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𦛗肉
𦛗肉指脊椎两旁的肌肉。𦛗,同膂。《备急千金要方》:“膏肓俞……摩𦛗肉之表肋间空处。”
-
𧿹趾里横纹
𧿹趾里横纹为经外奇穴名。出《肘后方》。《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位于𧿹趾掌侧,趾节横纹之中点处。主治疝气。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
𧿹趾滑膜囊炎
𧿹趾滑膜囊炎(synovitisofgreattoe)是指以𧿹指局部微红或稍肿,穿紧鞋时有受压感,活动时稍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𧿹趾表横纹
𧿹趾表横纹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𧿹趾背侧,趾节横纹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淋病、睾丸炎、肠疝痛、腰痛。一般针0.2~0.3寸;可灸。
-
吕𣗪村
吕𣗪村即吕震名。吕震名(1798~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𣗪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中𦛗骨
中𦛗骨即脊骨。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屈𧿹长肌运动点
屈𧿹长肌运动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位于小腿屈侧远端,外踝后上方约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一般直刺0.3~0.5寸。
-
针𣨛
针𣨛是指因针致死之谓。𣨛,卒也。《针经摘英集》:“有随针而𣨛者何?答曰:一则不知刺禁,二则不明脉候。”
-
蔽骨
蔽骨即𩩲骬。𩩲骬为骨骼名。出《黄帝内经灵枢·骨度》。指胸骨剑突。《释骨》:“蔽心者曰𩩲骬、曰鸠尾、曰心蔽骨、曰臆前蔽骨。”
-
阴𫔰
阴𫔰穴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𫔰”,繁体关之误,即阴关,大赫之别名。
-
𨄔
𨄔为人体部位名。𨄔、腨古通。即今称之小腿腓肠肌部。
-
老汉绞𫅋
老汉绞𫅋(𫅋音céng层)为小儿推拿方法。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老汉扳缯。《针灸大成·卷十·手诀》:“以一手掐大指根骨,一手掐脾经摇之,治痞块也。”
-
目𤸪
目𤸪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热病》。𤸪,引纵也。谓宜近而引之远,宜远而引之近,皆为牵掣也。此处指目牵动感。
-
𥆧
𥆧指皮肤、肌肉、眼睑的跳动。《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肌肉𥆧酸,善怒。”
-
中𦛗
中𦛗指脊骨。𦛗与膂同。《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中𦛗两旁各五,凡十穴。”
-
吕震名
吕震名(1798~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 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脊骨
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脊樑骨
脊樑骨即脊骨。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干𧏾
干𧏾为病名,指虫蚀下部所致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大肠腑》:“干𧏾,不甚泄痢而下部疮痒,不问干湿,久则杀人。”
-
于仲谧
于仲谧即于志宁。)为唐代官吏,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太宗时近臣,656年(显庆初年),任仆射(宰相);657年,与李 ”等组织修定本草,较其前代本草书新增药物一百多种,于显庆四年完成,名《新修本草》并附插图,共54卷。书成后,由政府颁行全国,是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药典。卒年78岁。
-
王𤴨
王𤴨(yòu又)见于出土战国古玺。据考证系王姓医人,专治头摇动及手颤动病证,故玺文上标姓氏,下标所专治病。
-
牙(+舌䪞)
牙为病名,即牙𢶍。多由胃中火盛,血热气郁所致。发于牙龈,形如豆大,或在龈内,或在龈外。
-
双产
双产即双生。出南北朝《公羊传》。又名孪生、孖生、双产、骈产、𨤸孳、僆子。指一胎生二婴。
-
热扰胸膈证
热扰胸膈证为证候名。指邪热扰于胸膈,以胸中烦热、懊𢙐,发热口渴,躁扰不宁,咳嗽气喘,吐黄痰,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吕建勋
吕建勋即吕震名。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 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阳明发黄
阳明发黄(Yangmingdiseasewithjaundice)是指湿热郁蒸,或误用火疗,以身黄,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𢙐等为常见症的阳明病证。
-
春温·热扰胸膈证
春温·热扰胸膈证(springwarmthwithsyndromeofheatstagnationinchestanddiaphragm)是指邪热内郁胸膈,以身热,心烦懊𢙐,坐卧不安,苔微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春温证候。
-
王介
王介为宋代医家,生平不详,著《履 岩本草》一书。王介为南宋画家。字圣与,号默庵。本琅琊(今属山东)人,平素善工笔画,曾于庆元间官太尉。晚年曾就其故里所见之药草写生成画,计二百○二种,取名《履巉岩本草》计三卷,画工精美,彩色鲜艳,系我国最早之彩图本草著作,为后世所珍重,今存其绘抄本。
-
火艾
火艾指艾灸。《针灸资生经》:“若刺风痶风𤸷风病,当其火艾,不畏细也。”
-
孖生
孖生即双生。出南北朝《公羊传》。又名孪生、双产、骈产、𨤸孳、僆子。指一胎生二婴。
-
玉池
玉池为人体解剖名称。道家称口为玉池。《黄庭内景经》:“口为玉池太和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玉池散,治齿𧏾口臭。
-
妇婴至宝
《妇婴至宝》为医学丛书名。清·徐恜𢖷辑。刊于1750年。包括《达生篇》、《种痘法》、《福幼篇》三种。现存20余种清刻本、上海石印本等。
-
双生
双生又名孪生、孖生、双产、骈产、𨤸孳、僆子。出南北朝《公羊传》。指一胎生二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