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条
概述:艾条(moxastick)又称艾卷。艾条的分类: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艾条又分为纯艾条和药艾条两种。纯艾条是取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如在艾绒中掺入药物(加入药末6~
-
艾条灸
8克,与艾绒拌匀)称药艾条。艾条(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艾条灸的分类:艾条灸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二种。清《陈修园医学丛书·太乙神针》附载有叶圭的操作法:“将针(指艾条)悬起,离布半寸许,药气自能隔布透入…操作时可集中熏灸一处,也可作较大范围的回旋灸,也可作一起一落的雀啄灸。
-
灸术
方法:1.艾炷灸:(1)直接灸:先将施灸部位的皮肤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置其上点燃,当艾炷燃剩2/5~3.温针灸:毫针刺入腧穴留针时,取约2cm长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上,或在针柄上裹捏如枣大的纯净细软的艾绒团,距离皮肤2~注意事项:1.睛明、丝竹空、瞳子髎、人迎、曲泽、委中等穴禁灸或慎灸。
-
艾灸疗法
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
热敏灸
热敏灸是指在热敏点上施灸,称之。指对于艾条温和灸法极为敏感,产生喜热、耐热、透热或传热等特殊反应的反应点。传热即艾灸热敏点时,患者可以感觉到温热范围扩大,或热力传到另一部位造成施灸部位不热而另一远离施灸部位感觉温热,甚至患者感觉一股热力沿着某种路线传导。
-
热敏点
指对于艾条温和灸法极为敏感,产生喜热、耐热、透热或传热等特殊反应的反应点。喜热就是在艾条温和灸时患者感觉异常舒适,能即时减轻因病痛带来的不适感。传热即艾灸热敏点时,患者可以感觉到温热范围扩大,或热力传到另一部位造成施灸部位不热而另一远离施灸部位感觉温热,甚至患者感觉一股热力沿着某种路线传导。
-
悬起灸
概述:悬起灸(overskinmoxibustionsuspensionmoxibustion)为艾灸灸法之一。清《陈修园医学丛书·太乙神针》附载有叶圭的操作法:“将针(指艾条)悬起,离布半寸许,药气自能隔布透入…悬起灸的分类:悬起灸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温和灸的适应证:温和灸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一般灸法适应证。
-
阴症散毒针
阴症散毒针为艾卷灸法之一。药物处方:乳香、没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白芷、细辛、牙皂、硫黄、山甲、大贝、灵脂、肉桂、雄黄各3克,蟾酥、麝香各1克,艾绒30克。艾卷制法及操作同太乙神针。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与艾绒混和制成艾条。
-
太乙神针
概述:太乙神针:1.艾灸条的一种;《中国针灸学词典》: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与艾绒混和制成艾条。流传的各种刊本甚多,有不少改编本,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如《太乙针方》、《太乙神针灸法》、《太乙神针集解》等,内容大致相同。
-
艾卷
艾卷即艾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和药艾条两种。纯艾条是取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艾卷可以用纯艾绒或艾绒掺药制作,前者称纯艾卷,后者称药艾卷。艾条(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艾卷灸
概述:艾卷灸为灸疗方法名。艾条灸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二种。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亦有认为相对烧灼灸而言,凡可使患者产生温热感觉的灸法,均称为温和灸。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
-
阴之陵泉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
-
温灸器灸
概述:温灸器灸(moxibustioner)是用特制的器具施行的艾灸法。为灸法的一种。有调和气血、温散寒邪、通经活络的作用。《针灸一本通》记载了一种可以固定在腧穴上持续灸疗的温筒器:灸筒由内筒,外筒两个相套而成,均用2~温灸架:温灸架温灸架可用于艾条温和灸,因无需手持移动,有灸架支持,故作用稳定持久,安全简便。
-
温灸器
有调和气血、温散寒邪、通经活络的作用。《针灸一本通》记载了一种可以固定在腧穴上持续灸疗的温筒器:灸筒由内筒,外筒两个相套而成,均用2~内筒安置一定位架,使内筒与外筒间距固定:外筒上安置一手柄以便挟持或取下。温灸架:温灸架温灸架可用于艾条温和灸,因无需手持移动,有灸架支持,故作用稳定持久,安全简便。
-
