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青
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或茎·小青:小青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腐婢之别名。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腮腺炎。血热之吐血、衄血。鲜叶捣敷。运用:木蓝的根名大靛根,煎服治丹毒。化学成分:全草含靛苷,氧化成靛蓝,又含靛玉红。
-
木蓝
性味:微苦,寒。2.治疮疡肿毒,丹毒。全草含靛苷,氧化成靛蓝,又含靛玉红。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木蓝:出处:出自《本草图经》拼音名:MùLán英文名:LeafandstemofTrueIndigo别名:槐蓝、大蓝、大青蓝、水蓝、小青、印度蓝、青仔草、野青靛。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木蓝的茎叶。凉血止血。
-
斑叶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叶兰:拼音名:BānY L n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schlechtendalianaReichb.f.,以全草入药。苞片卵状披针形;花瓣倒披针形,唇瓣先端长喙狭而弯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跌打损伤;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
四胜散
《青囊秘传》:组成:大黄3两,蛇床子3两,熟虎3两,黄柏1两。主治:一切湿毒臁疮。用法用量:上为末。小青油调搽。
-
砂糖水
《仙拈集》卷一:方名:砂糖水组成:小青叶(洗净泥)。主治:中暑发昏。用法用量:上药入砂糖擂汁,急灌之。如无青叶,井花水调砂糖灌之。
-
退热消毒散
《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退热消毒散组成:鸡屎子、鸡距根、水圹根、臭木待、白根子、山乌豆、苦花子、紫金藤、金脑香、吉面消、连义大青、落鸦爪藤、大叶小青、过山龙梗、大叶金凉伞。主治:无名肿毒发热者。用法用量:加薄荷,水煎服。
-
秘传夹纸膏
《种福堂方》卷三:方名:秘传夹纸膏组成:老松香、樟脑、虢丹(炒)、水龙骨(即旧船底内油石灰)。主治:臁疮久不愈。用法用量:洗净疮后贴之,2-3日1换;若不效,加白芷、川芎、螵蛸于前膏内,若不加入,以此3味煎汤洗之亦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溶化松香,以小青油和之,以油纸随疮大小作夹膏。
-
青藓属
中文名青藓属拼音名qingxianshu拉丁名Brachythecium属下物种扁枝青藓、冰川青藓、勃氏青藓、长肋青藓、长毛青藓、脆枝青藓、东亚长肋青藓、短肋青藓、多褶青藓、多枝青藓、粉白青藓、匐枝青藓、高山青藓、钩叶青藓、华北青藓、灰白青藓、灰青藓、假弯枝青藓、阔叶青藓、林地青藓、绿枝青藓、卵叶青藓、毛尖青藓、密枝青藓
-
山膏药
概述:山膏药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腐婶之别名。别名:小青、凉粉柴、山膏药、六月冻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PremnamicrophyllaTurcz.的根或茎、叶。分布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体外试验,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六月冻
概述:六月冻为中药名,出自《江西草药》,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腐婢之别名。别名:小青、凉粉柴、山膏药、六月冻。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PremnamicrophyllaTurcz.的根或茎、叶。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2.治痈肿疮疖,外伤出血,蛇咬伤,烫伤。体外试验,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王良璨
王良璨明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据《中国医籍考》载其著有《小青囊》十卷,未见传世。
-
水咻咳
水咻咳(咻音xǔ诩)为病证名。真武汤,阴证之水气也。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
-
腐卑
别名:小青[湖北]、山膏药、豆腐叶、六月冻、凉粉柴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腐卑PremnamicrophyllaTurcz.,以根及叶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用于痢疾,阑尾炎,雷公藤中毒;外用治烧烫伤,淋巴结炎,痈肿疮疖,毒蛇咬伤,外伤出血。
-
腐婢
《*辞典》:腐婢: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FǔB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茎、叶。原形态:豆腐木,又名:满山香、小退赤、知时木、早禾柴、黑毛列、臭常山、铁箍散、臭联胆、狐臭树、追风散、凉粉叶、早禾树子、六月冻、豆腐柴、观音柴、糊拌子、臭茶、虱麻柴、土常山、小青树。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腐婢根
《*辞典》:腐婢根: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FǔB Gēn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疟疾,跌打损伤,风火牙痛,烧伤。(《福建中草药》)③治毒蛇咬伤:腐婢鲜根皮捣烂敷天庭穴及伤口。(《福建中草药》)④治烧伤:小青树根皮咸叶,晒干研成极细末,棉油或菜油调搽,每天一至二次。
-
大蓝
概述:大蓝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本草图经》记载的木蓝之别名。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腮腺炎。血热之吐血、衄血。2.治疮疡肿毒,丹毒。化学成分:木蓝的根名大靛根,煎服治丹毒。全草含靛苷,氧化成靛蓝,又含靛玉红。药理作用:本品含的靛玉红有抗肿瘤作用。
-
寒嗽
《证治要诀》卷六:“感寒而嗽者,恶风无汗,或身体发热,或鼻流清涕,宜杏子汤。”孙志宏《简明医彀》主张用焚香透膈筒施治。方用鹅管石一两,款冬花七钱,艾叶(搓软)、雄黄各五钱。《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寒嗽,脾肺皆受寒邪也。其脉弦微,必兼面白口甘,水反侮土,寡于畏也,腹中大寒,痰白作泡。
-
水咳
水咳为病证名。小便闭者,十枣汤;真武汤,阴证之水气也。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
-
退肿膏
处方:芙蓉叶地薄荷耳草叶泽兰叶金桐叶赤牛膝大黄(另研末)各等分制法:上药捣烂。功能主治:消肿止痛。用法用量:敷贴伤处,中间留孔出气,用泽兰叶荡软贴住,冬月用芭蕉叶,1日1换药,用茶洗伤处。若伤处浮肿,用小青叶捣敷,后用尻池叶、地薄荷捣敷后,痛不住,用葛叶、毛藤叶、枫叶尾砍敷贴。制备方法:上砍烂。
-
开窍引
处方:好石菖蒲、南谷精草、枸杞子、菊花。功能主治:目中云翳。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每日2次。观目中云翳厚薄,药剂大小量度用之。内服5-7剂,外用熏洗之剂。有火,加小青为使;如无,以玄参代之。注意:忌铁,恐伤肝也。摘录:《眼科阐微》卷二
-
老婆子针线
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LǎoPoZǐZhēnXi n别名:粘人裙(《中国药植志》),毒蛆草(《中国土农药志》),一马光(《陕西植药调查》),一抹光、一扫光、小青(《贵州草药》),药蛆、麻荆芥(《中药通报》3(6):250,1957)。①《峨嵋药植》:搽治疮毒。③治疥疮:老婆子针线、花椒、木鳖子、冰片、黄柏、硫黄。
-
青黄消毒散
《准绳 疡医》卷二:方名:青黄消毒散组成:雄黄(研)1两,大青1两,小青1两,八角茴香5钱。主治:疔疮、瘴气,服凉药过剂,沉而不发、不退者。用法用量:陈酒调服,1日3次。又以醋和米泔,涂患处。制备方法: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