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
润(moistening)为中药炮制方法。指通过浸、洗、淋、泡等使药材软化以便切制的方法。
-
扫气汤
《辨证录》卷九:组成:黄连3钱,玄参3两,沙参1两,当归1两,麦冬1两,丹皮1两,瓜蒌2钱。主治:大便闭结,舌下无津,胸前出汗,手足冰冷,烦闷发躁,大眦红赤。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心火降,大便即通,不必2剂。加入瓜萎,使火存于心中者,尽随濡润之药下降而消灭之也。火灭水生,则大肠之炎氛顿扫,欲不通得乎?
-
浸润
浸润(immersion)为中药炮制方法。指用清水浸渍药材,多润少泡,令其湿润软化,以便切制的润法。
-
鼻槀
鼻槀病证名。系指鼻中少涕,干燥枯槁的病证。《难经·五十八难》:“毛发焦,鼻槀,不得汗。”本病多因外感热病或肺阴亏虚以致鼻失荣润引起。治宜润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本病类似今之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
-
鸡皮糙山药
鸡皮糙山药为菏泽市的农家山药品种,以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在国外被视为珍品,是馈赠亲友的高级保健食品。把山药作为补虚羸,长肌肉、增气力、益颜色,润皮毛等美容与调理性功能失调的妙品。其肉质细面,味甘甜爽口,抗旱耐脊,具有健脾、润肺、固肾、通便、益精等功能,又是药食兼用的特色品种。
-
通用乌须方
《医统》卷六十六:方名:通用乌须方组成:五倍子(要川中大者,打如豆大,锅内炒黑色,白烟起时自然炒作1团,取起,裹湿青布内踏成饼,以石压,晒干收,听用)、红铜花(将细红铜丝以炭火煅,醋中淬之,不拘遍次,以化尽为度;去醋,取铜花,晒干)、皂矾3分,明矾3分,没石子1分,食盐2分,硇砂(净)1分。
-
灰浆膏
处方:天南星1两,半夏1两,草乌(煅存性)5钱。制法:上煎浓汁,去滓,入木莲蓬蒂上白浆1-2两,采时以蛤蜊壳在蒂上刮取,搅匀,再用石灰以竹片拨炒,俟竹片焦黑成炭为度,徐徐投下,调成不稀不厚膏子,入瓷瓶收贮,黄蜡封口。功能主治:消瘤。或木莲蓬浆润敷尤妙。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引胡公粥方
-
百生汤
处方: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柿霜6克,川贝粉(冲服)3克,甘草3克,芦根30克。功能主治:滋阴润肺,清热养肾。主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润。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白尖中红黑根苔
白尖中红黑根苔指舌尖白苔,舌根灰黑苔而舌中质红的舌象。若舌根黑多而干,舌质较红,多为胃热炽盛,肠已燥结(见《伤寒舌鉴》)。脾虚有湿当健脾利湿;胃热、大便燥结者,宜清胃润肠。
-
金水两润汤
处方:熟地1两,麦冬1两,柴胡1钱,甘草1钱,丹皮3钱。功能主治:润肺金之燥。主伤风潮热,大便微硬。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用熟地以补水,水足则金不必去生肾水,而肺之气不燥;金水两润,自然大肠滋灌挽输有水,可以顺流而下,既无阻滞之状,何有余热之犹存哉。摘录:《辨证录》卷五
-
甘蔗粥
处方:甘蔗汁1升半,青梁米4合(净淘)。功能主治:极润心肺,清热生津,养阴润燥。主老人咳嗽虚热,口舌干燥,涕唾浓粘;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用法用量:上以蔗汁煮粥,空心渐食之,每日1-2服。摘录:《养老奉亲》
-
血虚肠燥
血虚肠燥为病机。指血液亏虚,肠失濡润,导致大便秘结的病机。其症头眩心悸,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涩,大便虽软,努责不出。治宜养血润肠,可选用润肠丸,大剂四物汤加陈皮、甘草、酒红花,导滞通幽汤,益血丹等。
-
麻仁煎
处方:麻仁4升。功能主治:癫风。用法用量:以水6升,煎7合,空心服。各家论述:麻仁,润药也。多与之令人通利,故足以泻癫风。然可以济火,可以泽肝,可以润脾,可以濡肾,有攻邪去病之能,无虚中坏气之患,足称良也。摘录:《医方考》卷五
-
伏暑·热陷心包证
伏暑·热陷心包证(latentsummerheatwithsyndromeofheatinvadingpericardium)又称伏暑·热闭心包,血络瘀滞证,是指热闭心包,血络瘀滞,以身热夜甚,神昏谵语,口干而漱水不欲咽,皮肤、黏膜出现血癍,并进行性扩大,癍色青紫,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等为常见症的伏暑证候。
-
阴虚肠燥
概述:阴虚肠燥为病机。指阴虚津亏,导致肠燥便秘的病机。病因病机:阴虚包括精血津液之不足,故阴虚必生内燥,津液不能濡润脏腑,致大肠干涩,形成慢性便秘,粪便结如羊粪,数日不解。治疗:治宜滋阴润肠通便,可用增液汤合麻仁丸等。
-
阴虚齿燥
阴虚齿燥为病证名。齿燥,指门齿干燥不润的症状,多由阴液亏虚不能上润于齿所致。若新病牙齿黄而干燥多为热伤胃津;久病牙齿燥如枯石,则是肾阴大亏的表现。
-
大肠液亏
大肠液亏为病机。指大肠津液不足,肠失濡润,大便燥结的病理变化。与阴血不足或热病伤津有关。可导致大肠液亏证。症见便秘或排便困难,兼见消瘦、皮肤干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治宜润肠通便。
-
十七效