阴陵泉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
-
实按灸
概述:实按灸(pressingmoxibustionpaperorcloth-separatedmoxibustion)为艾条灸的一种。每次按灸应以病人感到穴位皮肤温热或略有灼痛为度,热力不宜过高或过低。过低则药力不能透达,影响疗效。各种药物艾条的共同点是所选药物大多是辛香行气、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品,故适用于各种寒证、虚证、痛证、瘀证。
-
偏瘫
内囊性偏瘫:锥体束在内囊部受损伤后出现内囊性偏瘫,内囊性偏瘫表现为病灶对侧出现包括下部面肌、舌肌在内的上下肢瘫痪。(2)Foville氏症候群:表现为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同时两眼向病灶对侧注视,实际上是Millard—Gubler氏症候群加上两眼侧视运动障碍,故应称Millard—Gubler—Foville氏症候群。钱某,男,65岁。
-
雀啄灸
概述:雀啄灸(birdpeckingmoxibustion)为艾条灸法之一。属悬起灸。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接近施灸部位,待其有灼痛感后迅速提起,如此一上一下如同雀啄的悬起灸。一般每穴灸5min。雀啄灸适应症:雀啄灸适用于昏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及一般虚寒性疾病。本法热感较强,应避免灼伤皮肤。
-
单纯性牙周炎
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2)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方义: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手、足阳明相接,故取合谷、颊车、下关等阳明经穴通经止痛。二间、内庭分别为手足阳明经的荥穴,清热泻火止痛。
-
牙周炎
6.往往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及局部刺激因素。(2)替硝唑:首日2g顿服,以后0.5g,一日2次;方义: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手、足阳明相接,故取合谷、颊车、下关等阳明经穴通经止痛。配风池、外关疏风解表。二间、内庭分别为手足阳明经的荥穴,清热泻火止痛。齿龈不坚,则咀嚼无力。太溪针用补法。
-
温针疗法
概述:温针疗法又称“温针灸”、“针柄灸”、“烧针尾”、“传热灸”,是在毫针针刺得气后于针柄上捻捏艾绒或套置一段1~肩部取肩髃肩髎、肩贞、臂膈、肩内陵,膝部取内膝眼、外膝眼、鹤顶、阳陵泉、足三里,踝部取丘墟、昆仑、商丘、解溪等。此外,可循经加取曲池、外关、天宗、阴陵泉、阴市、太溪、三阴交等穴。
-
艾灸
概述:艾灸(moxa-woolmoxibustion)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艾灸的分类:因艾绒制成的形式及运用方法的不同,艾灸可分艾炷灸、艾卷灸、灸器灸等。临床上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方法。久病体质虚弱,艾炷宜小,壮数宜少。见清·雷少逸《灸法秘传》。详见温灸器灸条。
-
热哮
热哮者,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伴有发热,不恶寒,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弦滑。药用麻黄宣肺定喘,黄芩、桑白皮以清热肃肺,杏仁、半夏、款冬、苏子化痰降逆;取膻中、合谷、大椎、丰隆、中府、孔最、天突。
-
热淋
热淋的症状:小便频数、急促、短少、涩滞不畅,尿道灼热刺痛,尿色深黄或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根据病因病机和症状不同,淋证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与劳淋六种类型,在辨证时,除要辨明不同淋证的特征外,还要审察证候的虚实。
-
热淋·阴虚湿热证
定义:热淋·阴虚湿热证(heatstrangurywithsyndromeofyindeficiencyanddamp-heat)是指阴液亏虚,湿热内阻,以尿频不畅,解时刺痛,腰酸乏力,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热淋证候。又称淋沥。初起湿热蕴结,以致膀胱气化失司者属实,治宜清热利湿通淋,佐以行气。详见淋证条。
-
灸盒疗法
灸盒疗法是将艾条放在特制木盒中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所灸部位不同,用薄木板制成大小不一,规格不同的无底木盒,上有活动木盖,盒高12cm,盒内1/2高度处固定一张铁丝网(规格为50~施灸时先将艾盒罩住需灸部位,然后点燃一寸左右长的艾条约5~该法以木盒罩住所灸部位,可以节省人力,同时又能增强温经通络的作用。
-
热淋·湿热下注证
定义:热淋·湿热下注证(heatstrangurywithsyndromeofdownwarddiffusionofdamp-heat)是指湿热之邪,下注膀胱,以小便频急,淋漓灼热涩痛,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热淋证候。方中萹蓄、瞿麦、木通、车前子、滑石以通淋利湿;淋证以膀胱气机不利为主,故取膀胱俞、中极以疏利膀胱气机。又称淋沥。
