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因
2.病因分类名。跌仆、虫兽伤、烧伤、冻伤等称为外伤病因。现代中医学中很少用“不内外因”来归类,而将内因、外因之外的病因概括为“其他病因”。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但较早提到三因的是东汉的张仲景,立论有所不同。
-
病因学
如果这种平衡失常,即产生疾病。关于内因,泛指能导致疾病发生的人体内在的一切因素,其中中医学特别强调七情内伤,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过度刺激,能使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减弱,故易受外界邪气的侵袭而发病,或无外邪而机体本身自病,中医学称此为“正气亏虚”,“精气不足”。
-
准昼夜节律
准昼夜节律与外因周期同步称为entrainment,而将决定周期时相的并产生entra-inment的外界刺激称为zeitgeber(德语),或称同步器(synchronizer),亦称为timecue。有的认为准昼夜节律是动物对人们感悟不到的某种外因的和随地球自转的物理节律的反应,但也有的例子证明准昼夜节律与遗传因子有关,即不能否定内生性的节律。
-
三因
三因是三类不同致病因素的合称。现代中医学中很少用“不内外因”来归类,而将内因、外因之外的病因概括为“其他病因”。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
低温意外
低温意外的原因:老年人发生低体温意外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包括老年人随增龄所致的生理性改变,如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受损,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引起血管收缩反应下降,患有某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因全身性疾病影响到下丘脑功能,或因患有某种疾病导致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或因使用某种镇静剂、催眠剂而引起。
-
内因
内因为病因分类名,三因之一。现将七情过极、劳倦损伤和饮食失调等能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受损的病因称为内伤病因。即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
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
外因包括突发性张口过大如打哈欠等,医源性张口过大如使用气管镜、开口器等以及外伤等。治疗方案:陈旧性脱位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可在关节内镜下行关节复位术,或手术将髁突、关节结节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剥离,关节窝修整后撬动关节复位,同时可行髁突高位切除术,关节结节切除术以及关节结节增高术等。
-
群落演替
如一片弃耕地的群落演替包括下列过程:(1)某些一年生草本植物在裸地中生长、发育、繁衍,人们称之为先锋植物;引起群落演替的原因:从内因看,由于群落自身的生命活动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演替,这是群落内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是群落演替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
-
不内外因
不内外因为病因分类名,三因之一。指内因、外因以外的另一类致病因素。如饮食所伤、劳倦过度、外伤、虫兽所伤,以及溺水等多种致病因素。现代中医学中已很少用此分类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概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中医综合性著作。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宋代陈言撰于1174年。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方论结合颇切实用。本书的特点是将临床与三因相结合,故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辨证论治等均有参考价值。建国后有排印本。
-
陈言
字无择,浙江青田人。辨因之初,无逾脉息”,后撰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系于《金匮要略》三因论基础上之发展,分内因(七情)、外因(六淫)及不内外因。陈言字西溪,建阳(今属福建),尝著《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文字与明代徐凤之《针灸大全》雷同,但附有各种穴位图及病证图一百三十七幅。
-
外科证治全书
《外科证治全书》为外科著作。3总论外科证治,并按头、面、眼、鼻、耳、口、唇、齿、舌、喉、项、胸、乳、腋、胁、肋、肩、膊、臂、手、背、腰、腹、二阴、股、膝、胫、足的次序分述各部病证;卷5治法,包括针、砭、灸、熨、药物方剂及中毒急救。1867年重刻此书时,书后附有王洪绪医案及外科丹药方。
-
医宗会要
《医宗会要》综合性医书。清·湛德芬辑。刊于1864年。作者根据自身的理解,摘取历代医书的重要内容,分类编纂而成此帙。卷一人身总论,讲述人体生理、脏腑、经络、病因、五运六气;卷二-五分述外因病症、内因病症、内科杂症、妇科、五官科及儿科疾病证治和脉法;卷八本草。选辑资料冗杂,又有归类欠妥或前后雷同者。
-
三因方
《三因方》为书名,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简称。《三因极一病源论粹》,18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本书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本书的特点是将临床与三因相结合,故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治疗均有参考价值。建国后有排印本。
-
杂病广要
