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豆
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6-10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或生研绞汁。已发起,蜜水调敷。3.《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
-
绿豆面
绿豆面的食用量每餐约50-80克绿豆面的营养价值1.绿豆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为机体许多重要脏器增加营养所必需;6.绿豆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从而保护肾脏。主治暑热烦渴、湿热泄泻、水肿腹胀、疮疡肿毒、丹毒疖肿、痄腮、痘疹以及金石砒霜草木中毒者。
-
绿豆沙
绿豆沙的食用量每次约30克绿豆沙的营养价值1.绿豆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为机体许多重要脏器增加营养所必需;6.绿豆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从而保护肾脏。主治暑热烦渴、湿热泄泻、水肿腹胀、疮疡肿毒、丹毒疖肿、痄腮、痘疹以及金石砒霜草木中毒者。
-
绿豆皮
概述:绿豆皮为中药名,又称绿豆壳(《本经逢原》),绿豆衣(《山西中药志》)。性味:①《开宝本草》:寒。功能主治:①《本草纲目》:解热毒,退目翳。绿豆皮为眼科常用退翳障药,具有清热解毒,退翳明目的功效。常与谷精草、石决明等配伍,如清解散。(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出处:《*辞典》
-
三豆汤
《朱氏集验方》卷七方之三豆汤:方名:三豆汤组成:乌豆、赤小豆、绿豆各等分。《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三豆汤:方名:三豆汤组成:赤小豆1钱,豆豉1钱,天南星(制)1钱,白敛1钱。主治:小儿脐突。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保健汤·三豆汤:三豆汤以绿豆、赤豆、黑豆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消暑、解毒的功效。
-
麦豆饮
《圣济总录》卷一八八:方名:麦豆饮组成:大麦仁半升,绿豆(水浸,退去皮)半升。主治:消渴。用法用量:渴即饮,食后仍吃2-3匙麦仁、绿豆尤妙。制备方法:上药净淘,于星月下各贮一铛中,用水2升,慢火煮熟,次取绿豆过麦仁铛内,同煮令烂,并汁收在瓷瓶内。
-
三豆饮
赤小豆黑豆绿豆各一升甘草15克功能主治:《世医得效方》卷十一方之三豆饮功在活血解毒。主治天行疹痘。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一《集成良方三百种》方之三豆饮:方名:三豆饮组成:赤小豆6钱,毛绿豆7钱,乌豆3钱,鲜芦根3钱。主治:《医级》卷八方之三豆饮主治水肿胀满,脉数而虚细,小便不利,不堪行水者。
-
绿豆芽
绿豆芽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浸罨后发出的嫩芽。绿豆芽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特别适合坏血病患者、口腔溃疡、消化道癌症和减肥人士食用,嗜烟酒、肥腻者也适宜常吃;具有清热解毒,醒酒利尿的功效。3.芽菜下锅后要迅速翻炒,适当加些醋,才能保存水分及维生素C,口感才好;"②《本草汇言》:"味甘,气寒。
-
制绿豆
《朱氏集验方》卷四:方名:制绿豆组成:大附子1个(去皮脐,切作两片用),绿豆2合半(水3碗半,入瓷器内煮,候干熟)。主治:十种水气,脾肾气浮肿。凡服4日,其水从小便下,肿自消退。如未退,再以前药服之。制备方法:上取出,乘热空心只吃绿豆,其附子留住。用药禁忌:忌生冷毒物、盐、酒60日。
-
绿豆菜心粥
处方: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粳米50克制法:将绿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前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用法用量:1日分2次食,连吃4日。摘录:《民间方》
-
绿豆白菜汤
