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和气血
调和气血为治法。指用具有理气和血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血不和病证的治法。
-
鼻窒·气滞血瘀证
定义:鼻窒·气滞血瘀证(nasalobstructiondiseasewithpattern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黏稠,不易擤出,嗅觉迟钝,鼻黏膜充血,呈暗红或深红色,鼻甲肿大,表面不平滑,如桑葚样,触之较硬,缺乏弹性,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等为常见症的鼻窒证候。9克,白芷6~
-
温灸器灸
概述:温灸器灸(moxibustioner)是用特制的器具施行的艾灸法。为灸法的一种。有调和气血、温散寒邪、通经活络的作用。《针灸一本通》记载了一种可以固定在腧穴上持续灸疗的温筒器:灸筒由内筒,外筒两个相套而成,均用2~温灸架:温灸架温灸架可用于艾条温和灸,因无需手持移动,有灸架支持,故作用稳定持久,安全简便。
-
艾灸矫正胎位研究
艾灸矫正胎位研究是用艾灸至阴穴的方法矫治胎位不正的研究课题。一般采用艾灸双侧至阴穴,每日1次,每次15分钟,连灸1~艾灸矫正胎位的机理主要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机关灵利、阴阳协调以达到治疗目的。因而他们认为,根据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间接增强子宫活动的资料,可推论艾灸时此类激素水平的升高也可能有此作用。
-
宋氏益母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方名:宋氏益母丸组成:益母膏4两,全当归2两,杭白芍2两,川芎2两5钱,银柴胡5钱,广木香5钱。功效:调和气血。主治:产后瘀血。用法用量:每重3钱。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
内养功
概述:内养功为气功功法名,为静功基本功种之一。盘坐时上身同平坐式,唯两手交叉相握。一般意守丹田较为稳妥,不易产生头、胸、腹三部症状,同时结合呼吸所导致节律的腹壁起伏运动去意守,又能较好地达到集中思想,排除杂念的目的,但部分女性练功者,意守丹田,可出现经期延长及经量过多的情况,可改为意守膻中穴。
-
分阴阳
分阴阳为小儿推拿方法。可调和气血,用于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喘痰喘及乍寒乍热等病症。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等作用。用治消化不良,伤食,停乳,胃痛,腹胀等症。有宽胸利气,止咳平喘,发表解热等作用。《厘正按摩要术·立法》:“坎宫在两眉上,蘸汤由小儿眉心分推两旁,能治外感风寒。”
-
调和法
调和法针刺手法之一。指针刺中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补泻方法。即平补平泻。参见该条②
-
熨法
或以棉布浸渍药汁后趁热熨之,借药性及温暖作用,产生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及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熨法适用于虚证、寒证、经气壅滞等。用法:熨风散药末:取赤皮葱连须240g,捣烂后与药末和匀,醋拌炒热,布包熨患处,稍冷即换,有温经祛寒、散风止痛之功,适用于附骨疽、流痰皮色不变、筋骨酸痛。一般阳证肿疡禁用。
-
松静功
松静功是一种静功功法,主要是要求放松和入静。3个循环,每次放松后意守大敦或涌泉穴,守3~除上述病症外,尚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痛经、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矽肺、肺结核、美尼尔氏综合征、青光眼、盆腔炎、前列腺炎、病毒性肝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病症。2.排除杂念,全身放松,不用不适之体位。
-
眼保健按摩疗法
眼保健按摩疗法是保护视力、防治眼病的一种按摩方法。 ^^刮眼眶;推、揉、点按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瞳子髎、太阳等眼部周围的穴位及双眼内侧的敏感点;提拿风池和项肌等。操作时,双手和面部要洗净,精神要集中,定穴要准确,手法宜柔和,用力要适度,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
七十味珍珠丸
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9: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的10%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七十味珍珠丸的功能主治: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
-
桂心茯苓丸
桂心茯苓丸出《张氏医通》,即《金匮要略方论》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方之桂枝茯苓丸。亦用于前列腺肥大、甲状腺肿、肝脾肿大等辨证属血瘀湿滞者。桂枝茯苓丸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抗肿瘤作用,以及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节作用,因而对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有一定治疗作用。
-
舒更胶囊
舒更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舒更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调和气血,安神。4粒,一日3次。4.精神症状较重者应去医院就诊。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胎兼癥瘕
胎兼癥瘕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卷四十六。亦称妊娠积聚。指妇人素有癥瘕旧疾,现又怀孕,称胎兼癥瘕。治宜软坚化癥,调和气血,方用桂枝茯苓丸。
