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家宝
《卫生家宝》即《卫生家宝方》,为书名,6卷,另有卷首1卷。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一至卷六分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验方,共43门,880余方。
-
十万卷楼所刻医书八种
《十万卷楼所刻医书八种》为中医丛书。清·陆心源(刚甫)辑刻。收有寇宗爽《本草衍义》、许叔微《注解伤寒发微论》、《注解伤寒百证歌》、王好古《阴证略例》、史堪《史载之方》、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秘要》、程迥《医经正本书》、宋徽宗勅撰《圣济经》等8种。现存光绪二年(1876)陆氏刊“十万卷楼丛书”单行本。
-
卫生家宝方
《卫生家宝方》为医方著作,又名《卫生家宝》。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一-六分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验方,共43门,880余方。现中国仅存日抄残本(缺卷一及卷六)。
-
变白散
功能主治紫癜风。用法用量揉薄荷揾矾末擦患处,每澡浴了时用之。《普济方》卷四十九引《卫生家宝》处方大浆石榴1个(用铁钉49个札匀,3日取出钉,入丁香并盐少许,以黄土固济,令干,用炭火2斤,煅炭尽为度,候冷取出),细辛2两(生用),猪牙皂角2两(刮去皮,蘸盐水炙),寒水石3两(炭煅)。功能主治乌髭。
-
白大通丸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隔日方焙干,即上石膏衣。功能主治:一切大风,左瘫右痪,口面斜,手足亸掉,言语謇涩;兼治偏正头风,风痹脚疾。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茶酒温嚼下;如肾气疼,炒茴香酒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家宝》
-
补劳茯神散
处方:远志(去心)1两,龙骨1两,茯神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当归1两,五味子1两,肉桂1两,陈皮1两,甘草(炙)1两,麦门冬2两半(去心),黄耆2两。功能主治:一切气虚劳疾。用法用量:每服加大枣7枚,生姜5片,用水1升半,煎至1碗,空心、食前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八引《卫生家宝》
-
草果厚朴丸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去湿,厚肠胃,固元脏,大进饮食,充肌肤,去酒毒。主脾胃虚弱,全不思饮食,腹痛滑泄,肠胃怯薄,关节不通。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食前白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卫生家宝》
-
蝉花丸
处方:蜜蒙花半两,威灵仙(去芦)半两,白蒺藜(炒,去尖)半两,木贼(去毛节)半两,草决明(炒)半两,菊花(去梗)半两,楮实子(炒)半两,石决明(火煅)半两,蝉退(麻油净洗)半两,青葙子(瓦上炒)半两,川芎半两,羌活(生)半两,旋覆花1两,甘草1两,荆芥穗1两。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八引《卫生家宝》
-
沉香四磨汤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卫生家宝》:沉香四磨汤:别名:四磨汤(《世医得效方》卷六)。处方:沉香木香槟榔乌药功能主治:理气散寒,降逆止痛。主冷气攻冲,心腹疠痛。用法用量:上药浓磨,水煎服。
-
茺蔚子丸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茺蔚子丸:处方:茺蔚子6分,泽泻6分,枸杞子4分,石决明4分,青葙子4分,枳壳4分,地黄4分,细辛3分,宣莲12分,吴麦门冬10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时气后,眼暗及有翳膜。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浆水送下。
-
大黄耆散
处方:黄耆(生,细锉)半两,款冬花(焙)半两,牛膝(去头,酒浸1宿,焙)半两,柴胡(去芦,洗)半两,秦艽(生)半两,青橘皮(去白,炒)半两,茴香(舶上者,炒)半两,木香(水调面裹,煨,忌伤火。功能主治:补虚,益颜色,填骨髓。注意:忌生冷、油面、炙煿、带壳物。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三引《卫生家宝》
-
大效黄耆汤
功能主治:诸血妄行。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酒小半盏,煎9分,放温,并3服妙。摘录:《普济方》卷一九○引《卫生家宝》
-
当归连翘汤
《万病回春》卷三:当归连翘汤:处方:当归连翘防风黄芩荆芥白芷芍药生地山栀白术人参阿胶地榆各等分甘草减半制法:上药锉散。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三引《卫生家宝》《幼科类萃》卷二十五:组成:当归尾3钱,连翘3钱,川白芷3钱,大黄(煨)1钱,甘草1钱。用法用量:加乌梅1个,大枣1个,水煎,食前服。