处方:绿豆100克白菜心2~3个制法:先把绿豆淘洗干净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后煮沸,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即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法用量:以上为1日量,取汁温热顿服,每日1~注意:发病早期使用效果更好;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荤腥食品。摘录:《江西医药》
-
凉粉
概述凉粉是用绿豆淀粉加水调成糊状,通过漏盆落入沸水锅煮熟,再经冷却成型,凉粉色泽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凉粉的选购另有一种凉粉叫漏鱼,它用开水搅拌后和绿豆淀粉成糊状,倒入架在缸上漏盆中,缸内放半缸凉水,淀粉从漏盆的洞内漏出,像蛤蟆骨朵儿,一头圆一头尖。
-
绿豆粥
处方:绿豆适量北粳米100克制法:先将绿豆洗净,后以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1000克,煮至豆烂米开汤稠。适用于冠心病、中暑、暑热烦渴、疮毒疖肿、食物中毒等。注意: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食用,一般不宜冬季食用。摘录:《普济方》《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引《普济方》:方名:绿豆粥组成:绿豆。
-
绿豆汤
处方:绿豆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绿豆加水500克,煮汤。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解渴清暑。适用于水痘。用法用量:服用时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注意:热退后即停服。摘录:《民间验方》《遵生八笺》卷十一:方名:绿豆汤组成:绿豆(淘净)。用法用量: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
-
鼠乳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又称“水瘊子”。是指以多发于躯干、四肢,呈粟米、绿豆大小,半球形隆起,中有脐窝,表面光滑,形如鼠乳为主要表现的疣。鼠乳的病因病机:鼠乳由于风邪搏于肌肤,或因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挑刺法:用消毒针将疣顶端挑破,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再用碘酒或浓石炭酸溶液点涂患处。
-
道人开障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道人开障散:处方:蛇蜕(洗,焙,剪细)蝉蜕(洗,焙)黄连(去须)各15克绿豆30克甘草(生)6克制法:上药锉为细末。功能主治:主目中障翳。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临卧新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细。
-
五食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别名:神效五食汤丸组成:大戟(刮去皮)半两(生),甘遂半两(生),猪牙皂荚(生,去皮子)1两,胡椒1分,芫花半两(醋浸1宿,炒干),巴豆半两(去皮心膜,醋煮30沸。主治:虚积、食气,蛊胀,水气,年深癥癖。制备方法:上为末,合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用药禁忌:忌油腻、粘滑物。
-
秘方黄丸子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简易》:方名:秘方黄丸子组成:雄黄(研)2钱,雌黄2钱,杏仁7枚(去皮),绿豆49粒,信砒少许。功效:消痰定喘。用法用量:每服2丸,临卧时以生薄荷清茶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蛇油丸
《济众新编》卷五:方名:蛇油丸组成:蛇油2升,绿豆粉1斗。主治:瘰疬,及饮酒热痰,或痰肿,或热痰成积,或疟疾,或小儿蛔虫。用法用量:姜汤或温酒送下。制备方法:蛇去头尾,如法取油,绿豆水浸去皮,晒干作末,蛇油2升,绿豆粉1斗和匀,入酒少许作丸,如绿豆大。用药禁忌:此药性凉,虚冷者不可服。
