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学
就文献形式而言,伤寒学的内容不仅反映在历代冠以“伤寒”二字的专著中,而且还包括了诸如《内经》、《难经》、《脉经》、《千金方》、《太平圣惠方》等中医历代各种著述中的有关内容。伤寒学的主要内容:伤寒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急性外感热病的病因,如风寒、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毒、疠气等。
-
伤寒论学
明清两代,继成无己之后,整理和注解《伤寒论》者,日益增多,如王肯堂,方中行、张隐庵、张路玉、钱天来、柯韵伯、尤在泾诸家,或循原书加以阐解,或本仲景故说而间附后世类方,或以法类证,或以方类证,见仁见智,均对仲景学说有所昌明,尤其清代《医宗金鉴》各科备齐。如以六经为纲,对辨证论治理论框架的构筑;
-
寒温统一论
八纲是伤寒六经辨证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辨证论洽的总纲。临证又可分为表寒虚实证,表热虚实证、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里热虚实证和里寒虚实证,分别以辛温解表法(虚证兼益气或助阳)、辛凉解表法(虚证兼养血或滋阴)、和法、清法(实证清而攻之,虚证清而补之)、温法(实证温而攻之,虚证温而补之)为治疗大法。
-
戈维城
戈维城为明代医家,字存桔,姑苏(今江苏苏州)人。一卷起自伤寒统辨,冬温伤寒,至中风预防,共九十八候;二卷起自恶风恶寒,论述时行疫症,是厥阴肝经之症,其中之黄耳伤寒,赤膈伤寒,均为其前人所未述,至百合病,共八十九候。其于伤寒学颇有心得,清医家唐大烈谓其博而详,详而约。
-
成无已
成无已(11世纪)为金代医学家。根据《内经》、《难经》等古医书理论对《伤寒论》作全面注解、辨析,于1144年(皇统四年)著《注解伤寒论》十卷,为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著作。成氏注解和论述虽不免有自相矛盾和误谬之处,然仍不失为我国注解和阐发伤寒学的先启,对其后伤寒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尤怡
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尤深,所撰《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1729),为研读张仲景著述的心得和发挥,其注释汇集前人之说,论述伤寒和杂病,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为研究仲景之学中有影响的著述。另有《金匮要略心典》三卷,《金匮翼》及《静香楼医案》、《医学读书记》等。
-
顾武军
顾武军,1942年7月出生,江苏省阜宁县人。学医时间:1960年9月从医时间:1966年7月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张景岳、李时珍、张石顽、王清任、叶天士、吴鞠通、张锡纯、徐汉江、曹筱晋、周仲瑛、陈亦人。对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建言献策:(1)中医药要发展,关键在继承,只有继承好,才能发展好。
-
曹颖甫
推崇《伤寒论》,为近代“经方派”之代表人物,于金元医家,以至唐以后对张仲景学术之发挥,均表异议,思想较为保守。曹颖甫与丁甘仁为莫逆交,常探讨医理,甚为相得。擅画梅,毕生风骨寓于画意,傲气凌然。著作:曹颖甫所著医书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等,理论透彻周详而又切实用。
-
朱翼中
朱翼中即朱肱。朱肱为宋代医学家。号大隐先生、大隐翁、无求子,人称“朱奉议”。曾任奉仪郎,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
-
戈存桔
戈存桔即戈维城。戈维城为明代医家,字存桔。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对伤寒学有一定研究,著有《伤寒补天石》一书。
-
方中行
方中行即方有执。)为明代医家。字仲行,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因前、后两妻及子女五人病死而发愤学医,尤精心于《伤寒论》。对于伤寒学有相当研究,特别推崇张仲景,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已有改动;而成无己的注释,又多窜乱。其后,喻昌曾据之编成《尚论篇》一书。
-
王实
王实为宋代医家,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曾任信阳太守,为著名伤寒学家庞安时弟子。集各医家论证伤寒方论,编成《伤寒证治》,3卷。
-
方有执
)为明代医学家。字仲行,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因前、后两妻及子女五人病死而发愤学医,尤精心于《伤寒论》。学术贡献:方有执对于伤寒学有相当研究,特别推崇张仲景,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已有改动;而成无己的注释,又多窜乱。其后,喻昌曾据之编成《尚论篇》一书。《伤寒论条辨》全文在线阅读
-
成无己
概述:成无己为金代医学家。成氏生性聪颖,博记广闻。其家为世医。学术贡献:成无己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研究,依据《内经》、《难经》医理,对该书进行诠释注解,并著成《注解伤寒论》十卷,此为最早注解该书之医著,对后世颇有影响,广行天下。另有《伤寒明理论》,其内容包括病因病理、分型治法,尤注重于辨证。
-
王廷俊
王廷俊(?-1867年)为清代医学家,字寿芝,四川成都人。从陈滋和学医,尽得其传,后又遍攻经典医著,尤其对《内经》、《伤寒论》深有研究。后获陈修园之《伤寒论浅注》,对伤寒学尤有所得。著《难经摘抄》,集多年临证所得,成《寿芝医案》,且增订虞痒之《类经纂要》,合编成《寿芝医略》行世。
-
朱肱
朱肱为宋代医学家。号大隐先生、大隐翁、无求子,人称“朱奉议”。曾任奉仪郎,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
-
伤寒派
伤寒派为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自从汉代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加以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明清以来,温病学说逐渐兴起并形成独立的学术派别。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学术争鸣推动了伤寒学的发展。对外感热病尊张仲景伤寒学说的自成一大派,后世称之为伤寒派。
-
卢祖常
卢祖常(12世纪末)为宋代医家。曾与当代名医陈无择共同商讨医理。他对朱肱关于伤寒学的论述持有不同意见,著《拟进活人参同余议》加以述评;还撰有《拟进太平惠民和剂类例》等书,均佚。系有关伤寒、杂病之证,辨析治方之著作。在《续易简方论》一书中,对王硕《易简方》,逐条纠剔,反映了卢氏的学术思想。
-
无求子
无求子即朱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114年(政和四年)宋王朝提倡医学,起用为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图佚。
-
朱奉议
朱奉议即朱肱。1114年(政和四年)宋王朝提倡医学,起用为医学博士。1118年,将《伤寒百问》重加校正,并加附方,刻为《南阳活人书》二十卷,对张仲景学说有所发挥和补充。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
-
汤尹才
汤尹才为南宋医家。号龙溪隐士。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生平欠详。对伤寒学有一定研究,约1173年(乾道九年)撰《伤寒解惑论》一书。现日本有刊本行于世,国内则系与《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之合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