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痔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连滞经久,差而复发,故名久痔。”多因脏腑久积热毒,流注于大肠而致。并谓“诸痔皆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而成。其证见肛门部位搔痒,肿胀,或发生疮瘘,间下脓血,经久不愈者,或愈后复作。
-
朐痒
朐痒病证名。肛门部瘙痒。《五十二病方》:“朐痒:痔,痔者其直(直肠肛门部)旁有小空(孔),空兑兑然出,时从其空出有白虫,其直痛,燖然类辛状……”痔、瘘与蛲虫等均可引致肛门部位之瘙痒、刺痛与灼热感。
-
黑痔丹
别名:引痔丹处方:白矾2两,蟾酥4钱,轻粉4钱,信石1两。制法:上为细末,入锅内,上用大瓷碗盖住,醋调,炭灰封固四周,火炼二时,候冷取出为末。功能主治:枯痔,引痔。用法用量:唾津调涂痔上,每日温水洗3日,涂3次。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
羊奶痔
概述:羊奶痔为病名。证见肛门周围生痔,痔内结有血块,时时痛痒,表面柔软而内坚硬者。《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内硬,头小根大,时作痒痛。”治疗:治宜活血化瘀,软坚之剂,内服可用化肉膏。治宜化肉膏(桑枝灰、麻梗灰、广石灰、威灵仙、川乌、草乌、野芋头、生半夏、巴豆),再以生肌散收口。相当于血栓性外痔。
-
激光烧灼法
激光烧灼法是痔疮激光疗法之一。手术方法:病人取侧卧位或截石位,消毒肛门周围皮肤以及肛门内的肛管和直肠下段,局麻扩肛,充分暴露痔核,用止血钳将准备烧灼的痔核夹住提起,用弯止血钳沿肛门纵行方向夹住痔核的基底部,用盐水纱布保护钳下的健康组织,随后接通激光电源,开动吸烟器,将电源调至180~
-
圣方痔药
《续本事》卷七:组成:白矾半两,血俞(即蛞蝓)半两,石竹(即瞿麦)半两,胡椒20粒。主治:痔疾。用法用量:五更时用不语津调敷痔头上。制备方法:上用瓦灌盛,泥固济,猛火煅通红,取出去泥用药,细研为末。
-
结缔组织性外痔
定义:结缔组织性外痔是指肛门缘皮肤(皱襞)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结缔组织性外痔中医称为鸡冠痔(analskintag)、珊瑚痔。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是指生于肛管齿线以下,以肛门异物感或肿痛为主要表现的痔。包括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其临床特点是肛门坠胀、疼痛、异物感。
-
明矾压缩疗法
明矾压缩疗法医疗技术名。枯痔法发展提高之一种新疗法。其疗法于肛门部消毒并局部麻醉下,于痔核内注入8-10%明矾液,继则以血管钳将痔压缩成为薄片,以促进其迅速萎缩、凝固、坏死而脱落。
-
熨痔法
熨痔法外治法之一。指用药物煨热熨痔以止痛之方法。出《五十二病方》。《外台秘要》卷二六:“必效疗痔法,痔出头,或痛不堪忍方:取枳实、煻灰中煨之,及热熨病上,尽七枚痛立定。发即熨之,永除也。”现今临床已较少用。
-
落痔膏
处方:灰苋灰2斗,纯白炭灰1斗。功能主治:一十三般痔。却用风化石灰,入细绢罗子内罗过3-5度,临时旋将汁少许,调风化石少许。篦子挑药点痔头,少时拭去又点,数度,如黑色,其痔自焦落,更看落后里面,以石榴子内平,便用盐汤洗,不得出风,后用封疮木槿散。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
-
沉痔
沉痔病名。经久不愈之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肾脉,……微涩为不月沉痔。”沉痔,为痔之沉滞不已者。类似久痔,参见久痔条。证治参痔条。
-
如神千金方
《外科发挥》卷七:组成:好信石(色黄明者)3钱(打如豆大),明白矾1两(为末),好黄丹(水飞,炒变色)5钱,蝎梢7个(净洗,瓦上焙干,研末),草乌(紧实光滑者,去皮,生研末)1钱。主治:痔漏。用法用量:如欲敷药,先煎甘草汤,或葱椒煎汤,洗净患处,然后用生麻油调前药,以鹅毛扫药痔上,每日敷药3次。
-
枯痔疔
处方:红砒、明矾、朱砂、雄黄、没药。②米饭(干米计算)8份(煮成糊状)。用法用量:在距齿线上0.3-0.5厘米处,沿肠壁纵轴成25°-35°方向旋转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1般深约1厘米,插钉多少,按痔核大小而定,1般每痔1次插4-6根,间距0.3-0.5厘米,应使钉外露1毫米,才能保持固定和防止插口出血。摘录:《中医外科学》
-
樱桃痔