十七效为藏药学名词。指藏药的治疗效能,共有十七种,分别是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及软。每一种效能可以对症治疗一种症状或病症,如寒的药可以对治热病,润的药可以对治干燥的病等等。
-
脱茧风凉膏
《外科十三方考》:方名:脱茧风凉膏组成:鸡蛋5个(煮,去白留黄),麻油、雄黄末5钱。功效:润茧消核。主治:瘰疬。用法用量:敷搽患处润茧,其核自落。制备方法:将蛋黄入麻油内,久煎去滓,倾入碗内,加雄黄末搅匀。
-
产后大便难·血虚津亏证
产后大便难·血虚津亏证(postpartumconstipationwithsyndromeofblooddeficiencyandfluiddepletion)是指素体血虚,营阴不足,因产重虚,或失血过多,血虚津伤,肠道失于濡润,以产后大便干燥艰涩难以解出,数日不解,腹无胀痛,心悸少寐,肌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产后大便难证候。
-
苏杏粥
《济众新编》卷七:组成:苏子(水沉去浮者,净洗,炒)、真荏子(有热则生用,有寒则炒用)、杏仁(泡,去皮尖,水沉去毒)各等分。功效:调中下气,利大小便,润心肺,消痰气,益五脏,宁肺气,行风气,滑肠胃,通血脉,润肌肤。主治:上气咳逆,咳嗽喘急,霍乱反胃。
-
胡麻粥
《普济方》卷二一八:胡麻粥:处方:胡麻(其实六棱者)、巨胜(其实八棱者)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取2合,用汤浸,布裹挼去皮,再研,水滤取汁煎饮,和粳米煮粥食之。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八《医统》卷八十七:方名:胡麻粥组成:乌油麻不以多少(去皮蒸1炊,晒干,再微炒香熟),白杭米1升,胡麻半升。
-
冰糖银耳
概述:冰糖银耳以水发银耳、冰糖、白糖、红樱桃(或山楂糕)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润肺的功效。2.将锅置火上,倒入200毫升开水,再将银耳、冰糖水放入,用旺火烧开,改小火微煮30分钟,直到把银耳煮至糯软,然后离火,把红樱桃(或山楂糕)摆在上面晾凉,再放入冰箱中镇凉即可饮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黑芝麻粥
处方:黑芝麻25克大米适量制法:将黑芝麻捣碎,大米淘净,加水适量煮粥。功能主治: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以及老年体衰眩晕消瘦、便躁、须发早白等。摘录:《本草纲目》
-
红矾散
处方:大红枣(去核)5枚,明矾。制法:将明矾纳入枣内,瓦上煅存性,研末。功能主治:烂眼弦,眼癣。用法用量:开水泡,炖热,时时润之。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
红阳膏
处方:麻油4两,黄占2两。制法:上药烊化,候冷,加银朱3钱搅匀。功能主治:呼脓去腐,润肌生肌。主用法用量:摊贴。摘录:《青囊秘传》
-
黄柏酒
处方:黄柏4两,猪胰4两。功能主治:润脏滑肌。主有相火而好饮酒者生疮。用法用量:生浸,饮之。摘录:《医学入门》卷三
-
活血润肠丸
处方:全归半斤,杏仁半斤,生地半斤,枳壳半斤,麻仁半斤。制法:上为细末。蜜小丸。功能主治:活血润肠。主大便时时燥结。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
-
加味紫草饮
处方:紫草5分,白芍5分,麻黄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痘出未透。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年壮及北方皮厚之人,加蟾酥、辰砂;血虚出不匀,色不润者,加当归。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皲裂膏
处方:荆芥9克防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制法:用猪油250克,将上药煎枯去滓即成。功能主治: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治手足皲裂肥厚者。用法用量:外涂患处。摘录:《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
老人便秘方
处方:黄芪30克,银花20克,当归20克,白芍30克,麻仁30克,肉苁蓉20-克,厚朴10克,酒大黄10克,威灵仙15克。功能主治:益气养液,润肠导滞。主阴虚血燥,气虚不运。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赵恩俭方
-
硫痒膏
处方:硫黄粉1两,止痒药膏9两。制法:上药调匀。功能主治:止痒杀虫,润肤收敛。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用法用量:外敷患处。注意:急性皮疹,及新鲜肉芽疮面勿用。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祛风润面散
处方:绿豆白粉1.8克山柰1.2克白附子1.2克白僵蚕1.2克冰片0.6克麝香0.3克功能主治:祛风润面。治面风(面神经痉挛)。用法用量:共研极细面,再过重罗,兑胰皂120克,拌匀。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苏麻粥
