制备方法:用香油64两将药炸枯,过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后温再入官粉64两搅匀,收膏,每张油重3分。
-
百岁铁娃丹
处方:当归2两,枳实(炒)1两,神曲(炒)1两,山楂1两,全蝎1两,麦芽(炒)1两。功能主治:消化积聚,消热祛风。主小儿停食停乳,积滞不化,腹膨胀满,大便秘结,急热惊风。用法用量:每35两细末兑入牛黄2两,朱砂20两,豆霜2钱5分,共为极细末,混合均匀,袋装,每袋重5厘。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除消气瘰丸
处方:金果榄16两,昆布8两,海藻8两,海胆8两,海燕8两。制法:上为细末,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朱砂2两、滑石8两5钱为衣闯亮。功能主治:顺气和肝,消坚散结。主肝郁气滞,瘰疬结核,坚硬不消,肿胀疼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大益母丸
处方:益母膏8两,当归4两,白芍4两,川芎4两,肉桂3钱,广木香2两。制法:上为细末,用益母膏打和为丸,分作90粒,每粒约干重2钱。功能主治:调经止痛。主经行不畅,少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1丸至2丸,开水或黄酒化服。注意:孕妇忌服。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
定喘固金丸
处方:生石膏16两,橘皮16两,杏仁(去皮,炒)16两,甘草16两,麻黄16两,五味子(炙)16两,砂仁16两。制法:上药除杏仁外,为细粉,另将杏仁研细,与上列细粉同串,过罗合匀,炼蜜为丸,重2钱。功能主治:润肺止嗽,化痰定喘。主肺虚咳嗽,痰盛稠粘,喘急胸满,夜不安眠。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耳底八宝油
处方:核桃仁12两,香油4两,蝈蝈5个,牛胆1钱。制法:用香油炸核桃仁,加入蝈蝈、牛胆炸枯,过滤去净滓,候凉再兑麝香1分,冰片1钱,研细混合均匀,装瓶重1钱。功能主治:消肿止痛。主耳内流脓水不止,或肿痛流血。用法用量:每日上1-2次,沾净脓水后,滴入1-2滴。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法制贝母
处方:五味子(炙)192克甘草1.44千克橘红192克硼砂(炒)180克薄荷96克乌梅276克制法:以上共六味,煎熬澄清,去滓成汁,再入去心贝母3.84千克,加入药汁内搅匀,晒干即成。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定喘。主肺经热盛,虚火上蒸,咳嗽痰喘。用法用量:每次用3克,煎汤服用,或噙化亦可。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粉黛散
别名:黛蛤散处方:青黛、蚌粉。制法:用新瓦将蚌粉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功能主治:痰嗽。用法用量:黛蛤散(《中药成方配本》)。摘录:方出《医说》卷四引《类编》,名见《医略六书》卷二十二
-
妇女抽筋丸
处方:海螺(煅)100两,线麻炭5两,杜仲(炒)2两,红花2两,川芎2两,牛膝2两,桂枝2两。100目细罗,损耗率5~10%,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晒干或低温干燥,每两约500粒。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抽。主妇女抽麻筋,鸡爪风。用法用量:每服1钱,日服2次,温黄酒送服。注意:孕妇及儿童忌用。摘录:《吉林省中药成方集》
-
葛花解酲丸
处方:青皮(炒)30两,茯苓20两,木香5两,神曲(炒)20两,黄连20两,人参(去芦)10两,橘皮20两,白术(炒)20两,泽泻20两,猪苓20两,豆蔻仁50两,葛花164两。功能主治:宽膈解酒,和胃止呕。主饮酒过度,呕吐痰涎,胸膈痞闷,饮食减少。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光明眼药水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光明眼药水:处方:乌梅1两,铜绿1两,归尾1两,甘石1两,苦参5钱,胆矾5钱,新针14个。功能主治:明目退翳,散风消肿。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经验各种秘方辑要》:组成:胆矾1钱2分,青盐4钱,明矾7钱,乌梅7钱,川椒3钱,木贼草1钱5分,白丁香6分,冰片2分,绣花针3枚。
-
经验止痛丸
处方:乌梅(肉)3两,巴豆霜1两2钱,胡椒8钱,木香5两,丁香5两,青皮(炒)5两,橘皮5两,莱菔子(炒)5两。功能主治:顺气散寒,化滞止痛。主宿食积聚,寒滞不化,胃脘疼痛,胸满腹胀。用法用量:每16两用朱砂8钱为衣。注意:气虚勿服,孕妇忌服。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老鹳草膏
