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汲
汪汲清代医家。号海阳竹林人。广学博闻,于医学亦有研究,尝著《解毒编》、《汇集经验方》、《怪疾奇方》,现有刊本行世。
-
叶氏女科证治
《叶氏女科证治》为书名。又名《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逐日经来
逐日经来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逐月经来有几点便住,或五日或十日,又来几点,一月之间常来三四次,面色青黄,先用胶艾汤,后用紫金丸。”
-
古愚山房方书三种
《古愚山房方书三种》为医学丛书名。清·海阳竹林人辑。刊于1801年。内容为《解毒编》、《汇集经验方》、《怪疾奇方》。现存两种清刻本。
-
室女经闭胀痛
室女经闭胀痛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由于气滞血瘀而致经闭、腹胀作痛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
-
石困
石困为病证名。出自《竹林寺产科》:“一生经闭,名曰石困。”即石女。又名实女。指一生无月经的女子(《郑氏女科》)。
-
乳汁不通
乳汁不通病证名。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
经来泄泻
经来泄泻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泄泻。详该条。
-
经来白色
经来白色病证名。亦名经水全白。指经水颜色极浅似白色。《竹林女科证治》:“经血来时而色白者,兼见五心烦热,小便作痛,面色青黄,乃气血俱虚之症。宜用乌鸡丸。”
-
导经汤
处方:香附1钱,乌药1钱5分,当归1钱,木香(不见火)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妇人月候不调,气滞腹痛,及血海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
经来小腹结块
经来小腹结块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来小腹结成一块,如皂角一条横过,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急用延胡散(延胡索、发灰)。”
-
补火引水汤
处方:人参、白术(蜜炙)、熟地黄、山茱萸、茯苓、附子(制)、肉桂、车前子。功能主治:产后肾水上泛,呕吐下利,真阳飞越。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竹林女科》卷三
-
加减开郁二陈汤
处方:苍术1钱,香附(童便制)1钱,川芎1钱,青皮7分,枳壳(麸炒)7分,槟榔7分,木香5分。功能主治:妇人形肥,痰滞经闭。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
舒郁汤
《竹林女科》卷三:方名:舒郁汤组成:紫苏1钱,当归3钱。主治:少妇向来难产,临期恐惧,以致气结不行,儿不能下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经来不止
经来不止病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血来潮淋沥不净。治参月经过多、经漏等条。
-
浮麦散
处方:人参2钱,当归1钱5分,熟地黄1钱5分,麻黄根5分,黄连(酒炒)5分,浮小麦1撮。功能主治:产后阳虚盗汗。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7分服。摘录:《竹林女科》卷三
-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即《叶氏女科证治》。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汇集经验方
《汇集经验方》为书名。为《古愚山房方书三种》系列丛书之一。《古愚山房方书三种》为丛书名。清·海阳竹林人辑。刊于1801年。内容为《解毒编》、《汇集经验方》、《怪疾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