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完素
河间(今河北河间)人,故又称刘河间。鉴于当时在北方地区流行热性病,刘完素分析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火热致病的理论,反对套用古方,而是根据北方人的体质和热性病流行的特点,善用寒凉药,收到较好效果,对后世治疗温热病很有启发。因其善用寒凉,后世称其为寒凉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之一。
-
刘守真
简介:刘守真即刘完素。鉴于当时在北方地区流行热性病,刘完素分析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火热致病的理论,反对套用古方,而是根据北方人的体质和热性病流行的特点,善用寒凉药,收到较好效果,对后世治疗温热病很有启发。因其善用寒凉,后世称其为寒凉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之一。
-
朱震亨
罗和悌是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精通李杲、张从正的学术理论,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又将《内经》、《难经》等书详细讲解给朱震亨,并每日让他在一旁看他治病,几年之后,朱丹溪学成回到乡里,一举治好了老师几十年无人能治好的病,名声大震。
-
朱丹溪
罗和悌是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精通李杲、张从正的学术理论,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又将《内经》、《难经》等书详细讲解给朱震亨,并每日让他在一旁看他治病,几年之后,朱丹溪学成回到乡里,一举治好了老师几十年无人能治好的病,名声大震。
-
张子和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
张从正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
刘河间医学六书
《刘河间医学六书》为医学丛书。金·刘完素等撰。明·吴勉学等编校。刊于1601年。包括刘完素所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及元·马宗素撰《伤寒医鉴》。并附镏洪撰《伤寒心要》、常德撰《张子和心镜别录》二种。现存明、清刻本。
-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玄机原病式》运气著作。约成书于1152年左右。本书主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整理归纳为五运、六气主病十一条病机,共277字,逐条逐证予以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作者长于应用寒凉清热解毒之法。故本书不仅有助于研究《内经》病机理论而且对研究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元素
简介:张元素为金代著名医学家。张氏撰著较多,有《医学启源》《珍珠囊》及《洁古刺诸痛法》等。其子张璧(云岐子)亦擅针灸。其用药均有独到之处,能辨药物性味之厚薄阴阳、升降浮沉,提出药物有归经、引经报使之说,又拟定“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甚有特色,影响深远,故李时珍赞其“大相医理”,评价至高。
-
金元四家
金元四家是金代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与元代朱震亨四位著名医家的合称。金元四大家,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学派。在治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认为“人的胃气为本”,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因而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火”的治则,世称“养阴派”。
-
罗知悌
罗知悌(约1243-1327年)宋末元初医学家。学宗刘完素,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说,将北方刘、张、李诸家学术传至江南。求医者至,令徒告以诊视脉状,口授配伍方药。朱氏由此得见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王海藏诸书,且得罗氏启迪,遂创丹溪学派。罗氏治病处方,灵活善变,疗效颇佳。推重精神疗法,又注意顾护胃气。
-
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四位著名医学家。在治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认为“人的胃气为本”,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因而称之为“补土派”。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火”的治则,世称“养阴派”。
-
朱彦修
朱彦修即朱震亨。字彦修,又称丹溪。根据《内经》论证“相火”有常有变,认为人体有赖于“相火”以温养脏腑和推动功能活动,但“相火”易于妄动,一旦相火妄动就会耗伤精血发生病变。他所创用的越鞠丸、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至今仍为常用方剂。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书。
-
刘河间
刘河间即刘完素。鉴于当时在北方地区流行热性病,分析研究《黄帝内经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了火热致病的理论,并根据北方人的体质和热性病流行的特点,总结其治疗经验,反对套用古方,善用寒凉药,收到较好效果,对后世治疗温热病很有启发。力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药燥热之偏,治病多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
-
伤寒心要
《伤寒心要》为伤寒著作。金·镏洪编(亦有题作金·刘完素著)。本书以伤寒为名,实际以温热病为主,其理论依据及所用方药,大体上属于刘完素一派,后人将此书附刊于《河间六书》之后。现存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