-
黄丸子
《魏氏家藏方》卷一:黄丸子:处方:甘草(炙)3两,华阴细辛3两,川乌头3两(生),白术(炒)2两,川芎2两,缩砂(去壳)2两,羌活2两,白芷4两,雄黄1两(透明者,别研,水飞)。功能主治:丈夫妇人,一切诸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手脚麻痹,肌肉瞤动,头目旋晕,痰涎不利,遍身痒闷,及风虚卒中。功效:消痰定喘。
-
熙春酒方
处方:枸杞子、龙眼肉、女贞子、生地、仙灵牌、绿豆各100克,柿饼500克,烧酒10公斤。制法:1.将女贞子于冬至一日九蒸九晒;生地洗净晒干;仙灵牌去皮毛;2.将上述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备用。功能主治:温肾补肺,泽肌肤,美毛发。适用于老年久咳。平时服用可使容颜少壮,毛发润泽。摘录:《随息居饮食谱》
-
化阴煎
概述:化阴煎为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生地黄熟地黄牛膝猪苓泽泻生黄柏生知母各6克绿豆9克龙胆草4.5克车前子3克功能主治:功能滋阴清热,利水通淋。治水亏阴涸,阳火有余,小便癃闭,淋浊疼痛。用法用量:加食盐少许,水煎,食前服。用水400毫升,加食盐少许,文武火煎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
豆油汁
处方:绿豆。制法:将绿豆捶碎,以纸蒙碗口,针刺多孔,以碎豆铺纸上,炭一块烧豆,豆灼尽,纸将焦,去豆揭纸,碗中有汁。功能主治:癣生脸上如钱,抓之有白屑者。用法用量:用以涂患处,3-5次即愈。摘录:方出《奇方类编》卷下,名见《仙拈集》卷四
-
痰顶
《串雅补》卷一:方名:痰顶组成:白信(布包,绿豆煮过用)1钱,巴霜1钱,雄黄3钱,枯矾4钱,半夏5钱。主治:哮喘。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卧时冷茶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绿豆粉糊为丸,如绿豆大。
-
鬼哭丹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本事》:鬼哭丹:处方:人言1钱(研末),新绿豆1两(为末)。制法:上为末,以醋1盏,加五灵脂末1两,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摘录:《中藏经》卷下《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方名:鬼哭丹别名:豉破丸组成:白信石1钱(白砒霜者良,不用黑者),寒水石4钱。主治:疟疾。
-
护眼膏
处方:甘草1两,黄柏1两,大胭脂1两(共为末),绿豆5合(水5碗,浸一昼夜,去豆)。功能主治:痘疹见点后,肝脾二经热甚,两眼肿赤。用法用量:以绿豆水,加红花4两,煎至2碗,去滓,入前药末成膏。涂眼眶上下。摘录:《玉案》卷六
-
急救绿豆丸
处方:绿豆250克车前子大麦冬灯草甘草各6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朱砂15克为衣。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生津利尿。治夏月中暑受热,霍乱吐泻,腹痛转筋,痢疾。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茶送下。摘录:《痘疹会通》
-
玉肌散
概述:玉肌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绿豆50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6克制法:加绿豆半升,研细。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玉肌散主治风湿雀斑,酒刺,白屑风,皮肤作痒。用法用量:每用三匙,早晚洗面。摘录:《外科正宗》卷四《治痘全书》卷十四方之玉肌散:组成:白芷、白及、龙骨、贝母、赤石脂。
-
粉皮
粉皮的别名拉皮粉皮使用提示每次50-100克粉皮的营养价值粉皮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还含有少量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柔润嫩滑、口感筋道等特点。摄入过量的硫酸铝,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影响和干扰人的意识和记忆功能,造成老年痴呆症,还可引起胆汁郁积性肝病,可导致骨骼软化,还可引起卵巢萎缩等病症。
