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刺
平刺(horizontalinsertionofneedle)为针刺角度之一。亦称横刺、沿皮刺。指针体与腧穴皮肤约呈15°左右针刺角度刺入的方法。主要用于肌肉浅薄,下有骨骼处的穴位。在透穴时亦常应用。横刺的方向,应视具体穴位或补泻要求而定。
-
光明
光明穴主治眼目及小腿等疾患:如眼目痛痒,雀目,腿膝酸痛,下肢痿痹,手足发凉,妇人少腹胞中疼痛,目痛,夜盲,乳房胀痛,小腿酸痛,偏头痛,近视,癫痫,乳部胀痛,白内障,头痛,目视不明,胸胁胀痛,乳汁少,现代又用光明穴治疗青盲,视神经萎缩,腓肠肌痉挛,睑缘炎,屈光不正,精神病,膝关节炎,腰扭伤等。
-
前关
概述:前关为经穴别名。瞳子髎主治头面、眼目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 、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等。经外奇穴——太阳穴的位置经外奇穴——太阳穴的位置太阳穴的取法:正坐位或侧伏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治偏头痛向后平刺1~针入三分。
-
小竹
概述:小竹为经穴别名:1.眉冲穴;眉冲穴位于头部,额切迹直上人发际0.5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支分布。本穴禁用灸法。攒竹穴具有清热明目,祛风通络的作用。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耳尖
耳尖穴的配伍:耳尖配攒竹、风池、光明、合谷、委中、关冲、印堂,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麦粒肿。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醉酒风热,发两角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
-
浮白
浮白穴主治头项,五官等疾患:如头痛,耳鸣,耳聋,眼目疼痛,齿痛,喉痹,颈项痛肿,咳逆,喘息,胸满,肩臂痛,足缓不收,头痛,眩晕,目痛,瘿气,现代又多用浮白穴治疗耳源性眩晕,神经性耳聋,牙痛,甲状腺肿,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中风后遗症等。由率谷外下行,循天冲、浮白,而到耳后窍阴、完骨,如水顺流而下。
-
当阳
经外奇穴——当阳穴的位置经外奇穴——当阳穴的位置当阳穴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仰卧位,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1寸。理卒不识人、风眩、鼻塞。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和颞浅动脉肌支分布。2寸,透率谷,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同侧颞部。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针刺太阳、风池,可使偏头痛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下降。
-
印堂穴
快速取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即是印堂穴。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印堂穴主治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三叉神经痛等。又白及磨本人鼻血,涂山根。督脉所过。
-
印堂
快速取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即是印堂穴。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印堂穴主治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三叉神经痛等。又白及磨本人鼻血,涂山根。督脉所过。
-
地仓
别名会维、胃维。地仓穴主治病证:地仓穴主治口眼 斜,流涎,口角 动,中风失语,牙关紧闭,口角炎,齿痛,颊肿,唇颊肿,流泪,眼睑 动,唇缓不收,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治面瘫时向颊车方向平刺1.0~针刺地仓透颊车、用电针,治疗面瘫效果均好。
-
明光
概述:明光为经穴别名,即攒竹。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元柱
概述:元柱为经穴别名,即攒竹穴。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胃维
概述:胃维为经穴别名。主治病症:地仓穴主治口眼 斜,流涎,口角 动,中风失语,牙关紧闭,口角炎,齿痛,颊肿,唇颊肿,流泪,眼睑 动,唇缓不收,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治面瘫时向颊车方向平刺1.0~针刺地仓透颊车、用电针,治疗面瘫效果均好。
-
员在
概述:员在为经穴别名,即攒竹。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眉中
概述:眉中为经穴别名,即攒竹。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矢光
概述:矢光为经穴别名,即攒竹穴。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始光
概述:始光为经穴别名,即攒竹。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眉本
概述:眉本为人体部位名。因名攒竹。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会维
概述:会维为经穴别名。主治病症:地仓穴主治口眼 斜,流涎,口角 动,中风失语,牙关紧闭,口角炎,齿痛,颊肿,唇颊肿,流泪,眼睑 动,唇缓不收,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治面瘫时向颊车方向平刺1.0~针刺地仓透颊车、用电针,治疗面瘫效果均好。
-
眉头
概述:眉头即眉本。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刺灸法:刺法:一般斜刺或沿皮刺0.3~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夜光
概述:夜光为经穴别名,即攒竹。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员柱
概述:员柱为穴名,即员在,攒竹之别名。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员柱穴的配伍:攒竹穴配风池、合谷,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备急千金要方》:项强急痛不可顾,痫发瘛疭,狂走不得卧,心中烦。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攒竹
概述:攒竹为经穴名(CuánzhúBL2)。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 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0.5~研究进展:针刺麻醉: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
目髎
概述:目髎为经穴别名。别名巨髎、目髎。丝竹空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丝竹空穴在眉梢的位置丝竹空穴在眉梢的位置丝竹空穴在眉梢的位置(肌肉)丝竹空穴在眉梢的位置(骨骼)目髎穴的取法:正坐或侧伏位,于额骨颧突外缘,眉梢外侧凹陷处取穴。丝竹空配瞳子髎、睛明、攒竹,有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
肾气
