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络
大络属络脉。大络指全身最大的络脉。包括十五络和“胃之大络”。《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吴蓖注:“十二经支注之大络,《难经》所谓络脉十五者是也。”
-
十五络脉
概述:十五络脉又称十五络、十五别络。除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十二络脉外,在躯干部,任脉在身前分出一支,督脉在身后分出一支,足太阴脾经有一大络从身侧分出。治疗胸腹、腰背和胁肋部病症。各络脉均有一络穴。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可取本经络穴长强治疗。
-
十五络
概述:十五络脉又称十五络、十五别络。除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十二络脉外,在躯干部,任脉在身前分出一支,督脉在身后分出一支,足太阴脾经有一大络从身侧分出。治疗胸腹、腰背和胁肋部病症。各络脉均有一络穴。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可取本经络穴长强治疗。
-
十五别络
概述:十五络脉又称十五络、十五别络。除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十二络脉外,在躯干部,任脉在身前分出一支,督脉在身后分出一支,足太阴脾经有一大络从身侧分出。治疗胸腹、腰背和胁肋部病症。各络脉均有一络穴。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可取本经络穴长强治疗。
-
皇络
皇络即大络。皇,大也(见《说文·王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皇络、孙络、横络、丝络,未取尽名。”大络是指全身最大的络脉。包括十五络和“胃之大络”。见《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吴崑曰:“十二经支注之大络,《难经》所谓络脉十五者是也。”
-
手少阳三焦经病
手少阳三焦经病为手少阳三焦经所发生的病候。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脱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本经主要病候为:耳聋,耳鸣,咽部肿,喉痹,目外眦痛,颊痛,耳后及经脉所过部痛,小腹硬满,气胀,小便不利,遗尿。
-
气街
意指四肢末端是阴阳经会合之处,也是经气通行的大络脉,而头、胸、腹、胫四气街,是经气循行的径路,若气阻塞了小络脉,则四街径路就会开通,促使经气运行如常。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胫气街—聚于少腹气冲穴、承山穴及踝上下的部位。王冰注:“气街,穴名,在毛际两旁归来下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脉动应手。”
-
药线结扎法
药线结扎法是用药物丝线结扎所需除去的组织,阻断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其坏死脱落的方法。如明代《外科正宗》中用芫花、壁钱与白线同煮至汤干;清代《外科大成》用芫花根、雷丸、蟾酥、草乌煮生丝线药汁尽被丝线吸收;2.凡头小蒂大的痔核,可用缝针贯穿其根部,再用8字式结扎法或采用“四”字形结扎。主治寻常疣。
-
胃之大络
胃之大络指由胃直接分出的络脉。《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参见虚里:虚里即心尖搏动处,相当于左乳根穴。人以胃气为本,宗气源于胃气,而虚里则为宗气汇聚之处,虚里的搏动能直接反映胃气盛衰及气血变化。
-
卷法
卷法推拿手法名。《灵枢·刺节真邪》:“大热偏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详捏法条。
-
胃胳
胃胳指胃经的络穴——丰隆。《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脉谷气充足,气血旺盛,至此溢入大络,故名。正坐或仰卧取穴。如胸腹痛、四肢肿、咳吐痰涎、肢体懈堕、伤寒吐蛔、大小便难、痰饮、头痛眩晕、狂癫、面目浮肿、喉痹、卒喑、经闭、血崩、脚气等。一般直刺0.8~
-
五指
手指·五指:五指指手的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足趾·五指:五指指足趾。《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
-
脾之大络
脾之大络为十五络脉之一。指由脾脏分出之大络脉。本络脉病变,实证遍身疼痛;虚证周身骨节弛纵无力。凡上述病症和有瘀血凝滞症状者,均可取脾之大络的大包穴治疗。《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该脉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胸胁部。
-
经隧
内通脏腑,外联肢节,正常时运行气血,有病时诊断治疗。《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又《黄帝内经灵枢·玉版》:“经隧者,五藏六腑之大络也。”
-
骭骨
骭骨解剖结构名。即胫骨。《灵枢·逆顺肥瘦》:“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
-
奇邪
奇邪或作邪气解。《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以溢奇邪,以通荣卫。”张景岳注:“奇,异也。邪自皮毛而溢于络,以左注右,以右注左,其气无常处,而不入于经,是为奇邪。”
-
别络
别络是指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等经脉别行分出的较大络脉主干。十二经脉与任督脉二脉各有一别络,再加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难经·二十三难》:“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心处百病而决死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