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痒
方论:《妇人良方大全》(妇人阴痒方论第十六)治妇人阴痒,大黄散:大黄(微炒)黄芩黄(炙,各一两)赤芍药玄参丹参山茱萸蛇床子(各半两)上为细末。《广济方》疗妇人阴痒不止:蚺蛇胆雄黄硫黄朱砂硝石芜荑(各半两)藜芦(二钱半),上为细末研停,以腊月猪脂和如膏,用故布作缠子,如指长一寸半,以药涂上,内阴中。
-
阴痒病
方论:《妇人良方大全》(妇人阴痒方论第十六)治妇人阴痒,大黄散:大黄(微炒)黄芩黄(炙,各一两)赤芍药玄参丹参山茱萸蛇床子(各半两)上为细末。《广济方》疗妇人阴痒不止:蚺蛇胆雄黄硫黄朱砂硝石芜荑(各半两)藜芦(二钱半),上为细末研停,以腊月猪脂和如膏,用故布作缠子,如指长一寸半,以药涂上,内阴中。
-
阴门痒
概述:阴门痒即阴痒。病因病机: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湿热下注者常伴见带下量多,色黄味臭。阴虚血燥者多为老年妇女。《广济方》疗妇人阴痒不止:蚺蛇胆雄黄硫黄朱砂硝石芜荑(各半两)藜芦(二钱半),上为细末研停,以腊月猪脂和如膏,用故布作缠子,如指长一寸半,以药涂上,内阴中。
-
带下病
带下病多由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以致水湿浊液下注而成。本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如属脾虚湿郁化热,脾虚证兼见带下色黄腥秽,舌淡胖,苔微黄者,则宜健脾清热利湿止止带,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减。湿热(毒)型:证见:带下量多,色深,或黄白相兼,或黄绿有泡沫,或色白如豆渣或凝乳状,或如脓似血。
-
熏洗法
熏洗法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6):15)香附、木贼各50g,上药加水3~主治寻常疣。3.阴痒洗剂I号(《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蚤休30g,陈鹤虱30g,苦参15g,蛇床子15g,苏木15g,威灵仙15g,野菊花15g,上药用纱布包扎,加水2000ml,煎至1500ml,待温热适度时先熏后洗,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
蛇床子散
概述:蛇床子散同名方剂约有十六首,其中《妇产科学》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蛇床子15g、川椒15g、明矾15g、苦参15g、百部15g,具有止痒杀虫之功效。主治湿邪虫毒入侵阴部,阴痒或阴道滴虫,臭秽,口苦胸闷,舌苔黄腻,脉弦数。方中蛇床子燥湿杀虫,外用以治阴痒带下;2.《金匮要略心典》:阴寒,阴中寒也。
-
女阴湿疹
方用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并用外治法:溻痒汤(《疡医大全》:苦参、狼牙、蛇床子、当归尾、威灵仙、鹤虱),煎汤熏洗。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外用熏洗方:三棱、莪术、苦参、白鲜皮、蛇床子、何首乌、补骨脂、坤草、大黄、龙胆草、黄柏、茵陈。
-
外阴白色病变
概述: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本病系指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脾气受损,则水谷精微失于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寒湿凝于二窍,滞于经络,气血瘀阻,阴器肌肤失荣失色变白。用法:煎汤乘热先熏后坐浴30~经期停洗。(4)脾肾虚寒:治法:温补脾肾,益气止痒。
-
下纪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注意: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阴交穴的别名·下纪:下纪为经穴别名,即阴交。
-
少府
横平劳宫。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掌腱膜,在指浅、深屈肌尺侧两根肌腱之间,经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的尺侧,深进第四蚓状肌,再入第四掌骨间隙内的骨间肌。主烦满少气,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挛急,胸中痛,手卷不伸,痃疟久不愈,振寒,阴挺出,阴痒,阴痛,遗尿,偏坠,太息。
-
花椒
花椒果实含挥发油,其中含牻牛儿醇、柠檬烯等。5.炸花椒油时油温不宜过高花椒的加工利用:1.花椒干制传统的花椒干制方法是集中晾晒或在阴凉干燥处阴干,所需时间比较长,一般需6——10天,且在此期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容易出现霉变等问题造成损失。本品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口服煎剂用量1.5~
-
下阴别
会阴穴主要用于急救及二阴疾患:如癫狂,惊痫,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难,遗尿,阴痒,阴挺,阴部汗湿,阴门肿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阴痛,痔疾,昏迷,脱肛,带下,便秘,疝气,现代又用会阴穴治疗溺水窒息,前列腺炎,子宫脱垂,阴道炎,阴部湿疹,尿道炎,痔疮,闭经,产后昏迷不醒,睾丸炎,阴囊炎等。