-
雷火神针
概述:雷火神针(thunder-firemiraculousmoxaroll)为含有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麝香等药物的艾条。见《本草纲目》。病重者再针,七日后起泡即收功。凡风寒湿毒袭于经络,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筋骨疼痛,如附骨疽之类用此针之。此法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沉痼之病、腹痛、疝气、月经病等。
-
烟草灸
烟草灸为灸法之一。即香烟灸法。在没有艾条的情况下,用香烟代替艾条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简便易行,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的作用。
-
艾火针衬垫灸
艾火针衬垫灸为灸法术语。亦称衬垫灸、艾条衬垫灸法。以干姜片汁与面粉调成稀浆糊,涂敷在白布上,晒干制成衬垫,将药物艾条点燃的一端按在衬垫上施灸,以达到治疗疾病的艾灸方法。
-
踝关节扭伤
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选穴:承山、昆仑、足三里、太溪、绝骨、解溪、太冲。②患者正坐,医者坐其对面,用一手由内侧握住患足足跟部,拇指按压于伤处,另一手握住足跖部,作踝关节环转摇法,在拔伸状态下将足内翻后背伸,按压伤处的拇指则用力向下戳按。
-
早泄·阴阳两虚证
定义:早泄·阴阳两虚证(prematureejaculation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yinandyang)是指肾脏阴阳两虚,以早泄,眩晕耳鸣,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数等为常见症的早泄证候。方药:用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等方,加狗脊、菟丝子、巴戟天之类。
-
粪毒
概述: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钩虫皮炎的治疗原则为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处理。发病机制:虫卵经1~
-
切灸
切灸是一种外科小手术与灸法综合运用的一种灸法。切:切割;灸:艾灸。适用于治疗“疣”与“鸡眼”等疾患。操作前,先用温水浸泡患部15~20分钟,使病灶角质层软化,然后取小眉刀或医用手术刀将角化部分切除(或在局麻下切除),最后在创面上放消毒纱布一层,用艾条熏灸15分钟。
-
中刺激
中刺激为针灸术语。即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针灸刺激量介于强、弱刺激之间。一般施中等强度的提插、捻转手法,使病人感觉明显但不强烈,有时针感也可向远处传导或扩散。艾灸则用中等量的艾炷灸或艾条熏灸。
-
艾茸
艾茸即艾绒。见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卷二。艾绒指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的绒状物。一般每年五月间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放置阴凉通风处令干,然后放入石臼中捣碎,筛去杂梗和泥沙,如此反复多次,即成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艾绒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艾炷。质地以陈久者为佳。
-
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为病症名。属祖国医学“胸中痛”“胸骨伤”和“胸肋骨痹”等范畴。④排除肋软骨肿瘤、肋骨骨髓炎、胸壁结核及骨折后骨痂形成等。针灸治疗:以阿是穴为主,配膻中、外关透内关(患侧)、大杼、悬钟等。针刺得气后,行补的手法,然后留针。留针期间,把艾段套在针柄上进行温针。主穴每次2~3壮,配穴每次1~
-
灸量
灸量为施灸的剂量。艾炷灸通常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计算灸量。中炷为大炷的一半,大约如枣核大,小炷如麦粒大,燃烧1个艾炷为1壮。久病体质虚弱者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四肢末端皮薄多筋,宜小宜少。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艾条灸以燃烧艾条的长度和时间计算灸量。
-
尾尖
尾尖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即龟尾。龟尾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臀部尾骨尖端。计1穴。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尾骶骨痛等。一般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艾条熏灸10~15分钟。
-
急性结膜炎
