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治要言
《症治要言》书名。本书为《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又名《中西医粹》)的一部分,仿《伤寒论》体例,分十二经记述疾病症治。辨明寒热虚实,再列古今治验、方药及其加减。所列方剂皆注明出处,但大多录自《伤寒论》,便于溯源,既切于临床实用而广为流传,又具有较大的文献参考价值。后收入《中外医书八种》中。
-
女科撮要
概述:《女科撮要》为书名,2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主要内容:《女科撮要》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每类疾病后附有作者治案。现存版本:现有《薛氏医案》本。
-
疮疡透托法
疮疡透托法(directpromotingmethod)是指毒气虽盛,正气未衰,用透脓的方药,促使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的治法。
-
祛风明目法
祛风明目法(dispellingwindtobrighteneye)是指用具有祛风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风邪犯目所致眼病的治法。
-
清肝明目法
清肝明目法(clearinglivertobrighteneye)是指用具有清肝泻火、解毒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肝经实热所致眼病的治法。
-
凉血明目法
凉血明目法(coolingb100dtobrighteneye)是指用具有清热凉血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热入营血所致眼病的治法。
-
通窍
通窍(unblockingstuffyorifice)为中医治法名。是指用具有轻清、辛散、芳香、走窜特性的方药,治疗清窍闭塞病证的方法。常用治法有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利湿通窍、升阳通窍。
-
夏子益
夏子益宋代医家。字德懋(一名德)。取师传方药及家藏方,编《卫生十全方》十二卷,附自著《奇疾方》一卷,原书佚。今有从《永乐大典》辑本《卫生十全方》三卷。
-
祛瘀
祛瘀(dispellingstasis)为中医治法名。是指用具有通血脉、祛瘀滞作用的方药,治疗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病证的方法。
-
补肾固齿
补肾固齿(tonifyingkidneytostrengthentooth)为中医治法名。是指用具有补肾培本作用的方药,治疗肾气亏虚,齿失充养所致口齿病证的方法。
-
产科心法
《产科心法》为产科著作。二卷。清·汪喆撰。刊于1780年。内容分种子、胎前、临产及产后四门,对产科常见病的治疗方药记述较扼要。现存20多种清刻本、几种铅印本。
-
温者清之
温者清之一种治疗原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偏于温热的病证,应用清凉的方药治疗。
-
卫生家宝汤方
《卫生家宝汤方》为医方著作。三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左右。本书收录临床常用方药300首。原书内容有所佚失,现仅存卷上,有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医方84首。
-
王馨远
王馨远清代医生。生平履贯欠详。善治狂犬咬伤症,集其家传经验方,撰写《癫狗咬方药研究》。
-
王东皋
王东皋即王翃。王翃(hong宏。17世纪)为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
广西药用动物
《广西药用动物》为方药书。林吕何著。载动物药570多种,方剂1090多首。处方主要选自古医书、古本草书、民间单验方。1985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引痘略
《引痘略》为痘疹专著。一卷。清·邱熺撰。刊于1817年。为最早介绍接种牛痘法的一部著作。作者通过本人的大量实践,对于种痘的部位、要求、调摄及治疗方药等都作了简要叙述,并附插图。现存数十种清刻本。
-
疡科纲要
《疡科纲要》外科著作。一卷。张寿颐撰。首先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其次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证验方,内容简要实用。现存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杨拱
杨拱明代医家。衡州(今属湖南衡阳)人。尝受陈使君燕野之命而集成《医方摘要》十二卷,书中以病类方,未附方剂,对于病证之机理、方药,均有明确而简易之叙述。
-
润燥通便
润燥通便为治法。指用具有增液润燥通便作用的方药治疗肠燥津亏证、阴虚肠燥证的治法。
-
伤寒心要
《伤寒心要》为伤寒著作。金·镏洪编(亦有题作金·刘完素著)。本书以伤寒为名,实际以温热病为主,其理论依据及所用方药,大体上属于刘完素一派,后人将此书附刊于《河间六书》之后。现存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
痘疹广金镜录
《痘疹广金镜录》痘疹专著。三卷。清·汪琥撰。约刊于17世纪。本书根据《痘疹金镜录》予以补充修订而成。内容简要实用,主要为痘疹的证治、歌赋及方药。现存清刻本。
-
解毒化癍