处方:苏子15克麻子30克粳米30克制法:先将苏子、麻子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米煮作粥。功能主治:顺气润肠。适用于老人、妇女产后以及久病体弱者大便秘结艰涩。摘录:《济众新编》《寿亲养老》卷四。为《本事》卷十 麻子苏子粥之异名:
-
星附膏
处方:天南星附子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小儿项软。用法用量: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调。敷项间,干则润之。摘录:《保婴撮要》卷三
-
养血润肠煎
处方:生首乌15克,生当归9克,生赤芍9克,火麻仁15克。功能主治:养血润肠,增液行舟。主血虚肠燥便秘。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王正公方
-
芝麻粥
处方: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制法:先将黑芝麻晒干后炒熟研碎。再与粳米同煮作粥。功能主治: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大便干燥、头晕目眩、贫血等症。用法用量:可随意服食。摘录:《锦囊秘录》
-
垂珠花
拼音名:Chu ZhūHuā别名:白客马叶来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dasyanthaPerk.,以叶入药。生境分布:贵州等省。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止咳润肺。主治咳嗽,肺燥。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骆驼肉
《*辞典》:骆驼肉: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u TuoR u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性味:甘,温。②《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风,下气,壮筋力,润皮肤。②《医林纂要》:益气血,壮筋力。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
满江红根
《*辞典》:满江红根: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MǎnJiānɡH nɡGēn来源:为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根。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治肺痨病,又可发汗利尿。据云功同麻黄。摘录:《*辞典》
-
水润膏
《古今医鉴》卷十三引张大尹方:组成:大独蒜3-4个,大黄1两,皮消5钱,麝香1分,赤石脂1钱,水红花子7钱。主治:癖疾。用法用量:敷患处,用纸贴住,干则水润之。制备方法:上为末。将蒜捣烂,和末令匀。
-
压热神白膏
《外科精要》卷下:组成:大黄1两,白蔹1两,黄柏(生用)1两,南星1两,赤小豆1两,黑蛤粉1两。主治:痈疽。用法用量:用芭蕉汁调涂,如干仍以汁润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苏煎饼子
《养老奉亲》:组成:土苏2两,白面6两(以生姜汁5合调之)。功效:润脏腑,和中。主治:老人噎,冷气壅塞,虚弱,食不下。用法用量:如常法作之。空心常食。
-
牡蛎地黄膏
《外科精要》卷下:方名:牡蛎地黄膏组成:大黄1两(为末),牡蛎(用盐泥封固,煅赤,出火毒,研细)2两,生地黄(水浸)。主治:痈肿。用法用量:上研生地黄汁调涂患处,如干,更用汁润之。
-
洗面沤子
《鲁府禁方》卷四:方名:洗面沤子组成:茅香、藿香、零陵香、朝脑(以上为细末,小袋盛之)、加梨核、红枣、亨糖量加。功效:莹肌润面。用法用量:洗面。制备方法:小瓷罐盛,滚黄酒浸之,旋添旋用。
-
祛湿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名:祛湿膏组成:祛湿散460g,玉黄膏1560g。功效:润肤止痒。主治: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初起。用法用量:薄涂皮损上。制备方法:调和成膏。
-
桑白皮沐头方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方名:桑白皮沐头方组成:桑白皮2升(细切)。功效:安发生发润发。主治:脉极虚寒,鬓发堕落。用法用量:上以水淹渍,煮5-6沸,去滓,洗沐鬓发,数数为之。
-
塞耳附子方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方名:塞耳附子方组成:附子1枚(生,去皮)。主治:耳聋,牙关急。用法用量:上以醋渍2-3宿,令润透里,削一头尖,纳耳中,灸上二七壮,令气透耳中。即愈。
-
珠茶
珠茶是圆形炒青绿茶之一。外形浑圆,宛如珍珠而得名,又称“圆茶”。主要产于浙江省嵊县、新昌、上虞、奉化、东阳、余姚、鄞县等县。外形圆紧,色泽绿润,身骨重实,采制于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初制过程分杀青、揉捻、二青、炒小锅、炒对锅和炒大锅六道工序。
-
蜜枣甘草汤
蜜枣甘草汤用料蜜枣8枚,生甘草6克。蜜枣甘草汤制法用法将蜜枣、生甘草加清水2碗煎到1碗,去渣。服法:每日2次,饮服。蜜枣甘草汤功效及适应症补中益气,解毒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咽干喉痛、肺结核咳嗽等症。