-
屏翳
会阴穴主要用于急救及二阴疾患:如癫狂,惊痫,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难,遗尿,阴痒,阴挺,阴部汗湿,阴门肿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阴痛,痔疾,昏迷,脱肛,带下,便秘,疝气,现代又用会阴穴治疗溺水窒息,前列腺炎,子宫脱垂,阴道炎,阴部湿疹,尿道炎,痔疮,闭经,产后昏迷不醒,睾丸炎,阴囊炎等。
-
横户
概述:横户为经穴别名,即阴交。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外台秘要》: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
-
少关
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三脉聚而交会也。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
-
小关
《针灸甲乙经》作少关。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
-
阴交
阴交穴穴位解剖:阴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阴疝引睾,阴交主之。《针灸大成》:主气痛如刀绞,腹膜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脐下热,鬼击,鼻出血,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绝子,阴痒,奔豚上腹,小儿陷囟。
-
坐药法
坐药法是将药物制成丸剂或锭剂、片剂,或用纱布包裹药末,塞入阴道或肛门内以治疗妇女白带、阴痒及肛周疾病的方法。《理瀹骈文》中则收载了5张坐药方,分别用于治疗阴痒、阴痛、转脬、带下,以及经闭、干血痨等病证。上药洗净,晒干,剪碎,加水煎煮,浓缩成1g/ml的汤剂,装瓶高温消毒备用。功能清热燥湿杀虫。
-
玉泉
概述:玉泉:1.经穴别名;本穴内应胞宫、精室。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气原
概述:气原为经穴别名,即中极穴。本穴内应胞宫、精室。气原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气鱼
概述:气鱼为经穴别名,即中极穴。本穴内应胞宫、精室。气鱼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膀胱募
膀胱募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中极
中极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参柏洗液
参柏洗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参柏洗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禁忌:阴痒、带下用药妊娠期、月经期禁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皮肤破溃处禁用。6.儿童、未婚或绝经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岗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松:拼音名:GǎnɡSōnɡ别名:扫把枝、铁扫把、羊脷木来源: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岗松BaeckeafrutescensL.以根、全株及叶入药。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不发达,仅见数个细小导管,韧皮部狭窄;性味:味苦;皮肤瘙痒;虫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4.《广西中药志》:有通淋利尿作用。
-
浸洗法
浸洗法是用药物煎汤浸洗患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浸法与洗法的结合。手足拘挛者,先浸洗手部,后浸洗足部,每日3次,浸洗手指、足趾时应在汤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1个月为1疗程。脉管炎散寒通脉汤(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水疝水疝消洗剂(新中医1982;上药加水约1000ml,煎至800ml,弃渣,再加入约40~C温水4~
-
洁身洗液
洁身洗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洁身洗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湿疹,阴痒带下。未婚或绝经后患者妇科用药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女阴白色病损