-
抵圣碧霞丹
处方:茴香(炒)、川楝子(去皮核)、全蝎(糯米炒,去足梢刺)、北亭(去石)、铜绿(研)、阿魏(研)、青皮、硫黄、延胡索、葫芦巴(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煨葱研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男子小肠疝气,诸药不效者。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引《卫生家宝》
-
封脐散
《普济方》卷三六○:封脐散:处方:甑带灰乱发灰白姜灰红绵灰南星白星当归赤小豆五倍子各3克(为末)血竭龙骨赤豆脂(煅)海螵蛸百草霜胭脂各1.5克(别研)制法:上药为末。《圣惠》卷八十二:方名:封脐散别名:神灰散组成:胡粉1分,雄鼠粪7枚(烧为灰),甑带1两(烧为灰),干姜灰半分,绵帛灰半分,白石脂半分。
-
谷精丸
《普济方》卷八十三引《卫生家宝》:谷精丸:处方:谷精草3两(为末),羊肝1具(薄切作片子,三指大,用谷精草以水2大碗同煮)。功能主治:大人、小儿雀目攀睛。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三引《卫生家宝》方出《奇方类编》卷上,名见《仙拈集》卷一:组成:五谷虫(洗净,炒黄色)。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黄米饭为丸。
-
诃子饮
《重订严氏济生方》:诃子饮:处方:诃子(去核)30克杏仁(泡,去皮、尖)30克通草7.5克制法:上药哎咀。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2-3次。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诃子气味温涩,入手阳明、足太阴;青皮气味苦辛温微酸,入足少阳、厥阴;麦冬气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阴、少阴;
-
换肌散
《卫生宝鉴》卷九:换肌散:处方:白花蛇黑乌蛇(各酒浸一宿)地龙(去土)蔓荆子威灵仙荆芥甘菊花沙苑蒺藜苦参紫参沙参甘草(炙)不灰木木贼九节菖蒲天门冬赤芍药定风草何首乌胡麻子(炒黄)木鳖子草乌(去皮)苍术川芎各90克天麻60克细辛当归白芷各30克制法:上药二十八味,为末。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换肌丸。
-
黄附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大黄为衣。功能主治:翻胃呕吐。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水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卫生家宝》
-
加减正气散
《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卫生家宝》: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叶、半夏(研细,用姜汁搜和,炙黄色)、厚朴(去皮,姜炙)、陈皮(去白)、甘草(炙)、白茯苓、草果子仁各等分。小水短赤,加木通、猪苓、山栀、车前,去半夏、甘草;胸腹饱胀,或四肢浮肿,如不吐泻者,加萝卜子、枳壳、大腹皮、木通,去半夏、甘草;
-
九宝汤
《女科万金方》:九宝汤:处方:桑皮、陈皮、官桂、杏仁、乌梅、薄荷、甘草、紫苏、茅根、大腹皮。制法:上为粗末。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普济方》卷一五八:组成:薄荷、贝母、橘红、甘草、紫苏、杏仁、槟榔、麻黄、半夏、桑叶、乌梅、官桂各等分。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用水2盏,煎至1盏,食后服。
-
鹿角露丸
《普济方》卷二二二引《卫生家宝》:鹿角露丸:处方:鹿角霜2两,白茯苓1两,山药1两,远志半两(去心),附子1个(炮,去皮尖)。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精气虚滑,真气不接。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用米饮、温酒任下,空心食前服。功能主治:一切破伤风,角弓反张,及诸风。
-
七珍散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七珍散:《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七珍散,其组成为人参、白术、黄芪(蜜水炙)、山萸,茯苓(去皮)、粟米(微炒)、炙甘草各一两。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黄耆(蜜水涂炙)1两,山芋1两,白茯苓(去皮)1两,粟米(微炒)1两,甘草(炙)1两。用法用量:每服1钱,薄荷汤调下,不以时。
-
乳香宽筋丸
去黑水),一两。赤根白头风疮,如疮干用油调涂;疮湿只糁。:方名:乳香宽筋丸组成:乳香(别研)半两,没药(别研)半两,川乌(炮,去皮尖)半两,草乌(炮,去皮尖)半两,地龙(去土)半两,白牵牛(砂器内煮数佛)半两,何首乌1两(砂器内煮,去黑皮),白僵蚕1钱(炒去丝嘴),五灵脂(酒研,去石)7钱。
-
