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秋温
发于秋季的热病。《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秋温,温邪下陷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秋温下陷,泄泻不止,欲作痢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参见温病条。
-
温
5.春季发生的热性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包括春温、暑湿、秋温、冬温、湿温等。《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治法的温法和药物的温性·温:温(warm)指发散表寒、温胃和中、温通气血等功能的药性。温养·温:温指温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