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
口噤不开。《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丹溪心法》:“脾泄日久,大肠不禁,此脾已脱。”《素问·热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⑥古代祝由一类的方法。见《串雅外编》。
-
忌口
《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金匮要略》九痛丸方后注:“忌口如常法。”《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临床常见水肿忌盐,黄疸、腹泻忌食油腻等。忌口还包括调节饮食,忌暴饮暴食等内容。
-
秘方
秘方(secretrecipe)是指有效而密不外传的方剂。过去在私有观念支配下,某些保存不传的秘方称禁方。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打破私有观念,公开秘方,所谓禁方、秘方已失去原来“禁”、“秘”的意义。
-
针灸内篇
《针灸内篇》为书名。清·江上外史撰。内容主要有针法、经络、腧穴等,并附禁针歌、禁灸歌、内经补泻、难经补泻、神应经补泻等资料。
-
伤寒不可吐
伤寒不可吐指伤寒禁吐之证。1.太阳病应发汗禁吐。2.少阳病禁吐。3.少阴病膈上有寒饮者禁吐。‘
-
天然林保护工程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的主体,其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总量的65%和82%。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质是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支付方式就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优先信贷和粮食补贴等财政投资。西部地区天然林保护的主要措施是禁伐与造林种草。对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的3038万公顷的天然林全面禁伐,并加强管护。
-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为书名。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卷一至卷七主要是产科的方论;介绍前人的经验并收载产科中“借地、禁草、禁水”三法,有利于减少产褥期并发证。卷八为初生儿保育法,较全面、深入地讨论了新生儿护理法及婴儿常见病治疗法。现存宋淳熙十一年刻本、清光绪间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和排印本。
-
禁灸穴
禁灸穴为古代认为禁用艾炷灸的腧穴。禁灸穴为禁用灸法的腧穴。如睛明、丝竹空靠近眼球,人迎在颈动脉处,经渠在桡动脉处等。《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禁灸24穴,后世逐渐有所增加,近代由于医学进展,对禁灸穴的认识也更为明确,目前除颜面、血管、乳头和心尖搏动等处外,不少古代禁灸的穴位已可依据病情酌用。
-
枣仁散
《三因》卷十四:方名:枣仁散组成:枣仁、赤茯苓、桂心各等分。主治:水气浮肿,无间久新老少。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用药禁忌:禁盐。
-
神灵丸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神灵丸组成:蜀极(青者,黄柏为衣)。主治:角膜星翳。用法用量:上禁齿破,临卧白汤送下,生一星者1丸,二星者2丸,随其星之数而咽下。夕用则朝消。
-
犹太人
犹太人(Jews)又称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19世纪以前,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彼此隔绝,在社会文化、宗教礼仪和生活习俗上产生一定差别,遂形成3大支系:阿什肯纳兹人、赛法丁人和东方人。犹太人向往复国,1948年5月,在英美支持下部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犹太人妇女儿童
-
希伯来人
犹太人(Jews)又称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19世纪以前,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彼此隔绝,在社会文化、宗教礼仪和生活习俗上产生一定差别,遂形成3大支系:阿什肯纳兹人、赛法丁人和东方人。犹太人向往复国,1948年5月,在英美支持下部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犹太人妇女儿童
-
以色列人
犹太人(Jews)又称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19世纪以前,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彼此隔绝,在社会文化、宗教礼仪和生活习俗上产生一定差别,遂形成3大支系:阿什肯纳兹人、赛法丁人和东方人。犹太人向往复国,1948年5月,在英美支持下部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犹太人妇女儿童