-
清眩止痛汤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方名:清眩止痛汤组成:茺蔚子3-5钱,制香附3-5钱,钩藤3-5钱,川芎1-3钱,桂枝2-4钱,菊花3-5钱,生甘草3钱。功效:调气和营,消风止痛。主治:由于外科、应科某些严重病患而引起的头痛、眩晕等。各家论述:方中茺蔚子活而止痛,香附理气止痛;菊花、钩藤平肝熄风止痛。
-
二十味沉香丸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水丸;(4)取本品粉末2g,用氨水1ml浸润后加乙醚10ml,振摇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以稀盐酸5ml提取,静置使分层。取酸水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黄白色沉淀;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石油醚(60~4g,一日2次。
-
鼻窦灌注液
处方:辛夷花30g,白芷30g,黄耆60g,薄荷30g,羊藿叶30g,野菊花30g,桂枝30g,当归30g,栀子30g。功能主治:辛温祛风,消炎解毒,调和气血,培补正气。主鼻渊,上颌窦炎。用法用量:鼻窦内积脓经冲洗并排清积液后,将本方灌入2~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
补骨脂酊
处方:补骨脂6两,75%酒精12两。制法:将补骨脂碾碎,置酒精内,浸泡七昼夜,过滤去滓。功能主治:调和气血,活血通络,润肤止痒,生发祛白斑。主白癜风,扁平疣,斑秃,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用法用量:用棉球蘸药涂于患处,并摩擦5-15分钟。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和平汤
处方:人参、黄耆、当归、川芎、炙草、防风、白芍、白芷、肉桂、木香、乳香、麝香、丁香、檀香、厚朴、陈皮。功能主治:调和气血,解秽除气。主痘为秽所触而不起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
加味桃红四物汤
处方:归尾10克,熟地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白术6克,炮山甲6克,制首乌6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夏枯草15克,板蓝根15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散结,兼以清热解毒。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
枳实芍药散
处方:枳实(烧令黑,勿大过)芍药各等分制法:上二味,杵为散。功能主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1日3次,以麦粥送下。各家论述:《金匮要略本义》:产妇血流不快,积于腹中作痛,心烦胁满不得卧,此为实邪。加以芍药走血分,而血癥可散矣;以麦粥下之者,即大麦粥取其滑润宜血,且有益胃气也。
-
梅根
《*辞典》:梅根:出处:《别录》拼音名:M i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功能主治: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③《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梅根调和气血,走血分。(《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②治瘰疬:鲜梅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
-
珊瑚草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ShānH Cǎo别名:缠百合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吉祥草的花。单叶互生,狭披针形,长5~雌花少数,生于花序的基部,大于雄花,包藏于佛焰苞状的叶腋内,有不发育雄蕊3;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处。功能主治:《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调和气血,止痛。治月经不调,神经性头痛。
-
珊瑚草花
出处:本品以竹叶吉祥草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三蔓草类,云:“生云南山中。绿蔓,竹叶垂条,开花如吉祥草,六瓣,红白相间。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20cm,宽1.5-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鞘极短,抱茎,被疏睫毛。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12mm,先端有芒状突尖;性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调和气血;
-
叶子花
《*辞典》:叶子花: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Y ZiHuā别名:宝巾、芳杜鹃、九重葛(《广州植物志》),三角花(《华北习见观赏植物》),紫三角、紫亚兰(《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叶互生,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花顶生,常3朵簇生在苞片内,花梗与苞片的中脉合生;治妇女赤白带下,月经不调。
-
紫三角
拼音名:ZǐSānJiǎo别名:叶子花来源:紫茉莉科紫三角BougainvilleaglabraChoisy,以花入药。生境分布:南方各地栽培。化学成份:含毛蕊草糖(verbascose,C30H52O26)。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调和气血。主治妇女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十一味甘露丸