马宗素
马宗素为(约12世纪)金代医家,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反对朱肱《南阳活人书》用温热药治伤寒,而推崇刘完素用寒凉之法。元代医家。曾采集刘完素之说,撰成《伤寒医鉴》,又作《刘河间伤寒医鉴》,并参以朱肱《南阳活人书》之说,又著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八卷行世。此外,又与程德斋合撰《伤寒钤法》。
-
四大家
四大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1.明代医家多以张仲景、刘完素、李杲、朱震亨为四大家。2.清代医家多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四大家,又称金元四大家。后世一般所说的四大家,都是指金元四大家。
-
王畸叟
王畸叟即王履。如提出“感天气恶毒异气”的病因观点,肯定了温病的临证特点。在医理上,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论,继承并发挥了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吸收了刘完素的治病以泻火为主的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除热为主,奠定了温病治疗中的清热养阴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如叶天士等很有影响。
-
王履
王履(1332~在医理上,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论,继承并发挥了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吸收了刘完素的治病以泻火为主的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除热为主,奠定了温病治疗中的清热养阴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如叶天士等很有影响。喜爱医学,后拜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为师。
-
徐彦纯
徐彦纯元末明初医家(?全稽(今浙江绍兴)人。尝撰《医学折衷》,以《内经》为本,采摭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诸家论说,参附己意。该书分中风、痿、伤风、痰等十七类,有论有按,证方俱备。后又经明刘纯增设二十三类,续增注说,共五十卷,更名《玉机微义》(1396年)。又取金元名医家论药之言,编为《本草发挥》四卷。
-
医灯续焰
《医灯续焰》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内容比较详备。现存清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
古今医鉴
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主要内容:《古今医鉴》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妇科分经闭、崩漏、带下、产育、产后等门;儿科分惊风、诸疳等门;搜集文献上自《内经》、《难经》,下迄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诸家学说,结合己见论述病证。现存版本:现存多种明清刻本。
-
四言举要
后由清代潘楫根据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著成《医灯续焰》,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结合潘氏业师王绍隆所传授的脉学见解,联系各科病证阐述脉理治法,内容比较详备。初刊于1652年。
-
三消论
《三消论》为书名。金·刘完素撰。原无刊本。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周氏医学丛书》时,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本书以《内经》有关消渴病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宋以前诸医家的有关论述和发明,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发挥,使消渴病的脉因证治之理论趋于系统化。对后世医家颇有指导意义。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医方著作。金·刘完素撰于1172年。卷三-十五分为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燥、妇人、补养、诸痛、痔漏、疟疾、眼目、小儿等各门,每门均先引《素问》医论,作者加以引伸,并制定处方。本书从分析《素问》一书中所论及的各种病证,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一一制定处方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
张洁古
张洁古即张元素。易州(今河北易县)人。精医术,因曾治愈名医刘完素的伤寒而名声大震。治病不守古方,对药物性能及归经独有见地,李时珍对他评价极高。张氏撰著较多,有《医学启源》《珍珠囊》及《洁古刺诸痛法》等。其子张璧(云岐子)亦擅针灸。
-
俞桥
俞桥明代医家。少举业,潜心于理学,兼涉岐黄术。嘉靖(1522-1566年)以名医被征,官至太医院院判。于方书无所不悉,更博访名家,搜集古今秘方,曾得刘完素、张洁古、李东垣等名医未刊刻之手稿。著《医学大原》,已佚。另著《广嗣要语》,谓天地之气尚且可以转移,人体更可以摄养调理,使身体强健而延续子嗣。
-
宣明论方
《宣明论方》为中医方剂著作,金代刘完素撰。又名《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全文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152/huangdisuwenxuanminglunfang/index.shtml
-
周学海
周学海清代医学家(1856-1906年)。浙江建德人。著有《脉义简摩》八卷,《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各两卷(后人合刊为《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仰慕宋元诸家,对史堪、张元素、刘完素、滑寿之说,皆有评注。服膺张璐、叶桂,证治每取张说,曾评注叶著《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
