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肤
肤即皮肤。《灵枢·经水》:“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
-
百合红枣粥
百合红枣粥用料梗米30克,百合9克,红枣10枚,白糖适量。百合红枣粥制法用法(1)先将百合用开水泡一次,以沏去一部分苦味。(2)梗米淘净,和百合、红枣用文火缓熬成粥,加白糖适量即成。百合红枣粥功效及适应症养血安神,润肤养颜,特别适合女性。
-
经络穴位电特性
经络穴位电特性是经络循行研究方法之一。近年来,在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显示方面取得了进展。已查明,经络循行线不仅是一条高度的敏感线,而且也是一条可以传导声和发出特异声频谱的线;同时,经络线还是一条低阻抗、高电位、高发光的线;经络线上的温度也往往和该线两侧心肤的温度呈规律性差异。
-
王德肤
王德肤即王硕。王硕为南宋医生,字德肤,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为名医家陈言门徒。曾集常用验方30个,㕮咀药30种,及市场常售成药10种,编为《易简方》1卷。
-
食鱼蟹类中毒
食鱼蟹类中毒(allergyaftereatingfishandcrab、fishandcrabpoisoning)为病名。《中医药学名词》(2010):食鱼蟹类中毒是指因进食有毒或变质鱼、蟹或对鱼、蟹过敏所致,以头晕,肤痒,胸闷烦躁,或腹痛呕泻,甚至虚脱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
-
美肤茶
概述:美肤茶以绿茶末、软骨素为主要原料,具有美艳肌肤,使皮肤富有弹性的功效。原料:绿茶末适量,软骨素1克。用法:先用沸水冲泡浓绿茶一杯,然后将软骨素调和茶水中,经常饮用。功效:美肤茶具有美艳肌肤,使皮肤富有弹性的功效。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夏日
夏日夏令之日。《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
-
真铅
真铅气功内丹术术语。铅本为化学元素,是古代方士、丹家烧炼丹药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后被内丹家借用,以指肾间动气(元精)。《玄肤论·铅汞论》:“先天之炁为真铅。”
-
真肺脉
真肺脉脉学名词。即肺的真脏脉。其脉象虚浮无力,无根,为肺气败绝的危候。《素问·玉机真藏论》:“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
-
(疒帬)痹
(疒帬)痹病名。《素问·五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王冰注:“谓(疒帬)痹也。”(疒帬),音、义同顽。详顽痹条。
-
调息
调息气功术语。又称调气。谓调匀呼吸归于自然,以助入静。是气功入手功夫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之一。《玄肤论》:“调息者,自然依息之谓,非逐于息之谓。”具体方法,则气由鼻出入时,要唯细唯长,绵绵不断,渐至于弱,谓之“调息。”
-
点眼雀粪膏
别名:雀乳散处方:雄雀粪。制法:上取细直者,以乳汁和研细。功能主治:息肉淫肤赤白膜。眼热毒,卒生翳。用法用量:雀乳散(《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香蜡膏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方名:香蜡膏组成:香油、黄蜡。功效:润肤生肌。用法用量:涂于纱布上外敷,或制成油纱布经高压消毒备用。
-
湿疡雄甘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湿疡雄甘膏组成:雄黄解毒散1两,甘石粉2两,清凉膏7两。功效:除湿收敛,润肤止痒。主治:慢性湿疹,下肢溃疡。制备方法:上药调匀成膏。用药禁忌:急性湿疹慎用。
-
新光二号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新光二号组成:凡士林100g,松香80g,明矾适量。用法用量:下水前涂肤。制备方法:凡士林放入锅内熔化后,加入松香,待其熔化后,趁热用三层纱布过滤,待药液冷却至36℃时,加入明矾细粉(过120目筛),随下随搅,以免成块,完全搅匀后,分装待用。
-
文身
文身是在身体上刺字、刺花的古代习俗。见《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狄夷之国,祝发文身。”人们以于身体一定部位之皮肤,用墨或其他色绘图写字,乘墨迹未开,即以针刺其上,墨汁即从针刺之孔波及肤下。愈后,洗去皮表之墨迹,所绘图形字迹即呈现于皮下,永不消失。
-
大解散
处方:黄耆2钱,羌活2钱,赤芍药7分,桔梗7分,白芷5分,黄连5分,甘草5分,地肤皮3分,川芎3分,明天麻2分。功能主治:痘疹。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
硫痒膏
处方:硫黄粉1两,止痒药膏9两。制法:上药调匀。功能主治:止痒杀虫,润肤收敛。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用法用量:外敷患处。注意:急性皮疹,及新鲜肉芽疮面勿用。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引血归经汤
处方:生地27克荆芥3克麦冬9克元参9克功能主治:治四肢皮毛各处出血,名日肤衄。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
香薷膏
《医心方》卷十引《耆婆方》:方名:香薷膏组成:香薷100斤。主治:水病,四肢、脚、肤、面、腹俱肿。用法用量:少少服之。当下水,小便数,即愈。制备方法:以水煮之令熟,去滓更煎,令如饴糖。
-
地肤散
处方:地肤5两,地榆根2两,黄芩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血痢。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水送下,日3次。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
王硕
王硕为南宋医家,字德肤,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以当时名医陈言为师。曾集常用验方30个,㕮咀药30种,及市场常售成药10种,编为《易简方》1卷。其书今有刻本行世。
-
点眼白矾粉
处方:白矾(色明净者)。制法:上研如粉。功能主治:目热,息肉淫肤,赤白膜。用法用量:每点如黍米大于翳上。即泪出,以新绵拭之,其病逐泪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五倍子粉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五倍子(研粉)。功效:杀虫止痒,收干护肤。用法用量:直接外扑。
-
皮炎膏
《外伤科学》:组成:炉甘石5g,黄连末5g,冰片1.5g。功效:消炎、止痒、润肤。主治:亚急性皮炎,湿疹。用法用量:直接外涂皮损处,每日2-3次。制备方法:用凡士林88.5g,调上药末,冰片最后调入,密贮备用。
-
祛湿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名:祛湿膏组成:祛湿散460g,玉黄膏1560g。功效:润肤止痒。主治: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初起。用法用量:薄涂皮损上。制备方法:调和成膏。
-
地肤子煎剂
处方:地肤子15g,蛇床子15g。功能主治:毛囊炎。用法用量:水煎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