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明堂针灸经
《小儿明堂针灸经》为书名。宋·吴复珪撰。一卷。书佚。见《宋史·艺文志》。
-
外科灸法论粹新书
《外科灸法论粹新书》为书名。宋·徐梦符撰。见《宋史·艺文志》。书佚。
-
玄悟会要针经
《玄悟会要针经》为书名。宋·王处明撰。五卷。已佚。见《宋史·艺文志》。
-
孙思邈针经
《孙思邈针经》为书名。唐·孙思邈撰。见《宋史·艺文志》。书佚。
-
岐伯针经
《岐伯针经》为书名。撰人不详。一卷。书佚。见《宋史·艺文志》。
-
灸经背面相
《灸经背面相》为书名。撰人不详。二卷。见《宋史·艺文志》。书佚。
-
明堂玄真经诀
《明堂玄真经诀》为书名。撰人不详。一卷。见《宋史·艺文志》。书佚。
-
明堂经
《明堂经》为书名。宋·王惟一撰:三卷。见《宋史·艺文志》。书佚。
-
黄帝九虚内经
《黄帝九虚内经》为书名。撰人不详。五卷。见《宋史·艺文志》。似即指《内经》。
-
颜齐
颜齐即杨颜齐。《宋史·艺文志》载有颜齐《灸经》十卷。佚。杨颜齐为宋代针灸家。里籍不详。据《宋史·艺文志》载,曾撰《灸经十卷。书佚。
-
颜齐灸经
《颜齐灸经》为书名。宋·杨颜齐撰。见《宋史·艺文志》,十卷,书佚。
-
王绍颜
王绍颜(10世纪)为五代医家。继唐·刘禹锡撰《传信方》之后,撰有《续传信方》10卷,佚。又撰有《婴孩方》10卷(见《宋史·艺文志》)。
-
杨颜齐
杨颜齐为宋代针灸家。里籍不详。据《宋史·艺文志》载,曾撰《灸经》十卷。书佚。
-
素问释音
《素问释音》书名。见《宋史·艺文志》。释音一作释言。一卷。唐·杨玄操撰。已佚。
-
赣州正俗方
《赣州正俗方》医方著作。二卷。宋·刘彝撰。据《宋史·艺文志》刘彝本传记载:“刘彝……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医易巫,俗遂变”。原书已佚。
-
田谊卿
田谊卿宋代医家。其生平履贯欠详,《宋史·艺文志》载其著《伤寒手鉴》三卷,《千金手鉴》二十卷,均未见传世。
-
汤衡
汤衡(12世纪)为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世医出身。祖父名民望,撰有《婴孩妙诀》2卷;父名麟,他继承祖业,尤精儿科。著《婴孩妙诀》99卷,而《宋史·艺文志》记为《汤民望婴孩妙诀论》。整理家传经验,撰有《博济婴孩宝书》20卷,曾刊于会稽,均佚。
-
刘豹子
刘豹子宋代或宋以前医家。生平履贯不详,据《宋史·艺文志》载其著有《刘豹子眼论》一书,现佚。
-
郭仁普
郭仁普南宋人。生平里籍不详。著《拾遗候用深灵玄录》五卷,今佚。出《宋史·艺文志》。
-
汤麟
汤麟即汤衡。汤衡(12世纪)为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世医出身。祖父名民望,撰有《婴孩妙诀》2卷;父名麟,他继承祖业,尤精儿科。著《婴孩妙诀》99卷,而《宋史·艺文志》记为《汤民望婴孩妙诀论》。整理家传经验,撰有《博济婴孩宝书》20卷,曾刊于会稽,均佚。
-
席延赏
席延赏为宋代针灸家。履贯不详。撰《黄帝针经音义》一卷,书佚。出《宋史·艺文志》。
-
支义方
支义方为五代后周医家。著医方书《通玄经》10卷,今佚。同名书《通玄方》10卷,《宋史·艺文志》作“支观”撰。《宋史·艺文志》载其著《通玄经》十卷,另又有支观《通玄方》,也是十卷,论者疑二人为同一作者,因二书皆佚,未及详考。
-
四声本草
《四声本草》为药学著作。见《宋史·艺文志》。四卷。唐·肖炳撰。据《补注神农本草》称此书“取本草药名,每上一字,以四声相从,以便讨阅”。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证类本草》等书中。
-
马延之
马延之为宋代医生,生平不详。撰有《马氏录验方》1卷。据《宋史·艺文志》载其著有《马氏录验方》一卷,未见传世。
-
胡元质
胡元质南宋医家。撰《胡元质经验方》(一作《胡元质经效方》,《宋史·艺文志》记作《胡元质总效方》十卷)。为江淮一带医家所推重。
-
王伯顺
王伯顺宋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撰有《小儿方》三卷,出《宋史·艺文志》,未见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