处方:老鹳草480两。制法:将老鹳草洗净泥土,水煎3次,每次过滤去滓,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浓缩收膏,以不渗纸为度。功能主治:舒筋活络,袪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麻木,筋骨不舒,手足疼痛,皮内作痒。用法用量:每1两清膏,兑炼蜜2两,装瓶重2两。每服3-5钱,温开水冲下。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千金保胎膏
处方:当归300克白芍150克生地240克甘草90克续断180克黄耆150克白术(炒)180克苁蓉(炙)150克木香30克黄芩300克益母草300克制法:上药切碎,每锅用料1.5千克,香油7.5千克,熬至枯黑,过滤去滓,再熬炼至滴水成珠,对入章丹3.12千克,搅匀成膏。功能主治:补气补血,保育胎元。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失血奇效丸
处方:生地36克茅根60克侧柏60克山药30克薄荷30克茜草30克大小蓟各30克蒲黄30克栀子30克黄芩30克(以上均炒炭存性)花蕊石30克元参(去芦)60克古墨60克三七60克制法:共研细粉,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痰止嗽。治咳嗽吐血,呕血咯血,痰中带血,崩漏下血。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珠黄粉
处方:珍珠粉30克牛黄30克琥珀45克石决明(煅)45克龙齿(煅)45克朱砂24克滑石45克制法:共研为细粉,过罗,瓶装。功能主治:清热镇惊。治惊痫里热,痰盛神昏,谵语狂言,小儿急热惊风。0.6克,温开水冲服。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藿香露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XiānɡL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茎叶蒸馏所得的芳香水。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微温,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消暑,正气。②《中药成方配本》:芳香宣浊。治暑湿气滞,胸闷呕恶。用法用量:内服:温饮,2~
-
孕妇全花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组成:栀子(炒)16两,银花16两,川芎16两,黄柏16两,黄芩16两,当归16两,白芍16两,生地16两,黄连8两。功效:清热去火,安胎。主治:孕妇胎热上攻,头痛眩晕,两目红赤,口于鼻塞。用法用量:每服2钱,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
牙痛金鞭散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组成:牛黄6分,麝香6分,冰片4钱,明雄黄6钱,珍珠(豆腐炙)2分,硼砂(煅)4钱。功效:清热消肿,杀虫止痛。主治:胃热火盛,牙龈肿硬,牙齿疼痛,虫蛀牙痛。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过罗,装瓶重1分5厘。
-
仙传玉露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组成:大黄4两,黄芩8两,菊花2两,白蒺藜(炒)4两,栀子(炒)2两,石决明(煅)3两,蝉退1两,木通2两,桔梗2两,黄柏2两,薄荷1两,玄参(去芦)2两,川芎1两,芒消4两,甘草1两,泄叶4两。主治:暴发火眼,目赤红肿,肝热耳鸣,贝舌生疮,大便秘结。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
石钟鸣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组成:西瓜霜3两,人中白(煅)6钱,雄黄6钱,朱砂1两2钱,犀角1钱,牛黄1钱,珍珠(炙)1钱,冰片3钱,麝香5分。主治:咽喉肿痛,喉痹,白喉,单双乳蛾,糜烂流涎,食水难咽。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每瓶装1分。用药禁忌:忌烟、酒、油腻。
-
玉露养肺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组成:法半夏16两,厚朴(炙)16两,橘皮16两,槟榔16两,枳实(炒)16两,冬花16两,桑皮16两,杏仁(去皮,炒)16两,茯苓16两,米壳64两,浙贝10两,黄芩10两,甘草8两。功效:润肺止嗽,宽中化痰。主治:肺气虚热,咳嗽痰喘,春秋举发,久嗽不止。制备方法:炼蜜为丸,每重3钱。
-
制香附丸
《中药成方配本》:方名:制香附丸组成:制香附1斤,熟地4两,当归4两,白芍4两,川芎4两,白术3两,广皮3两,酒炒甘草1两,泽兰叶3两,酒炒黄柏1两。主治:血虚气滞,经行腹痛。月经不调。制备方法:上将熟地捣烂,与诸药打和晒干,共研细末,冷开水泛为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2两。用药禁忌:忌食萝卜、生冷。
-
