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产辑萃
《胎产辑萃》产科著作。又名《妇科胎产经验良方》。四卷。清·汪家谟辑。刊于1746年。卷一-二为胎前;卷三-四为产后。全书选录古代文献中对胎产诸病的论述及医案等,间附以作者的见解。现存清刻本。
-
壮气益血汤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别名:壮气益母汤组成:生干地黄(焙)1两,人参(切)1两,当归(切,焙)1两,代赭(别研)半两,木香1分。主治:产后胎衣不下,或被风寒所侵,血气凝涩,或气力疲乏,不能运动,胞在停息。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
血母块
亦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血母块的病因:儿枕痛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血母块的治疗: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硬痛拒按,或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祛瘀,方用《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失笑散等。
-
补寝丸
处方:通明乳香(别研)半两,枳壳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瘦胎,滑利易产。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怀孕9个月以后方可服。摘录:《胎产辑萃》卷一
-
妇科胎产经验良方
《妇科胎产经验良方》为《胎产辑萃》的别名。《胎产辑萃》书名。4卷。清·汪家谟辑。刊于1746年。卷1~2为胎前;卷3~4为产后。全书选录古代文献中对胎产诸病的论述及治法、医案等,间附以作者的见解。
-
中期引产
中期引产指妊娠13~如:1.汪嘉谟《胎产辑萃》:“妊娠羸瘦或挟疾病,脏腑虚损,气血枯竭,既不能养胎,致胎动而不牢固,终不能安者则可下之,免害妊妇,方用牛膝汤(牛膝、川芎、朴硝、蒲黄、当归、桂心)。3.根心堂主人《坤道指南》退妊方:五味子、三棱、莪术、归尾、葶苈各等分,人参少许。
-
血块痛
亦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血母块的病因:儿枕痛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硬痛拒按,或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祛瘀,方用《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失笑散等。
-
妊娠喘
妊娠喘病证名。若脾肺素虚者,兼见神疲乏力,上气不足以息,宜补益脾肺,用生脉散;感受风寒者,兼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风散寒,用参苏饮;胎死不下者,兼见面赤舌青,喘不得卧,用催生汤(苍术、枳壳、桔梗、陈皮、芍药、白芷、川芎、当归、肉桂、半夏、甘草、麻黄、厚朴、木香、杏仁、茯苓、生姜)。
-
断胎
断胎妇科学术语。即打胎。见清·汪嘉谟《胎产辑萃》。亦即今称之人工流产。
-
断乳
西医:断乳(weaning)是指随婴儿月龄增大,有步骤地添加母乳外食物,使婴儿由单纯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母乳外食物满足营养需要的过程。中医:见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卷五。断乳又名回乳、消乳。常用炒麦芽80-100克水煎顿服。又《胎产辑萃》断乳方:归尾、赤芍、红花酒洗、牛膝酒洗,水煎临卧服。
-
晚嫁难产
晚嫁难产病名。《胎产辑萃》:“三十后适人者,谓之晚嫁。盖少嫁则筋骨软,故产门易开;晚嫁则筋骨坚强,所以难产。”主要指高年初产妇,难产病发率高。临月可服苧麻根饮。
-
误消健脾汤
《胎产辑萃》卷四:方名:误消健脾汤组成:人参2钱,白术1钱,茯苓1钱,甘草3分,川芎7分,当归2钱,腹皮4分,陈皮4分,白芍1钱,神曲1钱,砂仁(或胁腹痛,或块痛加)5分。主治:产后伤食,误服消耗药多致成胀满。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如伤冷粉、梨、橘,腹内大痛,加吴茱萸1钱。
-
中药流产
中药流产为治法。如:1.汪嘉谟《胎产辑萃》:“妊娠羸瘦或挟疾病,脏腑虚损,气血枯竭,既不能养胎,致胎动而不牢固,终不能安者则可下之,免害妊妇,方用牛膝汤(牛膝、川芎、朴硝、蒲黄、当归、桂心)。”3.根心堂主人《坤道指南》退妊方:五味子、三棱、莪术、归尾、葶苈各等分,人参少许。
-
伤产
伤产为病名。1.杨子建《十产论》:“伤产者,言怀胎未足月,有所伤动,以致忽然脐腹疼痛,或服催药过早,或产母用力太早,逼儿错路,不能正生。”2.汪嘉谟《胎产辑萃》指过月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