-
大白穴
大白穴为经外奇穴名。见《董氏奇穴针灸学》。位于手背面,大指与食指掌骨间凹陷处。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主治:小儿气喘、高烧,坐骨神经痛。针刺0.5~1.0寸。孕妇禁针。
-
外明
外明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眼外眦角上0.3寸,眶上缘内方。左右计2穴。主治屈光不正。一般沿眶上缘向眶尖刺1.0~1.5寸;禁灸。
-
健明1
“健明1”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眶下缘内方,眶下缘内3/8与外5/8交界处。主治角膜云翳、角膜溃疡、角膜葡萄肿、角膜白斑、白内障、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结膜炎、泪囊炎。一般沿眶缘向眶尖刺1.0~
-
健明2
“健明2”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眶下缘内方,眶下缘内5/8与3/8交界处。主治角膜白斑、角膜溃疡、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脉络膜炎、夜盲、泪囊炎、白内障。一般沿眶缘向眶尖刺1.0~
-
健明3
“健明3”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眶下缘内方,眶下缘外1/8与内7/8交界处。左右计2穴。主治斜视。一般沿眶缘稍偏向耳壳方向对眶尖刺1.0~1.5寸;禁灸。
-
禁针穴
禁针穴(acupuncture-prohibitedpointsorneedling-prohibitedpoints)古代认为禁用针刺的腧穴。后世将部分不宜深刺的穴位也归入这一范畴。这些穴位多半在重要脏器或神经、动脉所在处。现除脐中、乳中等外,古代禁针腧穴一般均可酌情取用。
-
禁服
禁服为针灸临床术语。禁:禁止;服:服从。要服从现定的治疗方法,禁止没有把握地乱医乱治。《黄帝内经灵枢》设禁服篇,论述针灸时先要了解经络、腧穴的基本原理,疾病的虚实寒热,针刺的补泻徐疾然后才能施治。
-
溢乳
溢乳病证名。婴儿饮乳过多而乳汁溢出。《育婴秘诀》:“溢乳者,乳多而溢出,非真吐乳也。苟不知禁,即成真吐矣。百日内小儿多有之。”
-
周湛
周湛宋代官吏。邓州穰(今河南邓县)人。进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戎州(今四川宜宾)。见当地病者惟以祈禳巫祝为事,遂取古方书,刻石广为传播,以禁巫术,自此当地始兴医药。《医部全录》(排印本)误“周湛”为“周洪”。
-
(火矣)(āi,音哀)
(火矣)(āi,音哀)火烧。指火熨、灸焫等治法。《素问·脏气法时论》:“病在肾……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灸衣。”
-
僻邪
僻邪同“邪僻”。指致病因素。《灵枢·本神》:“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素问·六节脏象论》:“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
归地阿胶汤
处方:归身1钱半,熟地1钱半,阿胶(蛤粉炒)1钱半,炙草7分,砂仁7分,竹茹3钱。功能主治:入房触动胎气不安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切禁房事。摘录:《会约》卷十四
-
焠(火矣)热食
焠(火矣)热食用火灼xx过的食物,指煎煿之属。《素问·脏气法时论》:“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炙衣。”
-
疤痕敌硬膏剂
药品说明书:作用:改善疤痕外观,治疗新旧疤痕,可重复耐久使用。注意事项:1.禁贴在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上。2.可用薄绷带或医用胶布固定,但勿施加压力。3.不要贴于不洁皮肤上或贴得太紧,以免引起红疹。规格:12cm*2.5cm,12cm*6cm,12cm*15cm
-
尿氯化物
正常值:以氯计170~255mmol/d以氯化钠计170~降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禁盐饮食,低渗性失水,肾小管性酸中毒,烧伤,渗出性胸膜炎及渗出性腹膜炎等。化验取材:尿液化验方法:尿液其他检测化验类别一:尿液检查化验类别二:尿液其他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尿酮体定性
别名:KET正常值:阴性㈠。化验结果意义: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饥饿、禁食、脱水等。化验取材:尿液化验方法:尿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一:尿液检查化验类别二:尿常规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饥饿禁食脱水
-
大禁
大禁指严格禁用针刺。如手五里。古人认为此穴不可针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王冰注:“谓五里穴也。所以谓之大禁者,谓其禁不可刺也。”
-
马王堆医书考注
