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火痓
痰火痓病名。见《万病回春·痓病》。临床多见于眼目和口部牵引、手足振摇,甚则搐搦,咳嗽多痰,或有身热,苔浊腻、舌质红,脉多滑数。《景岳全书·杂证谟》:“痉有痰盛者,不得不先清上焦;若火盛多痰者,宜用清膈煎、抱龙丸。”此属豁痰清火止痉法,亦可用栝楼枳实汤加减或黄连温胆汤加栝楼皮、紫石英等药。
-
止痉愈风散
《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全蝎3钱,蜈蚣3钱,炒芥穗5钱,独活1钱。功效:祛风止痉。主治:产后突然发痉,昏昧不识人,颈项强直,牙关紧闭,手握不开,身体发热,面色时红时青,呈苦笑状,脉浮弦而劲。用法用量:用黄酒兑开水冲1钱,如无效,二小时后再服。若无黄酒,可用醪糟汁冲开水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救产止痉汤
处方:人参15克当归30克川芎9克荆芥(炒黑)3克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祛风止痉。治新产妇人,血虚发痉,手足牵搐,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桂枝合补血汤
别名:桂枝补血汤、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炙)、当归、黄耆。功能主治:产后伤血病痉。男子患金疮,伤血过多而成痉证者。用法用量:桂枝补血汤(《医家四要》卷三)、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医学摘粹》)。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七引《金鉴》
-
逆灸
逆灸指无病灸,以期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即施用灸法以预防小儿痉病的发生。
-
毒气攻心
毒气攻心病证名。疔毒、痈疽之走黄、内陷而引致神昏痉症者。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多因疮毒邪盛正虚,或患疮疡后失于调治,致使毒邪内攻,扰及心营所致。证见心中烦乱,寒热、神昏,或恶心欲呕,严重者口噤抽搐而痉者等。相当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治法参见疔疮走黄、内陷等条。
-
强直
强直证名。多指身体某部肌肉之强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强直以颈项部尤为多见,亦可表现于周身肌肉。《内经知要·病能》:“强者,筋强;多见于痉、痫、破伤风等病。
-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为伤寒著作。刊于1924年。编者认为《伤寒论》注本虽多,各家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以辞害义,依样葫芦,亦复不少”(见自序)。在编次上删去脉法、序例、可汗等篇,并将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删并于《金匮要略方论》痉湿暍证下。
-
胎痫
胎痫病证名。见《活幼心书》。又名胎搐。症见患儿百日内频发抽搐,身热面青,牙关紧闭,腰直身僵,睛斜目闭,多啼不乳。治宜先服至宝锭以清热止痉,再根据兼症辨证治疗。
-
湿家
湿家是平素湿重患者的古称。多有身疼肢重,发热、头汗出,胸满,小便不利等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湿家之为病,一身尽,发热,身色如熏黄也。”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当以利湿为大法。结合兼证情况予以辨证论治。
-
前板齿
前板齿解剖结构名。即门牙。《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中暍,……前板齿燥。”参门牙条。
-
解痉
概述:解痉:1.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腘窝横纹近外侧端,股二头肌腱内侧的称解痉l。位于腘窝横纹近内端,半腰肌腱内侧的称解痉2。主治外伤性截瘫。一般直刺0.5~又称镇痉。用平肝、镇潜、祛风的药物解除震颤、手足痉挛及角弓反张等症,称解痉。
-
斑蝥大黄方
处方:斑蝥7枚(以糯米拌炒,米黄去米,为末),生大黄末1钱。功能主治:犬咬风毒入腹成痉风者。用法用量:上以黄酒1盏,煎至半盏,空心温服。取下毒物。弱者减半服之。摘录:《金鉴》卷三十九
-
蛇衔草散