樱桃痔病名。指肛门内生有息肉或痔核,且状如樱桃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形如樱桃。”症见肛门部有小肉垂下,甚痒。相当于直肠息肉或脱出的痔核。证治可参见息肉痔及痔条。
-
血攻痔
血攻痔为病名。指痔疮出血明显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七:“血攻痔即血出。”内痔为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的痔。内痔的症状为患部有紫红色块状物突出,伴肛门部不适感,常有便血。根据痔核大小,脱出程度,能否还纳及还纳难易分为三期。治疗宜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疏风利湿,可选用槐角丸。
-
护痔药
别名:护痔散处方:白及、大黄、黄柏、苦参、寒水石、绿豆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枯痔时,护痔外好肉。主痔疮。用法用量:护痔散(《洞天奥旨》卷十五)。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
洗痔枳壳汤
处方:枳壳60克癞虾蟆草(一名荔枝草)60克功能主治:缩痔消肿。治痔疮肿痛,肛门下坠。摘录:《外科正宗》卷三《外科正宗》卷八:方名:洗痔枳壳汤组成:枳壳2两,癞虾蟆草(一名荔枝草,四季常有,面青背白麻纹累累者是)2两。用法用量:河水3大碗,同上2味煎数滚,先熏后洗,良久再将汤煎热熏洗。
-
鼠尾痔
鼠尾痔病名。指形若鼠尾的痔疾。见《外科正宗》。即无明症状的外痔或赘皮痔。因该病轻浅,且对患者无太大影响,故通常勿须治疗。
-
痔疮结扎疗法
痔疮结扎疗法是以丝线、肠线或乳胶环结扎痔的基底部,使痔发生缺血性坏死,继而脱落,疮面愈合,达到治愈痔疮的一种方法。结扎疗法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比较普遍使用的疗法有:单纯结扎法、胶圈套扎法、贯穿结扎法、外切内扎法、外剥内扎法、结扎加注射法等。
-
内痔·气滞血瘀证
定义:内痔·气滞血瘀证(internalhemorrhoidwithpattern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舌苔白或黄,脉弦细涩为常见症的内痔证候。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
唤肠散
处方:草乌(生)1个,白姜1指大,白矾1钱(飞)。制法:上为末,加乳香1钱研匀。功能主治:诸痔。用法用量:每用半钱,葱涎调,涂于肛门内。不久,其痔自取落。注意:外痔不用。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五
-
水黾
《*辞典》:水黾: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uǐMiǎn别名:水马(《本草拾遗》),水爬虫(《纲目》),婆子(《东医宝鉴》),水和尚,水豆油(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单眼退化;栖于水上,能跳跃,捕食其他小虫。性味:《本草抬遗》:有毒。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痔。三日连三服。久痔脓血者,二、三十服。
-
气壮痔
气壮痔为病名。指由于情绪激动而发之痔者。该痔多因患者情绪刺激,或起居不慎等情绪波动而诱发。或遇劳苦气怒酒色过度所致者。《外科大成》卷二:“…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发则肿胀,形若核桃,坚硬如石,俟气消毒散则平复如初,惟戒气怒,不须医治。”常见于单纯肛漏并发感染者。
-
活人事证药方
《活人事证药方》综合性医书。本书主要论述诸风、诸气、伤寒、虚劳、妇人、疮疡、小儿等共20门的各种病证,叙述其辨证和治疗,并验之以临证案例。作者自称每门病证所述诸方“各有事件引证,皆可取信于人。”全书选方颇多,其中有一些较有价值的方药,如取痔用砒、矾、草乌、蝎梢等外治,是历史上较早的枯痔疗法。
-
护痔膏
处方:白及3钱,石膏3钱,黄连3钱,冰片2分,麝香2分。制法:上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功能主治:枯痔时保护四旁好肉。主用法用量:《张氏医通》本方用法:为细末,鸡子清入白蜜少许,调成膏。护四旁好肉,方上枯痔散。如痔旁肌肉坚者,不必用此。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
木槿散
