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症诊疗规范(2020年版)
2.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为常见。临床上表现为阳性症状群、阴性症状群、意志行为异常。以氯氮平和奥氮平多见。紧张症可能发生于一些特定的精神障碍,包括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神经发育障碍,也可能由一些精神活性物质或药物诱发。
-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
基本信息:《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14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6号)印发。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尸解脑标本研究,发现在纹状体部位有D2受体数目增加,以后又进一步发现D2受体数目的多少与生前精神症状评定中的阳性症状有明显相关,与阴性症状未发现相关。躁狂症,躁狂发作: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观上可以与躁狂病人相似,两者的情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4周肌注1次;
-
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
④症状评定:评估躁狂常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锂盐的剂量要通过监测血锂进行调整。Coryell等(1990)认为慢性化是本病预后的指征,不论是分裂躁狂型或分裂抑郁型。相关药品:地塞米松、氧、氯丙嗪、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相关检查:催乳素、单胺氧化酶
-
分裂情感性障碍
④症状评定:评估躁狂常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锂盐的剂量要通过监测血锂进行调整。Coryell等(1990)认为慢性化是本病预后的指征,不论是分裂躁狂型或分裂抑郁型。相关药品:地塞米松、氧、氯丙嗪、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相关检查:催乳素、单胺氧化酶
-
分裂情感性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有一些患者可在典型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之间插入1~五、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该病的治疗原则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一致,应针对主要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帕利哌酮等)、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或抗抑郁药(如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
-
产褥期精神病
产后精神病2类:产后忧郁症: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是指产后7天内出现一过性哭泣或忧郁状态,其发病率3.5%~表现出对新生儿强迫性担心或对新生儿厌恶,甚至有杀婴的想法存在。②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特别适应产后抑郁症的检测。围生保健工作者应掌握孕产妇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护理技能。
-
染色体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atd角过大。(1)情感型:以不同程度的情绪改变为主,或兴奋高涨,或抑郁低落,类似躁狂抑郁症状群。Klinefelter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伴发精神障碍由于本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并无特异性,常以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面貌出现,且有些患者的躯体症状并不明显,加上医生缺乏这方面认识,误诊情况也常发生;
-
产后精神病
产后精神病2类:产后忧郁症: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是指产后7天内出现一过性哭泣或忧郁状态,其发病率3.5%~表现出对新生儿强迫性担心或对新生儿厌恶,甚至有杀婴的想法存在。②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特别适应产后抑郁症的检测。围生保健工作者应掌握孕产妇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护理技能。
-
分裂型障碍
偶见类似精神病性的思维障碍与知觉障碍短暂性发作,患者可出现明显错觉、听幻觉或其他幻觉,但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满足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的诊断需求。③人际关系差,倾向于社会退缩;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为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患者情感淡漠、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多起病于18岁之前。
-
儿童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为氯丙嗪、氯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和氯氮平等,显效率50%~(4)感知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碍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为特征,可有幻视、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想性幻觉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尤以少年患儿为常见。
-
分裂型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为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患者情感淡漠、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多起病于18岁之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对阴性症状、情绪症状及认知症状的改善有帮助。可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
-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概述:感应性妄想性精神障碍即感应性精神病(inducedpsychosis),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并明显妨碍病人的社会功能,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长期相处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或夫妻和师生等。4.病程多为慢性,感应性妄想性障碍患者与原发者分开后,症状有缓解趋势。
-
感应性精神障碍
概述:感应性妄想性精神障碍即感应性精神病(inducedpsychosis),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并明显妨碍病人的社会功能,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长期相处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或夫妻和师生等。4.病程多为慢性,感应性妄想性障碍患者与原发者分开后,症状有缓解趋势。
-
感应性精神病
