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中
陈文中宋代医家。字文秀,宿州符离(今属安徽)人。尝任和安郎判太医局、兼翰林良医。精医,尤善于治小儿疮疹,人尊其“宿州陈令”。著有《小儿病源方论》,及《小儿病症方论》,喜用温药托里、疏通调和营卫之法。
-
万筐
万筐为明儿科医家,字恭叔。继家学,于1480年由江西南昌客居湖北罗田,医术大行。尝剖析钱乙、陈文中治痘之别。取无伐天和,无翼其胜之义。子万全,承家学,搜其平日医论,编入《万密斋医学全书》。承父杏坡之传,擅长儿科,尤精于痘疹。曾为其子万全剖析钱仲阳用凉泻、陈文中以温补治痘疹之异同,使其顿开茅塞。
-
戈朝荣
戈朝荣为清代儿科医生,字瑞斋。祖籍河南,先世随宋室南渡,定居浙江平湖。生活于乾隆(1736~1795)年间。受业于岳家,复遍览诸家医著,悉心钻研,乃精其学。其治能撷取钱乙之滋阴、陈文中之温热、李东垣之补土而融为一体。辨证施治,治多奏效。并据小儿体质特点,倡“纯阳阴虚”之说,颇有新意。
-
痘疹大全八种
《痘疹大全八种》医学丛书。明·吴勉学辑。刊于1601年。包括宋·钱乙《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宋·闻人规《痘疹论》,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明·蔡维藩《痘疹方论》,《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明魏直《博爱心鉴》,佚名氏《痘疹宝鉴》,明·郭子明《博集稀痘方论》等八种痘疹专书。
-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和麻、痘、惊、疳等小儿疾病诊治与预防保健的临床中医学。明代儿科世医万全,著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等,他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一”“肾常虚”的观点,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养胎
概述:养胎(nurturingfetus)是指妇女妊娠期内注意饮食起居,以护养胎儿的方法。又名妊娠养胎、胎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夹痾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血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病,益其气血,以扶养胎也。”(《儒门事亲》)。
-
薛氏医案
所注疏有王纶《明医杂著》,陈自明《外科精要》及《妇人大全良方》,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保婴金镜录》;所校者有滑寿《难经本义》,倪维德《元机启微》,陶华《痈疽神秘验方》,朱震亨《平治荟萃》,马宗素《伤寒钤法》,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薛铠所集者有《保婴撮要》;
-
小儿病源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为书名,4卷,宋·陈文中撰,刊于1254年。卷一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重点叙述小儿护理;卷二指纹三关及面部形色,记述儿科病的望诊;卷三至卷四为惊风及痘疮的证治。内容简要,并附望诊图。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痘疹方论》合刊出版,书名为《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
心惊
《石室秘录·本治法》:“心惊非心病也,乃肝血虚而不能养心也。方用白芍五钱、当归五钱、熟地五钱、生枣仁一两、远志一钱、茯神三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一钱、人参二钱、水煎服。”亦称喜惊、惊伤。如远志丸、妙香散、平补正心丹、龙齿清魂散皆可选用。”由肾虚而惊者,宜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玄参、陈皮、黄柏;
-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痘疹方论》为儿科著作,一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病源方论》合刊出版,书名:《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次论辨证和治法,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表里俱实者,身壮热、大便黄稠,其疮必光泽、起发肥满,疮易出易靥。
-
小儿病原方论
《小儿病原方论》儿科著作。卷一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重点叙述小儿护理;如将辨小儿指纹的“风、气、命”三关改为“气、风、命”三关。即以食指初节为气关,中节为风关,末节为命门。且云:“初得气关病易治,传入风命便难陈”。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痘诊方论》合刊出版,书名为《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
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儿科方论。即宋·陈文中所撰《小儿病原方论》与《小儿痘疹方论》的合刊本。参见各专条。
-
大肠惊
大肠惊为病证名,脏腑惊证之一。出金代陈文中所著的《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为惊风手足搐搦所属脏腑的证候。《小儿病源方论》:“肝惊,眼赤粪青;胆惊,面青下白;小肠惊,夜啼至晓;脾惊,五心热干呕;胃惊,腹胀不食;肺惊,气喘吃水;大肠惊,喉中痰作声;肾惊,梦中咬牙;
-
汪受传
汪受传,1946年5月出生,江苏省东台市人。学医时间:1964年从医时间:1970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巢元方、钱乙、陈文中、徐小圃、江育仁。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病源方论》、《幼科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