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和第七肋间动、静脉。足少阳经“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胸,过季胁”,日月穴又为胆之募穴,故可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主治肝胆、胃病。又凡两穴挨近,则治症略同。日月穴主治呕吐、吞酸、胁肋疼痛、呃逆、黄疸。针刺胆石症患者日月、期门等穴,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胆囊显著收缩,促进胆囊排空。
-
逆从
从证候而治者为从即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医门法律》:“逆从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是逆其病而治之;指标本的不同治法。《素问·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素问·移精变气论》:“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④解剖结构名。指人体皮肤浮络的反、正走向分布。
-
羊耳蒜属
中文名羊耳蒜属拼音名yangersuanshu拉丁名Liparis中国植物志18:53描述LiparisRich.羊耳蒜属,兰科,约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北温带,我国有45种,约有19种产台湾,其余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或附生兰;茎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花粉块4,成2对,蜡质,无花粉块柄。
-
腹第三侧线
腹第三侧线经穴定位线。距腹正中线3.5寸,一说作4寸。为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经过处。分布有期门、日月、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各穴。
-
产后伤寒
概述:产后伤寒为病证名。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触冒寒气而为病,谓之伤寒。产妇血气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动,为寒所伤,则啬啬恶寒,翕翕微热,数日乃歇,重者头及骨节皆痛,七、八日乃瘥也。”症状:症见产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有汗用桂枝四物汤,无汗用麻黄四物汤。
-
保生铭
保生铭养生专篇。相传为唐·孙思邈述。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收入《道藏》第五百七十一册。
-
空窍
空窍泛指机体的孔窍。包括九窍、汗窍、津窍、精窍等。《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孔窍。”《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
脉穴
脉穴指经脉上的穴位,即经穴。脉,经脉;穴,穴位。《补辑肘后方·治卒为汤火所灼成疮及灸疮方第七十八》:“凡灸不依《明堂》脉穴,或是恶日神、恶时杀,病人年神所犯,天地昏暗,日月无光。”
-
食物本草会纂
《食物本草会纂》药学著作。刊于1691年。沈氏将药物分为水、火、谷、菜、果、鳞、介、禽兽等10部,收集食物药220种,采辑《本草纲目》及有关食疗本草类之论述。记其性味、主治及附方等。另附二卷,其一为《日月家钞》,载有救荒方、食物宜忌、有毒及解毒、食物调摄、病机赋、药性赋等内容。其二为论述脉法的《脉诀秘传》。
-
天度
天度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
内疳
内疳为病证名。指疳病时间长,病位在心、腹、胃、肠的证候。《证治准绳》:“小儿乳食,心腹虚胀,眼目涩痒,体热皮枯,肠胃不和,痢下五色,渐渐羸瘦,虫蚀肛肠,日月弥深,痢转不止。”由脏腑虚冷所致,治宜厚肠丸(李东垣方:陈皮、半夏、苍术、人参、麦芽、枳壳、神曲末、青皮、厚朴)。治宜健脾助运、理气消积。
-
三精丸
《医学入门》卷七:方名:三精丸组成:苍术(天精)净末1斤,地骨皮(地精)净末1斤,黑桑椹(人精)20斤。功效:健脾去湿,息火消痰,久服轻身,发白转黑,面如童子。将前药投于汁内调匀,倾入瓷罐内,蜜封罐口,搁于栏上,昼采日精,夜采月华,直待日月自然煎干,方取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
胆三针
胆三针为一种取穴法,“靳三针”之一。指取右侧期门、日月、阳陵泉三穴。主治胆腑病。
-
王锡鑫
王锡鑫清代医家。字文选,号席珍子,亚拙山人。平时存济世之心,自利丸药,深受同邑敬重。所著甚多,现存世者有《医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合称《医学切要全集》,另辑刊《存存汇集》、《日月眼科》、《针灸便览》等,合称《存存汇集医学易读》。
-
水火
水火气功学术语。指人之神、气。《中和集》:“天以日月为水火,《易》以坎离为水火,禅以定慧为水火,圣人以明润为水火,医道以心肾为水火,丹道以神气为水火,种种异名,无非譬喻。”
-
孔窍
孔窍同空窍。包括九窍、汗窍、津窍、精窍等。《流注指微赋》:“用针真诀,孔窍详于筋骨肉兮。”《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下壅。”《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
光
光通常指能刺激人的视觉的电磁波。在整个电磁波谱中,较重要的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有时表现为波,有时表现为粒子(光子)。《素问·移精变气》:“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灵枢·根结》:“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
葛根蠲暑饮
处方:葛根2钱,杏仁1钱半,麦冬2钱,滑石2钱,条芩3钱,赤芍1钱半,生甘草5分,川连1钱,淡竹叶1钱,青蒿5分,花粉1钱半,白薇1钱半,大黄1钱半。功能主治:疟疾。寒热往来,寒则洒洒淅淅,寒甚乃热,热则汗出,喜见日月烛光之气乃快,此即阳明胃之经气为病也。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为引,以水2碗,煎至1碗服。
-
加减平阳汤
处方:葛根3钱,云苓5钱,甜白术5钱,麦冬5钱,川贝母3钱(去心,研),生石膏3钱,柴胡1钱,枳壳1钱5分,橘红1钱5分。功能主治:疟疾。初病令人先寒洒浙,洒浙寒甚,发热头痛鼻于,渴欲饮水,目眴眴不得眠,甚则烦躁谵语,畏火,厌听人声喧哗,寒久乃热,热退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心乃快然,善饥而能食。
-
主肾丸
《普济方》卷二十九引《余居士选奇方》:组成:磁石6分(研),木香6分,青盐6分(研),石亭脂1分(研),蜀椒1分(研末),羊肾1付。主治:肾气虚弱及积日月,有块,上下不定,牵引心胸胀满,吃食无味,时时发动,四肢少力。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以酒煮羊肾令烂。和诸药捣为丸,如麻子大。
-
一母丸
《医方类聚》卷二二四引《管见良方》:别名:万应丸、知母丸组成:知母(洗,焙)1两。主治:妊娠日月未足而痛,如欲产者,难产及子烦。妊娠胎动不安,及产后小户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温酒嚼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附注:万应丸(《卫生宝鉴》卷十八),知母丸(《普济方》卷三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