概述:肾气:1.经穴别名;仰卧位,脐中旁开4寸处取穴。穴位解剖:大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一般直刺1.0~2.5寸透神阙治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大横穴对儿童肠道蛔虫症有显效。
-
曲发
曲鬓穴有疏经通络的作用。曲发穴研究进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针刺“百会”透“曲鬓”,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1的表达,从而减轻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及白细胞向周围组织的浸润,减少大量炎性递质对脑组织的损伤,避免恶性循环,从而保护脑组织。
-
大横
大横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大横穴的位置大横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大横穴的位置(肌肉)大横穴的位置(内脏)大横穴的取法:仰卧位,在脐中(神阙)旁开4寸处取穴。大横穴穴位解剖:大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
-
曲鬓
曲鬓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如偏头痛,齿痛,颔颊肿,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偏正头痛,口眼 斜,头痛,头痛连齿,口噤不开,颌颊肿痛,颈项强急,现代又多用曲鬓穴治疗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颞肌痉挛,牙痛,视网膜出血及其他眼病等。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肌。治疗中风偏瘫:针刺百会透曲鬓。
-
丝竹空
别名巨髎、目髎。丝竹空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丝竹空穴在眉梢的位置丝竹空穴在眉梢的位置丝竹空穴在眉梢的位置(肌肉)丝竹空穴在眉梢的位置(骨骼)丝竹空穴的取法:正坐或侧伏位,于额骨颧突外缘,眉梢外侧凹陷处取穴。向攒竹方向透刺、平刺0.3~丝竹空配瞳子髎、睛明、攒竹,有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
后神聪
概述:后神聪为经外奇穴名,神聪穴之一,在头顶部,位于百会穴后1寸。或于百会穴后1寸取穴。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渊腋
渊腋穴主治胸肋部疾患:如胸满,腋肿,胁痛,瘰疬,臂痛不举,胸满,上肢痹痛,口苦,腋下肿,现代又多用渊腋穴治疗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颈或淋巴结结核,胸胁满痛,肩臂痛,腋窝淋巴结炎等。渊腋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渊腋穴在胁部的位置渊腋穴的取法:快速取穴:正坐举臂,从腋横纹水平沿腋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是渊腋穴。
-
眉冲
眉冲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眉冲穴在头部的位置眉冲穴的位置眉冲穴的位置(血管)眉冲穴的位置(肌肉)眉冲穴的取法:眉冲穴位于头部,额切迹直上人发际0.5寸,正坐或仰靠取穴。正坐仰靠或仰卧位,神庭与曲差的连线,与攒竹垂线之交点处取穴。艾条温灸5~眉冲配太阳、鱼腰,有清热明目镇痛的作用,主治视物不明,目痛。
-
神聪
概述:神聪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四神聪。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四穴
概述:四穴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四神聪。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神聪四穴
概述:神聪四穴为经外奇穴别名,即神聪。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前顶
前顶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头风,顶中痛,面赤肿,瘈疭,高血压,鼻炎,眩晕,鼻渊,癫痫,颠顶痛,鼻塞,鼻痔,鼻多清涕,目赤肿痛,中风,水肿,目痛,颜面浮肿,小儿惊痫,头晕,目赤,小儿惊风,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偏瘫等。前顶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处。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沿皮刺0.5~
-
前神聪
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旁开1寸处取穴。皮肤由额神经、耳廓神经、耳小神经和枕大神经交织分布。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泉腋
概述:泉腋为经穴别名,即渊腋。属足少阳胆经。举臂取穴。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长神经的分支;泉腋穴主治病证:渊腋穴主治胸肋部疾患:如胸满,腋肿,胁痛,瘰疬,臂痛不举,胸满,上肢痹痛,口苦,腋下肿,现代又多用渊腋穴治疗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颈或淋巴结结核,胸胁满痛,肩臂痛,腋窝淋巴结炎等。
-
四神聪
正坐或仰卧位,先取百会,于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四神聪配百会、合谷、太阳,治头痛。对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电针“四神聪”、“百会”、“内关”等,大鼠脑组织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背三针
概述:背三针:1.沿背部督脉经自下而上进行皮下透刺的—种针法;2.靳三针之一。第1针由长强穴进针至命门穴;第2针由命门穴进针至至阳穴;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30°角,进入皮肤0.5cm许将针体放平,然后向上平刺。主要治疗小儿麻痹症、脑炎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多发性神经根炎等。指取背部大杼、风门、肺俞三穴。
-
倒针
倒针为针刺术语。亦称卧针。《针灸大成》:“运气法:凡用针之时,先行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满,便倒其针,令患人吸气五口,使针力之病所。”意指针下得气以后,将针由直刺改为斜刺或平刺,因称倒针。
-
腰奇
腰奇穴位于骶区,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经外奇穴——腰奇穴的位置经外奇穴——腰奇穴的位置腰奇穴的取法:俯卧位,尾骨尖直上2寸,约当第2、3骶椎棘突之间取穴。刺灸法:刺法:向上平刺1~灸法:可灸。腰奇穴的配伍:腰奇配照海、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腰奇配百会,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头痛。
-
皮肤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陶针疗法
针刺疗法·陶针疗法:陶针疗法(potteryneedletherapy)是用陶瓷片的锋刃刺激腧穴或患病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激方法有点刺、排刺、行刺、环刺,丛刺、散刺、集中刺和广散刺数种;陶针治病以急性病痛为主,如中风、伤暑、感冒、急性惊风、腹痛、呕吐、泄泻、目赤红眼、疝气、尿闭、痹证、痈疽、顽癣等,多能奏效。
-
梅花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