收录了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五种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题记、《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
-
圣火
圣火为善以疗病之火。据《南齐书·五行志》载:武帝时有沙门从北齐抱赤火来,云以疗疾,贵贱争之,灸至七炷多验,人称“圣火”,虽诏禁之不止。
-
地皇穴
地皇穴位于胫骨内侧后缘,内踝上7寸处。主治:肾炎、浮肿、糖尿病、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针刺1.0~1.8寸。孕妇禁针。见《董氏奇穴针灸学》。
-
全知
全知为经外奇穴名。出《芒针疗法》。位于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胸锁乳突肌之上3/10与下7/10的交点处。主治颈神经痛、全身神经痛、风湿症、颈部肌肉痉挛、关节炎、半身不遂等。一般可直刺2寸。高血压、心脏病及体弱者禁刺。
-
肝穴
肝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无名指掌侧,近侧指节横纹之中央点。左右计2穴。主治头痛、胸痛、胆道蛔虫症。一般针0.3~0.5寸。年老体弱、孕妇、心功能代偿不全者禁针。
-
邓思齐
邓思齐为唐代医生。商州(今陕西商县)人。先时有病足数十年不履地者,诸医莫能疗,其亲将患者置道旁以求救治。一新罗僧见之,入山采威灵仙使服之,数日能步履。邓氏知之,试用有效,于贞元二年(786)献于朝廷,于禁中用之亦效,令编附本草,授以太医丞。
-
虚滑痢
虚滑痢病证名。体虚久痢滑脱不禁者。见《证治汇补》卷八。因体虚脾气下陷,及久痢肠失禁固所致。症见四肢困倦,谷食不化,腹中彻痛,虚坐而无努责,脉沉伏等。治宜调补固涩。参见虚痢、久痢、滑痢条。
-
新内
新内刚进行过房事。《灵枢·终始》:“凡刺之禁,新内勿刺。”
-
颓
颓病证名。出《五十二病方》。颓即(疒颓)疝,详书为穨,或作(禾贵)。书中叙述了对该病证丰富的医疗技术,其中包括有药物疗法、瓠壶(疝罩)法以及类似修复法等,同时也载有咒禁法。
-
胎前节养六条
胎前节养六条指妊娠期间应注意的六个方面。出清·唐桐园《大生要旨》。即:一除恼怒,二禁房劳,三戒生冷,四慎寒温,五服药饵,六宜静养。
-
脽
脽(shuí,音谁)即臀部。《素问·五常政大论》:“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王冰注:“脽,谓臀肉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
-
十科
十科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合称。金代太医院将医学分为十科。即大方脉、小方脉、风科、针灸、口齿咽喉、眼耳、疮肿、折伤、金疮、书禁。太医院太医及医学生都要按科进行考核,以其优劣进行升降赏罚。
-
三科
三科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总称。隋代时医学开始分为三科。即医、按摩、咒禁。医科和咒禁科均设有博士二人,按摩科设有按摩师。隋代的针灸教学也统归由医博士来担任,到唐代,针科从医科中独立出来,因而医学分为四科。
-
李信
李信①宋代医生。汴(今河南开封)人。尝任太医院院判。后因随高宗南渡,移居杭州。高宗病危时,赐安车入禁中,人称“李车儿”。②明代医生,字用诚。出身世医之家,擅长幼科。尝因治愈皇子疾而赐以金钟,故人称金钟李氏。医德高尚,有求之者,无分贵贱、风雨,均亲手赴救调治。
-
皇甫坦
皇甫坦南宋医家。夹江(今四川)人。精医,尤精眼科。绍兴(1131-1162年)间显仁太后患目疾,荐其入宫诊治,立效。厚赐之,不受。仍还青城山。后复召之,问以长生术,坦曰:“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如守一。”
-
氯石灰
药品说明书:别名:含氯石灰;漂白粉外文名:ChlorinatedLime适应症:有杀菌消毒作用,消毒粪、痰等用10%~20%乳状液或干粉;饮水消毒用0.03%~注意事项:1.禁用于金属制品及有色织物。2.溶液应临用新配。3.密闭、存干燥冷暗处。规格:优琐(含氯石灰、硼酸各1.25%)
-
肝虚汗
肝虚汗证名,肝虚所致自汗证。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
-
漂白粉
药品说明书:别名:含氯石灰;漂白粉外文名:ChlorinatedLime适应症:有杀菌消毒作用,消毒粪、痰等用10%~20%乳状液或干粉;饮水消毒用0.03%~注意事项:1.禁用于金属制品及有色织物。2.溶液应临用新配。3.密闭、存干燥冷暗处。规格:优琐(含氯石灰、硼酸各1.25%)
-
新攒竹
新攒竹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眼内眦角外上约0.7寸。左右计2穴。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白内障。一般沿眶缘直刺1.0~1.5寸;禁灸。
-
增明1
增明1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眶上缘下方,眉弓中点划一垂直线与眶上缘相交之点,向内侧平开0.2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角膜白斑、斑翳、云翳、近视。一般沿眶上缘向眶尖刺1.0~1.5寸;禁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