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阳虚衰
肾阳虚衰病证名。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下元虚惫、真元下虚。指肾阳虚严重者。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萎,五更泄泻,精神萎靡,动则气喘,癃闭或夜尿频数,脉沉弱等。治宜温补命火。
-
不射精
实证常因肝郁,气滞血瘀,湿热。3、单方验方(1)滋肾健脾汤(赖天松《临床方剂手册》)处方:潞路通12克,马钱子9克,蜈蚣1条,石菖蒲12克,仙灵脾30克,仙茅12克,地黄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白术12克,石斛10克,枸杞子12克,牛膝9克,白花蛇舌草15克,韭菜子12克,补骨脂15克,覆盆子15克,菟丝子15克。
-
命门火衰
命门火衰即肾阳虚衰,又称肾阳衰微、下元虚惫、真元下虚。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动则气喘,腰膝酸冷,四肢清冷,腹大胫肿,黎明前泄泻,癃闭或夜尿频数,尺脉沉迟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促进生殖发育等功能。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可导致畏寒肢冷,性机能衰退和水邪泛滥等病症。
-
下元虚惫
肾阳虚衰为病机,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下元虚惫、真元下虚,即肾阳虚之严重者。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动则气喘,腰膝酸冷,四肢清冷,腹大胫肿,黎明前泄泻,癃闭或夜尿频数,尺脉沉迟等。治宜温补命门。
-
外阴白斑
外阴白斑,病名。血虚肝旺症见外阴刺痛、瘙痒,局部皮肤干燥变白,失去弹性,头晕目眩,月经不调,治以补阴活血,清肝化风,用苏甲马鞭散(验方:苏木15克,炙鳖甲15克,马鞭草15克,生地30克,龙胆草9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或作汤煎);肝肾阴虚者兼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治以滋补肝肾,用二至丸加味;
-
寻常渴
《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也可因水湿、痰饮、瘀血阻滞,或脾虚不运,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热者。选用麦门冬饮子、白虎汤、承气汤等。用六味地黄丸、增液汤、五汁饮等,热恋伤阴者,可用连梅汤。水湿停留者,渴不欲饮,胸闷纳呆,腹胀肢肿,小便不利,苔腻脉濡。
-
苁蓉羊肉粥
《本草纲目》:苁蓉羊肉粥:处方:肉苁蓉10~肾阳虚衰所致的阳萎、遗精、早泄,女子不孕,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遗尿,以及平素体质羸弱,劳倦内伤,恶寒怕冷,四肢欠温,脾胃虚寒,脘腹隐痛,老人阳虚便秘。用药禁忌:苁蓉羊肉粥属温热性药粥方,适用于冬季服食,以5-7天为一疗程,夏季不宜服食。
-
口渴
也可因水湿、痰饮、瘀血阻滞,或脾虚不运,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热者,渴喜冷饮,便秘溺赤,苔黄脉数。治宜清热泻火。用六味地黄丸、增液汤、五汁饮等,热恋伤阴者,可用连梅汤。水湿停留者,渴不欲饮,胸闷纳呆,腹胀肢肿,小便不利,苔腻脉濡。口干多因阴虚津少,或气虚阳弱,津液不承所致。
-
牛腰子
牛腰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肾脏。治肾阳虚衰、髓海不足、头晕头昏、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阳萎早泄、遗精滑精、舌淡脉弱等症。牛腰子的食用建议治五劳七伤,阴萎气乏:牛肾一枚(去筋膜,细切),阳起石四两(布裹),粳米二合。(《圣惠方》牛肾粥)肾脏的腥味很强很特殊,许多人都认为非常美味,而小牛肾的肉质通常最嫩。
-
肾阳虚水泛证
肾阳虚水泛证为证候名。指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水液泛滥,以畏冷肢凉,水肿,腰以下为甚,腹胀,腰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阴冷·肾阳衰微证
阴冷·肾阳衰微证(vulvalcoldnesswithsyndromeofkidneyyangexhaustion)是指肾阳虚衰,阳气不布,外阴失于温煦,以阴部寒冷,甚则小腹冷痛,形寒肢冷,神疲体软,纳少便溏,尿意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迟为常见症的阴冷证候。
-
羊起石
概述:羊起石为中药名,出《名医别录》,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阳起石的别名。别名:白石、羊起石。来源及产地:石棉类矿石。主产湖北、河南、山西等地。性味归经:咸,温。功能主治:功在温肾壮阳。治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早泄,子宫虚寒,不孕,腰膝冷痹。化学成分:本品含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硅等。
-
硫磺茶
概述:硫磺茶以硫磺、诃子皮、紫笋茶为主要原料,具有温肾壮阳,敛涩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肾阳虚衰,五更泄泻,胆部冷痛,四肢不温,久泻不止者。15分钟即可,过滤取汁用。每日1剂,温服。食用禁忌:阴虚阳亢者或孕妇忌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阴冷
又名阴寒。辨证分型:阴冷·肾阳衰微证:阴冷·肾阳衰微证(vulvalcoldnesswithsyndromeofkidneyyangexhaustion)是指肾阳虚衰,阳气不布,外阴失于温煦,以阴部寒冷,甚则小腹冷痛,形寒肢冷,神疲体软,纳少便溏,尿意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迟为常见症的阴冷证候。治疗:治宜补肾壮阳,方用金匮肾气丸。