-
伤寒直格
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汪琥认为:“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伤寒论辨证广注》),卷终有“伤寒传染论”一则,明确提出“秽气”、“秽毒”致病的观点,在治方和病因认识方面,较之前人有了明显的进步。
-
洁古家珍
《洁古家珍》综合性医书。金·刘完素撰。撰年不详。此书分述风、破伤风、疠风、伤寒、咳嗽、吐、热疟、眼、衄血、消渴、疮疡诸病证。论证简要,选方大多讲求临床实效而不泥于古,自拟效方也属平正取可取。现有《济生拔萃》本。
-
传忠录
《传忠录》为医论著作。本书是《景岳全书》第一部分,共收医论30余篇,论述辨证、诊法及治则等多方面内容。对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中医理论作了系统论述与分析。重点阐发“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治以温补为主,对刘完素、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的治法,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是研究张氏医学思想和实践的重要著作。
-
叶云龙
叶云龙为明代医家。字以潜。旴江(今江西南城)人。少习举子业,兼精医学,治病有奇效。采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四家杂说并诸家精义,成《士林余业医学全书》(又作《士林余业》)6卷。
-
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
《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为《伤寒直格》的别名。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汪琥认为:“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伤寒论辩证广注》),卷终有“伤寒传染论”一则,明确提出“秽气”、“秽毒”致病的观点,在治方和病因认识方面,较之前人有了明显的进步。
-
张戴人
张戴人即张子和。张从正为金、元时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子和,自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一带)人。继承刘完素的学术思想,用药多偏于寒凉,擅长汗、吐、下三法;用针多主张刺血,以刺血多为特征。著有《儒门事亲》等书。
-
湿剂
湿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润燥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引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为伤寒著作。简称《伤寒标本》。旧题金·刘完素撰。上卷叙述病证,自伤风、伤寒、中暑、中湿、至食复、劳复共44则;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以示伤寒与疫疠的区别;在治法上用双解散、益元散等方以补充仲景治法之未备。后编入《医统正脉》中。现存明清刻本,1949年后出排印本。
-
伤寒标本
伤寒标本指伤寒的本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明·陶华《伤寒家秘的本》卷二:“…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为书名。上卷叙述病证,自伤风、伤寒、中暑、中湿、至食复、劳复共44则;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以示伤寒与疫疠的区别;在治法上用双解散、益元散等方以补充仲景治法之未备。
-
潘阳坡
潘阳坡元代医家。履贯欠详,其学宗刘完素,尝学于刘之再传弟子刘吉甫,吉甫之师刘荣甫即为刘之亲传。著《加减方》一书,未见传世。
-
滑剂
滑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通利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郭治
郭治清代医家。广东南海人。父精医,承其家学,通医,以刘完素、朱丹溪为宗。主张四诊合参,尤精于脉诊。曾著有《脉如》两卷(1753年),后被钱季寅更名为《辨脉指南》。书中除论及脉诊外,亦详述望、闻、问三诊要义。尚有《伤寒医案》、《伤寒论》、《药性别》、《医约》诸书,未见刊行。后世子孙中多有以医行世者。
-
王安道
王安道即王履。如提出“感天气恶毒异气”的病因观点,肯定了温病的临证特点。在医理上,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论,继承并发挥了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吸收了刘完素的治病以泻火为主的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除热为主,奠定了温病治疗中的清热养阴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如叶天士等很有影响。
-
程辉
程辉金代官吏(1114-1196年)。字日新。蔚州灵仙(今河北蔚县)人。世宗(1161-1189年)时任参知政事。为人倜傥敢言,博学,尤好论医,崇尚刘完素学说,善用寒凉药治病。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综合性医书。金·刘完素撰于1186年。卷上以《素问》病机为据。总论医理,广泛阐述有关养生、诊法、病机、本草理论等问题,共九篇。中、下卷分述内科杂病、妇产、小儿等科多种常见病证的病原、证候及治疗,其中有不少较好的见解和治疗经验,可供临床借鉴。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刘河间伤寒三书
概述:《刘河间伤寒三书》为医学丛书。包括《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本书主要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整理归纳为五运、六气主病十一条病机,共277条。作者长于应用寒凉清热解毒之法,故本书在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和医疗方法、途径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