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鬲
罗鬲膈的俗名。《伤科补要》:“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鬲。”
-
鸡模眼
鸡模眼病名。视力弱或夜暮视力减退之病证。①系指夜间视物模糊的病证。即雀目之俗称。②《青囊真秘》卷一:“俗名近视眼是也。”证治参见各有关条。
-
(疒颓)葫芦
(疒颓)葫芦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子宫脱垂的俗名。详见子宫脱垂条。
-
脱力黄
脱力黄为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力役人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脱力黄与因虫食所致之黄胖病不同。证见黄胖而好食易饥,怠惰无力。治宜双砂丸、伐木丸加味。
-
食喉
食喉解剖名词,即咽。《喉风论》:“咽通地气,饮食之道也,俗名食喉。”详参咽条。
-
缺盆骨
缺盆骨即柱骨。柱骨为人体骨骼名。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载:“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
茄子疾
茄子疾病名。见《证治准绳·女科》。属阴挺范畴。指阴道中突出一物如茄子,故俗名茄子疾。参见阴挺条。
-
臁胫骨
臁胫骨骨名。即胻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胻骨,即膝下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
-
冷呃
冷呃病证名。吸入冷气即发呃逆之证。见《张氏医通·呃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故人有寻常并无疾病,或一张口而寒气相袭,立时发呃者,俗名之曰冷呃。”参见呃逆条。
-
肩胛
肩胛即肩髆。肩髆即肩膊。《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循肩髆内。”肩膊为人体部位名。又作肩胛骨的别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附于脊背,成片如翅者,名肩胛,亦名肩髆,俗名锨板子骨。
-
疮痨
疮痨病名。①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蜣螂蛀。类似指骨结核。参见蜣螂蛀条。②指因久患疮疡致使人体正气虚衰,出现痨损症状者,俗名疮痨。
-
穿拐毒
穿拐毒病名。指附骨疽生于外踝部位者。见《疡科心得集》卷中。书中有:“外踝疽即脚拐毒,俗名穿拐毒,属足三阳经脉络也。”参见附骨疽条。
-
背包生
背包生病证名。指产儿脐带绕颈。《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转身时,偶然脐肠盘于项上,牵系不能即下者,俗名背包生。亦宜推入,轻轻拔去,然后用力。”详碍产条。
-
血盆骨
血盆骨锁子骨的别名。出自《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柱骨为人体骨骼名。柱骨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
嗌疽
嗌疽病名。系指咽喉生疽之病证。《罗氏会约医镜》卷七:“有嗌疽,俗名走马喉痹。”为喉痹的一种。详见走马喉痹条。
-
拄骨
拄骨解剖结构名。又名锁子骨、缺盆骨、(骨舌)骨。即锁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
锁子骨
锁子骨即柱骨。柱骨为人体骨骼名。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载:“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
尾骶骨
尾骶骨为人体部位名。古称尻骨。即骶骨与尾骨的合称。《医宗金鉴》:“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日八谬,其末节名日尾闾,一名骶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俗名尾椿。”
-
尾椿
尾骶骨为人体部位名。即骶骨与尾骨的合称。《医宗金鉴》:“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日八谬,其末节名日尾闾,一名骶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俗名尾椿。”
-
饮瘥
饮瘥病名。心瘥的俗称。《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详心瘥条。
-
哑惊
哑惊病证名。惊风之一。《许氏幼科七种》:小儿惊风发搐“壮热痰涌,抽掣无声者,俗名哑惊。”用羚羊钩藤汤、琥珀抱龙丸。
-
吞口
吞口人体部位名。即肩解的俗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其臼含纳臑骨上端。其处名肩解……俗名吞口。”
-
漱经
漱经病证名。张蕃之《生生要旨》:“妊娠阴阳失和,胎气不安,以致腹中作痛,时有漏下,俗名漏胎,又名漱经。宜名漱经。宜胶艾汤主之。”详胎漏条。
-
食瘥
食瘥病名。食入易消之证,类似消中。《证治准绳·杂病》:“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参见消中、中消、心瘥条。
-
声散
声散病名。《脉因证治》卷下:“咳而声嘶破,俗名声散也。”也即音嘶不清、发声不彰的病证。参见音嘶条。
-
乳膨
乳膨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十一。因失儿或断奶,无子饮乳汁,致乳汁蓄积,蒸乳而发寒热作痛者,俗名乳膨。可用炒麦芽一两,水煎频饮。乳退后,胀热自除。
-
裂浆
裂浆产科学名词。指产期未到而先破水,以致难产者。毛希蒙《大生全书》:“产期未到,恶露先下,以致水干难生,俗名裂浆。”
-
肱
肱(gōng工)①指上臂。从肘到肩的部分。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③指胳膊。即从肩到腕的部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自肩下至腕,一名肱,俗名肐膊。”
-
胳肢窝
胳肢窝即腋窝。《伤科补要》:“腋者,肩之下胁之上际,俗名肐(胳)肢窝。”
-
旋台骨
旋台骨又名颈骨、天柱骨、大椎骨等。即颈椎之第四、五、六节。《医宗金鉴》:“旋台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参见颈骨:颈骨俗称天柱骨。头在上为天,颈椎为头之支柱,因名。《医宗金鉴》:“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一说指旋台骨。
-
垢胎
垢胎指孕后仍按月行经而产子者。《本草纲目·论月水》:“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即激经。详该条。
-
缠骨
缠骨骨名。桡骨的俗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臂骨者……其在上而形体短细者为辅骨者,俗名缠骨。”
-
白缠喉
白缠喉为病名。白喉早期的名称,俗呼白菌。《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重楼玉钥》卷上:“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所以,在临床上应从速诊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