概述:感应性妄想性精神障碍即感应性精神病(inducedpsychosis),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并明显妨碍病人的社会功能,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长期相处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或夫妻和师生等。4.病程多为慢性,感应性妄想性障碍患者与原发者分开后,症状有缓解趋势。
-
妄想性障碍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有效剂量范围(小剂量起始)表分类及药名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抗胆碱作用锥体外系症状剂量范围(mg/d)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高高中中25~②对阴性症状作用微小。⑤药物对患者工作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5)体重增加: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偏执性精神障碍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有效剂量范围(小剂量起始)表分类及药名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抗胆碱作用锥体外系症状剂量范围(mg/d)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高高中中25~②对阴性症状作用微小。⑤药物对患者工作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5)体重增加: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分裂样人格,而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对分裂样人格患者持续观察15—20年后,极少有变为精神分裂症的,分裂样人格的血清中也并无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患特征。(3)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
MMPI
操作名称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适应症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年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3)F量表:指诈病分,有64项,高分者多系孤独,低分一般较为合群。2.临床量表(1)疑病(HS):高分者表示有疑病倾向。此图形反映出精神分裂症病人常有的多疑、不信任、退缩、情感淡漠、思维紊乱、妄想、脱离现实等特点。
-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操作名称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适应症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年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3)F量表:指诈病分,有64项,高分者多系孤独,低分一般较为合群。2.临床量表(1)疑病(HS):高分者表示有疑病倾向。此图形反映出精神分裂症病人常有的多疑、不信任、退缩、情感淡漠、思维紊乱、妄想、脱离现实等特点。
-
联想障碍
鉴别诊断:(一)精神分裂症联想松散、思维破裂、接触性离题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思维不连贯极少出现,除思维障碍外还伴有感知障碍、情感障碍及意志行为异常。(二)器质性脑损害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思维不连贯相对较多,此时常伴有意识障碍。
-
病理优势情感
3.情绪低落或抑郁: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均可出现。惊恐发作是指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的紧张、恐惧、濒临死亡,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震颤等。
-
偏执状态
疾病别名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psychosis疾病代码ICD:F20.0疾病分类精神科症状体征起病多徐缓,主要是妄想的发展。本病多发于中年患者,除占优势的固定妄想外,无精神分裂症的思维凌乱、情感平淡和意向缺乏等症状,可伴有幻听。2.与情感性障碍的鉴别较为容易,因偏执状态是较持续性的,社会功能保持相对较好。
-
幻觉
思维鸣响、思维回响、读心症:患者想到什么,就听到(幻听)说话声讲出他所想的东西,也就是幻听的内容就是患者当时所想的事,这就是思维鸣响。“喝水”!四、味幻觉(gustatoryhallucination)(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尝到令人讨厌的味道,如农药味、金属味或苦味等,多与被害妄想伴发,因而拒食,并可加深被害妄想。
-
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管理规范(试行)
: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6种重性精神疾病(详见附表1)的确诊病例。省级精防机构每年初收集汇总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精神卫生工作情况并填写报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于3月1日前录入系统。
-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
概述: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与精神障碍的共病(comorbidity)又称为共患障碍(co-occurringdisorders),指同时患有物质使用障碍及独立的精神障碍,即同一个体至少符合一种物质(酒精或药物)使用障碍和至少一种独立精神障碍的诊断。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共患焦虑障碍者,焦虑障碍的复发率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
致幻剂
拟精神病药物又称致幻剂(hallucinogen),是一类可产生情绪和感知觉障碍的药物。例如,致幻剂主要引起视觉范围的知觉改变,但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多为幻听。脑部受LSD影响最明显的细胞是缝际核。某些甲氧基本丙胺药物如2,5-H甲氧基一4一甲基本丙胺的代谢较慢,有效剂量较小,作用时间较久,可达24小时。
-
行为调节障碍
概述: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提出明确的目的,并为达到目的而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克服困难,坚持行动,最终完成任务,这一心理过程出现异常称行为调节障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嗜酒所致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病等。意志减退也可以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
麻痹性痴呆
疾病别名梅毒性脑膜脑炎,syphiliticmeningitis疾病代码ICD:F02.8*疾病分类精神科症状体征根据本病的病理变化,同时具有炎性和退行性改变的特征、病变损害的范围,以及进行性病程,其临床表现是复杂而多样的。麻痹性痴呆除了神经衰弱症状外,躯体可见异常,如瞳孔的变化,血液及脑脊液瓦氏反应和康氏试验阳性。
-
器质性精神障碍
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即症状性精神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即中毒性精神障碍)。Bleuler发现具有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症状的脑肿瘤患者,其家族中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患病率高于一般居民,认为肿瘤本身并不导致精神分裂症与躁郁症,是与脑肿瘤增强了遗传倾向的外显率有关。
-
行为模式障碍