《圣惠》卷六十八:方名:蛇衔草散组成:蛇衔草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芎3分,白芷3分,当归3分(锉,微炒),续断1两,独活1两,泽兰1两,桂心1两,川乌头3分(炮裂,去皮脐)。主治:金疮,中风痉,内伤疼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涤痰息风
涤痰息风为治法。指用具有荡涤痰涎、化浊开窍、息风止痉作用的方药,治疗顽痰所致癫痫等病证的治法。
-
卫生鸿宝
《卫生鸿宝》为方书,六卷,清·祝补斋(西溪外史)撰。刊于1844年。本书广泛收集临床各科有效的成方,单验方及各种外治法等多系近人试效之方,内容又较通俗,便于读者临床运用。卷二外科;卷三幼科;卷四痉科;卷五女科;卷六伤科。各卷分病列方。有条不紊,便于检阅,切合临床。
-
息风定痫
息风定痫为治法。指用具有息风止痉作用的方药,治疗风痰所致痫病的治法。
-
救阴平肝汤
处方:犀角、连翘、鲜菖蒲、鲜生地、玄参、羚羊角、钩藤、银花露、至宝丹(另化服)。功能主治: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邪灼心包,营血巳耗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方出《温热经纬》卷四,名见《喉科家训》
-
海螺壳
《*辞典》:海螺壳: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ǎiLu K 来源:为骨螺科动物红螺的壳。功能主治:《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化痰消积,止痉。治胃痛,淋巴结结核,手足抽筋。附方:治慢性骨髓炎:海螺壳煅成炭一两,人中白三钱,冰片八分。研细,用陈猪油或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敷。
-
蛇胆
来源:游蛇科动物乌风蛇ZaocysdhumnadesContor或其他种蛇的胆囊。取出胆囊,通风处晾干。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镇痉。用于小儿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痰热惊厥,急性风湿性关节炎。2个,入丸、散剂或兑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广藤
别名:土藤、广藤、细圆藤来源:防己科小广藤Pericampylusglaucus(Lam.)Mer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四川、云南。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通经络,除风湿,镇痉。主治风湿麻木,腰痛,小儿惊风,破伤风,跌打损伤。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四石汤
《千金》卷三:组成:紫石英3两,白石英3两,石膏3两,赤石脂3两,独活6两,生姜6两,葛根4两,桂心2两,芎藭2两,甘草2两,芍药2两,黄芩2两。主治:产后卒中风,发疾口噤,瘈疭闷满,不知人;并缓急诸风毒痹,身体痉强;及挟胎中风,妇人百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半,去滓,分5服,日3夜2。
-
全阴救胃汤
《辨证录》卷七:组成:玄参5钱,茯苓5钱,桃仁1钱,葛根1钱,人参1钱,麦冬5钱。主治:阳明之痉。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方中滋胃中之阴,而不损其胃中之气,玄参去热,葛根去风,茯苓去湿,三邪皆去,而又得人参以生胃,麦冬以生肺,则桃仁不亦可以已乎?
-
育赤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方名:育赤散组成:朱宝砂1两,天竺黄2两,磁石1两(醋煅),冰片1钱,龙骨5钱,牡蛎5钱。功效:镇静,镇痉。主治:羊痫疯经年或数月发病一次,卒然昏倒,全身抽搐,牙关紧闭,口角流涎,角弓反张,痰声漉漉。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药禁忌:忌食鱼腥发物。
-
本草类方
《本草类方》为方剂著作。十卷。清·年希尧撰于1735年。本书系将《本草纲目》中的附方分类编辑而成。分为诸风、痉风、项强、癫痫、卒厥等113类,每类均分列病症及其所用的方药。现存多种清刻本。
-
柔痓
①肺热传肾而致骨强筋柔,肢体举动无力。《素问·气厥论》:“肺热移于肾,传为柔痓。”王冰注:“柔,谓筋柔而无力。气骨皆热,髓不内充,故骨痓强而不举,筋柔缓而无力也。”②即柔痉。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