解毒化癍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药达到化癍的目的,以治疗具有发癍特征病证的治法。
-
土方
土方指地区性民间使用的简便方药。
-
清者温之
清者温之治则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清稍次于寒,温稍次于热。即偏于寒性的病证,可用温性的方药治疗。
-
孟河
孟河清代医家。字介石。江宁(今属江苏)人。长于儿科证治。撰《幼科直言》六卷(1725年)。首论痘症,次述痧症,并列儿科杂证及方药。
-
马兆圣
马兆圣为明代医生,字无竞,常熟(今属江苏)人。初以诗名,后因多病遇高手授方药得愈,遂通医术。因多病而弃儒习医,渐通医术,后竟成良医,活人无数。曾撰《伤寒一览》等书,未见传世。
-
坚者削之
坚者削之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疗原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腹内癥积痞块而坚硬有形,可用攻削的方药治疗。
-
王诵愚
王诵愚为近代针灸家。上海川沙人。擅长针灸,兼通方药,善治杂病,对针刺手法尤为重视。
-
祛痰
祛痰(dispellingphlegm)为中医治法名。是指用具有祛除生痰原因,或化痰作用的方药,治疗痰浊困结病证的方法。祛痰法可分为化痰、消痰、涤痰等。其中以化痰法最为常用。
-
徐守贞
徐守贞明代医家。金川人。擅治妇产科疾患,撰有《胎产》(一名《徐氏胎产》)一书。该书将胎产病分为三类,附以杂病,所用方药易求,收效甚验。现存于道藏医书《急救仙方》中。
-
化瘀明目法
化瘀明目法(resolvingstasistobrighteneye)是指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明目作用的方药,治疗血行瘀滞或瘀血不散所致眼病的治法。
-
王翰臣
王翰臣即王翃。王翃(hong宏。17世纪)为清代医家,字东皋,号翰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编成《握灵本草》(1683年刻行),另编有《万全备急方》、《万全备急续方》等书。
-
化痰消瘿
化痰消瘿为治法。指用具有祛除痰涎、消瘿散结作用的方药治疗痰浊结聚而成的瘿瘤、瘿气诸证的治法。如消瘿散等。
-
孔以立
孔以立为清代医家。字毓礼。黎水(属河南)人。辑有《痢疾论》一书(1752年刊行),采集历代诸家论述,列述辨证、治法、方药,论述亦颇出心裁。
-
史典
史典为清代医家。字搢臣。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欠详。辑有《愿体医话良方》一书(1838),其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方法和方药。
-
史搢臣
史搢臣(搢音jìn晋)即史典。史典为清代医家。字搢臣。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欠详。辑有《愿体医话良方》一书(1838),其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方法和方药。
-
疏风透疹
疏风透疹为治法。指用具有疏散风邪兼透发作用的方药以达到透疹目的,治疗麻疹、风疹等疾病的治法。
-
清热攻下
清热攻下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攻下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热结证的治法。
-
温阳通便
温阳通便为治法。指用具有温阳祛寒、攻下通便作用的方药,治疗阳虚便秘等病证的治法。
-
疮疡补托法
疮疡补托法(promotingmethodwithtonification)是指正虚毒盛,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方药,促使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的治法。
-
泻下逐水
泻下逐水为治法。指用具有迅猛通利大小便作用的方药治疗水饮内停证的治法。
-
和解表里
和解表里为治法。指用药性平和、具有解表与治里两方面作用的方药治疗表里同病之较轻证候或半表半里证的治法。
-
驱邪截疟
驱邪截疟为治法。指用具有驱除疟邪作用的方药治疗疟疾的治法。
-
清热化癍
清热化癍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癍作用的方药治疗热盛动血所致癍疹的治法。
-
凉血化癍
凉血化癍为治法。指用具有凉血解毒化癍作用的方药治疗热入营血所致癍疹的治法。
-
孙应奎
孙应奎(?1553)为明代医家。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好医方,以活人为念,有病者不论尊卑,均与方药。著《医家大法》、《医家大旨》、《内经类钞》等。又有《医家必用》1卷(1541),后复增益而成《医家必用类选》4卷(1553)。
-
凉血止血
凉血止血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作用的方药治疗血热动血证的治法。
-
清热消肿
清热消肿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散结作用的方药治疗火热所致痈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
-
红中似苔非苔舌
红中似苔非苔舌为舌象。红舌上有黏腻似苔非苔之象,在温热病中,为中焦夹有秽浊之气所致,急于方药中加入芳香之品以逐之(见《温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