亦名外阴白色病变或外阴营养障碍。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阴痒”及“带下”范畴。外用熏洗方:蛇床子、鸡血藤、白藓皮、土槿皮、野菊花、仙灵脾各50g,泽泻,艾叶、苦参各25g,花椒20g,冰片1.5g,煎汤熏洗。白斑洗方:生川乌200g,生草乌200g,蛇床子150g,苦参150g,艾叶50g,用4000ml水煎至2000ml。
-
猫儿屎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儿屎:拼音名:Māo rShǐ别名:猫屎瓜来源:木通科猫儿屎属植物猫儿屎DecaisneafargesiiFranch.,以根及果实入药。功能主治:清肺止咳,祛风除湿。果实,夏、秋季采收,晒干。叶着生顶,互生;雌花具6个不育雄蕊,心皮3,线状长圆形。性味:甘辛;主风湿痹痛;2.《陕西中草药》:根及果实清热解毒。
-
二交
概述:二交为阴交、阳交两穴的合称。阴交穴主治脐周疼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产后血晕,疝气,水肿;《外台秘要》: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穴位解剖:阳交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
-
坐浴法
它可使药液较长时间的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借助热力,促使皮肤粘膜吸收,从而发挥清热除湿,活血行气,收涩固脱等疗效。痔疮、脱肛五倍子汤(《疡科选粹》)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g。主治阴痒。子宫脱垂银花枯矾升提汤(经验方)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各30g,黄连6g,苦参15g,黄柏、枯矾各lOg。
-
外阴白斑
外阴白斑,病名。血虚肝旺症见外阴刺痛、瘙痒,局部皮肤干燥变白,失去弹性,头晕目眩,月经不调,治以补阴活血,清肝化风,用苏甲马鞭散(验方:苏木15克,炙鳖甲15克,马鞭草15克,生地30克,龙胆草9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或作汤煎);肝肾阴虚者兼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治以滋补肝肾,用二至丸加味;
-
外阴瘙痒
中医治疗外阴瘙痒:外阴瘙痒为病名。湿热者,多伴有带下量多、色黄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见阴蚀条),或用龙胆泻肝汤;阴虚血燥者,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当归饮(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局部可用蛇床子、川椒、枯矾、苦参、百部、生艾叶、杏仁,水煎熏洗。
-
少囝
少囝(Yīn因)为经穴别名。见《医心方》,即阴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仰卧取穴。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菌痢、功能性子宫出血、疝气、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精神病等。
-
中髎
此穴在第3骶后孔中,位于上髎、次髎之下,下髎之上,故名中髎。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左右第三对骶后孔间距为29毫米,与第四对骶后孔纵距是12.7~中髎穴主治二阴、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癃闭、呕吐、腹胀、泄泻、痢疾、大便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阴痒、不孕、遗精、阳痿、五劳七损、腰膝冷痛、痴呆等。
-
酒药花
《*辞典》:酒药花: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JiǔY oHuā别名:酒曲花(《贵州药植目录》),大蒙花(《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大叶醉鱼草的枝叶、根皮。萼钟状,4裂,裂片披针形,密被星状绒毛;①《贵州民间药物》:治脚癣,妇女阴痒,止咳,杀虫。治麻风,疮疖,蜂窝织炎,跌打损伤,骨折。
-
芎归汤
功能主治:《严氏济生方》卷七方之芎归汤主治产后、伤胎、崩中、金疮等失血过多而致的昏晕欲倒;恶寒,加干姜、白芍药;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万病回春》卷六方之芎归汤:别名:川芎汤组成:当归尾5钱,川芎5钱。主治胎前因事跌仆,子死腹中,恶露妄下,疼痛不巳,口噤欲绝;
-
扁蓄
扁蓄扁蓄HerbaPolygoniAvicularis(英)commonKnotgrassHerb别名扁竹、竹节草、乌蓼、蚂蚁草。化学成分含扁蓄甙(avicularin)、槲皮甙、咖啡酸、绿原酸、对-香豆酸、草酸、d-儿茶酚等。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
带下过少
是指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的疾病。病因病机:多由于肝肾亏损,脾胃虚弱,血枯瘀阻所致。舌质暗,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带下过少证候。
-