焠脐风
焠脐风焠法之一。用灯火治疗脐风的方法。出《厘正按摩要术》。脐风初发,即用灯火于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等处,各一燋,脐旁四周六燋,脐带未落,于带口一燋,如既落,则于落处一燋,共十三燋。熄风镇痉。现已不用。
-
薄芥汤
处方:薄荷2钱,荆芥2钱,苦参2钱。功能主治:火斑疮。天气严寒,向火烘手,炙伤皮肤,因而成斑,变成痛痉。用法用量:煎汤一碗,洗之。即愈。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三
-
擦牙石盐散
处方:白软石膏1斤,辽细辛12两5钱,川升麻2两5钱,川芎1两,白芷3两,馒头(炒成黑炭)半斤,白盐12两(入炭火煅红半日)。制法:上为极细末,用绢罗筛过。功能主治:用此药久擦牙,永久坚固,再无牙痉、牙疼之症。
-
归荆汤
概述:归荆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加酒少许,水煎服,或童尿调下。功能主治: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归荆汤主治风痉,昏迷吐沫,抽掣,背脊强直,产后中痉。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普济方》卷五十九引《指南方》之归荆汤:组成:当归(或以川芎代)、荆芥穗各等分。
-
琥珀彻底汤
处方:独活9g,三角将军(即3个角的屎官牛)3个(焙干),人指甲3g(焙黄),全蝎7个,僵蚕(炒)7个,蝉蜕15g,天南星6g。功能主治:祛风镇痉止痛。主破伤风。用法用量:水煎服。服药前将朱砂粉1.5g,琥珀1.5g,赤金箔3张研细末,用开水或黄酒冲服。摘录:《古今名方》引史传恩家传方
-
姜葱膏
处方:生姜1斤(取自然汁)4两,葱汁4两。制法:共煎成膏,入牛胶少许,麝香1分,摊布上。功能主治:流痰痉痛,不红不肿,皮肉冰冷。用法用量:贴。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
降火化痰汤
《会约医镜》卷十二:降火化痰汤: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贝母胆星海石木通各1.5克白芥子1.8克功能主治:治痉病,因痰火而成者。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二《会约》卷十二:方名:降火化痰汤组成:陈皮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甘草1钱半,贝母1钱半,胆星1钱半,海石1钱半,木通1钱半,白芥子6分。用法用量:温服。
-
救儿回生汤
处方:人参2钱,白术3钱,茯苓1钱,砂仁3粒,炒黑干姜5分,山楂5粒,萝卜子5分,车前子1钱,厚朴3分,神曲3分,半夏5分。功能主治:补脾胃,止吐泻。主小儿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痉,头摇手动,眼目上视,身体发颤,或吐而不泻,或泻而不吐。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举卿举败散
别名:愈风汤、举卿古拜散、举卿古拜饮处方:荆芥末3钱。功能主治:痉证。妇人新产血虚痉者,汗后中风发搐。临床应用:产后昏睡:一妇人产后睡久及酸,则昏昏如醉,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微焙为末,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或童便服。摘录:方出《活人书》卷十九,名见《玉机微义》卷三十九
-
理气平肝散
处方:乌药1钱半,香附1钱半,青皮1钱,枳壳1钱,芍药1钱,川芎1钱,柴胡1钱,木香1钱,甘草4分。功能主治:七情所伤发痉。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木香磨水2匙加入。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四
-
凉膈加羚羊汤
处方:薄荷、连翘、生锦纹、焦山栀、青子芩、生甘草、羚羊角、玄明粉、淡竹叶、白蜜。功能主治:积热发痉,便闭。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三叉汤
处方:生石膏24克,葛根18克,赤芍12克,钩藤12克,苍耳子12克,柴胡12克,蔓荆子12克,黄芩9克,荆芥9克,薄荷9克,甘草9克,全蝎6克,蜈蚣3条。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平肝止痉。主肝阳上亢,风火上扰。(三叉神经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赵锡武方
