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易
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妇人病新差,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阴易。
-
阳易
概述:阳易(yangexchange)为病证名。是指健康女人与伤寒或温病初愈的男人性交而得病。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分类:有阴易、阳易之分。
-
阴易
概述:阴易(yinexchange)为病证名。身重,少气,阴肿入里,腹内绞痛,热上冲胸,头痛不欲举,眼中生花。”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分类:有阴易、阳易之分。
-
伤寒阴阳易
概述:伤寒阴阳易(yinyangexchangeofexogenouscolddisease)是指健康人与伤寒恢复期的病人交接而发病。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分类:有阴易、阳易之分。
-
温病阴阳易
概述:温病阴阳易(yinyangexchangeofwarmdisease)是指健康人与温病恢复期的病人交接而发病。症状:《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分类:有阴易、阳易之分。
-
烧裈散
《伤寒论》:方名:烧裈散组成:妇人中裈近隐处(烧作灰)。主治:伤寒,阴阳易,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以归脾汤、桂附地黄丸调理康复。烧之则温,故足以化气;《经》曰:浊阴归六府,是也。③《医宗金鉴》引方有执:裈裆近阴处,阴阳二气之所聚也。
-
劳复
房劳复:房劳复为劳复证之一。辨证论治:《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阴虚劳复者,由温热伤阴,肾液已亏,稍加劳动,微挟风寒,其病复作,症仍头痛发热恶风,舌燥口渴,六脉浮数无力者,此真阴虚劳复也,宜七味葱白汤,清润而微汗之,或金水六君去半夏,用生地,加川斛、丹皮、豆豉、葱白之类,滋养阴液以汗之;
-
续添干姜汤
《活人书》卷十七:方名:续添干姜汤组成:干姜1分(炮)。主治:阴阳易。用法用量:水2盏,煎6分,温服。汗出得解,止;手足伸遂,愈。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
薤根散
《医方类聚》卷五十引《圣惠》:方名:薤根散组成:薤根2两,栝楼根2两,青竹茹半两,干姜半两(炮裂)。主治:伤寒后阴阳易,头重,百节解痛,翕翕气劣,着床不能起动,甚者手足拳,卵肿疼痛。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入鼠粪末1字,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锉细,和匀,分作8服。
-
赤衣散
处方:室女月经布(近阴处)一方块。功能主治:女劳复并阴阳易。用法用量:烧灰,调药服下。虚弱脉微者,人参三白汤调赤衣散服之;少腹里急,脉沉逆冷,当归四逆加附子、吴茱萸送赤衣散。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尚论篇
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初刻于1648年。将合病、并病、坏病、疾病四类,附于三阳经末;将过经不解、差后劳复、阴阳易等附于三阴经末。本书于1763年江西黎川陈氏重刊时并为四卷,而别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论述温证、伤寒、真中风,小儿诸症以及太阳阳明方、阳明少阳方、三阴及各证方等,与《尚论篇》合为八卷。
-
气虚劳复
概述:气虚劳复为病证名。若正气虽虚,尚有余热未清,其人虚羸少气,气逆欲呕者,竹叶石膏汤加姜汁主之,或陈氏六神汤加银柴胡、地骨皮亦佳。”见《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劳复的分类:劳复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
《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为书名。又名《伤寒金鎞疏钞》。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喝、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卢氏力图将《伤寒论》注家中一些违悖《内经》、仲景原文精义的见解,一一予以订正详辨。
-
瓜蒌竹茹汤
处方:瓜蒌根、青竹茹功能主治:阴阳易。热气上冲,胸中烦闷,手足挛拳,搐搦如风状。用法用量:用水煎,调烧裩散在内服。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
金匮玉函经
《金匮玉函经》金匮著作。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证;卷五-六为汗、吐、下、灸刺、水等治法的“可”与“不可”及热病阴阳交并生死证;
-
古本康平伤寒论
《古本康平伤寒论》为伤寒著作。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包括伤寒例,六经病及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1946年日人大冢敬节将校正本寄赠苏州叶橘泉,叶氏予以重校后出版排印本,1954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重予刊行。
-
鼠屎汤
《外台》卷二引《古今录验》:方名:鼠屎汤组成:鼠屎21枚,豉1升(绵裹),栀子7枚(擘),大黄3两(切)。《外台》卷二引崔氏方:方名:鼠屎汤组成:栀子27枚(擘),豉5合,鼠屎(两头尖者)27枚。《伤寒总病论》卷三:方名:鼠屎汤别名:薤根豭鼠矢汤组成:薤根1升,豭鼠屎21个(为末。主治:男子劳房成复病及阴阳易。
-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为伤寒著作。刊于1924年。编者认为《伤寒论》注本虽多,各家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以辞害义,依样葫芦,亦复不少”(见自序)。在编次上删去脉法、序例、可汗等篇,并将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删并于《金匮要略方论》痉湿暍证下。