-
马齿苋绿豆汤
处方:鲜马齿苋120克绿豆60克制法:将鲜马齿苋与绿豆同煎汤。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菌止痢。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摘录:《饮食疗法》
-
三才却病丹
《良朋汇集》卷一:方名:三才却病丹组成:巴豆700粒(拣白仁,去油成霜),绿豆(拣净)13两4钱(研细末),黑脐白豇豆20两(拣净,研末),飞罗面8两。主治:五积六聚,心疼腹痛,小儿诸般胀闷,及妇人干血痞满。如9种心痛,艾醋汤送下;脐腹疼痛,盐汤送下;干血痨癥,1钱红花汤送下;小儿疲疾痞块,凉水送下;
-
神仙解毒丸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锡器磨水和药,却用糯米粉煮落汤糍为丸(煮糍时,以在水中浮为度),如弹子大。《回春》卷八:方名:神仙解毒丸组成:白矾不拘多少。主治:一切疔疮,发背,鱼口,诸般恶疮,无名肿毒初发。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用连须葱7-8根,水煎至2碗送下。制备方法:上溶化作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
绿豆衣
拼音名:LǜD uYī别名:绿豆皮来源: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radiatusL.的种子皮。性味:甘,寒。功能主治:解热毒,退目翳。3钱,煎服。备注:(1)清热消暑作用,比绿豆较好。(2)绿豆衣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莹肌如玉散
《卫生宝鉴》卷二十:方名:莹肌如玉散组成:楮实5两,白及(肥者)1两,升麻(内白者)半斤,甘松7钱,白丁香半两,连皮砂仁半两,糯米1升2合(末),三赖子3钱,绿豆5两(另用绢罗子罗,一本用1升),皂角3斤(水湿烧干,再入水中再烧干,去弦皮子,可得2斤半,为末,另用纱罗子罗)。主治:(黑干)点粉刺,皮肤搔痒。
-
九制硫黄丸
9制地黄2两,全归1两,天冬1两,麦冬1两,川芎5钱,陈皮5钱,枸杞5钱,杜仲5钱,茯苓5钱,炙草5钱,前胡5钱,防风5钱,泽泻5钱,蛇床子5钱,五加皮5钱,每硫黄1斤,用药1料,照硫黄递加,用清水煎浓,将硫末投入,煎至药汁干,起出阴干,用糯米煮粥,拌为丸,如绿豆大,阴干,用瓷瓶收贮。注意:忌一切牲畜血及细辛。
-
诸葛解甲风
功能主治:治夏月感冒。1.8克,用水100毫升调服。不用被盖,其汗立出。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内经拾遗》卷三引《医家必用》:方名:诸葛解甲风别名:发汗散、诸葛行军散组成:麻黄(去根节)8两,绿豆10两(连皮)。功效:发汗。量强弱加减,壮者钱半,次者1钱,10岁以下用5-6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金豆解毒煎
处方:金银花2钱,绿豆皮2钱,蝉蜕8钱,僵蚕1钱,陈皮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大解瘟毒。用法用量:《医钞类编》本方用法:井花水煎服。陈皮调中理气,使荣卫无所凝滞;僵蚕能胜风去瘟,退热散结。瘟疫之风湿若用苍、羌、防风等药,则烦躁愈甚而热愈炽矣。若兼大头发颐咽喉诸证,更宜加僵蚕。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冷水丹
处方:乌豆49粒,绿豆49粒,川椒49粒,明雄1钱,人言1钱(须制过方可用),朱砂5钱(为衣)。功能主治:疟疾。倘出烟,即用泥闭住。再用水豆腐、勾藤、甘草同人言尽煮,煮至豆腐带黑色。注意:切不可多服,不可热水服;素体过虚、久疟及孕妇忌服。服后须俟痰涎去,方可进饮食、烟、茶。摘录:《寿世新编》
-
解毒饮
《痘科辨要》引汪氏方:解毒饮:处方:当归(酒洗)2分,芍药2分,人参2分,山楂2分,黄耆(蜜炙)2分,荆芥2分,牛蒡(炒,研碎)2分,防风2分,炙甘草1分。用法用量:水煎,温服。热甚者,加生黄芩、生黄连、银柴胡各3分;若是阴证,加肉桂。功能主治:金石、草木、鸟兽、百药之毒。冷服半盏,细细饮之。
-
附子绿豆汤
处方:大附子1枚(重7钱者,生,去皮脐,半破),绿豆2两。功能主治:寒克皮肤,壳壳然而坚,腹大身肿,按之陷而不起,色不变。用法用量:上以生姜1两(切),水2碗,煎至1碗,绞去滓,分3服,空腹温服。次日,将前附子破作4片,再用绿豆2两,生姜1两,如前煎服。第3日,复将附子作8片,如前煎。摘录:《三因》卷十四