《杂病广要》为内科著作。本书广泛选集了我国历代医籍中有关内科杂病(不包括伤寒)的论述分类编辑而成。共分外因类、内因类、诸气病、诸血病及脏腑类五类。每类包括若干病证,对于每种病证的名义、病因、脉候、症状、治疗及方药等均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所引文献比较精要准确,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建国后有排印本。
-
无颅
无颅即无颅畸型。有连续产生本病患者的妇女,因而历来认为是遗传的,但现在认为在胚胎期中由于影响母体的外因的作用有较多形成的可能性。从病理解剖来看,多缺中脑的一部分和脑干以外的部分,有时缺少全部脊髓,脑下垂体缺如或异常,往往有副肾缺陷或皮质发育不良,躯体一般发育良好,但眼球突出成异常面貌(蛙脸)。
-
情感脆弱
情感脆弱指一般在细微的外界刺激甚至并无十分明显的外因影响下,病人的情感容易引起波动,反应也迅速,有时也较强烈,常因无关重要的事件而感动得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癔症、神经衰弱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
腰脚痛
一名腰足痛。即腰痛连及下肢。外因以风寒湿侵袭多见,内因多属肾虚。《诸病源候论》:“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痛。”治宜补肾强骨,祛散风寒、利湿等法。用壮肾散、牛膝丸、萆薢散等方。
-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
《三因极一病源论粹》为书名,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别名。本书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并附治疗方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方剂不见于宋以前医学文献。本书的特点是将临床与三因相结合,故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治疗均有参考价值。
-
五科七事
五科七事指学医要掌握的五门要领和七个事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凡学医,必识五科七事。科,指科别或门类,五科指辨证论治过程中诊脉、审因、断病、辨证、施治等五项内容。事,指具体事项,七事即上述五科中之“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与前合共为辨证论治过程的七类具体事项。
-
月王药诊
分别论述人体的胚胎、生理解剖、病因(内因:即隆、赤巴、培根失调。外因:季节气候、居住环境等异常变化)、疾病分类(将四百零四种病分成四组,其中一百零一种病不治可愈,一百零一种病可治愈,一百零一种病经过祈祷而愈,一百零一种无药可治)、疾病的相互转化、治疗方法、药物的选用、配伍、药物的加工炮制和剂型。
-
隐裂牙
病因病理病机:牙齿硬组织发育缺陷,沟裂较深或釉柱间有较大的釉板存在等,是隐裂发生的内因。咬创伤、牙体缺损过多是隐裂发生的外因。患牙可有冷、热激发痛,或自发痛等症状,应仔细检查,避免漏诊。治疗:无症状者可作预防性充填,在症状者应予以相应治疗,并及时作冠修复。
-
升清固外汤
《辨证录》卷二:组成:黄耆3钱,人参2钱,炙甘草5分,白术2钱,陈皮3分,当归2钱,白芍5钱,柴胡1钱,蔓荆子1钱,川芎1钱,天花粉1钱。主治:遇春头痛,昼夜不得休息,昏闷之极,恶风恶寒,不喜饮食。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即补中益气之变方。木主春,升木以应春气,使不陷于肝中,自然清气上升。
-
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给予镇静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
攧扑损伤
攧扑损伤病名。指因诸种外因而致骨骼、肌肉、内脏伤损者。见《医世得效方》卷十八。即跌打损伤。详该条。
-
白果中毒
又称银杏中毒,是指因服食生白果肉过量或皮肤接触白果所致的中毒病。白果中毒的症状:内服中毒者可见发热、呕吐、腹泻、惊厥、抽搐、皮肤青紫,脉弱而乱,甚至昏迷、死亡。严重者宜中西医结合救治。白果中毒的治疗:《随意居饮食谱》记载白果壳、白鲞头、麝香解白果中毒,可资参考。
-
瘀血汤
《脉症正宗》卷一:方名:瘀血汤组成:归尾8分,川芎1钱,大黄1钱,枳壳8分,白芍8分,灵脂1钱,赤苓8分,童便1杯。主治:外因瘀血。用法用量:水煎服。
-
促凝血酶原激酶
促凝血酶原激酶是与血液凝固的第一阶段有关的血液凝固因子,也称第Ⅲ因子。当初发现时称为凝血酶原激酶。通常根据其凝血机制的不同分为二类,一类称为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液中的脂蛋白,当血管壁发生障碍时,便和血液混合,与血浆中第Ⅶ因子一起,促进外因性凝固作用。
-
表现型回复
基因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是由外因的作用使突变株的表现型变向野生型,这种现象称为表现型回复。因此每当此外因被除去,表现型复可变成突变型。例如T4噬菌体的rⅡ的突变株,其中有的在被λ噬菌体溶源化的寄主体内一般不能增殖,但当培养基中加入氟代尿嘧啶,并提高Mg浓度之后,这些突变株便能进行增殖。
-
HMGCoA还原酶
Goldstein和Brown阐明其抑制机制认为,细胞内Ch可作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使其活性降低,肝细胞膜上的LDL受体增加,从血中摄取Ch也增加,使血中胆固醇水平降低。肝移植的小儿FH纯合子患者,用梅维诺林治疗可使LDL胆固醇降低40%,而LDL产生速度下降35%。
-
葡萄日灼病
葡萄日烧病日灼病病症日灼病主要发生在果穗的肩部和果穗向阳面上,果实受害后,向阳面形成水浸状烫伤淡褐色斑,然后形成褐色干疤,微凹陷。受害处易遭受其他病菌(如炭疽病菌等)的侵染。对易发生日灼的品种,尽早进行果穗套袋以避免日烧,但要注意果袋的透气性,对透气性不良的果袋可剪去袋下方的一角,促进通气;
-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其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功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则称六淫。六淫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病和传染病)的病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
外因性节律
外因性节律是为环境因子周期性变化所支配的生命现象的节律。亦称为他发的周期性(aetiogenicperiodi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