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颏
颏又称地阁,俗称下巴,现称下颌骨体。为任脉等所过。颏是指由承浆以下至下颌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下巴骨。
-
颈椎牵引固定器
颈椎牵引固定器全称为可调式颈椎牵引固定器,是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牵引固定装置。环形体指肩胸环(左、右肩托、胸板、尼龙搭扣带)和枕颏环(前、后支架,颏托、枕托)。左、右肩托及颏、枕上均附有厚海绵垫。三点支撑中两点位于两耳旁,另一点位于下颏部,形成支撑面,可按需要调整固定螺丝产生有效的固定作用。
-
郂神经阻滞疗法
操作名称:郂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郂神经阻滞疗法适应于颏神经痛的患者。在下颌骨上、下缘之间,经同侧瞳孔的垂线上,触摸颏孔的骨性凹陷,然后手后移至瞳孔垂线的后方,一手持带5号球后针头的注射器,与皮肤呈45°角斜行进皮,并沿骨性凹陷向内下方进针,滑至孔口处可出现异感,注射局麻药后可出现下唇及颏部麻木。
-
手托法
手托法为正骨手法。即下颌关节脱臼的整复方法。该法在《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已早有记述。《伤科汇纂》卷五:“夫颌颏脱下,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将患人口张开,医者以两手托住下颏,用左右大指,入患人口内,将大牙揿住,用力往下一揿,复往里送上,即入臼矣。随用绢带兜颏于顶上,半时许即愈。”
-
颏部正中骨折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单发的正中骨折,由于骨折线两侧的牵引力量基本相等,常无明显错位;如为双骨折线,正中骨折段由于颏舌肌和颏势据骨肌的牵引,骨折片可向下后移位;如为粉碎性骨折,或有骨质缺损,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的引而向中线移位。注意后两种骨折都可使舌后坠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危险。
-
地阁
地阁为人体部位名。即颏。颏又称地阁,俗称下巴,现称下颌骨体。为任脉等所过。
-
黄雀
黄雀体型甚小(11.5厘米)的雀鸟。雌鸟色暗而多纵纹,顶冠和颏无黑色。叫声:鸣声为丁当作响的金属音啾叫、颤音及喘息声的混合,于高栖处或在作姿势如蝙蝠的炫耀飞行时发出。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偶可达江苏省。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越冬在台湾、西藏、长江下游、华南及华东的沿海地区。
-
下巴颏
下巴颏为颏的俗称。颏(ke科)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
下唇
下唇是节肢动物口器的主要组成部分。(1)在昆虫系存在于小颚的后方。是头部最后方的附属肢,原来曾是左右1对的,以后发展在中央线上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是由与头部直接关节的后颏(postmentum)。中唇舌(glossa)和下唇须。(2)甲壳类的下唇构成与上唇相对的前后壁,它只是头部腹面皮肤的突起,而不是头部附肢。
-
外症喉痈
外症喉痈为病证名。又名外喉痈。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症见颏下、正咽喉之外皆肿,外形如馒首,色红疼痛,有碍饮食吞咽。《喉科秘旨》卷下:“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内外皆肿,饮食有碍,初起无痰涎,内不见形迹,此风毒之痈也。”治宜解毒、祛风、泻火、消肿。用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等加减。
-
燕窝疬
燕窝疬病名。系指发于颏下三角处红肿形似燕窝的瘰疬。《外科大成》卷二:“颔红肿痛名燕窝疬。”参见瘰疬条。
-
失枕入骱奇妙手法
失枕入骱奇妙手法为正骨手法。即落枕的治疗方法。见《接骨全书》:“失枕有卧而失,有一时之误失。使其低处坐定,一手拔其首,一手拔其下颏,缓缓伸直也。”
-
下巴
下巴为人体部位名,即颏(ke科)的俗称,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又俗称下巴颏。
-
咬肌
咬肌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口部,口角直下约0.5寸。左右计2穴。主治口腔黏膜溃疡、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一般向颏唇沟正中沿皮刺0.5~1.0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