武红灵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武红灵丹组成:朱砂12两,火消12两,硼砂(炒珠)12两,雄黄12两,金礞石(煅)8两,麝香2两,冰片2两,赤金140张功效:开窍避秽,去暑解毒。主治:关窍不开,暑湿郁闷,中暑昏迷,四肢厥冷。用法用量:每服2分,温开水送下。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
疟疾半贝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疟疾半贝丸组成:生半夏16两,贝母16两,常山2两,柴胡2两,草果2两,甘草2两,槟榔4两。功效:行水消滞,化痰截疟。主治:伤寒疟疾,发冷发烧,头疼口苦,心烦作渴,一日一发,先冷后烧或先烧后冷,隔日一发的疟疾。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
下疳散
方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名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下疳散组成:陈(毛合)灰3钱,橄榄核(煅灰)3钱,儿茶3钱,轻粉3钱,冰片1钱。用鸡蛋软皮黄连汤煮过,贴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医学纲目》卷二十引丹溪方:方名:下疳散组成:蛤粉、蜡茶、苦参、密陀僧、青黛。主治:下疳,臁疮。
-
消蛾散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消蛾散组成:薄荷20两,青黛20两,僵蚕20两,白矾20两,皮消20两,黄连20两。功效:清火和咽,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口噤难开,汤水不下。制备方法:上为粗末,用猪胆汁200个浸透晒干,共研为细末。每16两细粉,兑冰片4钱,共研混合均匀。用药禁忌:忌食辛辣食物。
-
润肺止嗽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润肺止嗽丹组成:天冬5钱,黄芩5钱,黄耆3钱,知母3钱,杏仁(去皮、炒)2钱,贝母3钱,青皮(炒)5钱,橘皮3钱,苏子(炒)3钱,生地3钱,桑皮5钱,淡竹叶3钱,紫菀5钱,天花粉5钱,冬花5钱,瓜蒌仁5钱,枣仁(炒)3钱,五味子(炙)5钱,桔梗2钱,前胡2钱,甘草(炙)2钱。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典收载功效确切、副作用较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和制剂,并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和检验力法等,作为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
-
益气养元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益气养元丸组成:黄耆10两,白术(麸炒)15两,升麻5两,柴胡5两,山药5两,党参(去芦)10两,当归10两,甘草5两,橘皮10两,人参(去芦)2两5钱。功效:培养元气,健脾和胃。主治:元气亏损,脾胃虚弱,身体疲倦,精神不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钱。
-
下𤺏锭
概述:下 锭为方剂名,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处方:雄黄12g,蛇床子6g,枯矾30g,川椒、樟脑、荆芥穗、五倍子、制硇砂各6g。功能主治:清热,去湿,止痒。治子宫脱垂,阴门刺痒,湿热下注,溃流黄水;近代也用于宫颈糜烂。附注:本方由《春脚集》仙传化 锭加减而来。
-
丸散膏丹集成
《丸散膏丹集成》为方书。郑显庭编。郑氏搜集古今著名丸散膏丹成方2700余首,分为补养、发散、和解、消导等62类,每方下分列发明、功用、药品、制法、用法、参考诸项。1958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
清火贵金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清火贵金丸组成:大黄80两,白芷80两,玄参(去芦)80两,桔梗80两,金银花80两,菊花80两。功效:清热散风,止痛。主治:肺胃实热,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用法用量:每服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钱5分。
-
清火凉膈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清火凉膈丸组成:栀子(炒)64两,连翘32两,甘草16两,黄芩96两,薄荷32两,大黄64两,黄连16两,黄柏64两。功效:清利咽膈,解热除烦。主治:积热烦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干燥。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冷开水泛为小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