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法
温法又称"祛寒法","温里法",为治疗八法之一,是指用温热药或有补阳作用的针灸配方以治疗寒证的方法。本法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温经散寒等作用。本法一般不适用于热证,阴虚证、真热假寒者尤忌。《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劳者温之”。具体方法有温中祛寒、湿经祛寒、回阳救逆。
-
腹诊推拿疗法
同时骆俊昌老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推拿手法的作用特点创用了“治疗八法,,即补法、温法、和法、消法、通法、汗法、吐法、下法。(4)切腹:方法:操作时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掌侧密接患者腹壁上,或按压或摩动。(1)束带摩法:用两手四指对置于脊柱两旁,沿两侧肋间隙作束带样的摩动,常用于胸腹及背腰部。
-
八法
八种治疗法则·八法:八法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这八种治疗方法。在针灸学中,是一种选用具有理肠导滞、分清泌浊的穴位,以通导大便、清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指用温热药或有补阳作用的针灸配方以治疗寒证的方法。例如甲子日,戊辰时,即取临泣穴,己巳时取列缺穴,余皆仿此。
-
伤寒贯珠集
概述:《伤寒贯珠集》为伤寒著作。清·尤怡编撰。刊于1810年。以伤寒治则为纲,类列原文。2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等法;卷5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7论少阴诸法,少阴脉证及清、下、温法,生死法等;卷8论厥逆进退之机、生死微甚之辨、清法、温法、病禁、简误、瘥后诸病等法。
-
温
5.春季发生的热性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包括春温、暑湿、秋温、冬温、湿温等。《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治法的温法和药物的温性·温:温(warm)指发散表寒、温胃和中、温通气血等功能的药性。温养·温:温指温养。
-
温脾
温脾是指脾有虚寒证候时,用温中祛寒法治疗。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参见温中祛寒:温中祛寒为温法之一。治疗脾胃阳虚阴盛的方法。症见食不消化、呕吐清水、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针灸常选用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关元或神阙等穴,针用补法,加灸。
-
温胆安神
温胆安神是一种治疗因胆虚而引起虚烦失眠的方法。针灸常选用胆俞、阳陵泉、肝俞、神门等穴,针用补法。温胆安神指一种温法。治疗胆虚而引起虚烦失眠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胆汤。
-
微者逆之
微者逆之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轻浅单纯的病症,可逆其病气而治之。参见“正治”:正治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针对疾病的性质、病机,从正面治疗。适用于疾病的征象和本质相一致的病症。因其是逆疾病的征象而治,故又称逆治。如寒证用温法,热证用清法,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
-
正治
正治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针对疾病的性质、病机,从正面治疗。如寒证用温法,热证用清法,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
少阴经脚气
少阴经脚气为病证名,脚气病之一。症见腰脊痛,小趾之下连足心,循内踝入跟中,上臑内出腘中内廉及股内皆痛,气上冲胸咽,饥不能食,面黑,小便淋闭,咳唾不已,善恐,心惕,小腹不仁。若自汗者为风胜,无汗痛甚者为寒胜,热烦者为暑胜,重着肿满者为湿胜。治用温法,如八味丸等方。
-
祛寒法
祛寒法即温法。1.温中祛寒法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常用方如理中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等。2.回阳救逆法用于治疗肾阳衰微,阴寒内盛之证。常用方如四逆汤、参附汤等。常用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3.温经散寒法用于治疗阳虚,寒邪凝滞经络、血脉所致诸痛证。2.本法常用药多辛燥温热,忌用于热证、阴虚证。
-
暖胃
暖胃即温胃散寒。针灸临床常选用中脘、上脘、胃俞、足三里等穴,针补宜灸,甚则加灸关元(或神阙)。暖胃系温法之一。治疗胃寒证的方法。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绵绵,得热则减,遇寒加剧,口泛清水,或食后作吐,肠鸣漉漉,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方用良附丸、厚朴温中汤。
-
理中
概述:理中:1.经外奇穴名;2.调理中焦脾胃的治法。主治胃炎、痢疾、阑尾炎、低血压、心力衰竭、脑脊髓膜炎、脑性瘫痪、多发性神经炎、膝及踝关节炎、垂足、足外翻。多指中焦脾胃虚寒证,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等,用理中汤温中祛寒。针灸常选用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关元或神阙等穴,针用补法,加灸。
-
杜任
杜任明代医生。安徽汶县人。精于幼科,其疗病偏用温法,有治验。
-
煤的焦化
煤的焦化也叫煤的干馏,是把煤置于隔绝空气的密闭炼焦炉内加热,煤分解生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煤焦油和气态的焦炉气。中温法的主要产品是城市煤气,而高温法的主要产品则是焦炭。此外还可以从煤焦油中分离出吡啶和喹啉,以及马达油和建筑和铺路用的沥青等。乙烯等沸点高的气体,根据煤气的不同用途酌情处理。
-
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为温法之一。治疗脾胃阳虚阴盛的方法。针灸常选用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关元或神阙等穴,针用补法,加灸。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症见腹中冷痛、不思饮食、或食不消化、口淡不渴、呕吐清水、或呕吐下利、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常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
温阳
温阳为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如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治疗脾胃阳虚阴盛的方法。症见食不消化、呕吐清水、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针灸常选用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关元或神阙等穴,针用补法,加灸。
-
温胃建中
温胃建中是一种治疗胃气虚寒的方法。症见胃脘隐痛、得食痛减、呕吐清水、大便溏稀、舌淡白、脉细。针灸临床常选用针刺足三里、中脘(加灸)、灸神阙(或关元)。温胃建中指一种温法。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虚烦不宁、吐清水、面色无华、大便稀烂,舌淡白,脉细等,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
-
低温疗法
操作名称:低温疗法适应症:心内直视手术或需阻断循环者、颈部血管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高热、中暑、脑血管疾病、严重脑损伤、甲状腺危象、循环骤停复苏等,可按病情需要实施头部降温或全身性降温。此法须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一般停止冰水浸浴后体温仍会续降2-3℃。深昏迷患者,降温时一般不用冬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