-
绿豆饮
处方:绿豆不拘多少功能主治:除烦清火。治热毒、劳热诸火,热极不退。备注:绿豆性非苦寒,不伤脾气,且善于解毒除烦,退热止渴,大利小便,浅易中最佳最捷之剂。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活幼心书》卷下:方名:绿豆饮组成:绿豆粉1两,净黄连半两,干葛半两,甘草半两。主治:误服热剂,烦躁闷乱,或作吐,或狂渴。
-
坠涎丸
《洪氏集验方》卷五。主治:咳嗽。《圣济总录》卷十八:组成:水银半两,腻粉7钱匕,巴豆(去皮膜,出油)2-7枚,硇砂(研)1分,半夏(汤洗7遍)1两,白矾(并半夏,用生姜2两1处捣烂,阴干用)1两,五灵脂1两,羌活(去芦头)半两,木鳖子(去壳)1两,大黄(煨熟,锉)1两,茆香1分,马牙消(研)2两,丹砂(研)1钱。
-
绿糖饮
《医钞类编》卷十五:方名:绿糖饮组成:绿豆不拘多少。用法用量:煮酽汤,取出加洋糖与饮,冷热随病者之便,以此代茶,渴即与饮,饥则拌食,并食其豆。各家论述:绿豆性虽清凉而不寒苦,且善于解毒,退热除烦,止渴利小水,独于治瘟疫为尤宜焉。以洋糖,既能解毒,且兼凉散,瘟疫初终俱可服食。
-
消乳丸
处方:香附(炒)30克甘草(炙)15克陈皮(去白)15克缩砂仁30克神曲(炒)30克麦蘖(炒)30克制法:上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绿豆大。摘录:《婴童百问》卷七《婴童百问》卷六:方名:消乳丸组成:香附(炒)1两,甘草(炙)半两,陈皮半两,缩砂仁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
-
一炁丹
处方:人参制附子各等分制法:炼白蜜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益气温阳。治脾肾虚寒,不时易泻,腹痛阳痿,怯寒神疲。《疡医雅言丹药集方》方之一炁丹:方名:一炁丹组成:汞1两,朱砂3钱,消石2两,硼砂3钱,白矾3两,信3分,戎盐2两。主治:《医学集成》卷二方之一炁丹治关格脉细挟冷者。制备方法:上为末。
-
颈部瘘管及囊肿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颈部瘘管是由于第2或第3腮裂闭合不全所引起,囊肿则是由于腮裂膜残留所引起。囊肿多在儿童期或成人期发现,常为两侧性,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下。2、病理变化支气管囊肿常由鳞状上皮所覆盖,其中可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间或为呼吸道带纤毛的上皮样细胞所覆盖。
-
利咽解毒汤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利咽解毒汤:处方:山豆根麦冬各3克牛子(炒)玄参桔梗各2.1克甘草0.6克防风1.5克绿豆49粒功能主治:治咽喉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痘疹传心录》卷十九:组成:山豆根5分,麦门冬1钱5分(去心),牛蒡子1钱(炒,研),元参1钱,桔梗1钱,防风7分,甘草5分(生)。
-
化癖千锤膏
处方:皮消(提过明净者)6两,川椒(去目)6两,萆麻仁(去壳)6两,黄香(即拔过松香)3斤,绿豆半斤。功能主治:小儿大人内有积块,发热口臭。3日1换,可除病根。注意:忌食苦菜、豆腐、香椿、王瓜、茄子、鸡、鱼、醋、猪头肉。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
敷药散
《慈椿光绪医方选议》:敷药散:处方:绿豆30克蝉蜕3克荆芥穗9克泽兰9克秦皮6克夏枯草6克连翘9克白芷9克蔓荆子9克制法:上药共研细面。主治丹毒,痈肿。摘录:《慈椿光绪医方选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敷药散组成:绿豆1两,蝉蜕1钱,荆芥穗3钱,泽兰3钱,秦皮2钱,夏枯草2钱,连翘3钱,白芷3钱,蔓荆子3钱。
-
颈部胸腺囊肿
症状体征:大多为先天性,系胸舌咽管、胸腺导管或腮裂的残余,少数为后天性,由炎症或Hassall小体的囊性新生物演变而成。少数患者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呼吸疼痛和脊柱麻痹。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好发部位及无痛性囊肿,其中病理组织内囊壁见残余的胸腺组织和特征性Hassall小体及胆固醇结晶可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