指眼结膜的急性炎症。属祖国医学“风热眼”、“天行赤目”、“暴风客热”范畴。②初起时患眼发痒、发干、有异物及烧灼刺痛感。急性结膜炎的治疗:针灸治疗:取睛明、瞳子髎、合谷、耳尖。前3个犬位采用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艾灸疗法:取穴:患眼对侧耳郭上部。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患者施灸处有温热感为度。
-
初生不啼
概述:初生不啼(newbornasphyxia)为病证名。出《全幼心鉴》。又名寤生、梦生、闷脐生、草迷、婴儿哭迟。病因病机:多由难产,或寒气内追,导致小儿气闭,不能啼哭,甚至气绝而闷死。如因寒闭不啼,可用棉絮包裹,暂不断脐,以艾条或纸捻蘸油点火,在脐带上往来熏之,待暖气入腹,寒气一散,自能啼哭,然后再断脐。
-
温和灸
概述:温和灸(mild-warmmoxibustion)又称温灸。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使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的悬起灸。也有人认为温和灸是相对烧灼灸而言,凡可使患者产生温热感觉的灸法,均可称为温和灸。用间接灸时要根据反应情况适当移动艾炷和垫隔物;
-
药艾条
药艾条:药艾条为针灸学名词,是指含有药物的艾条,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念盈药条等均属药艾条一类。药艾条药典标准:品名:药艾条Yao'aitiao处方:艾叶20000g、桂枝1250g、高良姜1250g、广藿香500g、降香1750g、香附500g、白芷1000g、陈皮500g、丹参500g、生川乌750g制法:以上十味,艾叶碾成艾绒;
-
回旋灸
概述:回旋灸(revolvingmoxibustion)为艾灸法的一种。是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向左向右方向移动、反复旋转地的悬起灸。该法可以给患者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应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于灼痛。回旋灸适应证:回旋灸适用于风湿痛,神经麻痹、瘫痪等。
-
艾绒
艾绒(moxawool)是由艾叶制成的色泽灰白,柔软如绒的施灸材料。其气味辛苦、芳香,中医理论认为辛的气味有发散寒邪的作用,而苦的气味则有干燥的作用,可以去除湿邪,加上燃烧后的热力,能起到通行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艾绒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艾炷。
-
脓性指头炎
②手指末节掌侧肿胀如“蛇头状”,胀痛或剧烈跳痛,下垂时加重,指头掌侧红肿,发硬及明显压痛。已化脓者用0.9%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用三棱针点刺排出脓液,嵌甲者,应先剪去部分指(趾)甲,肉芽增生用三棱针点刺破坏肉芽组织,然后用熏灸器熏灸创面30~此时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
钩蚴皮炎
概述: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钩蚴可分泌一种透明质酸,可溶解角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损伤皮肤穿透毛囊。钩虫皮炎的治疗原则为抗过敏,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处理。发病机制:虫卵经1~
-
清艾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aiRong处方:艾叶制法:将干艾叶除去杂质,粉碎成缄团状,晒干,即得。功能与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用于心腹冷痛,泄泻转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法与用量:外用,取适量温针灸、着皮灸、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或制成艾条热灸。江苏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艾
艾学名ArtemisiaPrincepsPamp.Var.菊科Compositaeorientalis(Pamp.)Hara别名艾草、灸草、饼草、艾蒿、家艾、祈艾、端五艾、医草。适应性极强,土壤选择不严,凡向阳而排水良好之处,均能生长,生育强健而繁殖力亦旺盛。成株可作为沐浴剂,亦可用艾绒卷成的艾条用于艾灸;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和散寒除湿的功效;
-
哮喘灸治法
概念:哮喘灸治法是用艾条或者艾药灸治选定的穴位,用以治疗哮喘的方法。观察表明艾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一定影响,能提高淋转率、玫瑰花环形成率和细胞免疫功能,可使机体产生相应抗力,有扶正固本的作用。以气喘、定喘、天突、膻中四穴为基本穴位,总有效率为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