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药条辨
清·郑奋杨撰。刊于1901年。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著。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进行了整理和补注,改名《增订伪药条辨》,内容更加充实。现存1928、1959年铅印本。
-
郑肖岩
郑肖岩(1848-1920年)晚清医家。祖德辉,父景陶,均业医。诊脉处方,每洞见癥结。对药物产地、新陈、采收、炮制,均有研究,积四十年行医辨药经验。后由曹炳章撰序、分类、增补订正,成《增订伪药条辨》四卷(1928年)。又取《鼠疫汇编》,厘为八篇,并附个人治验,更名《鼠疫约编》(1901年)刊行。
-
白参
概述:白参为中药名,出自《增订伪药条辨》,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人参商品之一种。入脾、肺经。2.治肺虚气短喘促,脾虚食少、倦怠,反胃,久泻,肾虚阳痿,尿频,脱肛;反藜芦,畏五灵脂。化学成分:根含皂苷水解后主要产生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前两类皂苷是人参的有效成分,后一类皂苷的生理活性不强。
-
人参叶
概述:人参叶为中药名,又名参叶。性味归经:苦、甘,平。治体虚气弱,气短神疲,头昏,心悸健忘,失眠,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迁延性肝炎。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g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及人参皂苷Rb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摇匀,即得。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
红参
2.治肺虚气短喘促,脾虚食少、倦怠,反胃,久泻,肾虚阳痿,尿频,脱肛。反藜芦,畏五灵脂。人参有抗应激作用,能提高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如温度或气压的过高、过低,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微生物,放射线或移植癌等)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的正性作用。人参皂苷有促性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
艾片
经压榨去油,炼成块状结晶,再劈削成颗粒状或片状,即为艾片。化学成分:天然品成分是右旋龙脑,常夹杂有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类和齐墩果酸、麦珠子酸(Alphitolicaeid)、积雪草酸(Asiaticacid)、龙脑香醇酮(Dipterocarpol)、龙脑香二醇酮(Dryobalanone)、古柯二醇(Erythrodiol)等三萜类的杂质。
-
苦石莲
《*辞典》:苦石莲:出处:《增订伪药条辨》拼音名:KǔSh Li n别名:石莲子(《生草药性备要》),老鸦枕头(《药材资料汇编》),土石莲子、青蛇子(《南宁市药物志》),猫儿核(《广西中药志》),广石莲子(《四川中药志》)。雄蕊10,不等长,花丝分离,下部密被柔毛,花药丁字着生;治哕逆不止。煎水洗头癞。
-
土石莲子
概述:土石莲子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的苦石莲之别名。别名:老鸦枕头、土石莲子、猫儿核、广石莲子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南蛇竻CaesalpiniaminaxHance的种子。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散瘀止痛。治风热感冒,痢疾,膀胱炎,淋病,白浊,尿血,梦遗,哕逆,痈肿,疮癣,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广石莲子
概述:广石莲子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的苦石莲之别名。别名:老鸦枕头、土石莲子、猫儿核、广石莲子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南蛇竻CaesalpiniaminaxHance的种子。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散瘀止痛。治风热感冒,痢疾,膀胱炎,淋病,白浊,尿血,梦遗,哕逆,痈肿,疮癣,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老鸦枕头
概述:老鸦枕头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的苦石莲之别名。别名:老鸦枕头、土石莲子、猫儿核、广石莲子。主产云南、广西。性味:苦,凉。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化湿,散瘀止痛。主治风热感冒,痢疾,膀胱炎,淋病,白浊,尿血,梦遗,哕逆,痈肿,疮癣,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沙苑子
入肝、肾经。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沙苑子具有补肝益肾,固精明目的功效:治虚损劳乏,腰膝酸软,头晕,目花,遗精,早泄,尿频,遗尿。鉴别: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性味与归经:甘,温。
-
胆星
《*辞典》:胆星:出处:《纲目》拼音名:DǎnXīnɡ别名:胆南星(《本草选旨》)来源:为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性味:①《本草正》:味苦,性凉。②《本草汇言》:治小儿惊风惊痰,四肢抽搐,大人气虚内热,热郁生痰。③《药品化义》:主治一切中风、风痫、惊风,头风、眩晕,老年神呆,小儿发搐,产后怔忡。
-
西参
概述:西参为中药名,出自《增订伪药条辨》,即《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西洋参的别名。主产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功在补肺阴,降虚火,养胃生津。主治肺虚久咳,咯血;热病伤阴,咽干口渴。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皂苷水解后产物主要是人参二醇、并有人参三醇及齐墩果酸)。
-
西黄
概述:西黄为中药名,出自《增订伪药条辨》,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牛黄之处方名。性味归经:苦、甘,凉。入心、肝经。①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热痰壅盛。②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毒。药理作用:牛黄给动物口服,用抗惊厥、镇静作用,并能解热、抗炎及刺激肠蠕动,起通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