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叶狗尾草
别名:涩船草来源:禾本科棕叶狗尾草Setariapalmifolia(Koen)Stapf,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华南、西南。功能主治:主治脱肛、子宫下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解剖学姿势
-
趾平
趾平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足背,各跖趾关节部。左右计10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一般直刺0.1~0.3寸;可灸。
-
跟平
跟平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足跟部小腿三头肌腱上,内外踝高点连线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鬟角
鬟角为曲周的俗称。曲隅又称曲角、曲周,俗称鬓角。位于额角外下方,耳前上方的发际呈弯曲下垂的部分。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所过。
-
唇下纵
唇下纵病状名。口唇肌肉松弛下垂的症状,多为脾虚或脾位下移的表现。《灵枢·本脏》:“唇下纵者,脾下。”
-
纠下垂
纠下垂为经外奇穴名。位于解溪穴上2寸,胫骨外缘,仰卧取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下肢瘫痪等。直刺0.5~1.0寸。
-
头项软
头项软(flaccidityofneck)是指以小儿头项软弱下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维宫
维宫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下腹部,髂前上棘内下方,维道穴下1寸处;或于维道穴向内斜下2寸处取穴。主治子宫下垂。一般沿腹股沟韧带斜刺1.5~2.0寸;可灸。
-
头角
头角为人体部位名。即额角。指前发际在左、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之角。《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
-
升剂
升剂为中药学名词。用升提的药物组成,具有补益升举中气作用的方剂。如因气虚而脱肛或子宫下垂,用补中益气汤。
-
垂腴
垂腴(yú俞)指脂肪丰厚而下垂。《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
-
肱中
肱中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上臂屈侧正中线,腋前皱襞下4.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上肢瘫痪、抬肩困难、腕下垂。一般直刺0.5~1.0寸。
-
上臂围
上臂围(bicepscircumference;BC)是指上肢自然下垂,上臂中点(肱二头肌最突出部)水平的围周长。
-
BC
上臂围(bicepscircumference;BC)是指上肢自然下垂,上臂中点(肱二头肌最突出部)水平的围周长。
-
双头痔
双头痔为病名。肛门周围之皮肉赘物。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症见肛周皮赘下垂,自觉瘙痒。其形若鼠乳状,大小不一。宜驱风止痒,可服秦艽羌活汤,或手术治疗。必要时可选手术切除。即赘皮外痔。
-
鬓脚
鬓脚亦作鬓角,位于耳前方鬓发下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