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
避①躲避,躲开。《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诊要经终论》:“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②引申有“惧”意。不避,犹言不惧。《灵枢·论勇》:“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
-
王乔
王乔汉代道士,兼通医学。生平履贯欠详。曾著《养性治身经》三卷,谓四季需避风邪,春避青风,夏避赤风,秋避白风,冬避黑风,以五行谈养生,在养生史中是较早的一家。
-
董炳
董炳明代医家。字文化,号怀鹤。泗州(治今江苏宿迁东南)人。随父董相(号玉鹤)习医,颇得家传。隆庆元年(1567年)遇淮水泛滥,避居楼屋,曾将其常用有效验方进行分类编辑,成《避水集验方》,惜已佚。
-
避岚气方
处方:苍术4两,荆芥1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清头目,避岚气。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沸汤点,早晨服。凡入烟瘴之地,宜修合随行。摘录:《续本事》卷二
-
灸后调养
灸后调养即施灸之后的护理调养。吴亦鼎《神灸经纶·卷之一》提出“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戒恼怒、平心静气,以养正祛邪”。
-
类着色性干皮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这是一种临床表现犹如着色性干皮病的综合征,但起病于30~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正常,而在照射紫外线之后,其DNA的修复能力差。症状体征:这是一种临床表现犹如着色性干皮病的综合征,但起病于30~如发现皮肤的癌性病变,要进行早期切除。2、父母近亲结婚者,其子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
九宫尻神
九宫尻神古代针灸宜忌学说之一。见《针经指南》。系以九宫八卦为依据,按病人年龄来推算人神所在部位,从而避忌刺灸。一岁起坤宫,避忌外踝;二岁当震宫,避忌齿、指、腨;三岁当巽宫,避忌头、口、乳;六岁当兑官,避忌膊、手;七岁当艮宫,避忌项、腰;此为行年尻神所在部位,不宜刺灸。
-
安全岛
安全岛是在街道中心供行人避车时暂时停留和等待的(凸起)区域。
-
王宏毅
王宏毅为宋代医家,一作弘毅,字子远,陕西人。唐初名臣王硅后裔。因避兵乱弃儒习医,后管太医院事,治疾多效。
-
痴呆·脾虚湿困证
痴呆·脾虚湿困证(dementiawithsyndromeofdampretentionduetospleendeficiency)是指脾气不足,痰湿内阻,以终日不言不语,情绪异常,衣着嗜好怪异,饮食不避污秽,重则不能生活自理,面色晄白或苍白不泽,气短乏力,舌淡体胖,苔白腻,脉细滑等为常见症的痴呆证候。
-
驱鼠剂
驱鼠剂(rodentrepellent)是对鼠的黏膜或皮肤有强烈刺激,具有驱避鼠类防止其破坏物品的药剂。
-
月忌
月忌古代针灸宜忌说之一。见《千金翼方》。将十二月配属十二地支,按其变化推算血忌日、血支日、月厌日、四激日、月杀日、月刑日、六(月)害日等。据以避忌针灸。
-
杨岐正
杨岐正清代医生,山西荣河县人。精于医术。医德高尚,凡延请者,不顾风雨,不避寒暑,每遇贫病者,辄以药物赠之。
-
时逸人
时逸人(1896-1966年)现代医学家。胜利后至南京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任教。时氏学识渊博,古今中外,融汇贯通,致力于中西医汇通,著述颇丰,重要者有《时氏内科学》、《时氏生理学》、《时氏病理学》、《时氏处方学》、《中国时令病学》、《中国内科病学》、《中国妇科病学》等达十余种之多。
-
莎衣道人
莎衣道人南宋淮阳军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一带)人。姓何氏,避乱渡江,举进士不中。后出家为道士。初着白衣,衣破以莎草联缉之,有患瘵者乞医,以草付之,服之旬日愈,世人谓之神。庆元六年(1200年)卒。
-
罗允相
罗允相(1826-1918年)清末民初医生。字梓材。广东清远人。潜心医学,然不以医为业,业余亦乐为人诊治。晚年避居山村,常为山民解除病痛,颇行赞誉。著有《脉学括要》、《辨证心得》等。