《魏氏家藏方》卷七:别名:木槿膏组成:木槿花(阴干)。功效:封疮口。主治:干痔。暑疖肿毒。用法用量:敷疮口,其疮自合。一方用叶,烂研,罨痔上。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木槿膏(《仙拈集》卷四)。
-
枳根皮
《*辞典》:枳根皮: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ZhǐGēnP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枸橘条。化学成份:根含柠檬苦素、印度榅桲素、邪蒿素、β-谷甾醇、枸橘素。功能主治:治齿痛,痔疾,便血。①《药性论》:根浸酒,煎含,治齿痛。③《本草图经》:治大便下血。
-
中医肛肠病学
历来为中医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后代有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肛肠病学更得到迅速发展,已独立为一门系统的临床医学学科。中医肛肠病学的研究内容:中医肛肠病学主要研究痔、肛隐窝炎、肛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脱肛、直肠息肉及肛管直肠癌等肛门直肠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
-
驼粪熏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驼粪熏方组成:驼粪不拘多少。用法用量:阴干,不得见日,用慢火煨成烟熏,候痒甚,别用下方煠洗。附注:治痔淋渫方:恶实不拘多少,淘去浮者,每用一两,以水二碗浓煎,乘热熏之,候通手淋渫。
-
虫痔
虫痔为病名。肛门痔而兼有蛲虫感染者。《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疡科选粹》卷五:“侵淫淫烂,岁积月累,蚀肠穿穴者为虫痔。”宜服蝟皮丸或黑玉丹。相当于痔疮病人兼染蛲虫者。外用杀蛲虫之剂。
-
倍香膏
《朱氏集验方》卷六处方五倍子(烧存性)、乳香少许,降真香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用津液调少许,搽痔上。
-
神应黑玉丹
处方:刺皮十六两,猪悬蹄一百只,牛角腮十二两,槐角六两,雷圆、脂麻,各四两;上碎用,瓮罐内烧存性,碾为细末,入乳香二两,麝香八钱,研令和匀,用酒打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久新肠风痔俈,着床头,痛不可忍者,服此药不过三、四次,便见功效。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落痔汤
别名:起痔汤(《张氏医通》卷十四)。处方:黄连黄柏黄芩大黄防风荆芥栀子槐角苦参甘草各30克朴消15克功能主治:治痔疮。用法用量:上药分作三服,用水煎洗。待痔落之后,搽生肌散。
-
鹤顶红
处方:杏仁5分,轻粉5分,银朱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杨梅疮及鸡冠痔。用法用量:鹅胆汁调点。痔干,以唾津润湿,干掺,痔潮,干搽。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四
-
矾消散
处方:朴消、白矾、五倍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痔疾痛不可忍。用法用量:以朴消先煎汤熏,候温即洗,用绵帛渗干,却以水调2药末为膏,涂痔上。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
-
担肠痔
担肠痔病名。痔之横于肛门部位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痔横在肛门。”见于肛裂,或混合痔者,证治参见肛裂条等。
-
激光切割法
激光切割法是痔疮激光疗法之一。因此,手术时可将切除、止血、缝合一次完成,简化了操作程序,与外科切除术相比,相对缩短了手术时间,痛苦也较轻。具体手术方法: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肛门松弛麻醉,用弯形血管钳与肠成纵轴方向夹住内痔底部。用激光刀沿血管钳上切割痔组织,直至伤面呈黑色焦痂为止。
-
脉痔
肛门痔之一种。①《五十二病方》。有“脉者”,释为脉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肛边生疮,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相当于肛裂。②又《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集验方》,《医心方》卷七引《龙门方》云:“五痔中均有脉痔。”
