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医案
《王氏医案》为医案著作。正编详于杂病治案,续编详于温、热、暑、湿病证治案。一生致力于温热、霍乱诸病之研究,且对叶桂、薛雪诸名医之论多所借鉴,故尤擅长于温热病的治疗。其蚕矢汤、燃照汤、黄芩乩乱汤是迄今为止治疗霍乱(真霍乱)最早而又有效的方剂。对病理的分析,注重于寒热虚实的推究,故每能求得其本。
-
王氏医案绎注
《王氏医案绎注》为书名,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本书集王氏医案详加注释。分析病情,辨明病机,确定病位。对学习王氏医案确有补益。原案中有漏叙脉象、病情、方药分量等情况,石氏绎注时,凭个人分析予以酌情补入。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领会王氏原案精神,但究属推论或主观识见,故有其片面性。
-
潜斋医书五种
《潜斋医书五种》医学丛书。清·王士雄撰。刊于1854年。包括《王氏医案》、《医案续编》、《霍乱论》、《温热经纬》、《随息居饮食谱》五种。现存清刻本及石印本。
-
潜斋医学丛书
八种本包括《言医》、(裴一中撰,王士雄评选)、《愿体医话良方》(史典撰,俞世贵补)、《医砭》(徐灵胎撰,张鸿补辑)、《霍乱论》(王世雄撰)、《潜斋简效方》(附《潜斋医话》,王世雄辑)、《柳洲医话良方》(魏之琇辑)、《女科辑要》(沈尧封辑,徐政杰补注)和《重庆堂随笔》(王学权撰,王国祥注)。
-
环溪草堂医案
《环溪草堂医案》为医案著作。清·王泰林撰。柳宝诒据多种抄本选辑加按,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治案分内伤杂病、伏气、暑病、外伤、妇人、小儿等三十五门。王氏医案所载证情详细,辨证精审明确。医案证方契合,往往能从古法中化裁而生新意。
-
青龙白虎汤
《王氏医案》卷二:方名:青龙白虎汤组成:橄榄、生芦菔。用法用量:水煎服。橄榄色青,清足厥阴内寄之火风,而靖其上腾之焰;芦菔色白,化手太阴外来之燥热,而肃其下行之气,合而为剂,消经络留滞之痰,解膏粱鱼面之毒,用以代茶,则龙驯虎伏,脏腑清和,岂但喉病之可免耶!
-
王孟英
王孟英即王士雄。曾祖王学权精于医学。对温病的证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为我国近代较有影响的温病学家之一,对霍乱的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经验。著有《温热经纬》、《霍乱论》、《归砚录》。并将自己的临证医案整理成书(《王氏医案》),还参注了不少医书,如《女科辑要》、《四科简效方》等。
-
王士雄
简介:王士雄(1808~出身世代医家,曾祖王学权精于医学,祖王国祥、父王升均为良医。并将自己的临证医案整理成书(《王氏医案》),还参注了不少医书,如《女科辑要》、《四科简效方》等。其《温热经纬》是温病学派中重要著作,经纬意指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薛诸家之说为纬,而以伏邪、新感为两大辨证纲领;
-
回春录
《回春录》即《王氏医案》。清·王士雄撰。分正续编,正编2卷,原名《回春录》;续篇8卷,原名《仁术志》。约成书于1843年。王氏论病,溯因辨证,处方强调随证变化,不拘成方。正编详于杂病治案,续编详于温、热、暑、湿病证治案。王氏尤擅长于温热病的治疗,但对病理的分析,常拘于寒热虚实的推究,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
周鑅
周鑅清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轻时即与王孟英交往。因见王氏学说博深,治病多效,遂仿丁长孺刻缪仲淳医案之例,辑成《王氏医案》(初名《回春录》)两卷(1843年),书中录王氏1824-1843年间杂证治验医案。又与盛钧续辑成《仁术志》(《王氏医案续集》卷二)。
-
王盂英医案
《王盂英医案》为医案著作,2卷,清代王士雄(孟英)著,陆士谔辑。此书为陆士谔将王氏3种不同医案(即《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王氏医案三编》)重新按门类编辑而成。全书上、下2卷,凡58门。上卷以外感证为主,计16门,下卷述杂证,共42门。载有风温、湿温、冬温、呕吐、肿胀等诸多病证。
-
仁术志
《仁术志》为书名。清·王士雄撰。为《王氏医案》的续篇部分的原名。分正续编,正编2卷,原名《回春录》;约成书于1843年。王氏论病,溯因辨证,处方强调随证变化,不拘成方。正编详于杂病治案,续编详于温、热、暑、湿病证治案。王氏尤擅长于温热病的治疗,但对病理的分析,常拘于寒热虚实的推究,有其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