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妄语
概述:妄语为症名。见《难经·十七难》。指语言错妄。病因病机:多由阳热亢盛,心神昏乱所致。症状:可见于外感热病热盛期,亦为癫狂病常见症状之一。《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篇》:“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黄帝内经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
大补心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大补心汤:处方:黄芩附子各3克甘草茯苓桂心各9克石膏半夏远志各12克生姜10克大枣20枚饴糖50克千地黄阿胶麦门冬各9克制法:上十四味,哎咀。功能主治:主虚损不足,心气虚弱,心悸,时或妄语,四肢乏力,面色不荣。附注:补心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
奸黄
概述:奸黄为病证名。辨证论治:《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奸黄者,是鬼黄变入奸黄也。面目遍身俱黄,言语失错,心神狂乱,诈奸黠如不患人,若不与漱,即口舌干燥,气喘者难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向明卧多,爱索鞋拟起,身体全冷,肉色苍黑,睡中啼泣,或狂言妄语,此是奸黄。”治用点烙法或内服茯神汤。
-
鬼禄
鬼禄为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悬命为经外奇穴名。位于口腔前庭,上唇之内侧,上唇系带中央。将上唇翻起取之。主治神识错乱、妄言妄语、小儿惊痫、癫狂等。一般直刺0.1~0.2寸,不留针。
-
恶中
又称中恶。病因病机:因冒犯不正之气所致。症状及治疗:《医宗必读·类中风》:“恶中,…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闭口紧,昏晕不知人。宜苏合香丸灌之,俟少醒,服调气平胃散。”《医学心悟·类中风》:“恶中,登冢入庙,冷屋栖迟,以致邪气相侵,卒然错语妄言,或头面青黯,昏不知人。
-
辰砂益元散
处方:滑石(飞过)6两,甘草1两,辰砂5钱,木通5钱,车前5钱,黄连2钱。制法:另将辰砂乳成灰尘,再与诸药末合研匀。功能主治:麻退之后,余热未尽,热乘于心,日夜烦躁,狂言妄语,人事不清者。用法用量:灯心汤送下。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
-
大定志丸
处方:消石1两,丹砂1分,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制法:上为末,粟米饭为丸,如弹丸大。功能主治:心脏实热,狂言妄语,心神不宁。用法用量:每服1丸,沙糖新汲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
钓藤大黄汤
处方:钓藤皮半两,当归半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大黄3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伤寒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以及小儿伤食,作惊发痫,不吃乳食,发热啼哭。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6分,温服。以利为度,难利者,间服茵陈丸。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五
-
虎爪丸
别名:杀鬼丸处方:虎爪(烧)3两,丹砂(细研,1作赤朱)1两,雄黄(研细)1两,蟹爪(烧)1两。制法:上除研者外,为细末,再入研者拌匀,熔蜡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狂邪鬼魅,妄语狂走,恍惚不识人。用法用量:每至正旦,及有狐魅处焚之。摘录:《普济方》卷二五四
-
水导散
《千金》卷九:别名:濯肠汤、甘遂散组成:甘遂半两,白芷1两。主治:时气病,烦热如火,狂言妄语,欲走。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水下。须臾令病人饮冷水,腹满即吐之。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附注:濯肠汤(原书同卷)、甘遂散(《圣惠》卷八)。
-
芎当泻心汤
《万氏女科》卷三:别名:芎归泻心汤组成:归尾1钱,川芎1钱,延胡索1钱,蒲黄1钱,牡丹皮1钱,桂心7分。主治:产后败血停积,上干于心,心下胀闷,烦躁昏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者。用法用量:水煎,另研五灵脂末1钱,食后调服。附注:芎归泻心汤(《胎产心法》卷下)。
-
人齿散
方出《圣济总录》卷一六九,名见《卫生总微》卷八:别名:退陷散、人牙散、麝香人齿散组成:人牙5枚。附注:退陷散(《医方类聚》卷二六四引《直诀》)人牙散(《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引《闻人规痘疹论》)、麝香人齿散(《活幼心书》卷下)。主治:疮痘初出光壮,忽然黑陷,心烦性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
-
试和丸
《千金翼》卷十五:方名:试和丸组成:防风1分,泽泻1分,白术1分,蛇床子1分,吴茱萸1分,细辛1分,菖蒲1分,乌头(炮去皮)1分,五味子1分,当归半两,远志(去心)半两,桂心半两,干姜3分。用法用量:空腹吞,每服5丸,加至10丸,1日3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毒涎
毒涎为病证名。六涎之一。见于疫病之后,由肝心脾肺受其疫毒之气,以致毒涎相积而成。症见便秘尿涩,面色黯赤,浑身发热,昏昏如醉,狂言妄语,不知人事。宜用疏泄之药,去其毒气,荡下其涎。
-
妄言
指语言错妄。又名妄语。病因病机:多由阳热亢盛,心神昏乱所致。症状:可见于外感热病热盛期,亦为癫狂病常见症状之一。《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篇》:“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黄帝内经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治疗:治宜清心泻火以安神。
-
悬命
概述:悬命:1.维系生命;2.经外奇穴名。《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王冰注:“命惟天赋,故悬于天。”位于口腔前庭,上唇之内侧,上唇系带中央。主治神识错乱、妄言妄语、小儿惊痫、癫狂等。一般直刺0.1~0.2寸,不留针。
-
尸厥
厥证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篇》等。尸厥的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状如昏死的恶候。或兼见手足逆冷,肌肤起粟,头面青黑,精神恍惚不宁;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头旋晕倒,呼吸低微而不连续,脉微弱如绝。尸厥的治疗:治宜以针灸外治,内服苏合香丸开窍,或中西医结合抢救。
-
狂言
狂言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指语无伦次,狂躁妄语,精神错乱的表现。患者病态性言语粗鲁狂妄,失去理智控制。多为心火炽盛所致的实证。《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肝热病者…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
-
狗肉积
食狗肉过多,积滞不化之证。《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狗肉积,…满腹中觉热胀闷也。宜杏仁、山楂,方用三棱煎丸。”《医学纲目·脾胃门》:“食狗肉不消,心下坚或腹胀,口干发热,妄语,煮芦根汁饮之。”参见食积、肉积条。
-
钩藤大黄汤
处方:钩藤皮半两,当归半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大黄3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伤寒,里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煎6分,温服。以利为度。摘录:《伤寒广要》卷十二
-
芎归泻心汤
处方:归尾川芎蒲黄丹皮各3克桂心2.1克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治败血停积,上干于心,胸膈胀闷,烦躁昏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者。用法用量:上药水煎,调五灵脂(研末)3克,食后服。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五
-
金银定志汤
处方:当归(酒浸)1钱,人参1钱,益智仁1钱,甘草7分,石菖蒲7分,茯神7分,五味子15粒,琥珀(另研)5分,羚羊角(镑)5分。功能主治:定志。主心风失志,妄行妄语。用法用量:上以琥珀、羚羊角另放,用水2盏,金、银各1两,同煎至8分,去滓,入珀、角2末,调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