病因病理病机:人格改变和人格障碍总起来说病因及机理未明,研究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家谱调查显示,人格异常亲属中人格异常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②临床上好幻想,暗示性强,自我为中心,情感肤浅,情绪不稳,言行举止表情动作具有戏剧性、表演性、夸张性、模仿性。
-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3年于美国约翰?蛋白质磷酸化可影响神经细胞内具有不同功能的一系列蛋白质。坎德尔发现,当海兔的吸盘受到一定的非伤害性刺激时会引起缩鳃反射;现已证明,刺激尾部是兴奋了中间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增强,而习惯化则与递质释放的减少以及由此引起的突触传递效能的降低有关。
-
拟精神病药物
拟精神病药物又称致幻剂(hallucinogen),是一类可产生情绪和感知觉障碍的药物。例如,致幻剂主要引起视觉范围的知觉改变,但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多为幻听。脑部受LSD影响最明显的细胞是缝际核。某些甲氧基本丙胺药物如2,5-H甲氧基一4一甲基本丙胺的代谢较慢,有效剂量较小,作用时间较久,可达24小时。
-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一、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常见的精神障碍共病:(一)抑郁障碍:美国一项对18岁或以上者的调查显示,一生中曾诊断过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共病物质使用障碍为24%;90%的个体患有人格障碍,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最常见。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共患焦虑障碍者,焦虑障碍的复发率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
溴哌醇
溴哌利多说明书:药品名称:溴哌利多英文名称:Bromperidol,Azurone别名:溴哌醇;Bromperidolum分类:神经系统药物抗精神、抗抑郁、抗焦虑症药物丁酰苯类药剂型:1.片剂:1mg,3mg,6mg;溴哌利多的不良反应:偶见血压下降、心悸、胸闷、肝功能障碍、皮疹、贫血、白细胞减少、月经异常、体重增加或减少等不良反应。
-
妄想性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妄想性障碍是以一种或一组相关的妄想为特点,病程持续至少3个月(通常更长),不伴有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等情绪症状,无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征症状(如持续的幻听、思维紊乱、阴性症状),但如果感知障碍(如幻觉)与妄想有关,仍可考虑本诊断。
-
共患障碍
概述: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与精神障碍的共病(comorbidity)又称为共患障碍(co-occurringdisorders),指同时患有物质使用障碍及独立的精神障碍,即同一个体至少符合一种物质(酒精或药物)使用障碍和至少一种独立精神障碍的诊断。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共患焦虑障碍者,焦虑障碍的复发率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
假性神经症型精神分裂症
假性神经症型指假性神经症型精神分裂症(pseudo-neurotic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时的强迫状态,与强迫性神经症或精神衰弱不同,强迫症状多种多样,且多变,内容荒谬,古怪;患者对症状的自知力不完整;不因之而感到痛苦,情感反应不鲜明,摆脱强迫性体验的要求不强烈。有时可伴有疑病观念和焦虑情绪。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两种病相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③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对于躁狂型患者可应用提盐配合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药物治疗;对于抑郁型患者可应用阿米替林配合兼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舒必利、泰尔登等治疗,必要时可采用ECT治疗。
-
溴哌利多
溴哌利多说明书:药品名称:溴哌利多英文名称:Bromperidol,Azurone别名:溴哌醇;Bromperidolum分类:神经系统药物抗精神、抗抑郁、抗焦虑症药物丁酰苯类药剂型:1.片剂:1mg,3mg,6mg;溴哌利多的不良反应:偶见血压下降、心悸、胸闷、肝功能障碍、皮疹、贫血、白细胞减少、月经异常、体重增加或减少等不良反应。
-
假性神经症型
假性神经症型指假性神经症型精神分裂症(pseudo-neurotic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时的强迫状态,与强迫性神经症或精神衰弱不同,强迫症状多种多样,且多变,内容荒谬,古怪;患者对症状的自知力不完整;不因之而感到痛苦,情感反应不鲜明,摆脱强迫性体验的要求不强烈。有时可伴有疑病观念和焦虑情绪。
-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疾病别名儿童多动症疾病分类精神科疾病概述注意缺陷是小学生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分心和注意缺乏。症状体征1、注意障碍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亢进。脑电图显示慢波增多,快波减少,在额叶导联最为明显。但需要注意抽动障碍患者约20%合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
意向障碍
4.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等均可出现类似行为。三、偷窃狂(一)偷窃偷窃多以生活需要为目的,偷窃物多有明确实用价值及经济价值,偷窃后有明显的逃避行为,常多结伴行窃。四、异食癖(一)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以出现异食行为,此外还有其他行为障碍和感知思维障碍,如幻觉、思维破裂等。
-
偏执狂
疾病别名:妄想症疾病代码:ICD:F20.0疾病分类:精神科概述:偏执狂(Paranoia)来源于两个希腊字,Para意指“在…1.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原发性妄想为主,内容既不系统而又荒诞,且往往牵连较广,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2.心因性妄想症本病是由于应激源长期存在或长时间处于困境中而诱发的症状。
-
偏执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分裂样精神病
分裂样精神病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是指症状和严重程度标准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唯独病程标准不到3个月,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如为反复发作,每次病程不到三个月即完全缓解,则诊断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只要其中一次超过3个月,则诊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上同精神分裂症。
-
诡辩型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狂信性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偏执型人格障碍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卤比醇
概述:氟哌啶醇是一种抗精神病药。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20ml,微温使溶解,放冷,加萘酚苯甲醇指示液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绿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8.氟哌啶醇可控制躁狂抑郁症的躁狂发作,但突然停药,有时会促使抑郁发作。也可肌内注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