-
真元下虚
真元下虚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
肾虚寒证
肾虚寒证证名。肾气亏损,肾阳虚衰所致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名曰肾虚寒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肾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足腰不可以按,语音混浊,阳气顿绝。”治宜温补肾阳,选用温肾散、益志汤、人参补肾汤、金匮肾气丸等方。
-
肾气虚
概述:肾气虚为病机。包括:1.肾阴肾阳之气俱虚;症见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酸软、听力减退、短气、四肢不温、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可导致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气短而喘,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夜多小便,舌淡胖,苔白厚,脉沉迟,两尺脉弱等。
-
疮疡四肢厥逆
疮疡四肢厥逆病证名。《证治准绳·外科》卷三。指疮疡患者出现四肢厥逆证候。如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四肢者,可导致寒厥。证见四肢逆冷过于肘膝,严重者指甲青紫,脉沉微细,疮亦灰白下陷。热厥多因热毒内盛,阳气郁结所致。其治宜清热解毒,活血疏郁为主,方用托里消毒散合四逆散加减为佳。
-
产后小便不利
肾虚者,兼见腰膝酸痛,健忘,面色晦暗等,治宜温阳化气行水,方用肾气丸。气机阻滞者,兼见精神抑郁,两胁胀痛,烦闷不安,治宜理气行滞,佐以利尿,方用木通散(木通、滑石、葵子、槟榔、枳壳、甘草),另用盐于脐中填平,葱白捣一指厚,安盐上,以艾柱放葱上,炙之觉暖气人腹内,难忍为止,小便即通。
-
阳起石
概述:阳起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羊起名、白石、石生。性味归经:咸,温。功能主治:功在温肾壮阳。治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早泄,子宫虚寒,不孕,腰膝冷痹。1、丹毒肿痒。2、滑精(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3、阳萎阴汗。化学成分:本品含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硅等。
-
参鹿补片
药渣与剩余淫羊藿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4小时,滤过,滤液与鹿肉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8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加入辅料适量,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用于肾阳虚衰,气血不足,畏寒肢冷,精神疲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4.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
参龙虫草益肾胶囊
参龙虫草益肾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参龙虫草益肾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益气养血,填精补髓。适用于肾阳虚衰,气虚血亏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淫羊藿口服液
复方淫羊藿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淫羊藿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气短喘息,倦怠乏力。外感发热、实热、湿热、阳亢者禁服;高血压患者禁服。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补肾宁片剂
补肾宁片剂为中成药,研制方,片剂。组成:羊外肾,人参、枸杞子、肉苁蓉、淫羊藿、海马等。主治: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该药对肾阳虚型疗效好.复发率低.实验研究表明,该药能使小鼠睾丸增重,使睾丸组织曲细精管、间质细胞处于增殖活跃状态,各种生精细胞增多,附睾管腔中含有大量精子;
-
白石
概述:白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阳起石之别名。别名:白石、羊起石。来源及产地:石棉类矿石。主产湖北、河南、山西等地。性味归经:咸,温。功能主治:功在温肾壮阳。主治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早泄,子宫虚寒,不孕,腰膝冷痹。化学成分:本品含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硅等。
-
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为病证名,出自《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即癃闭。可因肺热气壅、热结膀胱、水道阻塞、气虚、气滞、阴液不足、肾阳虚衰、转胞等所致。肺热壅盛,肺气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点滴而下,或全然不通,呼吸急促,咽干,烦渴欲饮,苔薄黄,脉数。治宜清肺润燥。选用代抵当丸、桃仁承气汤、牛膝膏、蒲灰散等方。
-
小便闭