十一味甘露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十一味甘露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养心安神,调和气血。3.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燮理十全膏
《重庆堂医学随笔》卷上:方名:燮理十全膏组成:人参(潞党参、西洋参酌宜代用)3两,黄耆(炙)3两,白术6两,熟地8两,归身2两,白芍2两,川芎2两,甘草1两(炙)。功效:平补阴阳,调和气血。制备方法:上药熬膏,将成,入鹿角胶4两、龟板胶3两收之,盛瓷器内,害去火气。或加陈皮、半夏以利枢机,允为王道之剂。
-
肩关节摇法
摇法是活动关节的一种方法,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缓慢地摇动又称运法,大幅度地转摇又称盘法。肩关节摇法的作用与应用:肩关节摇法具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粘连的作用。用于治疗肩关节扭挫伤、肩部腱鞘炎、肌腱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
颈部摇法
摇法是活动关节的一种方法,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缓慢地摇动又称运法,大幅度地转摇又称盘法。切记此手法需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颈部摇法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下颏,双手以相反方向作左右环转摇动,用力不可过猛。可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扭伤、颈项酸痛等症。
-
指压推拿
指压推拿的原理:指压推拿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性地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指压推拿的基本手法:指压推拿的基本手法是指按法,即用手指指端或罗纹面按压穴位,或按而轻揉、微颤、滑行移动,辅以肘压、叩点、爪掐、鍉针等法。
-
小宽针疗法
小宽针疗法是以小宽针为主,拔罐、推拿为辅的综合疗法。起罐后用消毒纱巾压在穴位上按摩,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往复数分钟,碘酊棉球消毒穴位贴上胶布,24小时后取下。适用于一些疼痛性疾病,如头、项、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跟骨刺等,尤其对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效果更佳。
-
灸器灸
灸器灸是把艾绒放入特制的器具内点燃置放在穴位上以施灸的方法。其筒内下端装有细金属网,侧旁有多个小孔,上口加盖,并钻有小孔。筒内金属网上放置艾绒或药物,点燃后筒的下端对准施灸部位,固定一处或来回熨灸。本法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对小儿、妇女、年老体弱及畏惧艾火者尤为适宜。
-
三焦胀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当调和气血,疏导行水,通皮饮主之。”《东医宝鉴·胀满》论胀病有七,即指寒胀、热胀、谷胀、水胀、气胀、血胀、蛊胀等。其病多由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过度,致脾土受伤,转输失职,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水湿痰瘀积滞不化而成。
-
温灸器
有调和气血、温散寒邪、通经活络的作用。《针灸一本通》记载了一种可以固定在腧穴上持续灸疗的温筒器:灸筒由内筒,外筒两个相套而成,均用2~内筒安置一定位架,使内筒与外筒间距固定:外筒上安置一手柄以便挟持或取下。温灸架:温灸架温灸架可用于艾条温和灸,因无需手持移动,有灸架支持,故作用稳定持久,安全简便。
-
眼保健操
属自我推拿。它通过对眼部周围一些穴位的轻柔按摩,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眼肌疲劳,减轻睫状肌痉挛,消退眼部郁血,有助于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并对近视(尤其是假性近视)和视力减退有一定治疗作用。相摩,拭目,令人目明。”《圣济总录》:“《太上三关经》云: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
-
针灸疗法
概述:针灸疗法:1.用针法和灸法防治疾病;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并运用操作手法,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灸法主要是以艾为原料,温灼穴位皮表,温能经脉,扶阳散寒,治疗疾病。方法虽异,但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常配合使用,通称针灸疗法。2.张殿华编。
-
平补平泻
概述:平补平泻(even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uniform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为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的针刺补泻操作方法。即对阴阳不平的病症,只要采用上提下插的补泻法达到经气调和即可,无需大补大泻。先泻后补的针刺手法·平补平泻:平补平泻指先泻后补的针刺手法(补泻方法)。类似古代的导气法、平针法。
-
房劳胁痛
房劳胁痛证名。因房劳伤肾,气虚血滞所致胁肋部疼痛。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治宜补肾养肝,调和气血。《医碥·胁肋痛》:“房劳伤肾,气虚血滞,胸胁多有隐隐作痛,宜补肾加芎归之类和血。”《辨证录·胁痛》:“房劳之后胁痛,其亏于精者更多,乌可重治肝而轻治肾哉!方用填精益血汤。”详见肾虚胸胁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