柴胡石膏汤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柴胡石膏汤:处方:柴胡、石膏、黄芩、荆芥、前胡、茯苓、升麻、桑皮、甘草。功能主治:妇人湿热阴痛、阴痒。主治:妊妇伤暑,头痛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口干燥。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医方集解》:方名:柴胡石膏汤组成:白虎汤加柴胡、黄芩、半夏。
-
椿根皮汤
处方:臭椿皮、荆芥穗、藿香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妇人阴痒突出。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既入即止。摘录:《医统》卷八十三
-
宁坤锭
《吉林省中药成方集》:组成:雄黄5两,冰片5两,青盐5两,五倍子5两。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妇人阴痒、带下。用法用量:每次1丸,同时将药袋纳入阴道内,留线在外,3日1换。制备方法:冰片、雄黄单包,先将雄黄、冰片各为细末,青盐、五倍子共轧为细末,另取大枣10两,煮烂,去核取肉,与上药末搓揉为丸。
-
将军散
《青囊秘传》:将军散:处方:远年石灰60克大黄30克血竭15克制法:上药三味,先将前二味同炒至石灰呈桃花色,去大黄用石灰,再加血竭,共研细末,密贮备用。摘录:《寿世保元》卷七《古今医鉴》卷八:将军散:处方:大黄(煨)、贝母、白芷、甘草节各等分。功能主治:悬痈。用法用量:每服3分,烧酒调服。
-
桃仁雄黄膏
《金鉴》卷四十九:方名:桃仁雄黄膏组成:桃仁、雄黄末。主治:阴痒。用法用量:桃仁研膏,合雄黄末,鸡肝切片,蘸药纳户中。其虫一闻肝腥,皆钻肝内吮食,将肝提出,其病即愈。
-
珠母散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方名:珠母散组成:陈蚌壳(煅)2钱,儿茶2钱,轻粉2钱,飞滑石2钱,人中白(煅)2钱,煅龙骨1钱,枯矾1钱,冰片3分。主治:妇人阴痒,甚者令人发热如劳。用法用量:先以鸡肝或猪肝切作长条,蒸熟,插入阴户,过1夜,次早取出,如此2-3次,痒减虫净,然后用麻油调搽。制备方法:上为末。
-
次胶
次胶即次髎。俯卧取穴。主治少腹、前阴、腰骶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不孕、遗精、阳痿、疝气、癃淋、衄血、呕吐、肠鸣泄泻、背寒、腰脊痛、下肢不仁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阴痒、子宫脱垂、盆腔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并可作催产、引产之用。一般直刺1.0~
-
带下过少·肝肾两虚证
带下过少·肝肾两虚证(oligo-vaginaldischarge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liverandkidney)是指肝肾亏损,血少津乏,阴液不充,任带失养,不能润泽阴窍,以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部干涩灼痛,或伴阴痒,阴部萎缩,性交疼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出,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
带下过少·血枯瘀阻证
带下过少·血枯瘀阻证(oligo-vaginaldischargewithsyndromeofblooddepletionandblockadeofstaticblood)是指精血不足且不循常道,瘀阻血脉,阴津不得敷布,以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中干涩,阴痒,兼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或经行腹痛,经色紫暗,有血块,肌肤甲错,或下腹有包块;
-
风瘙痒·瘀血阻滞证
又称之为风痒、血风疮、痒风、谷道痒、阴痒等。是指以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为主要表现的感觉异常性皮肤疾病。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以自觉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为临床特征。《诸病源候论》:“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人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
-
外阴炎
外阴炎为病名。外阴部炎症,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溃疡,起脓疱,分泌物增多。若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或有皲裂。多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属带下、阴痒、阴疮范畴。宜清肝泻火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熏洗药方:苦参、川椒、蛇床子、黄柏、枯矾、百部。现中西医结合临床亦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