-
李含光
李含光唐代医家(683-769年)。原姓弘,后改为现名,以避唐高宗讳。号玄谷、玄静先生。广陵江都(今属江苏)人。尝为道士,玄宗赐号“玄静先生”。平生博览群书,且工书法,著述甚勤。因念本草与人命攸关,遂专心于本草之研究,著成《本草音义》二卷,未见行世。
-
精神内守
精神内守指精神内存,即精无妄伤,神无妄动。以保持充沛的正气,从而抗拒病邪的伤害。《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发表不远热
发表不远热为用药法则。指表寒证需用辛温药发汗,虽值炎热季节,亦不必避忌。《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王冰注:“故发汗者,虽热生病夏月,及差亦用热药以发之。”
-
蔡元定
蔡元定宋代医家。1135-1198年,字季通,人称西山先生,建阳(今属福建)人。幼而聪颖,尝就朱熹学儒理。后因政治原因携子远避湖北。著有《蔡氏脉经》,据传其书尚存于日本云。
-
松毛酒
《松峰说疫》卷五:方名:松毛酒组成:松毛(细切,为末)。功效:可避五年瘟。用法用量:每服2钱,1日3次,以酒送下。
-
避热术
处方:矾石4两,白石脂4两,丹砂4两,磁石4两,桂4两。功能主治:避热,夏可重衣。主用法用量:和以松脂,如小豆,暮吞4丸。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六引《灵奇方》
-
百骑大栗树
世界上有许多巨大的树木,北美最大的世界爷直径达12米,非洲的大胖子树----猴面包树直径也有10多米。百骑大栗树又叫“百马树”,生长在地中海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的山坡上。相传古代的阿拉伯国王的王后亚妮,有一次带领百骑人马到埃特纳火山游玩,忽然天降大雨,百骑人马连忙跑到这棵大栗树下避雨。
-
留样观察法
留样观察法是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之一。即将样品贮存于自然条件下(如室温、室温避光或室温日照等),间隔一定时间取样,观察其外观并测定主药含量、pH值等的变化,及时分析、总结实测数据,然后定出样品的使用期限或有效期。
-
传统医德规范
传统医德规范是在历史上形成并沿传下来的一定医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我国的传统医德规范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精勤不倦、博极医源;勿避崄巇、一心赴救;国外的传统医德规范主要有: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德国的《胡佛兰德医戒十二章》等。学习和研究传统医德规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医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子午经
《子午经》为书名。旧题周·秦越人撰。一卷本。宋《群斋读书后志》称本书:“论针砭之要,成歌咏,后人依托者。”现残存针灸避忌部分,收于《说郛》第一百零九卷。
-
禁穴
禁穴为避忌针灸的腧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遇暴卒之疾,仍需急速救疗,洞达名工,亦不拘于此法,即如禁穴,诸医未愈,明堂中亦许灸一壮至三壮。”
-
阳狂
阳狂(yangmanicpsychosis)是指盛阳内结于胃肠,以初发病时,语言声怒反常,饮食数倍于常,怒狂,骂詈不避亲疏,服饰临丧,或哭或歌,或以刃伤人,不言如哑,言即如狂等为常见症的狂病证候。
-
虚邪贼风
虚邪贼风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高士宗注:“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
-
张三丰
张三丰明代医家。道士,名全一、君宝,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人。游医各地,游走四方,用药多奇效。明太祖尝遣人召之,避而不见。今存有孙天仁所集之《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云为三丰所传者。
-
揉眼