-
神散元珍丹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方名:神散元珍丹组成:明矾(煅熟存性,不碎)如绿豆大。主治:痔疾。用法用量:以桂圆肉包之,日服1粒。治痔以手搓之。虽重症服之,100日断根。
-
上马散
《普济方》卷二九五引《杨氏家藏方》:方名:上马散组成:朴消、薄荷、荆芥、枳壳、莲房各等分。主治:五种痔疾初起,痛不可行坐者。用法用量:每服用1两,水3升,煎30-50遍,熏洗痔上。未效,再用即愈。
-
外痔·脾虚气陷证
定义:外痔·脾虚气陷证(externalhemorrhoidwithpatternofspleendeficiencyandqisinking),脾虚气陷,以肛缘肿物隆起,肛门坠胀,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外痔证候。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包括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详见外痔条。
-
洗痔汤
《杏苑》卷八:方名:洗痔汤组成:枳壳5钱,朴消3钱5分,薄荷5钱,干莲房1两,荆芥1两。主治:痔疾疼痛。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绛囊撮要》:方名:洗痔汤组成:枳壳2两,天名精(一名地菘)2两。主治:肛门肿痛,下坠,无论新久。用法用量:以河水3瓢,煎数滚,先熏后洗。
-
青蛙丸
《直指》卷二十三:方名:青蛙丸组成:青色蛙1个(长脚者,烧存性)。用法用量:每服15丸,先空心吃饭2匙,次以胡桃肉切细煎汤,调枳壳散送下。若产妇发痔,里急作痛,用黑豆100粒,陈米1合,夹煎汤送下,亦先吃饭2匙。制备方法:上为末,雪糕为丸,如梧桐子大。
-
五物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组成:莨菪子2两,白矾1两(通明者半两,生用半两,铁器内盛,慢火煅过),硼砂1分,牙消1分(4味1处先碾碎),朴消5两(同前4味1处碾)。用法用量:上用百沸汤1大碗,药末5钱匕浸,熏洗痔痛处,食后、夜卧用。先以衣覆护,只留痔疮处。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五物汤。
-
蒜垢灸
蒜垢灸为间接灸之一种。《类经图翼·卷十一》:“凡痔肿大热盛者,先以槐柳枝煎汤乘热熏洗过后,用壮盛男子篦下头垢,捏成小饼,约厚一分,置痔上;又切独蒜片厚如钱者,置垢上,用艾灸二七壮或三七壮,无不消散。”
-
血痔
为肛门痔之一种。《五十二病方》:“血(月寺)(痔),以溺熟煮一牡鼠以气熨。”又名血箭。《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因便而清血随出者血痔也。”即有明显便血症状的内痔。治疗宜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疏风利湿,可选用槐角丸。
-
盘肠痔
盘肠痔病名。指痔疮盘肠而生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系由气血虚损,湿热侵入大肠所致。表现为直肠脱出二三寸,其痔核如棉子大,环聚而生,周围肿痛溃脓,甚或整个阴部亦肿,过劳易发,治疗内宜清热利湿凉血排脓,服金蚣丸、中九丸。外可用麻凉膏消肿止痛。
-
翻花痔
翻花痔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本病因患痔夹感热毒,气血壅滞所致。症见肛肠痔脱出,其形如翻花状,肉色紫黑,痛流血水。出血者:治宜凉血解毒。内服犀角地黄汤;脱出者:可补益升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外治用荆芥、防风、朴硝煎汤熏洗,或配合擦万忆膏及结扎疗法;热毒炽盛者可服中黄丸。相当于三期环状内痔。
-
贯穿结扎法
贯穿结扎法痔疮结扎疗法的一种。贯穿结扎法操作方法:局麻或腰俞麻醉后以O.1%新洁尔灭棉球清洁肛管及直肠下段,再用双手食指扩肛,使痔核暴露。将已贯穿痔核的双线交叉放置,并用剪刀沿齿线剪一浅表裂缝,再分端进行“8”字形结扎或作“回”字形结扎。结扎完毕后,用弯血管钳挤压被结扎的痔核。
-
枯痔宽肠方
处方:大黄(湿纸煨)1两,枳壳(去瓤,炒)1两,当归(酒洗)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宽大肠,使大便软滑,不与痔相碍。用法用量:每服30丸,好酒或白汤吞下。摘录:《济阳纲目》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