《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见《景岳全书·杂证谟》。《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可因肺热气壅、热结膀胱、水道阻塞、气虚、气滞、阴液不足、肾阳虚衰、转胞等所致。治宜清肺润燥。选用通关瞿麦汤、滋肾通关丸、罗太无白花散等方。选用代抵当丸、桃仁承气汤、牛膝膏、蒲灰散等方。
-
水气凌心
水气凌心为病机,即水气上逆,引起心脏的病变。指肾阳虚衰,气化无力,水液泛溢,上凌于心,抑遏心阳,导致心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由于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停留体内,不能正常排泄,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气病。水气上逆,停聚胸膈影响心阳时,可致心阳不振,心气不宁,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治宜温阳益气、宁心涤饮。
-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为病机。指脾肾阳气虚损,温煦气化无力,脾主运化与肾主水液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肾阳虚则不能温养脾阳;症见形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面色 白、腰膝或少腹冷痛、下利清谷,大便溏泄或五更泄泻,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甚则水鼓胀满,舌质淡嫩、苔白滑、脉虚大或细弱。治宜温补脾肾。
-
鹿茸胶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urongJiao标准编号:WS3-B-4009-98处方:鹿茸(去毛)500g阿胶750g制法:以上二味,取鹿茸加水煎煮五次,每次1.5小时,合并胶液,滤过,加入白矾细粉0.3~3.本品宜饭前服用。《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鹿茸胶组成:老鹿茸160两。主治:四肢无力,腰膝酸软,肾虚阳痿,妇女崩漏带下。
-
西汉古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hanGujiu标准编号:WS3-B-0261-90处方:鹿茸2g蛤蚧(酒炙)19.5g狗鞭(酒炙)9.6g柏子仁(去油)65g枸杞子100g松子仁50g黄精20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1页),用白酒适量浸渍七天后,缓缓渗漉,收集漉液;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50ml,一日2次。
-
紫石黄助阳方
处方:紫石英30克,淫羊藿15克,川断15克,川椒1.5克,巴戟天10克,葫芦巴10克,菟丝子10克,肉桂6克,桑嫖蛸12克,九香虫6克。功能主治:温补脾肾。主肾阳虚衰。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中国传统性医学》
-
脐下悸
脐下悸动不安。因肾阳虚衰,水气内动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本义》:“脐下者,膀胱之位也。肾属水,宜静不宜动,今反悸动,皆因发汗亡阳于上而阴邪乘之而起也。悸为奔豚之兆。”
-
冲气
概述:冲气为病证名。症状:证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并伴见手足厥逆,小便难,脉沉微,或面热如醉,头晕目花等。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并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
-
广狗肾
概述:广狗肾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饮片新参》记载的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别名:牡狗阴茎、狗鞭、广狗肾来源:犬科动物狗CanisfamiliarisL.(雄性)的外生殖器。性味归经:咸,温。功能主治:补命门,暖冲任。治男子肾阳虚衰,腰膝酸软,神疲体弱,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女子冲任虚寒,带下清冷。
-
补肾宁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ushenningPian标准编号:WS3-B-1142-92处方:羊鞭2400g枸杞子440g淫羊霍640g肉苁蓉110g人参10g海马5g制法:以上六味,取人参、海马分别粉碎成细粉。另取羊鞭,按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合并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80~
-
妊娠泄泻·脾肾阳虚证
妊娠泄泻·脾肾阳虚证(gestationaldiarrheawithsyndromeofyang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是指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以妊娠期五更泄泻,饮食少思,畏寒肢冷,面色晄,浮肿尿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妊娠泄泻证候。
-
水寒射肺
水寒射肺为证候名。是寒邪和水气犯肺脏而引起的证候。指肾阳虚衰,气化无力,水湿泛滥,上逆犯肺,导致肺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多由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主要症状有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舌苔白腻,或伴有发热、恶寒等。治宜宣肺降逆、温化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