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陈平胃散
功能燥湿化痰,行气和胃,治食积咳嗽,脉沉滑,胸闷;及偏渗小便不利,泄泻不止,水谷不分,腹中漉漉有声,胃有痰饮者。处方: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熟苍术厚朴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二方之二陈平胃散有消积宽中,化痰止咳之功效。用法用量:水煎服。
-
内伤湿痰
《症因脉治·内伤痰症》:“湿痰之症,身或热或不热,体重足酸,呕而不渴,胸膈满,时吐痰,身体软倦,此内伤湿痰之症也。”多因脾胃阳虚,水液停留,生湿酿痰所致。如二陈平胃散、二陈羌防汤、栀连二陈汤、六君子汤等方。《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日湿痰。”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
-
二白干葛汤
处方:葱白、白芷、干葛、升麻。功能主治:阳明表邪头痛,额前痛连眼眶,脉洪而长,发热无汗者。用法用量:症兼太阳者,加羌活、防风、川芎;症兼少阳者,加柴胡、川芎;呕恶,合二陈平胃散;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
食积咳嗽
食积咳嗽病名。因食滞痰积所致的咳嗽。见《症因脉治》卷二。其证每至五更嗽发,嗽至清晨,或吐痰味甜,胸前饱闷,脉洪大或沉滑。治宜和胃化痰,方用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石膏泻白散加枳、桔等。参见食咳、痰积嗽、食积嗽、食积痰嗽等条。
-
偏渗小便不利
偏渗小便不利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症见泄泻不止,腹中漉漉有声,或痛或不痛,小便量少或无,脉弦。因脾胃有热而致者,用清胃汤、黄连戊己汤合泻黄散、导赤各半汤等方。因脾胃有寒而致者,用理中汤。因脾虚气弱而致者,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因小肠气滞而致者,用木通枳壳汤。参见小便不利条。
-
胃不和卧不安
胃不和卧不安出《素问·逆调论》。原为胃逆气喘不得安卧之意,后世释为内伤不得卧之症。其证胸前满闷,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或头目眩晕,睡则气逆。治宜和胃化湿祛痰,用二陈平胃散加石菖蒲、海石或加栀子、黄连;大便坚结者,用导痰汤;胃脘作痛者,用滚痰丸,甚则小胃丹(《症因脉治》卷三)。参见不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