揉眼导引动作名。即熨眼。《饮膳正要·养生避忌》:“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揉眼,永无眼疾。”参见拭目、眼保健操条。
-
热产
热产病证名。又名暑产。杨子建《十产论》:“热产者,言盛暑之月,产妇当温凉得宜。热甚,产母则头疼,面赤昏晕。若产室人众,热气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当谨避。”
-
酒悖
酒悖病状名。指饮酒之后的一种胆大妄为的反常状态。《灵枢·论勇》:“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名曰酒悖也。”
-
程迥
程迥南宋文学家。原籍宁陵(今河南宁陵南)人,一作睢阳沙随(今宁陵北)人,故人称“沙随先生”。靖康之变,徙居余姚(今属浙江)。淳熙三年(1176年)著《医经正本书》一卷,载有医政、医事、度量等有关史料,然维护孝道伦常,提倡侍亲不避伤寒疫病,谓无传染等,有违科学之理。
-
毒扁豆碱滴眼剂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有缩瞳及降低眼内压的作用,多用于急性青光眼,也可用作阿托品的对抗剂。用量用法:滴眼1日3~4次注意事项:用药后要压迫泪囊,以防吸收中毒。溶液避光保存,变红则不宜用。
-
一物李叶汤
《外台》卷三十五引《崔氏方》:方名:一物李叶汤组成:李叶不拘多少。主治:小儿身热。用法用量:以水煮,去滓,以浴儿。浴时避日向阴处。
-
独参丸
处方:苦参不拘多少。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狂邪发作无时,披头大叫,不避水火。用法用量:每服50丸,薄荷汤送下。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
一物柏枝散
《千金》卷九:方名:一物柏枝散组成:柏枝(南向者)。功效:避瘟疫。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制备方法:晒令干,为末。
-
埃塞俄比亚亚区
埃塞俄比亚亚区是北界中属于旧热带区动物地理亚区之一,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阿特拉斯山脉以南也在内)的整个非洲大陆。灵长类的黑猩猩、大猩猩;鸟类固有种占3/5,除最有名的驼鸟外,尚有秃鹫、食蛇鹫、苍鹰等许多食肉鸟类。锦蛇、避役、鳄等爬行类也很多,也是其特色之一。此外还有非洲肺鱼(Protopterus)等肺鱼类。
-
闲邪聩叟
闲邪聩叟为金代针灸家。名姓里籍不详。亡名氏在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时曾将闲邪聩叟的《针灸避忌太乙图序》增入,成为现今通行的五卷本。名《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为养生学术语。指禁止或避忌有害物摄入的原则、方法及其有关注意事项。
-
加减金豆解毒汤
处方:金银花9g,绿豆衣6g,甘草6g,明矾6g,陈皮3g,蝉蜕3g,僵蚕3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避疫驱邪。主瘟疫流行时,未病预防,或已感染者。摘录:《古今名方》引蒲辅周经验方
-
阴居
阴居居住在阴凉的地方。《素问·移精变气论》:“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
曹秉铉
曹秉铉明代医家。字公辅,江苏武进人。喜读书,具救世之志。因父病习医,万历、天启(1573-1627)年间,当地大疫,不避危险治之,不取报酬,全活者甚众。著《杏园医案》,已佚。
-
脏躁·痰火交炽证
脏躁·痰火交炽证(hysteriawithsyndromeofblazingofphlegm-fire)是指痰火交炽,上扰清窍,蒙蔽心神,以心胸烦闷,思想纷纭,甚至神志错乱,语无伦次,殴打怒骂,不避亲疏,舌苔黄厚或腻,脉弦数或滑数为常见症的脏躁证候。
-
达尔文理论
达尔文理论通常是指达尔文学说中的进化因素理论。达尔文认为,微小的变异累积可形成变种,而其中某些可成为起始种发展为新种,进一步由于性状分歧而发展成若干不同的种,再进一步可形成属和科。此外,达尔文还指出,“生物界避忌自体受精”,异体受精在生物中是具有比较普遍性的,自体受精可引起生物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