-
海狸香
拼音名:HǎiL Xiānɡ别名:海狸鼠来源:啮齿目海狸鼠科海狸鼠MyocastorcoypusMolina,以下腹部分泌囊之分泌物入药。生境分布:原产南美,黑龙江、贵州引种喂养。化学成份:含海狸香脂(castorin)挥发油、胆甾醇(cholestrin)、安息香酸、酚、炭酸钙等。炮制:海狸香酊:海狸香1分及稀酒精10分而成。功能主治:镇痉。
-
岩山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山枝:拼音名:Y nShānZhī来源:夹竹桃科岩山枝MelodinushenryiCraib,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甘、微辛,寒。功能主治:解热,镇痉,活血散瘀。主治小儿角弓反张(脑膜炎)。用法用量:果5钱,水煎服,1日3次。
-
止痉散
概述:止痉散为方剂名,出《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法》。具有搜风通络,镇痉止痛的功效,治乙脑抽搐不止、四肢抽搐、痉厥以及顽固性头痛、偏头痛、关节痛等。全蝎、蜈蚣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一岁婴儿每次一分附注:《方剂学》本方用法:每服三分至五分,一日二至四次,温开水调送,小儿根据年龄酌减。
-
妙效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方名:妙效丹组成:明雄2钱,蝎尾2钱,煅赭石2钱,杏仁2钱,朱砂2钱,豆霜5分。功效:镇惊止痉,调胃通便。主治:慢惊风症,咳嗽喘息,五疳停食,夜啼腹胀,呕吐泻痢,咽喉不利,口流热涎。用法用量:每服2分。用药禁忌:脾胃虚弱者忌服。
-
泻肝丸
《诚书》卷八:方名:泻肝丸组成:蝉蜕(去足)2钱半,全蝎(制)2钱半,胆星(炒)2钱半,僵蚕(制)1钱半,附子(生)1钱半,防风1钱半,天麻(煨)1钱半,麝香5分,水银1角。主治:风痫迷闷,厥痉涎潮。用法用量:荆芥穗、生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蒸枣(去皮核)取肉为丸。
-
养血润筋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名:养血润筋汤组成:当归5钱,川芎1钱5分,熟地5钱,川断3钱,丹皮2钱,秦艽1钱,防风1钱,生耆2钱,白芍(酒炒)1钱5分,桑寄生2钱。主治:产后发痉。各家论述:是方四物加丹皮养血扶阴,寄生祛周身之风邪,行周身之经络;
-
万密斋
万密斋即万全,(15~撰述有《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等书,其著述可称为祖传和个人经验的汇集。在理论上宗钱乙,并发挥了钱乙五脏辨证理论,强调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治疗重视调补脾胃。对小儿杂证如痉风等,特别是痘疹,尤富经验。
-
天麻属
中文名天麻属拼音名tianmashu拉丁名Gastrodia中国植物志18:29描述GastrodiaR.Br.天麻属,兰科,约20种,分布于东亚、马来西亚至大洋洲,我国有3种,其中天麻G.elataBI.从东北至西藏均产之,根状茎供药用,有熄风镇痉作用,为著名中药。花中等大;萼片与花瓣合生成管状,顶端5齿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藏于管内;
-
齘
齘(xiè,音泄)指上下牙齿相磨切。《灵枢·热病》:“九日热而痉者死,腰折,瘈疭,齿噤齘也。”
-
暍
暍(yē,音耶)即中暑。《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中热者,暍是也。”
-
伤寒论翼
《伤寒论翼》为伤寒著作。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因此,柯氏于上卷列论伤寒大法、六经、合病以及风寒、温暑、痉湿等证,并附平脉法;下卷纲领性地叙述六经分证。现存康熙以来十多种清刻本,又见《伤寒来苏集》、《中国医学大成》本。
-
犁头尖属
中文名犁头尖属拼音名litoujianshu拉丁名Typhonium中国植物志13(2):101描述TyphoniumSchott犁头尖属,天南星科,35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一带,我国有13种,南北均产,其中独角莲T.giganteumEngler块茎能祛风逐寒、镇痉;)Decne块茎外用能解毒消肿、散结、止血。雄花有雄蕊1-3,雌花:子房1室,有胚珠1-2颗,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