神白散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紫苏汤调下。《伤寒广要》卷十一引《卫生家宝》:方名:神白散组成:苍术(米泔浸1宿,去皮,焙干)1两半,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1两(炙),防风1两(去芦),石膏1两(研),干葛1两,川芎1两,香白芷半两,瓜蒌根半两。主治:四时伤寒在表,浑身壮热,口苦舌干,恶风无汗。主治:头风。
-
芎黄散
《卫济宝书》卷下:芎黄散:处方:川芎大黄黄芩何首乌各15克当归黄连香白芷各10克制法:上为细末,捣烂。又治便毒。用法用量:温酒或白汤调服。《袖珍》卷四引汤氏方:别名:芎散组成:大芎半两,干地黄半两,山薯蓣2钱半,当归2钱半,芍药2钱半,甘草(炙)2钱半。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温盐汤调下,用少许揩齿脚亦佳。
-
蝎梢散
《兰室秘藏》卷中:方名:蝎梢散组成:白芷2分,当归身2分,柴胡2分,桂枝3分,升麻3分,防风3分,藁本3分,黄耆3分,羌活5分,草豆蔻皮1钱,麻黄(去节)1钱5分,蝎梢少许,羊胫骨灰2钱5分。《圣济总录》卷一六九:方名:蝎梢散组成:蝎梢7枚,乌头尖7枚,半夏1枚(浆水煮过),丹砂(研)半字,附子(生,去皮脐)1分。
-
照水丹
别名:点水丹(《普济方》卷七十八)。未全退者,更用一服,极妙。摘录:《本事方续集》卷四《永乐大典》一一四一三引《经验普济加减方》:方名:照水丹组成:蛇蜕皮1条(全者,净,烧灰,细研),水银1钱,黄丹1钱(2味同研砂子),乌鸡子1个(去膜,细研如粉),硇砂1钱(细研),乌贼鱼骨2钱(研如粉)。主治:翳膜。
-
天灵盖散
《普济方》卷二三七引《卫生家宝》:组成:天灵盖如2指大(以檀香煎水洗过用,涂酥炙),槟榔5个(如鸡心者,生用),连珠甘遂半两(并为末),阿魏1分(别研),安息香2分(用铜刀子钵内研,和诸药),麝香3钱(即当门子,别研)。主治:附骨疽疮及阴疮久不愈。四肢烦热,百节痠疼,口干心躁,小便黄赤,不欲饮食。
-
天麻饮子
功效:调血退热,解劳倦,进饮食,轻健四肢。主治:气血不足,正气与风邪相搏,浑身臂膊疼痛,潮热往来,倦怠,心间烦躁,恍惚不宁。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太阴玄精石散
《普济方》卷七十八引《卫生家宝》:组成:玄精石1两(细研,必须真者),石决明半两(火煅存性),蝉蜕1两(洗去沙泥),羌活半两,甘草4两,菊花1两(去枝梗)。主治:内外障眼。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用麦门冬煮水调下。制备方法:上焙,为细末。
-
无比饮子
《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组成:罂粟壳4两(去中瓤、蒂子),杏仁1两(去皮尖),山栀子2两(去仁,用壳),五味子半两(生用),阿胶半两(麸炒),甘草半两(炙黄色)。主治:一切咳嗽。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大盏,加生萝卜2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无名丹
《鸡峰》卷七:组成:茅山苍术1斤,川乌头1两,龙骨2两,破故纸2两,川楝子3两,茴香3两。功效:补气守神,涩精,固阳道。空心、食前温酒或米饮、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附注:方中苍术,《普济方》引《卫生家宝》作 白术。
-
木鳖散
《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组成:木鳖子半两(去壳,切作片,捣烂),地骨皮半两,紫荆皮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半两。主治:内外痔。用法用量:上先以黑豆煮软,水5升,煮4升,去滓。乘热熏,通手淋洗,可用4次易之。加减:如身体生疮紫黑,添樟木皮或叶煎洗。
-
四片金
《救急选方》卷上引《卫生家宝》:别名:吴茱萸汤、茱萸食盐汤组成:吴茱萸半两,木瓜半两,食盐半两。主治:霍乱上吐下利,心下懊憹。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吴茱萸温中气以散寒,善平逆气;食盐润下,以上荣肝木也。水煎温服,使寒化气调,则脾胃健运,而津液四布,筋得滋荣,腹痛无不痊矣。
-
圣僧散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经验秘方》:组成:青盐3钱,铜青2钱,真胆矾3钱,黄丹3钱,南硼砂3钱,硇砂2钱半(以上六味纸衬略见火),麝香1钱,片脑,轻粉1钱,白矾,蕤仁半两(净去壳,研细7次去油),炉甘石2两(净,煅7次,每一次童便内淬,7次了,然后捻极细,井花水飞过,取净末,令干,不见火,方入众药)。
-
四神汤
《普济方》卷九十一引《卫生家宝》方之四神汤:组成:附子1两(去皮尖,生用),木香1两,五灵脂2钱半,真麝香1钱(别研,后入)。功能主治:《传信适用方》卷四方之四神汤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吐逆满闷,胸膈不利,心腹刺痛。制备方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