-
伤寒劳复
概述:伤寒劳复(recurrentexogenouscolddiseasecausedbyoverstrain)是指伤寒病初愈,因劳累而复发。治疗:《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分类:劳复中又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温病食复
概述:温病食复(recurrentwarmdiseasecausedbyimproperdiet)是指温病初愈,因饮食失调而复发。治疗:《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安神养血汤主之。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分类:劳复中又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伤寒食复
概述:伤寒食复(recurrentexogenouscolddiseasecausedbyimproperdiet)是指伤寒病初愈,因饮食而复发。治疗:《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分类:劳复中又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豚卵
《*辞典》:豚卵:出处:《本经》拼音名:T nLuǎn别名:豚颠(《本经》),猪石子(《济生方》),猪睾丸(《本草蒙筌》)。功能主治:补肾纳气,治哮喘,疝气,少腹急痛,癃闭。附方:①治惊痫中风,壮热瘈疭,吐舌出沫:豚卵一双(细切),当归二分。(《普济方》)②治小儿腹股沟疝:猪隐睾一个(阉割小猪时取)。
-
逍遥汤
《寿世保元》卷二:方名:逍遥汤组成:人参3钱,知母2钱,竹青3钱,滑石3钱,生地黄4钱,柴胡8分,犀角5分。主治:男女劳复阴阳易,伤寒愈后发大热,昏沉错语失神,小腹绞痛,头不能举,足不能移,眼中生花,百节解散,热气冲胸,男子则阴肿入腹刺痛,妇人则里急腰胯重,引腹内痛。加减:卵缩腹痛,加黄连1钱、甘草1钱。
-
万氏家传伤寒摘锦
《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为书名,此书简称《伤寒摘锦》。明·万全编撰。本书重点选摘《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并记述了伤寒两感、差后劳复、阴阳易、痉湿暍、霍乱等脉证治法,兼述温病、时行疫病。后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
-
伤寒金鎞疏钞
《伤寒金鎞疏钞》为《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的别名。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喝、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卢氏力图将《伤寒论》注家中一些违悖《内经》、仲景原文精义的见解,一一予以订正详辨。
-
伤寒论
东汉·张机撰。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著。由于《伤寒论》的巨大成就,后世研究者很多,其注本约有成无已系(《注解伤寒论》),方、喻系(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尚论篇》),钱塘二张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张锡驹《伤寒论直解》)三大注本体系。
-
温病劳复
见《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复则诸症复起,惟脉不沉实为辨。安神养血汤主之。实则主以仲景枳实栀豉汤,撤表邪而清里热。如兼头痛恶寒,加薄荷、葱白;如兼寒热,寒多加羌活、紫苏;劳复的分类:劳复有房劳复、食劳复、温病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之分。
-
仲景伤寒论疏钞鎞
《仲景伤寒论疏钞鎞》伤寒著作。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作者自视甚高,除正面论述外,还力图将《伤寒论》注家中一些违悖《内经》、仲景原文精义的见解,一一予以订正详辨。
-
伤寒摘锦
《伤寒摘锦》为伤寒著作。全称《万氏家传伤寒摘锦》。明·万全编撰。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本书重点选摘《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同时记述了伤寒两感、差后劳复、阴阳易、痓湿暍、霍乱等脉证治法,兼述温病、时行疫病。后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现存明、清刻本。
-
伤寒论集注
清·张隐庵注释,高世栻纂集:《伤寒论集注》为书名。书成于1683年。首列六经正文,次霍乱、阴阳易、瘥后劳复,次痉湿暍汗吐下后,末列辨脉平脉。汇节分章,力主维护旧论,并用运气学说阐释六经病机。徐氏选取成无己、庞安时、方有执、喻嘉言、柯韵伯、周禹载、魏荔彤等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以诠释《伤寒论》原文。
-
腹中绞痛
腹中绞痛证名。指腹中剧痛如绞,可伴有腹肌痉挛。①多见于腹内脏及肠道之炎症、结石、穿孔等病证。②伤寒劳复证候之一。见《类证活人书》卷五。指伤寒新愈,阴阳之气未和而过早房劳所致。参见劳复、阴阳易、腹痛条。③绞肠痧主证之一。见《痧胀玉衡》。
-
韭根散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八:韭根散:处方:韭根1握(去土),麝香1钱。功能主治:伤寒后,阴阳易,头重,百节解痛,翕翕气劣,着床不能起动,甚者手足拳,卵肿疼痛。方出《金匮》卷下,名见《普济方》卷四○一:方名:韭根散别名:韭根茱萸汤组成:韭根1把,乌梅2-7个,吴茱萸半升(炒)。
-
病愈五戒
病愈五戒养生名词。指病者初愈后应节戒的五种行为,以防止病患复发。《养生医药浅说》:“一戒过于勤劳,恐劳复;二戒饮食无节,恐食复;三戒内寒,恐重感;四戒色欲,恐色劳复或阴阳易;五戒愤怒,恐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