四金丹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组成:桔梗1两(炒),防风1两,白矾(枯)1两,雄黄半两(研)。主治:风痰壅,咳嗽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粒,绵裹含化。制备方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子大。
-
圣枣子
《杨氏家藏方》卷七:组成:木香1分,乳香1钱(别研),没药1钱(别研),肉豆蔻2枚(面裹煨)。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组成:佛耳草2两,天南星2两,半夏2两,甘草2两,款冬花2两,钟乳粉2两,桂半两(去粗皮),井泉石半两(研极细如粉)。
-
宁心志济经丹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组成:朱砂2两,乳香2两,没药2两,白茯苓2两,白芍药2两,当归2两,酸枣仁1两,远志(去心)1两,菖蒲1两,人参1两,白茯神1两,熟地2两。主治:心肾气不足。制备方法:上除朱砂别研外,并为末,同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猪、羊血。
-
水调膏
《普济方》卷二七八引《卫生家宝》:组成:寒粟米不拘多少。主治:风热肿毒,结聚未成头者。《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园端效方》:组成:黄连1两,黄柏1两,黄芩1两,郁金1两,大黄1两,栀子1两,白芥子1两,乌鱼骨1两,地龙1两,白僵蚕1两,密陀僧1两,白及1两,寒食面2两,木鳖仁半两,盆消半两。黄水尽自愈。
-
宁心丹
《普济方》卷十八引《卫生家宝》:组成:人参1两,茯神1两,朱砂(细研)半两,乳香(细研)半两,白附子(微炮)半两,雄黄1分,紫石英1分,真珠末1分(细研),桃奴1分,脑子半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金箔50片(研入药)。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煮半夏糊为丸,如鸡头子大,别以金箔为衣。
-
玄胡苦楝汤、玄胡索苦楝汤、玄胡索
《普济方》卷三二八引《卫生家宝》:别名:延胡苦楝汤组成:肉桂3分,附子3分,熟地黄1钱,炙甘草5分,玄胡2分,黄柏3分(为引用),苦楝子2分。附注:延胡苦楝汤(《兰室秘藏》卷中)、玄胡索苦楝汤(《医学纲目》卷十四)、玄胡索汤(《产科发蒙 附录》。本方改为丸剂,名 延胡苦楝丸(见《妇科大略》)。
-
牛黄保胜丸
《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引《卫生家宝》:组成:天麻1两(明亮者),白附子1两(米泔浸一宿),丁香1分,南木香半两,牛黄半两,黄耆1两,地榆半两(洗净),麝香1两,犀角末1分,大附子1两(生姜半两,不蛀枣子2个,水1大碗,用慢火煎附子,水尽去皮,切)。主治:小儿惊痫众疾。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王荆公妙香散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卫生家宝》:组成:白茯苓5钱,茯神5钱,远志5钱(去心),人参1两,益智1两(去皮),五色龙骨1两,朱砂1分(研),甘草1分(炙)。功效:安神秘精,定心气。主治:精滑梦遗。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石蟹丸
《普济方》卷八十引《卫生家宝》:组成:地骨皮1两,枳壳1两(麸炒),石蟹3两,牛膝3两(酒浸),防风1两,破故纸半两(炒),甘草半两,木贼半两,枸杞子半两,甘菊花半两,生地黄3两。功效:退翳明目,去肝热。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人参竹茹汤
《普济方》卷二○六引《卫生家宝》:组成:人参1两,橘皮1两(去白),半夏1两(汤洗),甘草半两(炙),新竹茹1两(青者)。主治:胃口有热,呕吐咳逆,虚烦不安。用水1盏半,加生姜7片,竹茹1团,水煎,温服。主治:初受孕,多有呕逆,饮食不下,为之恶阻,火甚者。
-
平胃煮散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组成:苍术4两(洗净,锉细作片子,先以米泔浸1宿,漉出,复用清水浸1宿,漉出,焙干,或晒干用),白术2两,橘皮(去白)2两,枣4两(锉碎),厚朴(去粗皮)4两(先以生姜自然汁浸1宿,火上炙令香,锉细),生姜4两(切作片),甘草2两(锉作半寸许)。
-
生血地黄百花丸
上5味,用银器或砂锅内熬取2碗许,渐成膏,1半瓷器收之,1半入干山药末3两,再熬10-20沸,次入后药:川当归(焙)2两,熟地黄(焙)2两,肉苁蓉(酒浸,焙)2两,破故纸2两,阿胶(麸炒)2两,黄耆(蜜炙)2两,石斛(去根,焙)2两,覆盆子2两,白茯苓2两,远志(取皮)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枸杞子2两。
-
正脾散
《杨氏家藏方》卷六:组成:蓬莪术(炮,切)、香附子(炒)、茴香(炒)、陈橘皮(去白)、甘草(炙)各等分。主治:大病之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四肢虚浮,状若水气;功效:调脾养胃顺气,进饮食。主治:倦怠腹痛,酒后数圊如痢,气泻脾疼,及嶺外瘴疟。如大便壅秘,则食后以青木香丸服,得脏腑气快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